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行类有关论文范文 与江苏省档案馆馆藏新四军出版发行的革命历史报刊珍档揭秘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此文是一篇出版发行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江苏省档案馆馆藏新四军出版发行的革命历史报刊珍档揭秘

[摘 要]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日斗争的人民军队.新四军创办的革命历史报刊不仅在报刊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中国报刊史上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新四军创办的革命历史报刊详细记录了抗战激烈变革时期的社会、人生百态,对于研究新四军也同样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当时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的活动都在这些报刊中得到了记载.江苏是新四军活动的主要根据地之一,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档案馆馆藏新四军出版发行的革命历史报刊揭秘这一独特的视角来发掘这些珍档的深刻内涵,并揭示整理和发掘珍贵稀缺的革命-历史报刊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四军;革命历史报刊

曾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应该把报纸拿在自己手里,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反映政治、军事、经济又指导政治、军事、经济的一个武器.”(《新主义论》参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7 - 840页)

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日斗争的人民军队.新四军创办的革命历史报刊不仅在报刊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抗战时,不仅新四军军部以及下属师部都有军队党委机关报,而且更下一级的单位也有.在中国报刊史上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新四军创办的革命历史报刊详细记录了抗战激烈变革时期的社会、人生百态,对于研究新四军也同样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当时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的活动都在这些报刊中得到了记载,整理和发掘珍贵稀缺的革命历史报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淮北苏皖边区

《拂晓报》是新四军游击支队(后为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机关报,在彭雪枫的倡导和组织下,于1938年9月29日在中原局驻地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创刊,由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办.主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反映和报道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斗争情景,在豫皖苏边区和淮北抗日根据地久负盛名,深受广大军民欢迎,被誉为“人民的喉舌”、“战斗的武器”.

1938年10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从河南竹沟东进,经过两年的敌后游击战争,开辟了豫皖苏边区游击根据地.与此同时,苏鲁豫皖特委在八路军南进支队和新四军第六支队的配合下,创建了皖东北游击根据地.1941年8月,统一成立了淮北苏皖边区政府.

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则是《拂晓报》的创始人,《拂晓报》,开始为油印,草创时期仅靠两支铁笔,两块钢板,两筒油墨,半筒蜡纸,一些毛边纸为基本设备,用手工印刷出版.

新四军四师油印艺术闻名全军,《拂晓报》的油印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油印的美术作品在新四军四师极为普遍.美术出版物主要有1942年先后创办的《拂晓文娱》、《拂晓画报》、《人民画报》.《拂晓画报》是作为《拂晓报》的副刊而不定期出版的.1946年初,华中军区成立,淮北、苏中的美术工作者会聚淮安,《拂晓画报》与《苏中画报》社合并成立了《江淮画报》社.

《拂晓报》1945年改为四开双日刊铅印,这份报纸一直出刊到1972年,是历史最长的根据地报纸.

《拂晓报》的创办,推动了淮北地区报刊的创办.《拂晓报》社从1939年10月开始陆续创办了《拂晓增刊》、《拂晓丛刊》、《拂晓汇刊》、《拂晓画报》、《拂晓电讯》、《拂晓》、《拂晓副刊》、《拂晓文化》、《拂晓专刊》等拂晓系列报刊.为推动根据地群众性办报运动的开展,《拂晓报》社还举办了“报人训练班”,为地方培养新闻出版方面的人才.如《群众导报》、《永光报》、《宿凤报》、《淮上导报》、《聂声报》、《抗大生活》、《奋斗报》、《前锋报》、《创造报》、《团结报》和《新淮宝报》等报刊.就是直接或间接受到《拂晓报》社的支持和影响而创办的,这些在彭雪枫看来是“《拂晓报》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起来的”.

