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字相关论文范本 和朴素文字里的深厚情怀读吉米平阶的《叶巴纪事》有关论文范本

本论文可用于文字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文字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朴素文字里的深厚情怀读吉米平阶的《叶巴纪事》

于宏,吉林辽源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和当代藏族文学.

自《北京藏人》于20世纪90年代结集出版后,吉米平阶在小说创作方面的兴趣似乎淡弱了很多.除把精力和时间投放到行政工作之外,他更喜欢在影视创作方面舞文弄墨.多年下来,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值得称道的成就.最近几年,吉米平阶在散文创作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利用工作闲暇,他把自己的一些生活经历和点滴感受用简练朴素的语言文字记录成文,编织出了一篇篇既充满文化气息,又富有时代精神,同时还寄寓着个人情怀的艺术篇章.结集而成的《寻找朗萨雯波》和《叶巴纪事》是其散文创作的代表性作品.这两部由系列篇章结集而成的散文作品,是当下西藏文坛上优秀的艺术制品.《寻找朗萨雯波》多描写西藏地区的文化遗迹和民俗风情,算是较为典型的文化散文,里面包含着作者对西藏传统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在当代文化环境中发展改进的思考.《叶巴纪事》关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题材,以个人的眼光观察、描述驻村工作中的一些典型事例,是典型的纪实性散文.其中包蕴作者关注现实的热情和对西藏乡村现实发展道路的探寻.以现实主义的角度看,相比《寻找朗萨雯波》,《叶巴纪事》是一部更值得关注的重要作品.它所蕴含的时代内容和历史内涵,它所包蕴的一个普通文化工作者的深厚的人道情怀和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整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叙述者的发展眼光和开阔的历史视野,从不同层面提升了这部看似平常的驻村“工作日记”的艺术蕴味和社会历史价值.从这一层面看,这部带有纪实色彩的散文作品,是当下西藏文坛上诸多散文中独树一帜的优秀之作之一.

《叶巴纪事》是一部记录西藏社会当下现实中重大事件的长篇散文.如果仅从题材看,是一种带“宏大叙事”意味的写作,因为它所描述的内容是关系到西藏国计民生、和谐稳定的强基惠民政策.自2011年起,西藏自治区实施强基惠民政策,全区企事业单位派工作人员到各地区乡镇村进行驻村活动,目的是帮助各个乡村发展生产,同时宣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这一政策,是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巨大的社会历史意义.对于这样的社会大事件,一些有过驻村经验的作家创作过一些有特色的艺术作品,既显示作家们较为敏锐的艺术嗅觉,也展示了作家关注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相比之下,吉米平阶的创作在许多方面似乎更具开创性意义,不但艺术表现更为纯熟,更为重要的是观察视野也更为开阔,思考的角度更为高远阔大.

虽然题材看似宏大,但《叶巴纪事》又从小处着眼,以写人记事为主.整部作品记叙的都是普通人、琐碎事,因此具体构思行文的过程很是能够检验创作者的艺术智慧和表达能力.面对“强基惠民”这样的时代题材,面对复杂无章的大事小事,面对涉及到村民们观念意识和精神信仰,以及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纠纷,如何下笔行文把它们实事求是、适度妥帖地反映出来,并且合理她表达自己的认识看法、适度地抒发个人的情怀,是考验写作者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既关乎作家的创作技巧,也关乎作者的写作姿态与认识视野.从总体上看,《叶巴纪事》表现出了作者纯熟的选材、提炼、概括、构思的艺术创作能力,也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准确地把握时代精神脉搏的艺术感受力.从艺术层面看,这部长篇散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称道.

