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从存津液理论《温病条辨》和《伤寒论》的传承关系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理论探讨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理论探讨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从存津液理论《温病条辨》和《伤寒论》的传承关系

王琴琴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计划生育服务站 甘肃省张掖市 734000

【摘 要】吴瑭在《温病条辨》继承《伤寒论》中存津液理论,同时结合温病特点和三焦辨证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真正形成了存津液的理论体系.《温病条辨》大量引用《伤寒论》中的方药,并结合历代医家的方药和吴瑭个人的临床实践,总结了更多的方药和治疗方法,进一步补充完善《伤寒论》的养阴学说体系.

【关键词】《温病条辨》;《伤寒论》;存津液

中医在外感病的诊断和治疗上,主要存在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两种不同的认识.伤寒学派由张仲景《伤寒论》发展而来,认为一切外感热病都属于伤寒,“凡伤寒有五,传入阳明遂成温病”[1];温病学派由吴瑭《温病条辨》申发完善,认为伤寒、温病应当有所区分,不能混治,“大江以南病温者多,病寒者少,投以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诸法,以致死亡接踵”[2].但温病论和伤寒论存在着紧密的脉络关系,吴瑭自称《温病条辨》是为了“羽翼伤寒”,温病论实际上是对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代表了临床中医辨证的进步与发展.本文从存津液理论探讨《温病条辨》与《伤寒论》的传承关系.

1 存津液的理论基础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清稀为津,浓稠为液,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3].《读医随笔》中言“津之用为最大也.内之脏腑筋骨,外之皮肤毫毛,即夫精也、血也、液也,莫不赖津濡之,乃能各成其体而不病.津枯,则精血可枯,毛发可断.”津液对滋养人体,营养周身,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4].如果津液发生异常,可能对人体的其他器官和机能造成严重影响,《灵枢》“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因此存津液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固摄津液,输布津液,扶阳益气,不滥用汗、下、吐、利小便之法,才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2 《伤寒论》中的存津液理论

《伤寒论》在论述伤寒病的发生和治疗中指出,伤寒病由于误汗、误吐、误下等,导致伤津耗液,通过存津液可以救其逆.《伤寒论》111 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齐颈而还,腹满而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津液丧失,人体消瘦,身体枯萎而燥,伤寒就到了极其危险的程度,如果津液恢复了,那么就还可以治疗[5].津液的复原也可以加快疾病的康复进程,如59 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就是一个阴阳自和的例子.可见津液存亡直接决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影响治疗和预后.存津液在《伤寒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贯穿《伤寒论》始终,指导辨证施治,陈修园有“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以存津液三字为主”之论,冉雪峰也认为“一本伤寒论,纯为救津液”.在太阳病中,由于患者阴阳俱虚,如181条“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治疗上应当注意解表护津,如桂枝汤中用桂枝、生姜发汗,同时又用微苦微寒的芍药益阴敛血,敛营固津,刚柔并济,无损津液[6].存津液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温病学派的养阴理论及其治疗方法,也正是从《伤寒论》存津液中发展而来.

3 《温病条辨》对《伤寒论》存津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强调了存津液的重要性,吴瑭的《温病条辨》认为津液的存亡影响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在《伤寒论》存津液基础上提出了救津液的理论,将救津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将救治方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吴瑭在《温病条辨》中首创三焦辨证,阐释解温病辨治的全过程,以三焦立法用药,指导养阴理论,对上焦、中焦、下焦三焦有不同的用药方式[6].病在上焦,对病情较轻的患者采用甘寒辛凉的方药;病在中焦,用清胃泻热、甘寒甘凉的方药治疗病位在胃的患者,用滋阴攻下、保津补损的方药治疗病位在大肠的患者,温病缓解后给予益胃汤等调养受损的肠胃;病在下焦,邪少虚多,治疗以滋养填补为主.吴瑭还提出防重于养的思想,认为填补津液在治疗中比较困难,如果进行及时的预防可以降低治疗的难度,首先在疾病治疗的初期应当以防治病邪进一步侵害人体为主,避免津液的损伤,津液存而病可自愈,另外在用药时避免使用对津液造成损耗的方药,尽可能配合养阴生津的方药.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总结黄连阿胶汤、白虎汤、麦冬汤等多种清热生津的方药.吴瑭在《温病条辨》中总结了数量更多、药物使用更为丰富的方药.上焦可用轻清疏解的药物,可用沙参、梨皮、玉竹、菊花、银花、麦冬等;中焦选用苦寒甘寒的药物,可用黄芩、黄连、大黄、麻仁、知母、玉竹、白芍等;下焦多用重浊收敛的药物,可用阿胶、干地黄、猪脊髓、鳖甲、鲍鱼等.在《温病条辨》大量的方药中有许多是从《伤寒论》中的方药加减而来,根据温病辨证理论对原有方剂进行加减,产生大量治疗温病的新方药.

张仲景《伤寒论》指出当慎用汗、吐、下、利小便之法,避免伤津耗液.吴瑭在《温病条辨》中更为详尽的讲解汗、吐、下、利小便之法在温病治疗中的使用,以及如何避免造成津液的损伤.尤其在汗法方面,《温病条辨》提出了《伤寒论》所忽略的辛凉发汗法,提出银翘散、桑菊饮等影响深远的方药[8].

4 结语

吴瑭的《温病条辨》是在继承张仲景的《伤寒论》的基础上,补充和发展了存津液理论,形成了救津液的理论体系,丰富和充实了清热生津的治法和方药,形成了较完善的养阴学说,为祖国医学树立了一个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典范.

理论探讨论文范文结:

关于理论探讨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理论探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军事理论论文结尾

2、文学理论论文

3、理论月刊

4、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5、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

6、军事理论论文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