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类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和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恋爱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

李辉

今年是著名作家、学者贾植芳先生百年诞辰.20多年前,我主编“历史备忘书系”时,请贾植芳先生、任敏师母编选了一本《解冻时节》,这也是他们夫妇出版的唯一一本书.

《解冻时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给任敏”,贾植芳写于1972年至1985年之间的书信;第二部分,“平反日记”,贾植芳写于1979年至1982年的日记;第三部分,“流放手记”,任敏叙述受难亲历记.三个部分,是一个家庭的文献记录,都是非虚构作品,至今读来,仍令人悲从中来.

特殊年代里的相濡以沫

在上海,我提出帮贾先生编这本《解冻时节》,他同意了.他转身走进卧室,拿出一摞信递给我:“这是我和任敏的一些信,你拿去看看,帮忙整理一下.”

这批信的第一封,写于1972年5月21日:

正惦念中,接到你在襄汾车站来信,知道一路顺利,很是高兴.那天晚上车开后,我步出站台,乘车回校,九点多到了家.你走了,觉得房间分外的宽阔、空虚,但觉得你这次来,在上海住了这么一个时候,心里实在喜欢,尤其看到你身体健壮,精神焕发,这对我安慰鼓舞很大.望你在乡间健康地生活、学习和劳动,尤其要牢记教导,要学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高尚作风,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把自己锻炼好!

当年整理这些信,我的情绪一直无法平静.这些信,真实记录着一个时代.

实际上,任敏经历的磨难超出人们的想象.当年贾植芳率先被捕入狱,仅仅几天后,任敏也被捕入狱.1年多后,她被释放.但在1958年底,她又从上海下放到青海.初到青海,任敏被安排到山区教小学.不到半年,上海的检举信到了青海,她再度入狱.

任敏入狱时,碰巧看守所所长是山西人,她受到照顾,被安排协助所方管理.这样,她有了一定自由,可以里里外外随便走动.可是,最为艰难的日子来了.这便是饥荒岁月.

任敏1962年出狱,回到贾植芳的家乡山西襄汾,与公公婆婆一起生活.她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是她先后为两位老人送终,而那几年,贾植芳一直在上海监狱.

回到家乡,任敏到处打听贾植芳下落,得知先生仍在上海的提篮桥监狱.于是,便有了贾先生对我回忆的那个感人细节:

“1963年10月,我突然收到了一个包裹,包裹的布是家乡织的土布,里面只有一双黑面圆口的布鞋,鞋里放着四颗红枣、四只核桃.这是我们家乡求吉利的习俗.虽然一个字也没有,但我心里明白,任敏还活着,而且她已经回到了我的家乡.这件事使我在监狱里激动了很久很久.”

1966年春天,贾植芳出狱,但仍属管制对象,任敏与他只能书信往来.直到1年多之后的1967年9月,她终于凑够钱,乘上开往上海的火车.她没有告诉贾先生她要来探望的消息.她来到贾植芳的住所,时已中午,贾植芳还没有回来,她静静地躲在宿舍大门后面的角落,她害怕碰到认识的人.贾植芳回来了,他刚走进大门,手提包袱的任敏突然在旁边叫了一声:“植芳,我来了!”

知道这些故事,再读他们之间的家书,便对贾先生每封信里对师母所表现出的关怀、叮嘱、细致,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

在这些家书中,贾植芳所一再强调的是生存的信念.他始终相信历史是公正的,而要等待这一公正的结果,生命是首要的.因此,他不厌其烦地叮嘱远在农村的任敏,要注意吃好吃饱,要注意休息.

什么叫“相濡以沫”?读了贾植芳写给任敏的家书,我才真正明白了.

每天早上在任敏遗像前

放一杯牛奶

漫长、痛苦的等待,终于在1977年结束.读这之后的家书,可以一步步感受到贾植芳内心的变化.他还是那个乐观、傲然而立、不卑不亢的贾植芳,他完全有资格这样向世人宣称:

这三十年来我们经历的生活是极为严峻的,但也是对我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长成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因此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虽然艰苦,我们却没有陷入悲观和颓唐的泥坑,我们走过来了!我们在精神上还保持着年轻人的气质和纯正.这些你一定是有所认识和体会的.(1977年10月4日)

“”结束之后的贾植芳,又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从此不再间断.1979年10月5日,贾植芳在日记中写道:

今天是古历中秋节,也是二十多年来和敏在一块第一次过这个团圆节……她在市区买回一些猪头肉,两个人对饮几杯,月亮圆圆地挂在窗外的上空.

