青禾小说类论文怎么撰写 与青禾小说:闽南小城的世情和风俗画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青禾小说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青禾小说:闽南小城的世情和风俗画

主持人曾念长语

2017年6月6日,青禾小说集《花开满城——小城的24个故事》新书发布会暨作品创作研讨会在福州举行.青禾是福建省著名作家,以小说写作见长,四十年来笔耕不辍,在福建省小说创作队伍中堪称劳模级人物.厚厚三卷本的《花开满城》,由24篇中篇小说构成,每篇题材各异,却无一例外地以漳州小城为故事背景,以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平凡人物为故事主角,且对闽南人情风俗有着细致精微的描写,字里行间时可闻出浓郁的闽南风味.漳州并不小,但从社会形态来看,它恰好处在现代都市与传统乡村的中间地带.这是一个过渡地带,剧变时代的各种错层风景就隐藏于其中.在青禾的叙述中,我们既看到了传统社会的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也看到了现代社会的焦躁不安的纠结.本期刊出四篇评论文章,虽不能概述青禾小说的全貌,却提供了不同的解读路径,可以引领我们走进青禾的小说世界.

杨少衡 黄金明 施晓宇 刘 岸

我们的风俗画

杨少衡(小说家,福建省作协主席)

冬日的清晨,北京很冷.躲在暂住的宾馆里读青禾的小说,津津有味.读着读着忽然笑了,难以克制.

这小说里有一个人,名字叫马超,是闽南一座小城最高学府的老师.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位有故事的外来者在小城引领,以其,以其在政治、思想、文学、人生包括性方面的解放性言论与行为,成为小城众多文学青年的精神导师.当年马老师身边围绕着大批美丽、热情、满怀憧憬与理想的文学女性,如小说所描绘:“其时正是盛夏,马超每天下午都带着他的那些女弟子们到南门溪去游泳.那些女弟子全都如花似玉.他们一路说说笑笑,嘻嘻哈哈,吸引众多眼球.马超这种超常之举在这座小城市开风气之先,很有轰动效应.”

我想象那个画面,其实我是在回想那个画面.我曾经在近侧欣赏过那个画面,怀着一个当年小城文学青年丰富多样的情感,有如作品中的刘宁.在我眼中刘宁就是青禾的化身,他既是讲述者,又是故事中人,描述了一段我们共同的记忆.

我认识青禾于此还要稍早几年,记得是在我们一位共同的朋友家中.当时青禾已经在《福建文艺》发表小说,而我则刚刚拿到该刊的一份小说用稿通知,因之兴奋不已.有缘相会,言谈投机,所谓相见恨晚.从那时起我就管他叫青禾兄,因为他年长,且有一种大哥风范.这个称谓一直叫到现在,历时已近40载.这么一段时光可称漫长,足以让我们从人生的春天走到秋日,有无数东西已经消失,却有两件始终没有改变,一是我们依然还在写作,二是彼此相处依然那般愉快,有如初识的那个晚间.作为小说家我们都很清醒,知道我们命定地属于一座南方小城,它于我们有如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我们对它有一种使命感.多年来我们似乎都在努力,但是直到这一次把青禾《花开满城:小城的24个故事》集中读完,我才异常真切地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步履蹒跚,还有青禾的探求与成功.

《花开满城:小城的24个故事》分上中下三集,汇集了青禾近年来发表的24部中篇小说,其中多部发表后为各种选刊选本转载、选用,获得过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在内的各种奖项.这24部小说让我读来无不感觉亲切,因为我总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记忆,它们基本属于我和青禾共同的家乡漳州,在小说里它以“A州”“龙州”等别称出现.这些小说的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到当下,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以文学形象展现了我们的城市,有如这个历史时段漳州的一幅幅风俗画,小城因这些图景风光明媚栩栩如生.当这些小说分别发表时,读者欣赏带有独特地方元素的有趣故事,或能感觉青禾创作的某种偏好,待到汇集集中展现,读来就不能不感叹他在自己创作方向上的执着与努力,并在脑子里留下了一座城市独特而深刻的印象.

