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民道德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和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有关论文范文集

本文是一篇关于公民道德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

柯琼莺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公民道德规范.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个群体公民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缺陷由来已久,主要有社会、家庭、个人、学校教育等因素影响.在新形势下,高校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大力推动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教育 对策

一、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总和.2001年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中概括性地指出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13年党的十八大报告用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两者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后者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从中国历代一直秉承“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道德规范到“八荣八耻”,再到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们一脉相承,继承了几千年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内涵,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公民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为此大学生肩膀上需要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个群体的公民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政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可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大学生道德规范的转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目标.

二、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大学生主要年龄段比较集中为90后,大学生“成年不成人”的现象开始有蔓延的趋势,笔者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主要有如下成因及表现:

(一)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对外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也带来多元化价值理念在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领域的碰撞和渗透.多年来学校一以贯之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总体还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这一时期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他们单纯敏感、思想活跃,极易被各种价值观所冲击和左右.一些别有用心的中外敌对势力乘机利用各种手段鼓吹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等,这些错误思潮不断侵蚀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大大削弱了大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部分大学生质疑主流价值观,过分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出现,有的大学生甚至被利用,在不知不觉中作出丑化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

(二)不良社会风气及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从总体上看,社会风气的正能量占主导地位.但是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见利忘义、坑蒙拐骗、自私自利、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不良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部分大学生受其影响知行脱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较为严重,诚信意识薄弱、道德防线下降,拉帮结派、报复欺凌、考试、论文抄袭、求职造价、骗取助学金、不偿还助学贷款等事件屡屡发生.

(三)不良家教与交友不当的诱导

显而易见,公民的道德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自小启蒙和形成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从小到大的公民道德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有的家长不能以身作则、树立坏榜样,造成有些大学生也学得表里不一、圆滑虚伪、没有公德;有的家长在培养子女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造成有些大学生自我膨胀、目中无人、冷漠孤僻;有的家长过度溺爱子女、放任自流,造成有些大学生好吃懒做、自私自利、奢侈浪费.当然交友不当也会带来相应极坏的影响,这就是俗语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四)网络传媒的负面效应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普及与大众传媒的广泛延伸,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大量的网络信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充斥着大学生的大脑和眼球,消极、腐朽的价值观包括一些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暴力、、金钱引诱和“网络谣言”也渗透、夹杂其中.大学生还处在三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的认知具有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在辨别意识较弱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信息的侵蚀,出现道德失范行为.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在互联网上,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双向互动方式,与各种错误思潮的传播者和追随者即时交流,具有极大的煽动性和欺骗性,加之一些无良媒介歪曲不实的推波助澜,极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对正确价值观产生怀疑甚至否定,而误入歧途.

(五)规范的校园教育模式还未形成

首先传统的应试教育致使各级学校过分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品德教育,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还是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课的成绩对于学生的升学影响甚微,公民道德教育就这么一直被“忽视”直到上了大学.接着就有几种情况:1.改革开放以来,本土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现代成熟的公民教育理念和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没有实现公民道德教育内容在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之间的有机衔接.很多高校将公民道德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法治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2. 绝大多数的高校没有专门从事公民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而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渗透,其内容分散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各项活动中.3.长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使大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统一,进而导致其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有些教师上完课后,根本不再过问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状况.高校当中普遍认为,专业老师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德育的“课堂教学”是思政老师的范畴、“课后管理”是辅导员的事情,这种思维共识使得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教学和管理脱节,出现“两分离”、“两张皮”的现象.

三、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对策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态度,态度即是思想问题,所以要从根本上做通大学生的思想工作,才能让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规范,并信仰、传播和实践之.高校肩负着提升国民素质,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等人才的任务,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者们,要遵循教育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

(一)发挥思政主渠道作用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党政领导干部带头上好形势政策课,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不断改进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互动提问等传统教育方式,不断创新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利用慕课、微课、微电影等新兴网络教学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同时还要强调“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教学中,一起参与培育学生爱岗、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发挥新媒体宣传作用

除了报刊、通讯、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树立互联网思维,建立微信、微博公众号,利用“易班”等平台,加强正面引导,推动思政教育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不断增强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工作的活力和实效.比如最近公映的电影“战狼2”,福建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还有福建教育电视台播出全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等优秀影视文学作品,从各类评论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年青人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类校园新媒体,抓住大学生关注传媒、娱乐、体育等新闻热点,还原真相,挖掘人物及作品的闪光点进行正面的舆论宣传,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形势,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三)发挥课外实践导向作用

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创建文明校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节日,通过团委、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富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可邀请行业专家、知名校友、劳动模范,在校开展座谈、论坛、读书会等,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建立长期合作教育机制,设立社会实践基地,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加入义工行列,到社区、农村等基层一线去见习实习,通过完成社会公益、主题教育、素质拓展、课题调研、素材收集等校外实践活动,不断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性和价值性的认识与体验,从而达到真心实意接受认同的目的.

(四)发挥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

(1)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牢牢掌握高校思政工作主导权,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德树人,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健全激励机制,加大思政教育类师资队伍建设和选拔培养力度.(3)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管理的组织形式,加强制度建设,做到校务信息公开,搭建“信息公示栏”、“校长接待日”、书记信箱、廉政建设电话等平台,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话语权,提高大学生的权利意识.(4)营造一个文明、和谐、优美、宽松、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环境,制定校风校纪管理条例,完善德育奖惩体制机制,建立诚信档案,引导大学生往正确的行为观念发展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5)积极搭建家校联系纽带,加大与学生父母的沟通,取得理解与支持,达成教育共识,双管齐下,约束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张龙,宋涛,俞仕炜,吕明豪.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4):61~63.

[2]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106~109.

[3]王爱丽.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4(7):126~127.

[4]赵果.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路径探析[J].实践与探索,2013(11):67~70.

(作者单位: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公民道德论文范文结:

关于公民道德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公民道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

2、思想道德论文

3、有关道德的论文

4、法律和道德论文

5、关于道德的论文

6、道德的力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