20多年后,在复旦校园的宿舍里,他们终于一起彼此相依,坐在中秋节的月光之下.他们的苦难爱情,终于等到了月圆.

今年复旦大学111年校庆时,“复旦青年”微信公众号以《一百一十一年的浪漫复旦》为题,梳理了百年之间的复旦浪漫爱情,其中挑选了贾植芳、任敏夫妇,起了这样一个小标题《七十年代,十年动荡中和你谈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微信文章最后所写的两段文字,是对先生与师母爱情的完美诠释:

晚年的任敏因脑中风入院,为了支付昂贵的医药费,贾植芳每天伏案著述,整理旧稿,收到稿费后就托学生送到医院,从无怨言.任敏中风后不能说话,后来逐渐连意识都没有了,但贾植芳每天都在她的床前同她说话,为她读文章.

2002任敏离世后,贾植芳每天早上会在她的遗像前放一杯牛奶,他说这是任敏的早点.这一习惯,保留到2008年贾植芳过世.(《一百一十一年的浪漫复旦青年》)

走笔至此,眼前浮现的是师母追悼会上的场景.

在向师母遗体告别时,贾先生忽然双腿跪下,双手支撑地面,恸哭不已,许久不肯站起.看到这一幕,我们许多人都哭了.

这个世界上

很难再有他这样的先生了

2008年1月,我为新华文轩策划的一套“中国人物系列”四种出版,其中有贾先生的《历史背影》.此时,贾先生病重住院,我们夫妇带上书前往上海看望.在病床上,贾先生翻阅这本新书,并在扉页上题跋.哪里想到,这竟然是我们见他的最后一面.4月23日,获悉他病危,我匆忙赶去探望,他已昏迷不醒.第二天,先生去世.

送别贾先生的告别仪式上,我一直没有落泪.先生能够活到92岁,昏迷之前还能与前来探望的学生们交谈,还写下最后一篇日记.他在没有太多病痛的折磨中离去,该为他感到庆幸.可是,当最后推走他的遗体时,我还是忍不住号啕大哭.

我从来没有这样哭过.那一刻,更多的不是悲哀,而是失落——在这个世界上,很难再有他这样的先生了.

在天堂,先生不孤独,他与师母再相聚.

先生去世之后,我整理先生的来信,又一次在他有力而难以辨认的“天书”中感受熟悉的温暖.他对学生们学习、工作的指点与关心,特别是对我和应红事无巨细的关爱、叮嘱,再次阅读,仍让我情不能已.此刻,非“感动”二字能完全概括我的心情.对于我,先生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导师的范畴.

日本汉学家山口守先生也是贾先生的学生,他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叙述了他参加贾先生告别仪式之后的感受:

“丧礼那天,我在赶机场的车上因旁没人而直哭,司机先生是个好人,装着没听见我的哭声.我自己也没想到哭声不是从喉咙里出来而是从内心深处出来的.后来到美国开会.会议结束之前,有一位美国的大学老师过来和我聊天,知道我曾在复旦大学,就问我的老师是谁.我就说贾植芳老师,但一下子嗓子哽塞,说不出第二句话,眼泪盈眶,就说不下去了.她可能猜到我这么难过的原因吧,直安慰我,甚至旁边的几个人都很同情我,竟使我更难过.”

我想,贾先生的弟子们都有同样的悲伤与失落吧.

先生去世的那年年底,某天夜里,我梦见贾先生和师母两个人,说是要给先生过生日.同时梦到他们两位,这还是第一回.天亮了,我发短信告诉贵芙:“昨天晚上我梦见贾先生和师母了.”贵芙回信说:“这几天要把先生的骨灰与师母合葬.”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恩爱夫妻,终于又要一起居住,永远不再分开了.

恋爱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恋爱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恋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