在青禾提供的小城风俗画中,位于核心部位的无疑是众多的当地人物形象.上至政府官员、高校教授博士,下至下岗人员、外来打工妹,生活在此间的各阶层人物活跃在青禾的小说画面里,其中多来自底层.《向东风》里的主人公,“前途本来一片光明,可是世事难料,那么大的一个厂子说倒就倒,突然有一天早上,哗啦啦就破产了.他成了下岗工人.屋漏偏逢透夜雨,老婆和他离婚,带着儿子走了.”《落叶》里36岁的女子叶彩萍在街上踽踽独行,她是一家豪华酒店停车场的一名洗车工,遇到了一个喜欢她的老华侨.《野渡无人舟自横》里的国企老总罗旭因大刀阔斧却不近人情的改革成为阶下囚,终又被无罪释放.《大隐隐于市》里记者邹芳追踪名为“吓你一跳”的问题小说作者,竟然追到了市长杨涛处.《博士们》里的高校精英多为外来人,他们如外来打工仔一样成为小城的一道新风景,熙来攘往中一个个悲欢离合演绎当下小城的一种希冀与无奈.青禾笔下人物的命运故事具有缠绵的情感内容,独具感染力,是他的小城风俗画中最明丽鲜活动人的图景.

而最具独特性的,可能要数这些小说图景中的地方文化色彩.青禾小说无疑就是“这一个”,独一无二.他告诉我们的就是漳州,绝对不可能读成另外的城市,哪怕同为闽南近在咫尺的泉州与厦门.这是因为小说中弥漫着浓厚的漳州地方文化氛围,尽显漳州的风土人情,所以我把它们称为风俗画.《虚拟世界》里有一位让小吃店年轻老板娘心动的少年家,三餐到店吃饭,早餐为稀饭臭头粿和咸菜,中晚为9元套餐,包括干饭、青菜、荷包蛋和一条龙州五香.龙州五香“香脆其外,柔实其内,肉、葱、豆皮,外加五香粉.简单,就是好吃.怎么做?人家保密,谁也说不出来”.《番薯升官记》里,方曙夫妇来到竹下巷口,看到一对盲人坐在树下石头上唱闽南歌仔,用一把月琴,男弹女唱,女的一边唱,一边用竹板打节奏,唱的是芗剧《卢梦仙》的段子.“有一个扫街的女工站在另一树下听得入迷,手不动了.长长的竹扫帚很安静地在她的脚下趴开.一个乞丐在垃圾箱边打瞌睡.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照着石板路面.”这幅小城街巷图景堪称经典.除了漳州小吃与芗剧,漳州方言更是青禾笔下最突出的一重地方文化元素,他在这一方面下功夫之多,研究之深,表达之精到,在我们这些同出于小城的作者中可称首屈一指.《无影妈》中有一句俚语:“搦着火罐了.”在土话中非常传神,用书面语如何表达?难得青禾找出了这个似乎早不见于常用动词的“搦”字,既表达土语之韵,也显示出闽南话这一保留着许多中原古音的所谓“语言活化石”的特点.

我觉得,这些小说之所以成为小城的风俗画,除了其表现的地域独特,更与作家本身的独特性密切相关.青禾无疑是独一无二的.他出生于芗剧名家家庭,读到高三,因“”失去升学机会,成为下乡知青.后到国企工作,从政工干部到企业领导,再转行高校,从老师到人事领导.同时他还参与地方文学艺术组织工作.在忙碌于事务并团结起漳州作家之际,他读书、写作,把自己的经历、见闻与感触写在小说里.他的阅读面宽阔,读他的小说,常为他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学养而感叹,其古文功底深厚,历史知识、地方掌故、方言词汇无不丰富.中外古籍名著章节,过往与当下政治经济语言,当年与现时的段子、流行歌词等等,信手拈来,或点缀,或调侃,都活在他的小说里.小说行文之流畅、思维之活跃,显现他的出众才华.其小说多重光彩中,有一点让我很注意,那就是一种本真的,生活化的,可以说是来自《红楼梦》那样的民族传统经典小说的表达方式.青禾不太用戏剧化笔法,他笔下情节与人物多显温和.《姐妹仔群》里小城街巷三位闺蜜相伴人生,其中一女与女友之夫有染,别人或将写得鸡飞狗跳,青禾笔下半隐半现,温和、无奈,期待而不乏自责.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似乎很符合小城人物的潜质.《这事不怪我》里一个大学女生与舍友口角后跳楼,事后该女生的日记本无处寻觅,末了才知竟早被她藏进口角舍友的柜子中.其中的怪异与人性追问被青禾融于波澜不惊的叙述里,或亦为其标志性处理方式.

