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曹禺《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成因方面论文怎么写

本文是一篇关于日出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曹禺《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成因

王祎凡 (天津外国语大学 300270)

摘 要:陈白露,一名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因生活所迫的高级交际花,是曹禺《日出》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厌恶和鄙视上层社会的腐败糜烂及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但又贪恋和追求奢侈的生活.作为一名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陈白露面对纸醉金迷的生活进行了挣扎和反抗,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走上了自杀的绝望之路.本文试从陈白露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入手,主要分析其悲剧命运的成因,进而探讨民国时期女性知识分子的处境及其寻求进步的艰难历程.

关键词:陈白露;悲剧命运;时代背景;个人经历;成因

陈白露,是曹禺剧本《日出》中的主人公之一.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本来纯洁、独立、追求美好生活的陈白露因生活所迫,只身闯荡于天津,一步步沦为黑暗社会的“寄生虫”.在醉生梦死的堕落生活中,旧时恋人方达生的到来,唤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新生活的憧憬,但她已无法做到放下一切随达生离开.她竭尽全力保护从流氓黑三手中救下的小东西,但小东西仍被卖入妓院、上吊自尽.她将命运依附于做投机生意的潘月亭等富商,但潘月亭的破产和张乔治态度的冷漠转换将她推向绝望的边缘.在茫茫黑夜中,陈白露静静地吞下安眠药,悄然离开了人世.

《日出》的悲剧意义在于揭露二十世纪初上层社会金钱物欲的纵横和人性的扭曲异化,进一步凸显出进步的知识分子改革社会的艰难性和阻力来源的复杂性.而陈白露的悲剧命运正反映了当时社会知识分子面临的种种艰难处境.本文试从陈白露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入手,主要分析其悲剧命运的成因,进而探讨民国时期女性知识分子的处境及其寻求进步的艰辛历程.

在研究方法方上,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归纳法和文献研究法.

本文认为,造成陈白露悲剧命运走向的原因,从总体上来说可分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方面.

一、外在因素

(一)后“五四时代”的畸形社会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阶段,种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都空前地卷入的利害关系和冷酷无情的“交易”之中.五四运动后,资本主义发展下滋生的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思想也使人内心的愈发膨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本是纯真的陈白露虽充满失望,但也渐渐被利益熏心.然而,纸醉金迷的生活和享乐奢侈的消费方式并不能够给她带来心灵上的真正慰藉.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精神的缺失,在充溢着拜金思想和享乐主义的世界里,从堕落走向死亡的步伐是可以理解但不可以避免的.

(二)悲惨事实的频频发生

物欲纵横的社会本就给陈白露以空虚和失望感,而在她身边所发生的悲惨事实就像导火索,把她引向了彻底的绝望和痛苦,最终走向死亡.

1.理想婚姻的失败

陈白露是有过一段抱有美好幻想的婚姻的——她嫁给了一位诗人.他们的婚姻以快乐和新鲜感作为开始,以平淡、无聊和相互厌烦作为结束.他们决裂的根本原因是一个相信美好光明的未来、拥有理想,一个不相信美好光明的未来、没有理想.因此,他们的决裂是必然的,而婚姻的失败则为陈白露的人生添上了一笔灰暗的色彩.

2.下层人民的痛苦

小东西作为剧本中下层人民的代表之一,不愿向以金八为代表的恶势力屈服,拼命反抗以维护自己的.她被陈白露相救,但最终还是被骗到了下等妓院,只能用死来表达对黑暗世界的控诉和谴责.在这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吃人社会中,小东西悲剧的命运使陈白露觉得“这个社会是由不得我们掌控的”,这种意念的颓废性也催使陈白露通过死来追求解脱,追求永恒的自由.

3.依附希望的破灭

潘月亭在剧中不仅是一名有权势的银行经理,更是陈白露生活的经济来源和主要靠山.潘月亭的破产,不仅切断了她的经济来源,使她那骄纵奢侈的资产阶级生活化为泡影,而且沉重地打击了她的生活信念.一直在陈白露心中认为的总是很有办法的人也垮了,为了恐惧,为了逃避,死对她来说,就变得很自然而又必然了.