在1939年12月《拂晓报》创刊100期时,《拂晓报》出版了四开十二版百期纪念专刊.这次专刊中刊载了、刘少奇、张闻天、王稼祥、张闻天、左权、谭震林等领导为《拂晓报》亲笔题词,以表祝贺.还写信给彭雪枫,称赞《拂晓报》办得好.《拂晓报》曾经“保卫中国同盟”和“国际新闻社”,寄发到东南亚、印度、欧洲等地,向全世界宣传了领导的敌后根据地的艰苦抗战,赢得了国际正义人士的同情和声援,戳穿了国民党对、新四军“游而不击”的谣言.《拂晓报》还受到、陈云等领导人的夸奖.

《拂晓报》还几经辗转,远涉重洋,传到了纽约、莫斯科及南洋各国的大都市.1943年,该报在巴黎参加国际展览,很多参观者竞看不出其是一张油印报.1943年12月2日,彭雪枫在《贺(拂晓报)五百号一五年来(拂晓报)的检讨》的专论中称这一时期的《拂晓报》为“油印报之传播最远,读者最众的黄金时代”.

苏中抗日根据地

苏中是连接苏南、苏北和淮北的枢纽,是日伪企图造成的所谓“模范和平区”的基本地区.苏中抗日根据地创立后,及其领导下的新四军在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为反对日伪的奴化政策,动员人民,宣传的主张,出版了一定数量的报刊杂志.

1940年,新四军挺进苏北,黄桥决战之后与南下的八路军会合,开创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局面.新四军在黄桥为中心的泰兴、如西、泰州东南的泰县、靖江等四县组成了新四军苏中军区第三分区,并建立了苏中第三行政专员公署,建立了新四军最早的根据地.1941年4月,苏中第三地委组成.《江潮报》是1941年7月1日创刊的油印报纸,报纸在地委书记韦一平和地委宣传部长柯里的领导下.

新四军一师政治部创办的铅印报刊《抗敌》杂志、《抗敌周报》、《日本反战同盟报》、新四军第一师所属三个旅都有自己的报纸:一旅政治部主办的油印刊物《斗争生活》、新四军一师二旅政治部创办的《斗争报》、《斗争丛刊》(后又改为《斗争杂志》),新四军一师三旅和苏中二分区新七旅分别创办的《战士报》、《战士生活》报、《先进报》、《先进杂志》、《战旗报》等.

1942年,敌后斗争十分尖锐,根据地的各部之间以及整个苏中军区都遭敌人层层封锁,苏中军区师党委办有《抗敌报》,而三旅活动的南通、如皋、海门、启东一带,常常遭遇到敌人的“扫荡”和“清剿”,每到此时,三旅就与兄弟部队之间割断了联系,师部的报刊杂志以及兄弟部队的消息,都一无所知,所处环境十分闭塞.到了1942年正值苏德战争进入白热状态,对这场战争干部战士都十分关心.所以,那时,三旅的旅政委姬鹏飞决定把原来对战士教育的八开小报《战士生活》改为四开的报纸,并改名为《先进报》,原来教育战士的小报,改为各团自出.

《先进报》改版后,报社由姬鹏飞任社长,报头是姬鹏飞写的行书体.1942年秋季日伪对苏中四分区进行更大规模的“清剿”,三旅奉命分散进行战斗,报社人员并入苏中四分区机关报《江海报》社.抗战时期,苏中四分区也出版有《江海报》和《江海大众》.

《》原本隶属于新四军一师政治部.人们把《》的印刷厂习惯地称为“新四军苏中印刷所”.有一次敌人下乡“清剿”,把村头、河口都封住了,报社在芦荡深处坚持了一个多星期,按时编印了三期报纸.报社同仁抱定的宗旨是:游击办报难不难?再难也要顶着干!新闻惊敌胆,人民大众乐翻天!

1942年,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新四军一师主力部队实行地方化,成立了苏中区党委和苏中军区.《抗敌报》也改为苏中区党委的机关报.