描述青禾的小城风俗画,莫如去读这些小说.我相信读者在这里读出的不仅是我们的小城,也将读出自己的生活.青禾笔下的小城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时代的一个缩影.此间人物的命运故事是我们身边共同的故事,这里的风俗画显然也是我们共有的图景.

走在生活丛林中的人们

黄金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青禾小说《花开满城:小城的24个故事》最近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3卷本中篇小说集,写的是小城各类人的生活故事,具有浓郁的闽南地域色彩.这小城的人和事,其实也在你的身边,是时代变幻中你和你身边的人的故事.这些小说故事性极强,虽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景观,却是一面普通人生活的镜子,酸甜苦辣俱陈,很能吸引你一直读下去,而且,同时会让你咀嚼着其中的生活况味,陷入对人该是怎样的存在的思考中.

人是社会的人,也是个体的人.在中国古代,人作为社会性的一面,家和国是最主要的落脚点,而作为个体的一面,身和天地自然是最主要的归依处.作为社会的人,因指向治国平天下,或有仁爱,便有了超越的世界;而作为自然的人,因指向天地自然或珍爱个体身心的舒展而有了高远的天空.由此二者都可获得生活的境界.而在青禾的小说中,不难发现,官员和知识分子,他们的生命世界,作为社会性的一面,很少谈论天下、国家之事,而作为个体的一面,他们也不会在山水自然中徜徉.而普通百姓,更多的是在的生活法则中浮沉.

在这本小说集中,有一些是写大学生活的.《博士们》写的是肖博士、吴博士、周博士、苏博士等一批博士想着要离开A州大学的故事.他们想离开的理由主要是个人待遇方面的追求,如肖博士,她的导师联系她去安大,条件是“一过去就让她上副教授,当硕导”,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她看到信有些心跳,不是因为100平方米的房子,她对物质享受历来看得很淡,她看中的是副教授和硕导”.生物学博士吴杰,要去海州园林局,一去就当可科长,而这,正如追他的叶楚楚所说:“硕士怎么样,博士又怎么样?不如一个科长,大学教授都不如一个科长.是的,这也是他家人的观点,科长在县里就是局长,局长是什么?是一套大房子,一辆小汽车,是一种在一局之内说了算的感觉.”苏晗博士想要去一所211工程的重点工科大学当博导,那儿给160平方米的房子,年薪10万.陈栋梁到北京读博士,接着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不愿回到学校.白博士半夜里“一部大车,连人带行李带家私一起消逝”,白博士说:“人生在世,图个什么?不就是图个活得舒坦吗?一个男人不就是为了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吗?”周博士想:“对于他来说,上博导就意味着上一个新台阶.这是事业有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大学教授们梦寐以求的目标.”这些博士,包括教授,谈论最多的是职称、博导、硕导、房子、钱,正如人事处处长所揭示的:“什么事业心啊,什么责任感啊,什么职业道德啊,什么感情留人啊,一切的一切在经济利益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作为大学校园里的知识精英,其实和社会市民已没有任何区别,天下、民族、理想、责任、真理、正义、批判,已很少出现在精神视域中.面对大学教育发展中的人才战,只是跟着世俗的法则走,没有精神的审视和坚守.

大学教师丧失了精神的超越目标.在另一篇小说《纳米博》中,纳米博士追求心跳的感觉,就如她自己所感受的那样:

她总是觉得自己站在一个岔路口,她总是在岔路口徘徊.是这里还是那里,是这样还是那样?她常常从这样的梦境中醒来:在黑色的旷野中,在沟壑四横乌云密布的山谷里,在阴暗的野兽乱窜的森林里,她独自行走.她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她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要往哪里走.她找不到出路.她呼喊,她哭泣,她在自己的呼喊和哭声中醒来.

