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演艺术论文例文 与钢琴表演艺术性和个性关系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表演艺术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钢琴表演艺术性和个性关系

摘 要:钢琴表演艺术属于二度创作,钢琴作品只有通过演奏家精彩的二度创作才会完整的呈现给观众,钢琴表演中要有个性存在的,需要表演者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否则钢琴演奏会出现同质化、公式化的现象,缺乏感染力和感召力,但是一味的强调个性化而忽视共性的存在,则会容易出现非音乐化现象,欣赏者们很难听懂,钢琴表演艺术也就没有它存在的意义.因此,不能忽视钢琴表演艺术共性、个性的任何一方面,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去认识钢琴表演艺术,存在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个性之中存在着共性的特点,然而,没有个性,钢琴就失去了它表演的丰富性;共性普遍存在于个性之中,这两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变化的.钢琴表演艺术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多样的表现手法上,而钢琴表演艺术的个性主要体现在音乐自身的风格不同,或表演者个人进行二度创作.

关键词:钢琴表演艺术;共性;个性

一、钢琴表演艺术的共性

(一)钢琴表演艺术共性的概念总结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共性的概念的定义是不同的事情之间具有普遍的性质,而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是指所有音乐作品中具有的最本质的特征,没有共性,音乐内容就不复存在,钢琴表演艺术共性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就拿一个钢琴作品来说,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钢琴作品,都不能离开音量、音色、旋律等.旋律、音量等就是所有钢琴作品所具有的,柯斯可夫认为音乐是一个声音体系存在,它之所以能够被感知,是因为它的共性所在.

(二)钢琴表演艺术共性的具体表现

1.钢琴作品创作过程性表现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表现一切情感,深浅不同的快乐、犹豫、惆怅、痛苦、焦虑以及崇拜、敬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所属时代的创作手法和模式, 这就是创作共性.一个音乐家再特领、独具个性,也不能脱离他那个时代而存在,所属时代的创作手法、创作模式就是音乐家创作的基础.就以钢琴音乐史为例,钢琴出现至今已经两百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的音乐无论是在创作手法、或者创作模式、艺术主旨上都有相似、相通之处.

2.钢琴作品在表演中的共性体现

钢琴作品在表演中的共性是钢琴作品本身具有的风格、情感、意蕴.任何音乐人在表演艺术作品之前,都要对艺术作品探本溯源,理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切不可随意改变,否则只会贻笑大方.

二、钢琴表演艺术的个性

(一)钢琴表演艺术个性概念总结

从作品的角度上,一首钢琴作品在表演时须具备个性化的音乐处理,其个性的关键所在就是区别于其他音乐作品,它是音乐家创作个性的具体体现.从音乐美学上来看,钢琴表演艺术个性也就是钢琴作品风格上的不同.一个人音乐风格的最终形成和他的世界观、表演方式相关.钢琴表演艺术和音乐的形式美紧密相关,但又脱离不了音乐内容.一个曲谱,如果音量、起始音、速度、音色或者其他方面有有所变化,那么就会产生不同的音乐形式.

(二)钢琴表演艺术个性表现

我们从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钢琴表演过程中、欣赏过程中这三个方面体现钢琴表演艺术个性.

1.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个性体现

不管是哪个音乐家,其作品都会带有前人的印记,音乐创作需要继承,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走的更远,谁都不能离开继承谈创新,但是高明的作曲家,他会批判性继承,不断的革新,而不是局限在前人的脚步中,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味的模仿前人的音乐作品,只能是匠人,称不上大师.

巴赫在创作《十二平均律》时,改变了以前的自然律划分八度为十二平均律.巴赫《十二平均律》是以c大调开始的,使用了12个不同的大小调,总共分为48曲,按照调性有序的展开,每个调性都多不同,有变化,除了个别有明显的强弱变化以外,巴赫《十二平均律》的力度整体变化的幅度较小,较为平稳,弹奏速度也较为缓慢,再配合古钢琴独有的音色,弹奏出来的效果尤为惊人,堪比天籁.现代钢琴很难弹出那种圆润、清脆的效果,要想达到就必须用手指断奏、或者非连奏的方法去模仿古钢琴的音效,因此,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也被人们公认为最难弹的钢琴曲之一.因为巴赫在钢琴作品上的创新,所以导致其作品被演绎时和其它钢琴作品风格的截然不同.