曾任苏中第三分区地委书记,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副司令员等职的叶飞,为了加强对党报的领导,苏中三分区于1943年1月组成了叶飞担任书记参加的党报委员会,同时叶飞还兼《新潮报》报社社长.1942年12月,《江潮报》曾将自己报纸的合订本通过地下党经上海苏联《时代》出版社转献给斯大林,作为他六十二岁寿辰的礼物.1943年8月,江潮报印刷厂成立,《江潮报》从8月起由油印改为铅印,到了抗战胜利报社移驻黄桥镇则改为《江潮日报》,对开大型日报.江潮报社印刷厂为了适应战争环境动办报的特点,能够在一小时内拆卸全部机器设备和铅字架,肩挑车推地行军转移,在流动游击中出版铅印报纸.

1943年12月,苏中区党委创办了《苏中报》.《苏中报》于1943年12月在《抗敌报》的基础上创刊.粟裕亲自兼任报社社长.《苏中报》为3日刊,铅印,到1945年9月20日终刊共出版了250期.

苏北抗日根据地

1939年11月14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派张道庸(陶勇)、卢胜率四团团部及二营过江,不久,组成苏皖支队,进入扬州、仪征、天长、六合地区,策应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东进.

1940年7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成立后,陈毅即指示张茜等组成《抗敌周报》油印小组.

1940年10月,新四军陈毅率领东进抗日的新四军一、二支队,在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部的配合下,取得了“黄桥决战”的重大胜利,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为建立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新四军北上部队与南下华中的黄克诚部在东台会师,创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共同完成了开创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1941年1月20日,军委发布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继续领导华中、华东新四军指战员坚持长江南北的敌后抗战.

1941年夏季,日伪集中优势兵力对盐城进行大规模“扫荡”和“清乡”,迫使我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被迫转移到阜宁县乡间,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使敌伪弄不清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去向,《江淮日报》停办.为此,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决定:集中力量办好党报《新华报》和党刊《真理》.1941年3月,新四军三师政治部编辑出版了《先锋报》,主编李求恩,陈毅为该刊题写了刊头,《先锋报》由于战争环境的影响,在出了10多期后即因日伪扫荡被迫停刊,1942年该刊复刊后,改名为《先锋》杂志,陆续出版了20多期.还编辑出版了《先锋画报》.4月,《江淮文化》、《苏北记者》相继问世.

为了使大家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新四军军部政治部在1941年8月开始,出版了四开两版油印的《无线电讯》报,只刊登延安新华社电讯稿,负责人为唐为平.

新安旅行团是抗战前后党领导的全国少年儿童团体,1941年冬,全团转移到苏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10月至1945年9月,新安旅行团办起了旬刊《儿童生活》,4开4版,主编左林,原为油印(油印机是宋庆龄赠送的),后改为套色铅印,新四军三师印刷厂印制,共出30多期.1942年4月,陈毅军长为它亲笔题词:“抗战事业需要儿童们参加,新四军愿作儿童们的良友”.以勉励少年儿童从事抗战事业.1942年,新安旅编辑出版了《儿童画报》,共出5期.此外还有《新旅通讯》、《淮海儿童》、《每月新歌》、《儿童文娱》、《华中少年》(1946年5月由华中少年出版社创刊于淮阴)等期刊.

1942年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驻扎在苏北阜宁县停翅港.3月,刘少奇奉之命,离开新四军苏北驻地返回延安.新四军军长、华中局委员陈毅负责领导新四军和华中地区的抗日斗争.于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新四军军部的机关报《新华报》.

1942年9月,新四军司令部创办了铅印内刊《军事建设》.陈毅亲自为其书写了报头.该刊主要刊载关于军事建设情况以及各种作战情况的经验教训等内容.同年,新四军敌工部创办了油印《敌工通讯》.新四军政治部创办了党内刊物《人》,1942年1月还创办了《时论丛刊》和《建军》季刊.此外,新四军司令部还主办了通俗读物《战士报》、军部直属队创办了《工作与学习》等杂志.