没有眺望远方的窗口,在她的世界里,在单位,上课、科研只是一份工作,在家里,她是赚钱和性爱的工具.她的生命没有精神的光源,陷入永远的迷惘和黑暗中.

青禾的小说告诉我们:其实,对于知识分子而言,没有国、天下的牵引,家和单位的一切便只是繁杂的事务;而没有天地镜像,人也只剩下饮食男女了.

其实在小说中,不管是官员还是知识分子,和市井百姓都一样.在《野渡无人舟自横》中,A州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原党委书记陈明曾道白:“他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他很脆弱,很孤单,很无助,也很庸俗.他的,他的思维方式和市井老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似乎曾有信念,但罗旭的落马,“顷刻之间,如大江决堤,信念化为语言的碎片,苍白无力,随波逐流,在洪水中漂荡,在肮脏的泡沫中沉浮.人世间已无正义与理想,美好与崇高.天下乌鸦一般黑.”《厅长》中围绕着招聘考试展开的官场百态,是一场没有任何意义的游戏.《这事不怪我》中一学生的自杀事件呈现出大学的教师们也没有诗和远方,在家最主要的话题便沦为性爱了.

而普通百姓在这时代的变幻中自然身陷没有灵性引导的丛林中.《在劫难逃》写一个已退休的小科长捡到20万元钱,由此“变了”,开始心不安,后来去“洗头”,和家里的卫生工阿英睡在了一起,受到恐吓后把钱都捐了.忙于生活,“只顾现在,只顾眼前,没时间眷恋过去,也没时间憧憬未来”(《姐妹仔群》).在我们传统的文化语境中,政治秩序的建构是肉食者谋之,而作为普通百姓,很少关心和参与国家事务,其作为社会的人,以礼的规范和仁义的心灵向度让生命获得精神世界的拓展,而作为个体的人,以生命自然的节制让生活简单而自足.而在青禾的小说作品中,普通百姓在时代变幻中也失去了宁静自足的世界.

不难发现,小说中大多数的人是在无可无不可之中行走,无可是因为生命中没有大目标,没有远的方向,没有精神的向度,也由此,存在便是合理,凡事也无不可.

面对这样的状态,小说家其实在心灵的深处是有许多无奈的.小说中所流露的常是:世事变幻,世道变了,观念变了,人心变了,这处于无可无不可镜像中的一切,让人看不明白.小城人们的故事,喜中有悲凉,悲中有荒诞.青禾在《一个没想明白的故事:〈无影妈〉创作谈》中说:“我无法告诉人们是对还是错,因为我自己都没想明白,我只有面对现实,用小说的形式告诉人们.”很显然,作者面对时代变幻中陷入无可无不可的小城人们的生存境况,内心非常复杂.青禾小说集中的某些人物的复杂性态度,似乎也表明作者面对时代的变化,难以做出评判.如《时代英雄》中的阿狗,他的“横”,可表现为因保护心中喜欢的女孩,用砖头砸那冒犯者而遭学校开除,用刀刺那冒犯者而入狱;表现为因朋友义气对冒犯朋友的偷情者予以惩罚被入狱;也可表现在遭遇公司小偷时奋不顾身成为英雄.他似乎一直在坚守某些东西,但命运却不断地沉浮.“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有一次,他问在大学任教的“我”.“我”没有答案,生活也没有提供答案.阿狗没有读几年书,他的义气,他对某种美好东西的捍卫和坚守,是给他的工作、他的日常生活赋予了精神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却照亮不了生活前行的路.《春姑浪漫曲》中,傻子春姑简单的欲求和满足,成为生活最真的状态,常让爱着春姑哥哥的罗英羡慕,而为照顾妹妹春姑牺牲自己的杜春风,并没有照亮自己的生活,人生是越来越逼窄.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这种无奈,甚至失望,也分明表现在青禾小说中的诗人、作家中身上.如《姐妹仔群》中的陈远,《时代英雄》中的三妹,他们在生活中其实很模糊,和众生在精神世界上区别甚小.他们不是主角,面对这个现实的世界也难以发出异样的声音,他们也同样沦陷在没有精神牵引的生活丛林中.青禾小说虽然写的是小城的人和事,但却有普遍性.