首先是整体结构框架的设置与编排非常精当巧妙.强基惠民工作的具体实践形式是派工作队入住乡村.对于入住乡村的工作队来说,乡村是陌生的.这就意味着他们所遇到的许多事情都是自己根本不熟悉,而且与他们原本的工作几乎是不沾边的.更重要的是,作为工作队,他们还必须得管理、过问村子里所有的事务.大到国家政策的宣讲、村委会管理、生产劳动,小到村民婚丧嫁娶、求医问药,甚至邻里乡亲间的小打小闹之纠纷,乃至家庭成员间的别扭、矛盾都要过问.这当然不是工作队闲来无事自找麻烦,而是村里生产活动的需要,是村民们生活的需要.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琐碎事情,如何理出头绪付诸于文字,需要有一个整体设计,从而达到纲举目张的艺术效果.《叶巴纪事》在整体设计上,选择了以简删繁的写作策略.作者始终选择较为典型的事和人来搭建行文的框架,具体的叙写就围绕这些事和人展开.整部散文由几件重要的故事和几个典型的人物连缀而成.这些故事和人物所形成的文字,既可单独成章,又可组成浑然一体的整体.这是典型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宏阔的视野在有限的时空中完成对驻村工作队日常工作的描述,同时以高屋建瓴的方式展现乡村生活、生产的各种样态.就散文写作的散点透视和高度凝练性来看,这部散文真正做到了散而凝练的高度结合.这使得这部作品的结构框架整齐明了,内容编排条理有序,丝毫没有枝蔓丛生的杂乱感.这为讲述具体的故事和描写刻画典型人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其次,无论是故事的讲述,还是人物的塑造,这部散文都遵循、选择了“讲述典型环境中的事”和“塑造典型环境中的人物”这一艺术原则.这一原则的利用,使作者可以以较为经济的笔墨尽可能广泛地描绘、反映叶巴村生活形态的整体风貌.这是作者寻找到的描述驻村工作的一个相当合理的表达方法.驻村工作纷繁驳杂,遇到的人物也脾性各异,五花八门的故事和人物都能遇到,但却不能不加选择地一网打尽,把所有的人事都写出来.最好的办法只能是选择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当然,所谓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不是小说创作中高度艺术修饰后提炼出来的,而是作者在工作中经常面对的事情和人物.这些事例和人物,就发生、生活在那个叫“叶巴”的村子里,它们和他们是村子生活形态的鲜活例证.因此,它们和他们展现的是村民们的追求和心声,是接通过去,连接未来的桥梁.通过它们和他们,作品基本上展示出了整个村庄的大致风貌.由此可以看到,虽然整部散文所涉及的重要事不多,主要人物也不多,但通过作品中所陈述与描写的这些人和事,叶巴村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民情风俗都得到了大致的呈现.以少胜多、删繁就简的艺术手法在这部散文集里运用得很是到位精妙.

第三,《叶巴纪事》值得关注的特点还在于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具有发展意识的开阔视野,以及潜含行文中的人道情怀.驻村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的艰巨首先体现在日常生活方面.这主要包括交通、通讯、照明,以及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在西藏偏远的乡村地区,上述基本的生活设施和条件相当简陋.驻村工作队在没有展开正式工作之前,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吉米平阶对此做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他没有回避这些艰难困苦,但他的笔调却显得轻松活泼.这种轻松活泼不是故作姿态,而是一种发自精神与情感深处的乐观.这种乐观既有坚实丰厚的生活经验,也有对普通民众深切关怀的深厚情怀.吉米平阶在西藏生活多年,对西藏的生活环境自然相当了解;而他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行走的脚步,他的足迹早已踏遍了高原广袤的大地,熟悉了那里的山川风貌,经历了那里的风吹雨打.有了这种坚实丰厚的生活经历,驻村工作中遇到的所谓艰难困苦也就成了每日里的一日三餐,自然而然地去咀嚼消化.他的乐观情调由此而来.由是观之,其轻松活泼的言说方式,根本上来说是他对西藏高原生活最为自然的体验,而不是故作姿态,装腔作势.吉米平阶积极乐观的叙述基调,还源自于他开阔的社会历史视野,以及潜隐于此种历史视野中的人道情怀.驻村工作的直接目的是强基惠民,长远目标是提高西藏地区乡村社会的生活水平,尽快实现整个社会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这既是西藏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也是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吉米平阶正是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待驻村工作的.这样一种宏伟的历史视野,促使吉米平阶看到的自然是西藏乡村现实中可喜的一面和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在《叶巴纪事》中,很少看到作者描述人们主观情感的低落与委屈,即使是在相当困难的现实境遇中,努力改变不利局面,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展开工作的环境,或者营造一些轻松快乐的生活工作氛围,始终是作者着力表现的内容.除此之外,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人道情怀,也是作者始终抱有乐观态庋的一个重要原因.责任感体现在行文中始终贯穿的峰持原则,竭尽全力为当地老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普及到每一村民的思想意识之中,尽可能带动老百姓改变旧有的思想观念,带动他们走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人道情怀则体现在作者对生活在偏远地区的普通民众生之艰难的深切同情.作品中多次提到驻村工作队尽其所能帮助生活困难的村民渡过生活难关的情景,在平淡的描绘中,透露出的是驻村工作队的眷眷深情和长久的挂念.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这些情怀,使原本侧重于叙事的长篇散文充满了感人的力量.作品中的几个典型事例就是这种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的完美体现.其中修建学校、修水渠、成立爱卫会、行医救难等几个章节,可以说是对驻村工作队此种精神的高度概括和着力表现.

这部散文在艺术表达上令人称道的地方还在于其质朴平实的语言.吉米平阶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他总是能够用恰当简略的语言把繁杂琐碎的事情和场面描述出来.他的散文语言质朴无华,同时带有诙谐幽默的味道.无论是讲述事情的过程,还是描述人物的精神心理,都采用极为简洁但又妥帖准确的语言来完成.长篇文化散文《寻找朗萨雯波》是这样,纪录驻村工作的纪实散文《叶巴纪事》也是如此.相比带有鲜明文化意味的《寻找朗萨雯波》,《叶巴纪事》的语言表达更富现实意味和时代精神,更接地气、富有生活气息.而这一艺术效果源自于作者语言上的质朴无华,与叙述口吻上的娓娓而谈.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显示了作者关注现实、把握现实脉搏的能力.