新四军三师政治部鲁艺工作团还于1942年10月创办了铅印《先锋文艺》.三师七旅政治部创办了油印的《前线报》和内刊《先锋半月刊》、《前线丛刊》;三师八旅政治部创办了油印的《战斗报》和内刊《战斗半月刊》;三师九旅政治部创办了《奋斗报》;三师十旅政治部创办了《战旗报》.此外,淮海军分区政治部还创办了《战旗》月刊;苏北军区政治部1944年创办了《苏北通讯》.1944年2月上旬盐阜出版社编辑出版《大众戏剧丛书》其中有新四军三师二十团鲁夫和李志新合著的独幕地方民歌小调剧《参军》去及《开明三老》和《拥军词》、《参军记》的两个唱本等.

此外,新四军三师政治部还出版了《党的文艺政策》和《苏联军事宣传和我们的军事宣传》,三师八旅政治部编印了《新年文娱》等.

1944年,在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的关心和支持下,师政治部在阜宁县益林镇桑树街成立了苏北画报社,编辑出版了16开套色石印画刊《苏北画刊》.内容以部队生活为主,介绍战斗英雄、模范事迹、生产运动、拥政爱民活动等.1945年4月,苏中画报社编辑出版了《漫画与木刻》.

苏南抗日根据地

苏南新四军部队出版的《火线报》、《苏浙前线报》、《战士座谈》、《江潮杂志》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关于坚持敌后抗战的指示,新四军第一支队于1938年5月挥师东进,新四军陈毅、粟裕率部挺进江南,首先在苏南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在推进苏南,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相继创刊出版了一系列旨在宣传政策,报道抗战信息的报刊杂志.1938年底在新开创的茅山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出刊的八开两版油印《火线报》,开苏南敌后根据地报刊出版工作之先河.《火线报》创刊时仅有一只滚筒,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宣传部的指战员,靠自己的一双手,用土办法制作铁笔、钢板.1939年春,陈毅题写报头的《群众导报》创办时,筹建报社的同志只有一台租用的石印机.

1938年9月,新四军委任管文蔚为挺进纵队司令进驻扬中地区.次年初,为了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报道抗日战况,管文蔚决定创办《群众导报》由陈毅题写报头,《群众导报》于1940年1月停刊.1940年9月中旬,中原局指示,苏北、江北两个特委撤消,成立苏北区委员会,陈毅任书记.11月,苏北区委下设的路北特委确定把《群众导报》和油印《前进报》合并,出版机关报《前进报》(铅印版).《前进报》于1944年2月20日出版了《前进电讯》和《前进画报》.

铅印版《前进报》的报头由丹北根据地苏中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韦永义题写.1945年12月,《前进报》与苏中二分区的《》在兴化合并出版《》.

1939年秋,向新四军提出了东进苏南,直逼京、沪,渡江作战,进入苏北的方针.同年冬季,又指示新四军要全力发展苏北、建立苏北、皖北为中心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建立,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派叶飞率六团与人民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合编组成新四军挺进纵队,由管文蔚和叶飞分任正、副司令员.

1940年,新四军遣管文蔚、叶飞率挺进纵队北渡长江,接着陈毅率新四军主力向江北作战略转移,并建立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黄克诚也奉八路部之命,率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越过陇海线向苏北挺进.1940年10月上旬,新四军同八路军在盐城会师,把苏北、皖北两个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开辟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刘少奇所率的“乌江大队”(代号),从半塔集出发后于11月20日到达盐城.

1940年5月,新四军军部派谭震林到东路负责全面领导,苏南东路特委机关刊物《江南》(半月刊)于1939年6月创刊,由江南社统一编辑出版.江南社刊物办在敌伪统治的心脏地区,沪宁铁路干线的近侧,它从小到大,从油印到铅印,从最初发行三、四百本到最高发行量4000本左右.创建的江南社印刷厂,也只有一架普通油印机.前进印刷厂初创时,仅有一架四开手摇石印机,一根皮辊子,一块人造石头板.江南社是抗日战争时期江苏省京沪线东路特别委员会(简称东路特委,它是由江南特委发展而来.)创办的出版单位,由刘平若任社长,统一出版特委机关报刊《江南》和《大众报》.

