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与韩国时事题材电影的创作经验和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题材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题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韩国时事题材电影的创作经验和

摘 要:近年来,韩国出现了一批取材于社会时事与热点事件、极具批判性又深受观众欢迎与喜爱的电影作品.此类电影不仅在韩国本土观众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也得到了中国观众的喜爱与欢迎,对中国电影市场同类题材电影的缺失起到了补偿作用,这一现象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以韩国时事题材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此类电影创作手法的研究,分析其对于社会时事的创作观念和态度以及其揭示社会现实的方法和经验,以期为中国当下现实题材的电影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时事题材电影;创作手法;经验与启示

引言

近年来,韩国出现了一批取材社会时事热点、极具批判性又深受观众欢迎与喜爱的电影作品.以2003年的经典作品《杀人回忆》为肇始,近十年来,此类电影持续制作与发行,有计划、成规模,已然成为一种独特的电影发展现象.近年来,此类时事题材电影不仅得到了韩国本土观众的喜爱和欢迎,也在中国观众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对中国电影市场同类题材电影的缺失起到了补偿作用,这一现象值得我们重视.

学术界对韩国时事题材电影的出现与发展有着相当的关注度.综观而言,目前学界大多是以其对于社会真实事件的改编作为研究视角,研究电影与现实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没有将其作为一类独立且成熟的新兴电影类型进行研究与探讨.特别是对此类电影的创作手法和创作观念缺乏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对于其背后的情感诉求和审美心理也缺乏分析,所以没有真正总结出此类电影能够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真正原因.此外,研究者也没有将其与中国同类题材电影的创作进行联系与比较,从而总结得出可资借鉴的方法与经验.本文以韩国时事题材电影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创作手法,分析其对于社会现实的创作观念和态度以及揭示现实的方法和经验,以期为中国当下现实题材电影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一、韩国时事题材电影的创作概述

近十年来,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时事题材电影持续制作发行,以2003年的《杀人回忆》为肇始,其后每年都出现了一些优秀且极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品.根据内容其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根据社会热点事件改编.如《熔炉》、《素媛》等,根据一度引起社会轰动的儿童性侵案改编;《者》,根据2006年引起社会热议的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博士干细胞风波改编;《断剑》,根据2007年“前大学教授因不满复职诉讼判决用石弓射伤法官”案改编;《共谋者》,根据2009年一对韩国新婚夫妇在游轮上遭遇贩卖组织的真实事件改编.

第二类:根据社会犯罪案件改编.如《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青蛙少年失踪事件》,根据震惊韩国社会的三大未谜案改编;《追击者》,根据韩国头号变态杀人狂魔柳永哲的真实个案改编.

第三类:根据社会丑闻改编.如《玩物》,根据2009年轰动一时的韩国女明星张紫妍自杀事件改编,揭示了演艺圈中的丑闻内幕;《海雾》,根据中韩关系污点事件的2001年韩国丽水偷渡案改编,二十五名中国偷渡客在船上窒息死亡并被残忍的抛尸灭迹.

第四类: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如《华丽的假期》,根据1980年的光州运动改编;《辩护人》,根据1981年的“釜林事件”和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的真实事迹改编.

第五类:根据重要体育赛事改编.如《国家代表》、《举起金刚》、《完美对垒》、《冠军》、《朝鲜梦之队》等,都是根据体育竞技的真实事件改编的.

这些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时事题材电影几乎涉及韩国当下社会生活中的各方各面,其数量之多、反映生活之真实、揭示现实之深刻,在受到观众喜爱与好评的同时,也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辩护人》上映后,连续二十九天占领票房榜首,上映三十三天观影人次就突破千万.因该片的上映“釜林事件”再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2014年9月25日,法院对“釜林事件”进行了复审宣判,三十三年前曾被判有罪的五名被告被法院宣判无罪,洗刷了多年的冤屈.《熔炉》上映后,在网络上出现了要求案件重审的百万人签名活动,在舆论的推动下,光州警方对当年的案件进行了重审并关闭了隐藏着黑暗与罪恶的仁和聋哑学校.

从2011年10月开始,国会相继通过了《社会福祉法事业法修订案》、《教育公务员法修订案》以及《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这就是著名的《熔炉法》.由此可见,韩国时事题材电影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着实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韩国时事题材电影的创作手法与经验

综观近年来韩国时事题材电影,其创作手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在取材与呈现角度上,以真实事件为创作蓝本,与社会时事热点同构,呈现视角独特,增强了影片的深度与厚度;在主题与情节结构上,打牢剧作基础,深入挖掘影片主题并设计服务于主题表达的情节结构;在叙事手法与策略上,巧妙借鉴类型叙事策略,走出固有的宏观叙事模式,设置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无果的开放式结局.

