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方面有关论文怎么写 与兰州鼓子的音乐文化类论文范文例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音乐文化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兰州鼓子的音乐文化

摘 要: 兰州鼓子是一种流传在兰州市区及周边县镇的民间曲艺形式,一般情况下是一人坐唱,众人帮腔的表演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和独特的语言文化,蕴涵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心血.对兰州鼓子研究对于保护和开发古丝绸之路音乐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下,兰州鼓子逐渐衰落,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仍需我们不断努力.

关键词:兰州鼓子;音乐文化;民间文化

一、兰州鼓子

兰州地处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由于战争、民族融合等历史原因,兰州的人口构成相当复杂,众多民族聚集,各种文化交融碰撞,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文化空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所在,音乐文化便是城市独具一格的财富,兰州鼓子便是兰州的文化标签之一.

兰州鼓子是一种流传在兰州市区及周边县镇的民间曲艺形式,一般情况下是一人坐唱,众人帮腔的表演形式,,语言多采用兰州方言,掺杂部分普通话.一般情况下,兰州鼓子除了坐唱和帮腔的演唱部分,还伴有三弦/扬琴/二胡等乐器伴奏.清末明初之时,在兰州家喻户晓,二十世纪中期后,由于受到政治及社会文化发展的冲击,逐渐呈现衰弱之势.

据前人考证,兰州鼓子在源流上,与唐代变文、宋代鼓子词、元曲等有一定关联,前身应是兰州当地所流行的一些民间歌曲和小调,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原因,南北两地的音乐、乐器逐渐在兰州交汇融合、互相影响,由一些擅长音律的文人学士进行改编、创作,在官仕阶层慢慢流传开来,成为兰州本土音乐文化的代表.

二、文学内涵

兰州鼓子的唱词从文学角度来看显得精炼内涵,而且合辙押韵,对于字数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兰州鼓子的历史上,没有街头卖艺谋生的先例,因为它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中华民族尤其是陇原儿女智慧的结晶.兰州鼓子的唱词极具文学性,取材讲究,传统唱段唱词部分多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典故,广泛丰富,不仅涉猎四大名著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且包含元代著名戏曲剧本《西厢记》,更有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等.

兰州鼓子作为民间曲艺的一种,经历了由“雅”到“俗”的过程,从阳春白雪的“宫廷曲子”到下里巴人的“炕头艺术”,兰州鼓子在不断的历练与蜕变中,具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在我国众多民间艺术发展的历史上走了一条特殊的道路.无论是从文学内涵/唱词/还是语言文化上,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反之如若深层的剖析兰州鼓子,从其本身入手,又能为文学,音乐学,历史学等多项学科提供一些佐证,其弥足珍贵想必也是不言而喻

三、语言文化

从歌唱语言的层面来说,兰州鼓子虽遍布兰州市内各个区县,以兰州二字命名,其实并不同于其他地域性音乐用本地方言演唱,与之相反,兰州鼓子音乐语言掺杂了部分兰州方言,也有部分字调和用韵是以普通话的韵、调为准.对于这一特殊现象,学界持两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认为这是兰州地区独特的艺术形式体现.中华民族语言博大精深,方言更是百花齐放,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承载,许多地方曲艺的语言基础都是当地方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方言语法、句式、词汇等,并且方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深刻的地区文化内涵,如果改为普通话,则失去了其独特的韵尾,千篇一律,不论在唱词的韵律还是意境的表达,亦或是乡音的情思都将黯然失色,让兰州鼓子的魅力损失殆尽.

第二种则认为兰州鼓子用方言演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兰州鼓子的发展,随着众多文化的交流碰撞,主流文化逐渐演变更替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现如今很多兰州的本地人在欣赏兰州鼓子时,也仅仅止于皮毛,并没有入木三分的深刻体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兰州方言的运用.当下社会正大力推广普通话,方言的没落符合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兰州方言在当地人群中特别是低龄人群中有着较低的普及率,新一代的青少年从小的生长环境接触的基本是普通话,在与老一辈兰州人交流时,只能大意理解,实际应用兰州话已经相当困难,加之兰州地处沟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由于战争、民族融合、军队换防和现代支援大西北等各种历史原因,众多民族聚集, 人口构成复杂,对于兰州鼓子的传播有很大的局限性.

四、传承之路

兰州鼓子蕴涵着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心血,是无数艺人长期积累的艺术结晶.对其艺术特色与发展历史的研究,对于保护和开发古丝绸之路音乐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兰州鼓子的继承和发扬,是保护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任务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兰州鼓子的传承延续呈自流之态,因其独特的音乐特性,和口传心授的学唱模式,使得学唱兰州鼓子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掌握.不同于京剧、秦腔等艺术形态,兰州鼓子的演唱与延续一般是一个家族一帮爱好者或者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娱乐,因此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兰州鼓子陷入困境的主要表现,是传承主体的萎缩艺人随着年事已高逐步萎缩,呈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之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兰州鼓子的演出状况难以继续维持,如今较活跃的兰州鼓子艺人绝大多数年龄均在60岁左右.由于政府部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设立对兰州鼓子的专项财政开支,以致每逢兰州鼓子的节庆活动,都是艺人和爱好者自发筹备资金,即便如此,兰州鼓子的表演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十分限制此项活动的开展.对于兰州鼓子的延续与传承,应该将专属于兰州地方性的神话故事、节庆等民俗文化内涵作为基础,改编鼓词,创新表演方法,注重文化印记和地方风俗传承,这样既能丰富兰州鼓子的唱词内容,也能兼顾打破各种制约因素.

对于兰州鼓子的研究,一方面应该更全面地了解兰州鼓子,另一方面要为兰州鼓子延续寻找可能性与出路,探索出让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且逐渐调整进步,从而保证兰州鼓子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踏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兰州鼓子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其消亡不只是兰州或者甘肃的精神文化损失,可以说是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损失,在此情形下,谋求新的发展才是生生不息的民俗文化发展之路.如何让兰州鼓子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再造其文化传承的功能,仍是我们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积极作为.所幸的是,兰州鼓子的生存处境虽然堪忧,但是鼓子艺人、国内外学者乃至相关部门都尚在努力中.

音乐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音乐文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音乐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音乐期刊

2、北方音乐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