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教学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跟培育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然使命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培育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然使命

[摘 要]历史教学应当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将立德树人目标落到实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分析史实史料,精准定位历史时空,弘扬历史文化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家园情怀.历史教学应将“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时代精神渗透、融入其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应然使命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5-0067-02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拉开了从文件到实施的序幕.以此为源头,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所谓“历史核心素养”,即“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所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表现”(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吴伟语).具体而言,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文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为载体,探寻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辩证分析史实史料,培育学生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史观和方法论,是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事件的核心思想和理念.只有运用唯物史观,才能让学生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认识历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唯物史观呢?可以引导学生辩证分析史实史料.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时,在课堂一开始笔者就请学生谈谈对秦始皇的评价.由于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学生会认为他是暴君.笔者在引导学生感知教材中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深度学习,又引入了一段资料,以丰富学生对这种抽象的政治制度及其社会影响的认知:“郡县的官吏都由任免和考核,规定俸禄,从而改变和废除了过去的世袭制和封邑制(分封制),保证了政令贯彻到基层.”通过研读材料,学生理解了集权制度背景下与地方的关系,体会到了该制度的优越性.接着带领学生共同研读书本提供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图文资料,体会这些治国措施对秦朝统治乃至后世的积极作用.在对图片、文字等各种形式的史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再提问:“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这时,学生的评价已经发生了变化.多数学生既能客观地分析秦始皇创立各种措施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如集权有助于国家的统一,有助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推动作用;又能客观分析他的暴政,如焚书坑儒的危害……学生基于对史实史料的分析,运用辩证思维和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结合现今进步社会制度的传承和改革,在讨论探究和反思总结中,逐步形成了唯物史观和辩证史观.

二、精准定位历史时空,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

所谓时空观念,是指学生对发生在特定时空下的事件的看法.时空观念的形成依赖于事件在时空中的定位.许多历史事件,我们不能用当代人的眼光来审视,而必须穿越到特定的时空下,历史事件才能变得清晰,历史人物才能变得可感知,历史意义和价值才能变得可理解.时空犹如经线和纬线,它将事件进行定格,让我们可以辨认、厘清.

那么,我们如何精准定位历史时空,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呢?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历史大事年表法、历史地图法、历史数轴法、绘制思维导图法等,将事件发生的时空进行定位,还原事件发生的背景.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两个单元是根据学习主题编排的.学习后,学生不易形成正确的时序认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大事年表:

战争(1840~1842 年)—— 第二次战争(1856~1860年)——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戊戌变法(1898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辛亥革命(1911年)——新文化运动(1915年)

这样学生既能厘清历史事件的先后时序,同时也能深刻理解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活动的时代背景,进而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伴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修订时把原先的主题编排改成了时序编排,利于历史事件的时空定位.又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时,如何理解张謇作为一个清末状元,为何要弃官从商?为何要排除万难,坚持发展实业?教师可以提供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他生活的时代: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在这样的时空定位下,学生就不难理解张謇“实业救国”的信念和他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时空观念,同时在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正确评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思维,形成了良好的时空观念,学生就能够理性地看待问题,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历史现象,从而促进历史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历史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弘扬历史文化精神,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

所谓“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在史学书籍中,讲述了许多爱国仁人志士,比如屈原、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他们的浩然正气惊天地、泣鬼神,他们的崇高精神必将永远彪炳史册.历史教学要彰显、弘扬历史文化精神和家国情怀,这与当下的“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时,笔者引入了文天祥的《正气歌》,出示了详细的文天祥抗元资料:公元1279年,农历正月,文天祥兵败被俘,他曾经绝食、服毒,但未果.他经历了无数次劝降,甚至元世祖亲自劝降,都被他拒绝了.其一身正气,让元世祖非常悲痛.元世祖曾说,好男儿,不为我用,杀之诚可惜!公元1283年,文天祥舍生取义.在教学中,笔者设问:文天祥是否是不识时务?是否是愚忠?通过历史辨析,学生认识到,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爱国主义的内涵是不同的,文天祥的情怀就是爱国主义的一个代表,其所写的《过零丁洋》早已家喻户晓,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爱国情怀的生动展现.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聂幼犁教授曾经这样说:“历史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寻史知真、释史求真和鉴史立德.”家国情怀是实现历史课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弘扬历史文化传统,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拥有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让历史教学具有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引导学生对历史史实、事件的时空定位,引导学生的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力.通过历史教学,将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落到实处.

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历史教学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历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历史教学杂志

2、中学历史教学杂志

3、历史教学论文

4、历史教学期刊

5、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6、中学历史教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