青禾小说简论

施晓宇(作家,福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先说一个常识.我们听歌唱家唱歌,如果歌唱家青筋暴露、声嘶力竭飙高音,高音固然是飙上去了,但内行人心领神会:这是一个唱功一般的歌唱家.如果换一个歌唱家演唱,他在行云流水、波澜不兴中就把最高音唱得响遏九霄、游刃有余,即便普通人也能心领神会:这是一个功力深厚的歌唱家.读青禾先生的小说,就像对后一类歌唱家的印象,有功力深厚的感觉.而且,这种深厚的功力是在青禾先生不显山不露水的貌似平铺直叙中,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般表现出来的.表现的是平中见奇,丝丝入扣,这才是武林中的高手,歌坛上的高音,小说界的高人的表现.

这颇像青禾先生的为人:他一贯低调谦逊,却胸有成竹.他坚持做到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在越来越多的作家人品不如文品的今天,实属难能可贵,实属高人表现.这种高人的表现,我们且以青禾《花开满城》中第一部中篇小说《博士们》为例.

中国高校自从1999年扩招后,引进教师人才演变成了硝烟弥漫、互挖墙脚的争夺人才大战.各校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优惠:A校给某人才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B校就给120平方米的房子,C校马上扩大到140平方米.而穷怕了的知识分子——高级人才就在物质的诱惑中丧失自我,迷失自我.这正好暴露了中国长期以来对知识分子待遇不公弊端.对此,《博士们》写得不动声色,却令人心惊肉跳.

青禾先生深入描写小说主人公——A大人事处处长苏晗对本校教师队伍一个个青年才俊流失提心吊胆食不甘味,直至患上心脏病的故事,读来让人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焉.

“刘军拿着肖红的请调报告来到人事处找苏晗.苏晗正在办公室看一封信.这是刚刚收到的,白博士的信:老苏,实在对不起,我没有面对你的勇气,之所以悄悄地走掉,是因为没脸见你.这几十年,我是穷怕了……一个男人不就是为了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吗?我已经40岁了,我再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了老苏……我的不辞而别,也许会减少你的为难.这不是你工作没做好.是我没心没肺.让他们都认为我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吧.”

打这以后,苏晗接到手下小王报告,又有几个博士要离开A大,他的心脏马上狂跳不已,马上大把吃药.第二天,苏晗在老婆的鼓励下,向校长上交了辞职报告.

青禾先生曾经长期在高校主持人事工作,所以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事,娓娓道来,写得活色生香,真实可感.仍以A州大学为背景的另一部中篇小说《这事不怪我》,同样写的是高校活生生的现实,我读起来俨然像在读中国版的《罗生门》.罗生门,是日本古城京都的正南门.一天,和尚、樵夫和乞丐在城门下避雨,在三人闲聊中故事展开:一个武士和妻子路过荒山,妻子被人侮辱,武士被人杀害.惨案内幕是什么?凶手、妻子、女巫,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各有不同,真相却只有一个.

中篇小说《这事不怪我》讲述了一个女生李小小跳楼自杀的故事.为了寻找李小小的日记,解开李小小的自杀之谜,章书记、毛辅导员、高教授、何副书记、班长、李小小弟弟李小一、“我”以及与李小小同宿舍的青青、兰兰,一个个人物牵引而出,置身其中,纹丝不乱,却一个个都认为事不关己.青禾先生通过这个女生自杀的故事,层层递进,切中肯綮,指出当下中国高校存在的大学生自杀的严峻社会问题.为老师的一个批评,为期末的一次考试不及格,为男女间情感上的纠纷,动辄跳楼、割腕、上吊、服毒,寻死觅活,全然不顾及父母、亲人、同学、老师的半点亲情与友情,表现出当今有些独生子女的意志脆弱、自私自利和娇骄二气过甚.《这事不怪我》大有点醒今天每一个梦中人的教化之功和警惕作用.

关于小说,已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陆文夫先生说过:“小说小说,就是在小处说说.”

