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等教育论文范本 和高等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建设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高等教育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建设

摘 要:学分银行,通过模拟银行的运作,对学习者按照一定规则取得的学习财富进行管理,可以满足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学分银行有效的运转,依靠完善的学分互认体系的建立,以及各级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包容、沟通与衔接.

关键词:学分银行 高等教育 学分转换

在我国现行的终身教育理念下,高等教育应通过不断地努力来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包括对于时间、地点、教育方式及学习进度的选择.学分银行,通过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运作特点可以满足这一需求,使学习者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地点,是一种学习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学习的管理模式;学分银行可以实时计算学习者参与线上、线下学习的时间,当达到规定的要求学时,系统会自动累计并转换为相应学分进行存储.由于学分银行,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的自主权,学生(包括在职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学习,掌控毕业的时间,只要学分修够就可以推迟或提前毕业.如果能有效的地推进高校内部、高校之间、高校和自学考试之间合理的学分互认,可以满足部分学生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选择不当,学习途中及时更改方向,转相关的专业,或申请转学校,已经修过的课程可以直接承认,不必重修,避免时间及经济上的浪费.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韩国早在1995年提出了学分累积制度,以此来促进和发展本国的终身教育制度.英国为了积极地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理念,更快的提升全球国际竞争力,颁布了《学习与技能法》,还为此专门设立了全国性的公民16岁后教育与培训学习和技能委员会.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在机构间达成互认学分的双边或多边“协议联盟”,全美已有80%以上的州,所属的大学均按照协议规定吸纳社区学院学生,从而实现了各类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在我国,上海、江苏、宁波、青岛等地不少机构先期努力试行学分互认,有过多种模式.例如职业教育双证模式,即学生经过职业院校培训不仅获得学历证书,还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中高本衔接模式,即学历层次较低的学生,包括技校、中职、高职,可以通过相应课程的学习、学制的衔接获得更高的学历;区域模式,垂直整合各相关教育学校教育资源并开展试点试验,通常由所在地方政府的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主导;校本模式,即经过教育部批准的已经具有学历颁证权的学校,并在社会上存在相当知名度的学校,探索及试点建立学分银行.

二、设置合理标准化的课程是建设学分银行的先决条件

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之间合理规范的学分衔接是学分银行能运行的先决条件,也是逐步完善我国教育四通八达立交桥的必备前提.而只有课程标准化建设的有效实施才能保证各级地区及院校间学分的顺利衔接.当前,各类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间的培养目标不同,课程的设计思路有所区别,课程的数量及所对应的课时数不一致,理论及实践所占的比重不等.但是教学的内容上确有必然的联系,这就为我们把不同院校间的课程衔接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于这种内在的联系,将其外化,可体现在不同层次的院校间所取得的学分或证书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转化.

如何进行课程的标准化建设,首先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专业化梳理分类,按照不同的专业区分为必修课程系列和选修课程两大模块.必修课程,从本意上来解释就是在学习中必须学习掌握的课程,它的开设可以保证达到该专业的基本条件,通常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三大部分构成.公共基础部分的课程,面对的是所有的在校生;专业基础部分的课程,面对的是某大类所有专业的的全体学生;专业方向的课程,只针对选择某个专业专门化方向专业的全体学生.选修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横向拓展的或纵向加深的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的课程,它可以是由可以满足个体特殊要求、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的课程,也可以是跨专业、跨系具有普适性的工具类课程等等.

三、规范合理的学分制度是学分银行高效运行的前提

(一)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专业、老师

自主选择课程,这是学分制度的精髓所在.学分制度下,可供选择的课程数量不断增加,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选择部分课程,不仅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还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自主选择专业,专业是课程的集合.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学生在不断的成长中,而他们对职业的选择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最终对未来职业的完全确定需要一个过程,难免会对最初的选择有所改变.在学分制度的条件下,随着宽松、开放教育平台的建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基本不重复学习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所选的专业.随着学习过程的不断深入,学生不断领悟所选的专业,加深对将要从事的职业的整体把握,最终确定自己的所长及所选职业的认可.

自主选择教师,教师是课程的传授者.教师的优质教育,自然受到学生的普遍青睐与认可,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过程愉悦,受益匪浅;如果选到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教师,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只得强打精神,学习效果必定不尽人意,浪费了时间,还收获甚微.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保护了部分教师的不与时俱进.在实行学分制度的条件下,可允许学生自主的选择自己认可的教师,当然可以从已具备条件的教研室试点,逐步推广完善这一机制到整个学校.通过这一举措,不仅能持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激活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运行机制.