2.音乐家在表演中的个性体现

钢琴表演者在进行钢琴表演时,须要经过二度创作,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此形成自己的风格,否则,一直模仿前人的音乐表演,只能被称之为赝品,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前期,任何艺术家都不能离开对前人的学习,早年莫扎特的艺术风格里明显带有海顿音乐风格的身影.

3.音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的个性体现

任何艺术作品流芳百世,都有它不可或缺的价值,对待这样的艺术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欣赏的出发点不同,所导致的结果自然而然不一样,音乐作品也不例外,比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音乐家听到之后,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它的弹奏方式、使用乐器以及贝多芬想要表达的某种思想感情.而法国革命家首先听到的是它令人振奋的旋律,他们信心百倍投身于为自由而战斗的革命中.

不同的欣赏者产生不同的欣赏结果,这是因为每个欣赏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地位等客观因素和欣赏水平、欣赏风格等主观因素影响的结果.

三、钢琴表演艺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一)钢琴表演艺术共性与个性的联系性

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钢琴表演艺术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十九世纪奥地利的诗人格里尔帕策曾经说过,把各种艺术笼统的概括在一个名称——艺术之中,这是最糟糕的行为,即使他们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是在实践的基本条件上,是绝对行不通的.这就说明个性之中容纳着共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共性属于个性的一部分,共性制约着个性,这两者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而单独存在.

个性与共性是相互依存依赖的,无法单独存在.在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一味的强调个性,脱离共性的艺术作品最终会被社会淘汰,比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盛行在西欧的达达主义,否认一切,打到一切、破坏一切,它快速兴起,但是很快消亡,因为否认一切,是极其不成熟的思想流派,建立在对旧秩序的毁灭之上注定不能长久.

(二)钢琴表演艺术共性与个性的互补性

钢琴表演艺术共性和个性是具有互补性质,音乐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考虑个性,即自己音乐创作的目的,还需要考虑共性,即音乐所需要用到的表达技巧和表达方式;表演家在进行表演时,首先要考虑这个音乐作品本身所特有的内涵、意蕴,也需要结合自己的个性、风格,只有二者结合加来,才能更好地演绎出更精湛的作品.

(三)钢琴表演艺术共性与个性的相互转化性

在一定条件下,钢琴表演艺术性和个性是可以转化的.每个音乐作品都包含着音量、音律、调性等部分,这是音乐的共性体现,但是就每一个音乐作品而言,其音量、音律、调性都是不同的,这是音乐作品的个性所在,无论是谁演奏都不能改变.

(四)欣赏者的审美习惯中的共性与个性

音乐作品的接受是音乐作品完成的最后一个步骤.它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观众与其产生共鸣.在欣赏的过程中,观众会理解音乐的共性情绪.例如 活泼、悲痛、抒情等等.但是每一个观众在脑海里呈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它根据每个人的生活经历而呈现出不同的画面.这也是艺术接受的个性体现.

观众的审美习惯一直在默默地变化着,钢琴表演者应当尊重观众的审美习惯,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凡是符合生活的都是美的,但是也不是说钢琴表演者要全面按照观众的审美习惯来演绎,而是尊重观众的合理意见.

本文从音乐美学角度出发,全方位探讨了钢琴表演艺术个性、共性以及共性与个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个性和共性都是不能缺少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在音乐表演中极其重要,演奏者风格不同、钢琴作品风格不同,创作手法、创作模式,在不同方面体现出个性与共性.要想演绎好钢琴作品,必须熟知钢琴作品的方方面面,充分把握钢琴作品原意,钢琴表演者需要把握好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度,让钢琴表演艺术个性和共性之间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其社会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一方面、在钢琴艺术表演时,表演者对乐谱的实际阐述时必须原则性的尊重,这是钢琴艺术表演时的共性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才能不脱离作曲家的创作立意,准确表现乐曲的思想和内容.

另一方面、在正确演奏乐谱的同时,演奏者精心分析乐曲,通过自身对乐曲背景、情感等方面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样就是二度创作的过程.乐曲的深度是由表演者的音乐素养和生活阅历所决定的,每一位演奏者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经历和人生,这样就产生了相同乐曲不同演绎的音乐作品.

最后、音乐接受也非常重要,演奏者需要阐述作品的同时又得考虑到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喜好,通过演奏者指尖流露出来的音乐,作曲家和观众进行了灵魂层次的交流,当然,每一位观众对音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也正是音乐艺术的意义和魅力.

表演艺术论文范文结:

关于表演艺术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表演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艺术当代杂志

2、艺术科技杂志

3、艺术导论论文

4、领导艺术论文

5、艺术教育杂志

6、艺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