(一)取材与呈现角度

韩国时事题材电影的取材范围广泛,涉及韩国当下社会生活中的各方各面,如司法体系、社会福利事业、边缘化群体的生存状态、化进程中对历史的反思等等.综观而言,此类电影的取材大多与社会热点事件有着同构关系,偏向于对于社会案件类的改编与呈现.这样的取材方式与韩国特有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案件审理过程体现着一个国家社会体制的现状与化的程度,涉及法院、、媒体等诸多社会机构,是对社会体系下个人命运与生存状态的展示,也是对时代环境与社会背景的展现;其次,案件类题材为影片添加了一些悬疑的元素,丰富了影片的戏剧性;再次,案件类题材涉及人性与法理的冲突,为影片提供了理性表达的切入口,增加了影片反思现实的深度与厚度;最后,此类电影创作时,与真实案件的公审都有较长的时间间隔,社会上对于这些案件的观点与意见都较为统一,因此,影片能够与观众达成共识,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统一.

(二)主题与情节结构

韩国时事题材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其丰富、深刻的主题思想和巧妙设计的情节结构,创作者们往往在对真实案件的改编中寻找更加新鲜和深刻的主题,并建构最能服务于主题表达的情节结构,这也是此类电影得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如影片《青蛙少年失踪事件》,在创作阶段,创作人员搜集了案发当时所有的媒体报道和警局备案记录,了解当时案件发展的真实经过与社会的舆论走向,为影片创作寻找新的主题与结构.创作人员在阅读媒体报道时发现,这起谜案带给人们的痛苦与迷失胜过对犯罪行为本身的仇恨.于是,对这种心理困境的揭示成为影片叙事的切入点.影片设置了报道案件的电视台记者这一旁观者视角,将历时十一年的案件发展全过程串联在一起,表现在这场悲剧中人性的迷失和精神痛苦.影片《追击者》在拍摄前,创作者也是通过各个渠道与平台收集了社会舆论对这起案件的主导意见,并了解到有些年轻人将杀人狂魔偶像化的行为,由此将释怀痛苦、尊重生命确定为影片的主题.影片将叙事重心放在了“追击”上,以严忠民的视角展开叙事,以他对案件真相的不懈追寻和对生命的尽力挽救作为叙事主线,设定好观众情感认同的位置,从而表达尊重生命的严肃命题.

(三)叙事手法与策略

首先,此类电影有意识地运用了一些类型叙事策略,以强化观众的观影体验,更好地服务于主题的呈现.类型电影是将观众的观影体验与需求细化分类,在与观众的互动中探索形成的一套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某一类观影体验和需求的叙事程式和方法.类型叙事就是基于观众对某类电影的体验和需求,调动多种电影叙事手段,有针对性的丰富和强化观众的心理体验,以全面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充分满足观众的类型化需求.

其次,此类电影大多走出了固有的宏大叙事模式,以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视野来呈现社会历史的面貌,通过讲述小人物的故事来折射大时代的变迁.如电影《辩护人》就将主人公塑造成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围绕着他的日常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细腻而富有温情地叙述了一个平凡小人物在与现实的斗争中逐渐成长为肩负使命的英雄的故事.虽然故事情节与原型人物的真实事迹并不完全相同,但人物的情感体验是真实的.通过主人公的奋斗与成长折射出韩国现代化进程的艰辛与曲折,也表现了在这场变革的浪潮中民众的成长与觉醒.

三、韩国时事题材电影创作的启示

韩国时事题材以其独特精湛的创作手法大获成功,对于我国当下的现实题材电影创作而言,其面对现实的态度与观念及其揭示现实的方法与经验都大有可资借鉴之处.

(一)揭示现实的方法与经验

首先是韩国时事题材电影中世俗化、日常化的叙事方式.电影叙事想要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就必须与观众日常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必须细腻地还原日常生活的情态.如影片《辩护人》用近一半的篇幅描述了主人公宋佑硕的个人奋斗史,将他塑造成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鲜明地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影片围绕着他日常生活的经历,细腻而富有温情地表现了他的奋斗与成长,并在不懈的斗争中成为了为理想而战的英雄.影片对宋佑硕的人物塑造是对真实人物原型的戏剧变形,虽然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生活经历与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并不完全相同,但人物的感情与体会都是真实的.通过宋佑硕的生活经历,折射出了当时韩国社会人们普遍的生存状态与心理感受,表现了韩国进程的曲折与艰难以及人们为之不懈奋斗的决心、斗志与内心的隐痛.

