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类论文范文 跟语文教育思想教育,权威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教师应该这样教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思想教育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思想教育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语文教育思想教育,权威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教师应该这样教

王本华

语文教材编写是围绕着三个核心理念展开的.第一个关键词是立德树人,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第二个关健词是守正创新,任何一种建设都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问题.第三个关健词是语文素养,现在更多说的是语文核心素养.

一 、语文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2012年党的第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十九大再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最根本任务.

今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也提到,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有四点: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的能力.这是针对整个普通高中阶段设立的培养目标,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

立德树人是所有学科都需要落实的任务,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先进文化教育(三大文化是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的),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语文学科作为意识形态属性极强的学科之一,再加之其读的人文性、人文价值,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就语文学科来说,其独特性在于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首先,通过种种途径,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什么要坚持立德树人?是在为学生的人生打底色,让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就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是为了践行十九大提出的培养文化自信.

语文要培养国民的共同记忆.语文课文中的很多思想,不是直接灌输的,而是要求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理解和感受,从而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所以这是为学生的人生打底色.文化是固有的、民族的,语文新教材旨在让每一个学生耳濡目染,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心灵当中.

二、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上述所讲的立德树人的内容不仅都可以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而且还有其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表现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所以我们在教材建设中提出的一个原则就是整体规划,就是通过单元的设计、课文的选择、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安排等,使之在三年的课程结构中形成一个不断循环反复、螺旋推进的整体.有机融合、自然渗透,就是要让这些内容的设计不着痕迹,通过教学辅助资源有机整合,自然融入,而不是硬性说教.

语文教育不是直接的思想内容的灌输,语文的“立德树人”教育和其他学科是不同的.例如讲法制教育,道德与法制学科在六年级和九年级有一个专册讲法制,语文则是渗透到不同的课文里,渗透到不同的教学内容里面,是潜移默化的起作用.

以《拳打镇关西》为例,为什么会出现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样的场面,为什么会有《水浒》这样伟大的作品永久流传,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没有法律,缺少规则,所以才有官逼民反,才有打抱不平.这是从反面来讲法制的重要.

再如契诃夫的传统经典课文《变色龙》,老师们可能将讲课重点放在警官奥楚蔑洛夫态度的变化上,“一共几次变化?”“为什么变来变去?”一般不会引导学生深层次探究他为什么这么反复无常.其实,奥楚蔑洛夫作为一个警官,他本来是一个执法者,在他的心里法律应该是唯一的一杆秤.但是事实上呢?他根本没有法律的概念,更不用说以法律为准绳,从中可以看到沙皇时代的法律的缺失.

教学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到这个层次上,而不仅仅是学习语文学科本身的基本特点和技能.

又如自然渗透是指通过教学辅助系统能够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引导,以《纪念白求恩》为例,这一篇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成为我们精神的一部分.所以,为了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感,在预习提示中要求学生与祖辈和父辈沟通,了解这篇文章对他们的影响,唤起父辈的回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同家长建立联系,同时又导入到教材中,实现对学生真正的引导,而不是单纯的贴标签.

三、双线组元落实整体规划

再说到整体规划,教材的一个重要做法是通过双线组元强化立德树人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单元进行组织.九十年代是以文体为中心来组织单元.2001版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因此,当时大部分版本都采用了人文主题组元的方式,语文的工具性被忽略了.

为了让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好地结合起来,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了双线组元的结构,一个是人文性的线索,一个是工具性的线索.人文性主要是为了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文化自信,给学生一些文化的滋养.工具性主要落实语文的各种要素,包括知识、方法技能、策略性等各方面的要求.

换句话说,每个单元既有人文的主题.例如,讲四时之景,讲亲情,讲学校的生活,讲人生的理想、信念等等不同的主题.同时每一个单元又有语文要素,即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要求是通过单元提示来体现的,一般每个单元有两段提示,第一段是以人文主题为核心的提示,第二段是以语文要素为核心的提示,以便帮助老师确定教学重点.

四、语文教材要有“语文味”

立德树人教育更多的是通过选文来体现的,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特别强调对选文的处理.过去选文的标准遵循的是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

现在选文的标准与时俱进,我们根据课标的精神提出了经典性、时代性、适应性、多样性的原则,特别提出是所选文章要有语文味.

“语文味”是这套教材的副主编之一、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曹文轩教授首先提出来的,得到了全体编写人员的一致赞同.提出:它认为,语文教材中要至少要有一处或者几处带有语文味,经得起反复咀嚼,反复琢磨,不能都像白开水一般.当然,这样的原则更主要是针对文学作品提出来的.既要有适应性,又能体现多样化.