陆文夫先生说出了小说创作的真谛.小说就是把大众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生活里有代表性的精微细节捕捉到手,摹写给读者欣赏、重温、品味.青禾先生显然深谙此道,在中篇小说《落叶》里有令人信服的细节描写.

《落叶》写的是某市华侨饭店停车场临时工叶彩萍收获一段从天而降的爱情故事.世上本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在《落叶》里,在叶彩萍身上被颠覆了.世上还真有无缘无故的爱,或叫毫无由来的爱.21岁的青年女工叶彩萍为人忠厚善良,工作积极肯干,收获了一个海外归来的老华侨的青睐,两人度过了美好温馨为时16年的“黄昏恋”,直至老华侨罹患肝癌去世.在老华侨患病期间——最需要叶彩萍悉心照顾的时候,以四女儿为首的老华侨众多子女生怕父亲巨额财富被叶彩萍侵吞而将叶彩萍逐出家门.好在忠厚善良的叶彩萍不计老华侨儿女的前嫌,一心只念着老华侨对她的好.青禾通过细腻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老实巴交、人见人夸的青年女子叶彩萍的完美形象.这个小说人物的成功站立,对见利忘义、物质至上的当今社会,对亲情淡漠、唯利是图的当今人际关系,无疑是一种无情的批判和对美好人性的热切呼唤.

与《落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中篇小说《时代英雄》.小说塑造了一个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主人公“阿狗”形象.与叶彩萍一样,阿狗也来自社会最底层,但是阿狗为人仗义,爱憎分明,对邪恶势力疾恶如仇,甚至为亲人为友人,不惜身家性命向恶人开战——与歹徒搏斗,导致一次次身陷囹圄,却至死不悔.这印证了明代福州闽剧创始人曹学佺的诗句:“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也因此,“阿狗”与小说中另一个冷漠无情的人物,一心渴盼走出大山、向往城市生活的“三妹”形成鲜明对比,造成巨大反差.阿狗是青禾小说中十分醒目的又一个成功站立的人物形象.

如果说青禾先生的小说有什么不足之处,总体而言,细致平稳是青禾小说的特色,也是他小说的短板.正如俗话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青禾有的小说的情节推进过于严丝合缝,过于四平八稳,语言的表述也是过于冷静,过于心平气和,缺乏跌宕起伏、大开大合的叙述魅力和情节安排.具体而言,小说中个别伏笔的设计不合常规,有违常理.如中篇小说《大隐隐于市》中,市长杨涛为了揭开本市官场腐败的盖子,化名“吓你一跳”,以发表小说的形式借题发挥,予以披露.这个伏笔设计既不可信,也显得突兀.

花开满城,枝繁叶茂

刘岸(小说家,厦门文学院院长)

青禾先生是《厦门文学》的老朋友了,多年来,他的小说一直是我喜欢关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次由24部中篇小说结集而成的《花开满城》出版,使我们在一张熟悉的脸上又有了新的甚至陌生的发现.因此,应该感谢福建作协和中国华侨出版社,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但较为全面系统地推介了青禾的小说,而且给了我们再次认识和发现青禾小说的机会.

青禾先生的小说是对中国本土文学传统的一种自觉传承,或者说是对以《红楼梦》《金瓶梅》为代表的中国叙事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大体上可归类于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的“世情小说”.当然,这是我对大多数青禾小说的判断,因为类似于《花开满城》这样的小说,基本上都能在世情小说的前提下得到相应的理解和阐释.

这应该就是青禾的小说理想.

多年来,在这一小说理想的指引下,青禾的创作一直呈现着鲜明的美学特征:

1.简淡、平和、自然,没有雕琢感的白描式叙述.

2.以斑斓的色彩绘制漳州的风情画、世俗图.

3.工笔描绘小城中活灵活现的各色人物以及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命运.

4.以散点透视的方式坚持不懈地书写一座闽南小城的发展史、变迁史.

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叙事、中国故事,也是散见于各个报刊的青禾小说留给我们的基本印象.