1940年11月,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政治部创办了《东进报》,新四军1941年3月,江南抗日义勇军改编为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东进报》(部队版)便成为十八旅政治部机关报.1941年日军在苏南“清乡”,新四军第六师主力北撤,六师十八旅撤到苏中,活动于江都、高邮、宝应一带.六师十八旅出版了《前哨画报》.1941年11月,《东进报》报社随部队撤至苏中,并在《东进报》社基础上,在苏中出版了《前哨报》.

1944年至1945年初,苏浙皖根据地连成一片,粟裕率师南下,成立了苏浙军区和苏浙区党委.1946年后,《前哨画报》改名为《火线画报》.

新四军创办的出版物的主要特点

1、领导高度重视报刊建设

在论及“办好报纸”时,曾精辟地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要使各地的党报成为真正的党报”,“各地方党部应当对自己的报纸加以极大的注意”,“就必须加强编辑部的工作,各地高级党的领导机关,必须亲自注意报纸的编辑工作,要使党报编辑部与党的领导机关的政治生活联成一气……要规定党政军民各方面的负责人经常为党报撰稿.”(:1942年3月31日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见1983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这是为改造党报发出的通知中提出的要求.党报在当时艰苦条件下持续出版、发行,而且报纸质量不断提高,发行量逐步增多,这些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关怀.领导都把建立和发展革命的新闻出版事业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亲自过问,还亲自兼任党报的社长或总编辑.

抗战时期,刘少奇非常重视报刊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群众、批判敌人方面的作用.1939年到1942年在华中工作的三年间,尽管由于日伪军实行全方位封锁,抗日根据地物质极度匮乏,但他仍高度重视根据地的报刊工作,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关心并扶植《拂晓报》,创办《抗敌报》、《江淮日报》、《江淮文化》等报刊,亲自为这些报刊题词、撰稿.他认为,报纸要宣传党的方针,使党的任务、方针、政策与广大群众见面,并完成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

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对《拂晓报》的发展十分关心和重视.1939年11月,他到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新兴集游击支队驻地视察,专门到报社看望工作人员,并表示从报纸创刊号起,每一期都看了一遍.他称赞《拂晓报》是敌后办得最好的报纸,并派人将报纸送给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阅读,使他更好地理解抗日方针.12月初,在《拂晓报》出版百期纪念专刊之际,刘少奇应邀为《拂晓报》题词:“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

针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妥协倒退和反共摩擦,特别是1939年冬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在坚持维护抗战的同时也坚决予以反击.在此背景下,12月,刘少奇在《拂晓报》百期纪念之际为其题词:“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题词中所说的正确路线,指的就是提出的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它将在文化战线上首先战胜敌寇、汉奸及黑暗倒退的反动势力,而为自由独立幸福的新中国在思想上准备强固的基础.”(刘少奇)为《拂晓报》的题词,鼓舞了士气,坚定了广大军民“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信念,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扩大.

中原局的机关报《抗敌报》(江北版)是在1939年11月20日之际,在皖东创办的,并在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的领导下.为避免国民党顽固派的干扰,决定中原局的机关报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名义创办了这份报纸.当时新四军军部在皖南出版《抗敌报》.报社的主要编辑人员有主任王阑西等人.1940年10月下旬,中原局奉的指示,向苏北盐城地区转移,《抗敌报》(江北版)停刊.以后,报社人员随中原局东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并在盐城创办了新的中原局机关报《江淮日报》.

1940年10月,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由皖东北来到苏北盐城,决定在盐城出版铅印大型日报——《江淮日报》.翌年5月,东南局与中原局合并改称华中局,《江淮日报》就成为华中局的机关报.当时,在领导下公开出版的大型日报,只有延安的《新中华报》和重庆的《新华日报》,《江淮日报》是党领导下创办的第三个大型日报,它的出版在我党的新闻事业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940年12月2日在盐城创办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份党报——机关报《江淮日报》,刘少奇(当时署名“胡服”)为该报题写报头并兼任社长,报社由原在皖东主办《抗敌报》(江北版)的王阑西任副社长兼任总编辑.这是苏北的第一张大型日报.《江淮日报》创刊时的“发刊词”,是由陈毅草拟后讨论定稿的.发刊词指出:“它的任务是发动与支持人民的抗日群众运动,团结各抗日阶层,共同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同时它又是作为新四军华中总指挥部指导江淮河汊之间各个抗日根据地军事斗争的公开报纸.”它说明《江淮日报》既是党报,又是华中人民的喉舌,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建设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有力的宣传工具.1942年7月1日《江淮日报》改名为《新华报》.