现在大家特别关注文言文的数量.教材刚一进入学校,就有媒体报道,题目很吓人,叫做“语文教材大换血 文言文比例飙升”.其实,这一轮教材调整,小学部分由于过去文言篇目较少,新教材增加较多,但说“大换血”也有标题党之嫌.而初中语文教材不只是选文,还有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同时也加入了民众从单元文言诗文,到课外古诗词背诵,到名著推荐中的古代整本书阅读推荐的传统名著,一共1320余篇,与人教版上一版教材文言数量大体相当.事实上,课文本身占比在30%左右,只不过,除了选文以外,在综合性学习、阅读练习、写作中也对优秀传统文化多有涉及.除了选文以外,其他的内容增加了.

五、教材建设要守正创新

守正就是要守住语文教育本身固有的规律、方法、技能和途径.同时也要创新,因为每一轮教材改革、课程改革都经过了十几年的沉淀,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会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新的课程理念、教育理念等.

如何将守正创新的理念融合到教材的建设中呢?

例如,过去的语文教学以文体为核心,教材的单元组织也是以文体为核心.2001版课程标准简化了对文体的要求.但是,很多老师表示缺少文体教学,导致学生写作文很困难.因此,在新教材中,除了植入新的主题和观念,例如语文能力的观念,文学欣赏的观念等以外,还保留了文体的观念.

另外,新教材更加重视阅读教学.阅读始终是语文教学最核心的任务.新教材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创建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即从以教师为主的教读,到以学生为主的自读,一直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结构.

这样的阅读体系,我们从目录上看可能只看到24篇课文,但是在课文以外还有更多的弹性要求.弹性要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每个单元都有一些延伸扩展的阅读篇目,有的是延伸拓展同作家、同体裁或同题材的文章,有的是从单篇到整本书的延展,比方课文《纪念白求恩》最后一题要求学生找到其他纪念白求恩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再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要求同学们结合名著推荐栏目,课外阅读《朝花夕时》.二是我们有同教材配套的《自读课本》,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阅读资源.三是每册教材都有两次名著推荐栏目,每次推荐三部名著供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我们过去不太重视整本书的阅读,但是整本书阅读在新教材中占据很重要的部分.目前每一册教材做两次名著推荐,每一次都采用一拖二的形式,为的是让学生们有一个选择的余地.老师和同学们可以进行自由选择.名著阅读里还特别强调了方法,包括阅读名著的一般性方法、策略和阅读一类名著的方法、策略等.每一部名著都有专题探究的内容,提供若干个专题供学生阅读时进行探究反思.为此,人民教育出版社还专门出版了一套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为老师和学生提供阅读解决方案.

六、语文教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材建设,始终致力于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包括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语言与思维、方法与策略、文化传承等.

我们现在又有了一个新概念,叫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将核心素养概括为“三大方面,六大核心素养,十八个角度”.三大方面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每个方面有两大核心素养,共有六大素养,每个素养拆分为三个角度,一共是十八个角度.这些内容我想大家都了解,就不一一讲了.在这个核心素养框架下,高中语文课标组专家讲语文核心素养概括为:语言积累与建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那么,新教材如何落实这样的语文素养呢?

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教材区分教读和自读课文,并且加大了教读和自读的区分力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担负的功能.所以在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教读课文.教读课文就是以教师为主,引领学生学到阅读方法,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体验.自读课文,就是让学生运用在教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获得的体验,自主阅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达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倡导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标.

从教读到自读,两者的助学系统有很大的区别.

特别是自读课文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不再设置练习题,而代之以旁批和阅读提示.因为,自读就是自己读,通过自己的阅读,所获得的体验应该是个性化的.旁批具有引领性,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解决疑问,领悟妙处.

同时,每个自读课文都安排了阅读提示,旨在培养学生自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去自读的关键在于“素读”.意思是,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对照阅读提示,发现自主阅读所得和提示的中相同和不同之处.如果读出的内容与提示相似,那么便有心灵契合的地方.如果不同,学生可以带着这个阅读提示重读文章,看看是否有新的感受.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中的阅读提示并不是面面俱到的来解读文章,而是抓住课文中独到的地方进行提示,这也就是“一课一得”,每一课都有一个重点.

其次,新教材设置了“活动探究”单元,为了契合高中课标中提倡的“学习任务群”的观念.以不同的任务为引领,以阅读为核心,以实践为驱动力,从而引领学生完成目标.可以说,“活动探究”的起点是阅读,落脚点是写作,中间的过程是实践活动.整个探究单元特别强调需要单元整体教学的把握,这也是老师要把握的关键.

最后,是语文知识问题.五六十年代非常重视语文知识,特别是对语法的学习.上世纪大讨论之后,语文教学逐渐淡化语法知识.新教材力图将基本的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不仅会对文言文教学产生影响,而且可能会对学生的语言实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学生不学习语法,而是通过外语来学,那么,就不能说我们的母语教学是成功的.

思想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思想教育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思想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

2、思想教育论文

3、思想政治教育期刊

4、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5、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6、思想政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