欣慰的是,青禾并未就此止步.集中阅读他的24部中篇小说后您就会发现:在创作之路上青禾其实走得还要远些,并且走出了自己的独特身姿.我以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他的探索和努力是成功的,值得略加分析:

一、小说说到底是语言的艺术.一个小说家对语言的追求和创造其实决定着作品的基本品质.青禾大胆化用了闽南方言和部分现代语汇,其巧妙、自然,达到了既保留方言的韵味和生动性,又使不懂闽南语的人也能够充分理解甚至心领神会的程度,这就使得青禾的语言既有其独特性,又不失广泛的审美基础.

二、青禾有意识地对地域文化进行了强调和开掘,使小说呈现出了多彩而浓郁的闽南特色.就一个漳州小城,几十年来,作者细细地写着,慢慢地品着,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着,最后弄得有滋有味,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小说也因此获得了某种文献价值,成为时代记忆的一部分.

三、也许与小说理想有关,青禾提供的文本很少有宏大叙事,也没有刻意的“史诗”追求,更不故作高深,剑拔弩张,制造紧张感.它就是家长里短,油盐酱醋茶,但写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仔细考察您会发现,作者并不刻意制造戏剧化的矛盾、冲突.相反,与零度叙述相比,青禾是用一种略带温度的、平和的叙述方式对戏剧化的情节进行着处理和叙述.这不能不让人感慨作者是个讲故事的高手.

虚构叙事能力,是我最看重的小说家天赋.青禾是有天赋的.

此外,应该强调的是:青禾的小说并不满足于一般的世情呈现,而是努力探析人性,认真阐释人物性格,从而使多数小说获得了“生命”与“灵魂”的维度.在此,我想以《这事不怪我》为例略作分析.

故事的动因很简单:女大学生小小跳楼了.

小说的开头乍看很平庸:从女大学生巧巧絮絮叨叨的内心独白开始.这个独白随意拉扯,很情绪化,很意识流,但却很能唤起人的阅读期待,因为你不知道小说到底要讲什么.一页之后,故事来了,正当你对这个东拉西扯的开头不以为然时,你却发现作者已经把主人公巧巧性格的基本面刻画完了,正是这样一个性格的人,才会说出“你去死吧”这样刻薄的话.而此言一出,巧巧的命运也就骤然变化,且愈演愈烈……

接下来自然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进一步发展、变化:普通而简单的巧巧开始变得敏感复杂,甚至多疑——尤其是她从辅导员到高教授、到系主任逐级怀疑,其性格的变化导致其命运发生深层改变,小说也因此触及人物灵魂深处最隐秘的部分.而作者对人性的探析、灵魂的考问也到了最淋漓尽致的程度,人物形象自然也从扁平走向立体……

行文至此,我想说:《满城花开》里的多数小说都具备上述特质,因此都获得了生命的新维度,也具有了相当的社会批判价值.当然,我还得说,就《满城花开》里的部分小说而言,它们应该还存在着其他的叙事可能性.前提是:作者对世界的荒诞感、生活的碎片化以及存在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要有所认同.

还以《这事不怪我》为例.

或许是太在意线性逻辑的故事链,或者是过于拘泥于因果关系的对应性,这部小说中的日记下落、小一的出现等情节、细节多少有些失真和勉强.但青禾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刻画、性格塑造准确生动,真实可信.因此,这部小说在技术层面上就有了诸多可能性.譬如:假设叙述者就是那个因跳楼事件而开始精神错乱的女孩子,整个文本是不是就有了质的改变?再譬如,这就是“姨夫”的一篇小说(元叙述),将会如何?至少会更有张力吧.又譬如,就让小小日记的下落没有结果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等等.如此,小说是不是会更“合理”自然,也更具有现代意味?

青禾还有大量历史小说,比如《大唐中兴宰相裴度》等,它们在风格上与《花开满城》有重要的区别和差异.但我以为,类似于《花开满城》这样的小说,依然是青禾的代表作,呈现着他的基本创作样态.正是它们,构成了闽南文学乃至福建文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总之,青禾是独特的,在闽南文学乃至福建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无法忽视的.

责任编辑 石华鹏

青禾小说论文范文结:

关于青禾小说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青禾小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青春风投稿

2、青春风杂志

3、青春风杂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