刘少奇和陈毅还参加了《江淮日报》社的成立大会,指示报社工作人员要办好党报,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共同把报纸办好.对于《江淮日报》发表的社论,刘少奇经常审查修改,有时亲自为报纸起草社论.《江淮日报》、《真理》等报刊多次刊载了刘少奇的文章.

1941年1月20日《江淮日报》刊出陈毅写的《论皖南事变及新四军的态度》一文,在各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6月11日发表了社论《新形势与我们的新任务》,7月7日发表了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的《抗战四年来的新四军》一文,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刘少奇在盐城县第二届参议会上关于抗日统一战线和形势任务的报告一《我们在敌后干些什么?》,《江淮日报》于1941年6月全文刊载,取得了广泛的宣传效果.

《江淮文化》是1941年4月由江淮日报社创办的综合性月刊.10日,社长刘少奇为《江淮文化》题词:“江淮文化的出版,它将为抗战服务,为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长期坚持敌后抗战、争取抗战最后胜利服务,为抗日政权的建设与巩固服务.它将坚决的不留情的反对敌寇、汉奸的奴隶文化及引导人民走向民族叛变与堕落腐化的文化,而为提高民族气节、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努力.同时,它将反对封建的武断的文化及引导人民走向愚昧、黑暗、盲从的文化,而为拥护科学的真理与提高人民的觉悟程度及政治文化水准而斗争.它将在文化战线上首先战胜敌寇、汉奸及黑暗倒退的反动势力,而为自由独立幸福的新中国在思想上准备强固的基础.”

陈毅对党报、党刊的发展也十分关心,多次为报纸题词.1941年2月25日《江淮》杂志第五期上登载了陈毅《关于文化运动的意见——在海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发言》.文章号召“为开展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文化运动而斗争”.他指出:“立即在苏北应该有大小报馆、大小书店、大小印刷局、大小图书馆、大小剧团、大小艺术作品、大小学校来担负苏北文化工作的任务.”陈毅还说过:“我们宁可少一个旅,把人力物力用于办报.”

刘少奇兼任《江淮日报》社社长,陈毅兼任《新华社》社长,粟裕兼任《苏中报》社社长.华中分局党报委员会,则由邓子恢、张鼎丞、曾山、刘瑞龙、氓、冯定、范长江等负责同志组成.苏北出版社曾编辑出版了氓创作的平剧《九官山》等.

刘少奇每天一早就看《江淮日报》,一次发现报纸上发表的“为皖南事变军委发言人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一文末句排错,当即找来主编钱俊瑞,决定将报纸全部收回、重印.陈毅也在戎马倥惚中亲自审阅、修改《新华报》的社论,从不疏忽.

刘少奇1941年夏在华中局宣传部的会议上说:“对印刷出版工作,我们一定要把它提到战略地位上来认识”;“我们人搞革命,一靠武装斗争,二靠宣传,就是说的有文武两个战线,而要搞宣传,首先要做好印刷出版工作.我们新四军现在还没有广播事业,除了口头宣传外,文字宣传就是我们的主要宣传方式”.

1942年春,反“扫荡”取得胜利后,刘少奇已调回延安,继任华中局书记的饶漱石亦前往延安开会,陈毅主持华中局工作.他深感需要一个统一指挥华中的党报.当时范长江已来军部筹建新华社华中分社,也积极主张办报.于是在陈毅的提议下,华中局研究决定将《无线电讯》报改为新四军军部的机关报《新华报》三日刊,发行于新四军活动的区域.