其次,电影创作要反映现实,但不是完全照搬现实.电影创作需要基于真实的艺术升华.电影《素媛》改编自女孩遭遇性侵的真实社会案件,但电影并没有拘泥于这一案件,表现犯罪行为的残忍,而是着力对亲情与人性的渲染和刻画,将影片主题上升到人性的高度.影片着力表现了女孩及家人如何走出创痛的阴影,成长并获得新生的过程,尤其表现了小女孩与父母之间深厚而温暖的亲情,此外还真实地还原了社会生活中的阴冷与残酷面,包括罪犯的阴冷、法律的漏洞、媒体机构责任感的缺失等,既强化了戏剧冲突,也是对真实社会中矛盾与冲突的展现,同时还增强了亲情与人性美的感染力,使影片主题得到了升华.这样的艺术升华是基于人物真实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而不是空泛的理念提升.

最后,韩国时事题材电影中价值观的呈现与突显离不开其高度统一的主题、内容与形式.电影创作最为重要的是把握故事的内核,即核心的价值理念,影片的内容、形式与风格都是为表达核心价值而服务的.电影创作需要实现主题、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错位和偏废都会导致核心价值的紊乱.现实生活是复杂多义、模糊不清的,但是电影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必须保持主题、内容与形式的价值统一.如电影《海雾》,对于当年偷渡案的真实事件素材做了很多的取舍与戏剧化的变形处理,比如偷渡客们的死因是氟氯昂气体泄漏而不是窒息而亡,比如船员内部的矛盾冲突,以此强化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深入对人物心理的剖析与探究,从而表达影片反思人性无意识之恶的主题,传达了坚持善与良知,尊重人权与生命的价值观,保持了影片主题、内容与形式统一的价值走向.

(二)面对现实的态度与观念

韩国时事题材电影在处理社会现实的时候,首先注重的是对观众观影时“本我”的满足,即带给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情绪释放,为观众解压.现实存在的事实并不是电影故事的核心,电影叙事中的情感抒发与情绪把控才是一部电影真正的精髓所在.电影创作取材于社会现实,但不能拘泥于现实,而应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能够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真实感”.泽雷在《电影如何成为艺术的》一文中指出,电影中的写实美,实际上是一种真实的幻觉.他用自然代指真实,提出:“(电影)艺术之美,首先是逼真,其次是超现实.自然是无法创造的,艺术家创造的不过是自然的幻觉.”他认为,艺术创作不能局限于对现实存在的还原与再现,艺术创作的生命力在于能使观众产生移情作用的“真实感”,并在其中映出艺术家自身的创作心境.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应该极力营造这样一种“真实感”,以满足观众情感体认与释放压力的观影需求.

其次,电影创作对于现实的处理与呈现要兼顾感性表达与理性思考.从观影心理来说,观影不仅是释放“本我”的过程,更是对“自我”的认知与把握,最终实现“超我”的提升的过程.电影叙事在引起观众情感共鸣之余,也要引发观众对于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考.电影创作既不能回避现实生活中的负面信息与消极因素,也不能将社会问题片面化和简单化,而是要深度揭示现实生活与人性本身的复杂难解.如电影《辩护人》中着重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冷血愚忠的车东英、颐指气使的法官与检控律师、釜山日报的记者等,展示了社会中不同角色的生存状态与处境,表现了军政统治时代韩国的社会现状,同时带动观众对这种国家意识形态机器下群众的“平庸之恶”进行理性思考;再如电影《海雾》通过对真实事件的戏剧化处理与变形,对人性进行极致地拷问,每个人都有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恶,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罪犯.

疏导观众的情绪与压力,增进观众对于自身和社会的认知,传导生活正能量,正是“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心理结构的体现,也是电影创作不可偏废与分割的完整要求.面对社会现实,首先要巧妙选择呈现角度、建构故事情节以打动观众情感、疏导观众情绪;其次要寻找理性表达的切入口,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最后要运用艺术化的方式传达正确的价值导向,给观众带来积极的正能量.这正是韩国时事题材电影在创作观念上带给我们的启示.

题材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题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题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科学小论文题材

2、论文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