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浅析论文范文集 跟《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悲剧命运方面论文范本

该文是关于浅析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悲剧命运

■桂思琪/河北大学文学院

摘 要:《十八岁出门远行》作为余华的早期代表作品,突出表现了他先锋文学的创作意识和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洞悉.作品中隐藏在荒诞手法下的现实比真正的现实更加动人心魄,已初具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给人以深刻的灵魂震动和共鸣.本文主要着眼于《十八岁出门远行》文本中的象征意味解读,从其中去看小说中所表现出的人物的悲剧命运,以及这种命运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十八岁出门远行》悲剧命运

《十八岁出门远行》篇幅短小,故事发生时间也非常集中,主体情节都集中于短短数小时的黄昏.顾名思义,这篇故事主体是一个十八岁的男孩第一次出门远行的第一天的见闻,这些经历怪诞不经,令男孩儿困惑不已,并且备受打击.短短几小时,一个男孩儿就此长大了一点儿.作为一部成长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以下简称为《远行》)可谓独树一帜,故事中的主人公成长了,但这次的成长付出的代价太多,得到的又太少.不同于卡夫卡的《美国》中的男孩儿最终找到了那光明的彼岸,《远行》中的男孩儿的悲剧的命运远远还没有结束,而且也无法结束.以男孩儿的悲剧为代表的命运每天都在发生,而且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生在每一刻时间里.

一、距离和理解

按照常理来理解,人与人或者人与事物之间的距离和理解应该呈反比,距离越大,相互之间理解度越低,反之越高.但《远行》中给我们提出另外一个观点,人与人或者人与事物之间的理解是不可能的,和距离的远近无关.《远行》中男孩儿频繁且明显地出现了“疑惑”之类的词语和情绪,非常突出地表现出他的不理解.而文中的距离则在整体上是隐性的,它贯穿在全文中.因此我们从全文来看余华心中距离与理解的关系在男孩儿感官上的体现.

在全文开头说出了男孩儿现在的整个世界.这其中充满了男孩儿的臆想,他现在已经从现实中抽离,在如梦般的恍惚中,认为马路是海浪,将马路强行归于自己的臆想之中,又认为自己是这海浪上的一条船,将自己与整个世界扭曲地结合在一起.这时候,世界与男孩儿的距离无疑是最远的,世界与男孩儿没有交流和互通.

接下来,男孩遇见人了,不仅是空间距离,物种、理性和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对话使得理解好似成为可能.但我们轻而易举地就能发现,男孩儿与他人的对话没有获得实质内容.从文本的表面意义看,男孩与周围人的理解与男孩儿和马路、山、云一样,相互之间的实质信息的交互是没有的.男孩儿向他人询问这条“路”通向何方,他人也是无法回答的.每个人既不知道自己的“路”通往何方,更不会知道别人的“路”去往何处.普遍存在的对自己和他人的疑惑是无法调节的.之后男孩儿与司机的并行的经历,更是使距离与理解的不协调推到一个顶点.

以及在司机的苹果被抢时:这里的距离已经进到一个极致,这在上一种距离减小的基础上,心理距离也进一步减小.文中最明确的达到理解的标准,男孩最实质的的问题,也就是构成理解的门槛的“旅店在哪里”这一问题没有得到任何解答.而他最后只能从自己的心中找到答案,他心里将破汽车看作旅店,这才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二、暴力与秩序

社会是温和而有秩序的吗?按照常理来说,当然是的.然而在《远行》中,这个常识被直截了当地否定掉了.余华认为,温和和秩序都是脆弱的假象,是母鸡翅膀庇护下的小小的净土,当一个十八岁的男孩儿第一次出门远行的时候,这个假象就轻而易举地碎裂了.一个刚刚成年的男孩儿,怀着正义、热情和温柔,所能得到的是社会“暴力”的洗礼.

从文章开始,显而易见,这些山和云本就是无秩序的存在,在一个全新或者陌生的世界里,我根本不知道这些山和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无秩序的“混沌”是不适合人这一群居动物生存的,所以在集体无意识的恐惧之下,所谓“秩序”便产生了.《远行》中,也正是我对这些本来混乱的“山和云”强制地划归某一范围,才使它们拥有了某一“秩序”的意义.而外部温和的事物,如“山和云”,因为没有交互的能力,所以使其具有秩序的手段也会较为温和,我们称之为“强制”.而面对有着交互能力的个体来说,“强制”的程度就会演化为更高的级别——暴力.

男孩儿心中的正义也可以理解为他所认可的一种秩序,但是这一“个人秩序”在农民的“群体秩序”面前不堪一击,男孩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反抗已经没有意义.这就是余华所认为的“社会的法则”,也是人进入社会的第一节课.“十八岁出门远行”,最大的意义也就在此了.

男孩儿在全文的最后缩进了残破的汽车中,也就是对“社会暴力”所建立的“秩序”的一种被动的接受.

这种带有强烈怀恋色彩的文字让人的悲从中来,不过一天而已,这一切已经像虚幻的过去,男孩儿再也回不去了.家的庇护不再,社会“暴力”的拳头实打实的砸在我们身上时,会提醒我们残酷的现实,并将最终像冶铁一般把我们敲打得锋利但是无情.

参考文献:

[1]金理.“自我”诞生的语言——重读《十八岁出门远行》[J].文艺争鸣,2013(09).

[2]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J].北京文学,1987(1).

浅析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浅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浅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相关浅析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热门浅析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