《新华报》正式创刊于1942年7月1日,它也是新四军军部的机关报.时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表示了“我宁可减少一个旅的经费,也要把这张报给办起来”的决心.创刊号上发表了陈毅写的《伟大的21年——建党感言》一文,当时社长由陈毅兼任,总编辑是陈修良.《新华报》上事关华中地区全局性的文稿,主要执笔者大都是陈毅.1942年底,日军向华中发动第二次打“扫荡”,目标对准军部所在地盐阜区;为了适应形势,军部转移到淮南盱眙县黄花塘后,《新华报》随之停刊,仍恢复《无线电讯》报.

刘少奇、陈毅还具体解决新闻出版事业的经费、人员、购置设备、改善工作人员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为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师长等领导人对《新知识》也很重视,指出:“《新知识》的方向应该是以反法西斯思想与宣传为政治方向.”副师长张爱萍曾是大革命时期江西苏维埃时代组织红军根据地少年儿童运动的领导者,他写了长篇连载的文章,介绍江西根据地儿童团的斗争故事.

华中分局党报委员会决定在各级高级机关建立通讯组织,张鼎丞、谭震林亲自分别兼任华中军区机关各单位和华中野战军直属单位的中心通讯组组长.地委书记氓亲自为《淮海报》编了好几期专刊.

当时搞出版印刷的经费也很困难,根据地的党组织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给予支持.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的《火线报》出版至五十三期时经费困难,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政治部主任王集成、参谋长罗忠毅和报社副社委陈立平等,联名发起募捐“二分钱运动”.

2、加强出版人才的队伍建设

苏北盐城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领导机关所在地,一度聚集了从重庆、上海、桂林等大中城市来的许多知名的党内外文化界人士.如吕振羽、孙冶方、钱俊瑞、范长江、阿英(钱杏?)、薛暮桥、夏征农、贺绿汀、邱东平、邹韬奋等.

1943年6月23日《新知识》创刊(由《大众知识》改名而来),编委会成员有杨帆、阿英等人.7月5日,陈毅军长致书给阿英说:“我建议新知识应以顾及中上层社会为度,且应成为活泼生动的综合杂志.”为《新知识》明确了指导思想.

许多著名文化人陆续来到了苏北新四军军部,他们中有范长江、贺绿汀、胡考等.陈毅异常看重这些文化人,认为他们是难得的人才,在军队可以大有作为.军队开展文化工作、活跃文化生活离不开他们.为此,他建议在军部西边约3里处的一个绿树成荫、清雅幽静的叫卖饭曹的地方,建立一个文化村,并明确由杨帆当“村长”.自此,在军部的文艺战士经常聚集在文化村,研究和探讨部队的文艺工作.阿英这时显得特别忙碌,他不仅应邀深入到军部的鲁迅艺术工作团、新安旅行团及三师鲁迅艺术工作团,为他们讲课,而且还不厌其烦地阅读他们创作的剧本,一一提出修改意见.陈毅在异常繁忙的情况下,也常常会来到这里,或倾心交谈,或一起下围棋.陈毅正是在倾听了文化人士的意见后,复刊了《盐阜报》“新地”文艺版.已经停刊一段时间的《大众知识》,更改为《新知识》继续出版.《新知识》作为一本大型的综合杂志,阿英为主编,钱毅作为助手,担任助理编辑.在近两年时间里,看稿、改稿、发稿,写发刊词、编后,设计编排、划版样,就连约稿信,也都是他亲自动手.7月5日,陈毅军长对《新知识》杂志非常关心,特地发来电文致书给阿英说:“《大众知识》复刊,甚好.创刊号,我来不及投稿,以后可以写几篇小文章,以答雅意.我建议,《新知识》应以顾及中上层社会为度,且应成为活泼生动的综合杂志.”为《新知识》明确了指导思想.