如果说艺术层面上的诸多优点赋予这部散文的是感染读者的审美吸引力;那么,作品中所包蕴的作者对历史的领悟,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则是其要义之所在,是艺术灵魂之所在.而这也是这部艺术作品具有厚重品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相比各种艺术表现技巧的运用,在这部散文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作者高瞻远瞩的社会历史视野和发展的历史眼光.

众所周知,由于险峻的地理状况和复杂的历史原因,西藏社会的发展面临着比中国其它地区更为严峻、复杂、艰难的现实局面.但西藏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全面发展却是中国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长远目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与中国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一样,西藏的全面发展进步,关系到整个中国的整体发展进步.从这一大局来看,西藏地区的发展进步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发展进步,也关乎到整个中国的发展进步.吉米平阶的这部纪实性散文正是从这样的历史视野和大局观出发来展开叙述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的叙述笔调,其社会现实根源就来自于中国当T的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社会主义建设.吉米平阶的乐观不是盲目的,因为他凭借自己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体认到,西藏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整个中国的发展进步一样,正在一步步向前推进.尽管西藏地区因各种原因属于后发展地区,但经过一代又一代群众的努力奋斗,西藏社会的整体面貌正朝着人们憧憬的美好方向挺进.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吉米平阶的笔下,西藏乡村社会正在诸多力量的积极参与和推进下逐渐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但不断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同样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吉米平阶与他的驻村工作队才不遗余力地为乡村的各项建设东奔西跑,才倾其所能为村民的疾苦奔走呼告.也因为如此,驻村工作队才不遗余力、不厌其烦、不辞辛苦地在宣传先进的思想观念的同时,把村民们视为亲人一样,感同身受地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身先示范地带领他们寻找发家致富的路子.

吉米平阶开阔的社会历史视野和大局观不仅仅体现在他以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广阔现实为依据,着力记叙西藏乡村现实面貌的不断变化与改进上;还体现在他对叶巴这样一个典型的西藏乡村中民众思想观念和生活行为习惯的深刻认识与深沉忧虑上.在吉米平阶的观察中,像叶巴村这样的西藏乡村,其经济之所以滞后,除地理环境、气候等原因外,与多年来形成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行为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许是由于地理上千山万水的阻隔,像叶巴这样的乡村与外界联系的通道被切断了.外部世界的先进观念无法进入这个闭塞的乡村,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就一成不变,于是所有的一切都原地踏步,难有改进.吉米平阶对叶巴村的感知,最为深刻也许就是这一点.由于此,他对改变叶巴村与外界沟通渠道颇为看重,并为此而奔走呼告,争取项目.群策群力,利用各种有利资源,为叶巴村建立村小学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举措.对此,吉米平阶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美好的渴望与憧憬.他在文中写到:

可以设想,这样一所现代意义的学校在村里建起来,会给叶巴村的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随着村小学的建成,更多的新观念会进来,更多的好风尚会养成,三五年之后,十来年之后,那些怀揣着梦想从这所小学出去的叶巴村的后代们回来后,会带给这个小山村更多惊喜.叶巴,这个不久前还封闭沉寂的山村,一定会在这所小学校的引领下,带着自己独特的气质,与外面的世界一道,风姿绰约地行进在繁荣富强的大道上.

这是吉米平阶的一种美好期待与憧憬,同时也是一种富有历史眼光的预见.在作者充满情感的预见中,其实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在此意义上,可以说这就是一种厉史洞见,因为它具有峰实广博的历史依据.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群体,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对先进观念的吸收,都离不开思想解放和因地制宜的生产实践.

当然,尽管这部散文以乐观向上的笔调为情感基调,但作者并没有掩饰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更没有粉饰乡村社会中的成规陋习.无论是叙述进村的过程,还是进村后展开的后勤工作;不管是描述进村人住后走访村民和农户的情景,还是争取项目以及工作队自愿搞一些生产建设等,处处都能看到困难与阻力.只是作者总是善于用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口吻讲述这些经历,因此其中的困难和阻力也就变得“轻如鸿毛”了.事实上,这部散文的动人之处正在于作者的这种高妙的处理手法.透过这种处理手法,跃然纸上的是一个心怀深厚的人道情怀,又乐观自信且充满韧劲的叙述者形象.他所讲述的那些来自乡村的故事,他所期待的那些未来前景,正是生活在西藏的每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人所经历着、期待着的.

责任编辑:次仁罗布

文字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文字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文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