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育理论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王春香

摘 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生活应当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支点.但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工具理性导致语文教育价值迷失.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农村教学实践经验,探索性地提出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策略,即:生活即教育,让生活成为初中语文教育的源泉;社会即学校,让自然、社会成为农村语文教学的载体;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应用

纵观陶行知先生的一生,生活教育如影随形,贯穿他的一生历程.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关键和核心,体现平民教育大众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其中,“生活即教育”是核心,强调了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影响生活的思想;而“社会即学校”,突出了学习空间的广阔性,把社会生活与学校紧密结合起来;“教学做合一”提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1].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曾对中国近代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天它对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存在问题

应试教育对农村语文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一方面语文教育脱离生活,语文学习被窄化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语文兴趣降低,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主体性,滋生厌学情绪.工具理性的膨胀损害了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养成,造成学生本身的异化和物化.[2]

(一)教学理念出现偏差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育主要还是应试教学模式,语文教师仍然将应试成绩作为唯一的目标,语文教学各种评价体系也是围绕应试这条主线开展.教师因考施教,学生因考而学.在这种理念引导下,大部分教师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目标,一味地追求成绩,忽视语文的人文性目标以及学生情感的培养,导致初中语文教学失去活力和应有的精神性,使得语文教学效率低甚至没有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重视语文知识灌输,强化应试练习,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学习兴趣降低.

(二)主体的缺失

很多农村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就是认认字、识识词,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知识积累.甚至农村中学其它科目的老师也认为在语文学习上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是没有必要的,让学生把时间放在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上,这样更容易提升中考成绩,提高升学率.学生学习语文主动性不够,不能积极参与教学,不愿主动思考和探索.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上,很难看到学生积极举手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的场面,大部分学生都在被动地等待老师的“标准答案”,然后记下来,课后背诵.

(三)语文教学方法单一

在农村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五环节教学法”.教师按照教案教学,如果讲现代文,则分为旧课回顾、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知识巩固、布置作业五个步骤;如果是讲文言文,则分为阅读、翻译、背诵、练习四个步骤.[3]问题设置梯度不明显,教学方法比较固定单一.在多媒体运用上,农村学校虽然获得上级部门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并没有有效运用,教学中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为了提高应试成绩,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多围绕考点传授知识,无暇拓展教学内容,只能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

(四)语文教学缺乏开放性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缺乏开放性,教育活动基本被严格限定在学校教育空间内,由于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的机会比较少,缺少社会经历和生活体验,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不高,不利于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课外语文教学资源整合利用欠缺.课外活动中,农村优质自然教学资源没有很好的挖掘和使用.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生活即教育,让生活成为初中语文教育的源泉

语文教育必须以生活为蓝本.现实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正文,书本只是注解.语文教师需有意识地把生活因素导入语文教学中,让生活走进教育,实现语文教育内容生活化.这也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致的,语文教育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把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理解与应用.

生活在广袤土地上的农村孩子,生活基础有别于城市孩子.语文教师要挖掘教材中乡土人文性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源自于作者的生活经验与心灵感悟,有的内容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有的抒发着作者炽热的乡土之情.从歌咏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见长的山水田园诗派到近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再到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他们的作品无时无刻不散发着生活的气息.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绘他童年时期在百草园这一“乐园”的快乐生活和在三味书屋枯燥的学习生活,表现了童真童趣,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摧残;郦道元的《三峡》描绘了三峡秀丽的风光;《端午日》描写了湘西端午节传统习俗,展示淳朴民风等等.这些教材内容十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情感,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很自然地与他们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联想到周围的人和事,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调动了学习兴趣与探究.

同时,教师要鼓励农村学生,减少农村学生的自卑情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学会理解,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发挥教育对现实生活的净化和指导作用.通过文本学习、问题设置让学生明白那些赫赫有名的作家曾经也是将目光投放在那养育过自己的家乡,才创造出流芳百世的华美篇章,“乡土”是他们写作的源泉和灵感,从而激发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点亮他们的希望之灯,激发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

(二)社会即学校,让自然、社会成为农村语文教学的载体

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社会即学校”观点,我们可知他极力倡导学生向社会学习,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去发现,然后解决问题.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竭力主张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到乡下去接受教育,学习“勤劳、淳朴、诚实、节俭”[4]等美德.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经常带学生到野外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捉迷藏,摸鱼虾,让学生体验自然生活的乐趣.回去之后,学生写以游玩为题材的文章,文思泉涌,感情真挚.

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应该拓宽语文教学空间,利用农村蕴藏着的丰富自然资源,挖掘民俗民风资源,使用勤劳俭朴的人文资源,让它们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让学生感受春风秋雨、青草竹林,感受瞬息万变、色彩斑斓;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审美情趣.

像在学习《本命年的回想》一文时,本人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在腊月初便开始注意家长对新年的准备,及时地记录下每一阶段家长的行为,并力所能及地参与到新年的各阶段准备中.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家乡与课文中不一样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培养写作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这一命题不仅阐述了教学方法问题,还揭示了教育与生活合一的关系.“教”是指生活教育实践活动对人产生的教育影响和教育作用,他提倡的“教者”是指能影响他人行为和思想的人;“学”是指通过生活实践活动促进自身素质提升;“做”是指生活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陶老认为,实验、实习和作业等教学活动是“做”,观察、思考、讨论、看书、教师讲解等教学活动也是“做”,不做无学,不做无教.[5]

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指导下,语文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的能力差异,把教和学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其次,语文教师在积极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能力,边开展教学工作边加强理论学习.再次,要注重课堂互动和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授与受的过程,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合作的过程.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面对课内课外的语文教学问题,创设和谐的互动情境,共同探究,加强对话、表达和共享,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也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听说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正确、得体地运用到复杂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去;在阅读上,要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体验领会文章的精妙;在写作上,要引导学生发掘生活资源作为写作的源泉.

思考当前农村语文教学现状,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我们应该将语文教育融入生活,利用生活进行教育,让语文课堂走进生活,回归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改革创新,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注释:

[1][5]陶行知:《陶行知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86页,第342页.

[2]曾雪莲,刘红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哲学思考》,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第146页.

[3]岳炜:《中学语文教学问题与策略研究》,语文建设,2016年,第3期,第57页.

[4][法]卢梭著:《爱弥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3页.

(王春香 江苏宿迁 江苏省沭阳县钱集初级中学 223614)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教育理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教育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教育理论和实践杂志

2、教育理论和实践杂志社

3、教育杂志社

4、军事理论论文2000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