在这年的11月,陈毅发起正式成立了湖海诗文社(后经商讨,改名为湖海艺文社).这个社的宗旨,根据陈毅的阐述归纳为:“海内爱国人士,具有抗敌观念,愿缔翰墨缘者,莫不竭诚欢迎,以求精神之集合,以求学术之发扬.藉可歌可泣之诗文,鼓如虎如罴之勇气,裨益抗敌,裨益建国,良非浅鲜.”据此,阿英起草了6条临时社约,明确规定:愿以艺文为抗战建国服务者,方得为本社社员.参加这个社的人员有:阿英、彭康、范长江、王阑西、白桃、薛暮桥、车载及开明耆绅杨芷江、计雨亭等.为表示对湖海艺文社的支持,陈毅于11月20日,特意写了一首长诗《湖海诗社开征引》,作为对艺文社成立的祝贺.后来,在阿英主编的《新知识》刊物上,特地增辟了《湖海诗文选》栏目,又发表了陈毅的《大柳巷春游六绝》等诗词.同时,还刊登了不少人士的许多诗词.湖海艺文社在战争年代,作为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文艺人士的组织,在联络团结各界知识分子、鼓舞根据地军民发扬民族正气和爱国主义精神、推动抗日战争这一伟大事业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此序写于咸淳六年(1270).根据文末题署,可知邵明仲在咸淳六年前后,曾中秋月上任中宪大夫一职.

本文选取了四位宋代作家进行考察,辑补了《全宋文》佚文四篇,不仅可以增加宋代作家、文章的数量,同时也为鄞东俞氏宗谱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然而,囿于见闻和典籍,部分作家的生平难以详考,尚待进一步的考索.

解放战争期间,作家阿英(钱杏邮)随大军北上.其长子钱毅仍留在苏北盐阜地区工作.钱毅才华横溢,曾任新华社盐阜分社和《盐阜日报》记者、担任《盐阜大众》报副主编,他主动要求到斗争最艰苦的淮安边区采访.在苏北解放区五年多的战斗生活中,编著了《庄稼话》、《大众诗歌》、《怎样写》等大众化图书多册,著有《海洋神话与传说》、《大众写作论文集》,还写下了近百万字在盐阜生活和斗争的《日记》,积累了几百万字有关墙头诗、戏剧、大众语言研究、大众传说与大众谣谚、民俗学资料、杂著等素材,留下上百万字手稿.他常说:“决心将整个生命献给大众文化事业”.他在日记中写道:“群众是母亲,靠近他们就能到丰富的乳汁.”

令阿英深深感动的是,陈毅在与文化人接触中,总是殷切希望和热情鼓励大家深入第一线调查采访,广泛接触工人、农民、指战员,积极努力写出新的人物、新的世界.为了给文化人士采访活动提供方便,在阿英和许多文化人去县里前,只要陈毅知道了,他都要亲自给有关单位出具介绍信,交代支持和配合好文化人士的采访活动.陈毅性喜诗词,根据地不少人也是熟知的,但他的诗请阿英过目定稿,并由阿英抄写装订成册,却鲜为人知,可谓一则佳话.原来,陈毅在反“扫荡”准备中,倚马走笔写成了不少以驰骋疆场为内容的诗作.在与阿英有了交往后,他就将这些诗陆续送到阿英手上,请阿英帮助定稿.阿英很欣赏陈毅这些气势磅礴的诗歌.在一年时间里,他就汇集了陈毅的20多首诗,并用毛笔工整地抄录在毛边纸上,装订成册,扉页上题了“阿英手录”,还盖上印章,赠送给陈毅留念.陈毅见后十分珍爱这册由阿英精心装帧的《陈毅诗集》.

作家陈登科原是一位小时候只读过两年私塾的战士,在《盐阜大众》报的培养下,特别是报社编辑钱毅的精心帮助下,从报社的通讯员、特约记者、专职记者,终于成为一名作家.他说:“我是党一手培养起来的,《盐阜大众》就是我的乳娘……我对《盐阜大众》的感情的确很深”.他回忆了钱毅对自己的第一篇稿子认真帮助修改的情况,总共60多个字,钱毅就给他改正了20多个错别字,然后在报上登出.

出版发行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出版发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出版发行方面论文范文。

1、论文集出版

2、杂志发行

3、出版杂志

4、国家出版总署期刊查询

5、投稿出版

6、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