(三)处于弱势的女性地位

五四运动后,更多的进步知识青年追求科学、独立、和自由.陈白露在重遇方达生时曾自述道:“出身,书香门第,陈小姐;教育,爱华女校的高材生;履历,一阵子的社交明星,几个大慈善游艺会的主办委员;父亲死了,家里穷了,做过电影明星,当过舞女.”这恰恰说明了中上层的女子有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受过良好教育的陈白露曾努力追求过积极阳光的生活,但女性地位在当时的社会并没有得到质的提高和认可.

女性知识分子的数量是稀少的,思想是模糊的,力量是微弱的.陈白露内心想法与现实生活的大相径庭,束缚着她渴望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梦想.这种压抑推动着她走向堕落.

二、内在因素

(一)脱离群众的糜烂生活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陈白露似乎从未踏出过旅馆一步.旅馆就是陈白露的家.陈白露始终生活在黑暗社会的角落里,没有接触到广大的人民群众和进步知识青年,也体会不到革命力量的,这便造成了她思想的狭隘性和脆弱性.

(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包袱

陈白露,是一个破落了的地主官僚家庭出身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她阶级的立场上来说,他的人生必然伴随着这种阶级所带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这些小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成了她命运走向堕落和终结.

1.个人主义与个人奋斗的思想

陈白露从一开始就走的就是一条个人奋斗的道路.在《日出》的第四幕里,方达生最后一次劝陈白露跟他走,陈白露叹了一口气回答道:“不过你叫我干什么好呢?”她空虚地望着前面:“可是上哪里去呢?”“你叫我到哪里去呢?”……这几句话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陈白露人生观的实质.陈白露没有把目光放远到广大的世界和人民群众身上去,而是一昧地追求个人享受和个人利益.这套思想在寻求进步、获得真正解放的道路上是行不通的.

2.小资产阶级的软弱、颓废和自暴自弃

陈白露曾经追求过美好的爱情和阳光的生活,但迫于封建社会和黑暗势力阻力,她很快走向了堕落,寄生于剥削阶级,暴露了小资产阶级软弱、颓废、自暴自弃的性格.正是这种小资产阶级根深蒂固的软弱性格和悲观情绪为像陈白露一样的资产阶级知识青年设置了来自内心的重重阻挠.

(三)竹均的“复活”与意志矛盾

陈白露虽然已经习惯了生活在腐败丑恶的“金丝笼”中,但她内心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从未完全泯灭.方达生的到来,让沉浸在陈白露心中对单纯的世界和光明的生活的渴望再次被激发.但是陈白露的内心是矛盾纠结的.她虽厌恶灯红酒绿下充满铜臭味的生活,但又没有足够的决心彻底摆脱奢靡的物质享受;她明白自己正在走向堕落,但她已习惯靠出体来换取金钱.她已经疲于应酬,疲于迎接在她看来根本不可能出现的阳光.死亡,就变成了她调节内心矛盾、通往理想的最佳选择方案.

三、结论

陈白露曾怀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终究还是走向了堕落.总观陈白露所处的时代背景,后五四时代盲目拜金、追求享受的畸形社会和仍处于弱势的女性地位为陈白露的悲剧命运铺垫了道路.而发生在陈白露身边的一件件悲惨事件,如潘月亭的破产、拯救小东西的失败更是促成她自杀的导火索.当然,陈白露自身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她所有的思想包袱和她脱离群众的糜烂生活更使她内心的意志矛盾尤为冲突和激烈,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仍旧低下,且处于被压迫、被玩弄的状态.即使她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汲取过进步的思想,她们微弱的力量在黑暗势力的压迫下也很难对社会进行有价值的变革.知识女性的奋斗路程仍旧任重而道远,社会若不能从根本的政治经济制度上得到改革,那寻求真正的进步和光明的未来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田本相.《日出》论.文学评论,1981年第1期.

[2]辛宪锡.关于《日出》的几个问题.天津师院学报,1980年第1期.

[3]甘竞.也谈陈白露的悲剧实质问题,上海戏剧,1960年第5期.

日出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日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日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开题报告日出 曹禺日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