(二)根据学生自身状况,机动灵活,扬长补短

学分制下,入学考试可以取消.高校向所有的青年人敞开了大门,只要愿意进入职业生涯,不管原来的基础如何,都能根据个人的实际状况,提供适合的课程,通过不断的努力,积累知识和技能,最终学有所成.这就给一些年少贪玩、暂时成绩落后,但有着较强学习愿望的学生,获得了再次学习的时机.

学分制下,没有确定的班级.留级是学年制度下为使班级教育标准一致而采取的措施,但从留级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他们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跟伤害很大,其实它并不是一种最好的处理方法.学分制下,没有留级,但学习的标准不会发生改变,只是达到标准有更多的、更合理的方法——重读本门课程,不会影响其它课程的进度.

学分制下,没有规定的学习年限.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规定,学生的学制均为3年,必须在学满后才可拿到书;对于那些实在跟不上课程进度的学生,学籍最多保留5年.没有学制时间的规定,一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尽早完成学业,提前拿到;而学习能力差或有客观原因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状况合理地安排时间.

学分制下,还可以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若干感兴趣的课程.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起来,兴趣就比较高,效果也就比较好,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为了适应社会的特殊需要,满足学生自身的特殊需要.

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读适合的目标课程.通过实施分层教育,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选修难度较大的课程,获得较高的学分,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的层次;对于成绩相对差的学生,可以将目标设定较低,根据目标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即可以让他们获得自信,又可以获得相应的技能.

学分制下,每个人都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以往刚刚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的青年人,经常会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而带来挫败感,从而一蹶不振,淹没了自己的特长.学分制的优势在于学生完全有机会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展示出来,通过努力,自己的擅长的领域获得很高的学分,从而使总学分不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受影响.

四、学分转换的合理有效实施是学分银行得以运行的保障

学分银行构建的目标在于能实现各高等学校、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各级别“学分银行”之间学分的通兑,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沟通的平台;能够为具有学习能力并渴望实现自己理想的任何社会成员提供终生学习与获取文凭的机会.因此,能为之服务的学分银行的有效运转,需要一把标尺,把多种形式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地转换,即建立各高等学校、各种教育形式间完整的合理的学分互认体系,把不同的成果统一到一个标准下,以此来打破高等教育不同形式中现存的各种常规的壁垒.

首先,制定行之有效的学分转换标准.学分转换标准,其关键点在于首先建立各种学习成果的级别框架,使不同类型学习成果间按照统一度量的标尺进行分层,并以此开发认证单元.学员完成具有特定工作任务的认证单元需要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技能水平作为最终考核内容,也是是学分银行评估认证的依据,并以此授予相应的资格凭证,它可以实现不同课程间相互比对达到课程间的学分转换.这一步骤的重点是通过与职业知识和能力相关的课程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进行巧妙的交汇.

其次,试行不同机构间的学分转换.学员在修完申请相关证书对应名册中的指定的课程后,可获得学分银行提供的能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学分或相关证明.同时,学分银行可以结成同一资格的学分互认联盟,达成转换学分的相关协议,参加学分互认的各联盟成员间,可以互相接收内部学员的学分转换申请.

最后,建立认证服务机构,试办学分存贮业务.当学员修完某一资格所对应的标准化课程而且获得足够的学分后,必须通过专门机构进行认证合格.学员可以选择将学分存入学分银行,通过填写提交学分银行开户申请表等,经由当地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中心审核通过,即可录入到本人的相关信息客户端,并可以通过努力不断的积累学分.学分银行进行存储积累的学分,可以通过全日制学历教育或业余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获得,也可以通过社会培训、工作实践等形式认证.等学分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申请相应的证书或学位.学分银行没有存期限制,零存整取直至终身,为学习者的终身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南海.中国成人高等继续教育的文化学反思[J].职教论坛.2012(15): 39~41.

[2]汤诗华,毕磊,朱祖林,等.我国学分银行研究与实践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13(5):20.

[3]吴韶华.韩国“学分银行”的负向功能及其引发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2(11):23~26.

[4]张峦峤,姜玉田.开放大学在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中的生态学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4):15~19.

[5]孙冬喆,吴遵民,赵华.论学分银行建设与自学考试制度转型[J].开放教育研究,2012(6):40~44.

[6]李惠康.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2012(1): 46~49.

[7]欧斯玛尼·张.学分银行体系中学分转换制度建设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2(5):7~9.

[8]费坚.学分互换:价值探寻、实践反思与改进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4(21):30~34.

[9]张继龙.论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与学分互换制度[J].阅江学刊,2012(2).

[10]薛成龙,邬大光.论学分制的本质与功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3).

[11]邬大光.学分制的本质[N].中国教育报,2010-04-05.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项目编号:SGH16H122);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G1519Z).

作者简介:姚文苇(1981-),女,山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理教育.

高等教育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高等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高等教育方面论文范文。

1、高等教育期刊

2、高等教育论文

3、高等教育法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