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和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与其性别效应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这篇初中生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与其性别效应

摘 要:近年来,教育领域中男孩“学业危机”现象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以CEPS(2013-2014基线调查)数据为样本,探讨了初中生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并基于社会化理论,分析了家庭、教师与同辈群体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其性别效应.研究表明:初中男孩的学业成绩普遍落后于女生,父母对子女严格的学业管理、父母高度的教育卷入、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课堂互动与情感互动、上进同辈群体的存在正向预测了学生学业成绩,并且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男孩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提升男孩成绩,缩小性别间学业差距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学业危机;性别效应;家庭环境;师生互动;同辈群体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5-2232.2018.01.012

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指出,教育领域出现了“男孩危机”,男性的学习成绩与升学率明显落后于女性( 单舒平,2011 ;孙云晓,2010 ;李申儒,2010)[1-3].事实上,“男孩危机”不仅出现在中国,国际上也存在同样的情况.美国教育部统计报告(2015)显示,八年级女生的阅读成绩高于男生,数学成绩仅比男生低一分[4].由于教育领域实行逐级淘汰的升学制,基础教育领域的落后,将会导致男孩在下一步的教育竞争中处于下风,劣势累积,最终导致在教育中的全面落败.李春玲(2016)的研究就发现,最近10年,男性在学校教育中的劣势从基础教育一直延续到高等教育[5].叶华、吴晓刚(2011),王伟宜(2015)等人的研究也指出,男性的受教育年限要低于女性的受教育年限[6,7].美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也提到: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25至29岁的群体中获得本科及以上学位的女性比例要高于男性(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15)[4].

对于“男孩危机”现象,一些学者提到,尽管女性在学习成绩与升学率上存在优势,但劳动力市场中对女性的歧视与挤压,使得女性难以获得相应的回报(胡晓红,2010 ;蔡蔚萍,2016)[8,9],并以此来否认男孩危机的存在,认为“男孩危机”是个“伪命题”(徐安琪,2010 ;肖富群,2010)[10,11],“拯救男孩”有夸大其词之嫌.另一些学者则提到,不论是否存在“男孩危机”,男性的“学业失败”是个客观的事实,并从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认为当前教育模式忽略了男性的身心特征(李文道,2010 ;2012)[12,13],使得男性更容易滋生“反学校文化”,表现出违纪、注意力分散等行为特征,导致了男女的学业差距(Buchmann et al.,2008)[14].还有部分学者则从家庭、学校等方面提出了男孩学业危机的之道(杨雄,2010 ;周海旺,2012)[15,16],但这些探讨主要是基于理论上的探究,尚缺乏实证角度的分析.本文立足第三点,以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基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取实证研究方法,探讨男孩成绩落后、阻断学业成绩“阴盛阳衰”的方法,希望以此来促进的和谐发展.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学习成绩的性别差异

教育的性别差异一直是社会学与教育学关注的重点话题.20世纪的研究表明,由于男女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男生更擅长数学、生物等理工学科,而女性则在语言方面更有优势(Maccoby & Jacklin,1974)[17].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男孩学业落后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在在语文、英语等科目上与女性的差距相当显著,并且在传统的数理化等优势学科中也逐渐失去统治地位(Gallagher &Kaufman,2005 ;Xie & Shauman,2003)[18,19].就国内的研究来说,学者提到,由于现行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载体的教育模式,强调“刚性”“纪律”的教学法则与男孩的性格不相匹配[13],导致了男性出现了“学业危机”,这也得到了数据的支撑,例如李申儒(2010)对上海市2005-2009年间初升高男女生录取比例的调查表明:重点高中升学率上,女生高出男性1个百分点,在名校的录取比例上,女性也高于男性[3].我们认为,这一趋势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广泛存在,就学习成绩来说,男性确实普遍低于女性.据此,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1 :我国初中男性的学习成绩总体上低于女性.

(二)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

社会化理论强调重要他人对个体成长的影响作用.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学习这一行为发生在学校中,但家庭也卷入其中,是重要的教育角色.因此,影响其学习成绩的重要他人可以分为父母、学校老师和同伴群体三个层面,这些重要他人扮演着规范者、模仿者与引导者的角色,为初中生行为起着提供参照、规范约束、引导强化的作用.

就家庭而言,早在1966年,科尔曼就探讨了家庭社会地位对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他提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其子女的学习成就、学业成就越高[20].事实上,家庭地位对个人学业获得的影响机制在于通过营造学习环境、推行教养模式来强化子女的行为习惯,塑造子女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那怎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呢?Rollins 与Thomas(1979)就提到家长更多的支持、更严格的管理与子女更高的学习成绩有关.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还不能对自我行为进行有效的管控[21].例如大多数初中生都热衷于看电视与网络游戏,而这无疑会对其学习成绩造成负面影响.美国“国家教育进步测评”就显示,每天看电视超过5小时的学生比少于5小时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低.而父母严格的管理,能够帮助子女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费在学习上,从而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高.Epstein(1991)则认为,家长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参与程度越高,学生完成的教育程度越高[22].家长对子女教育过程的参与,能够有效促进子女学习的动力,提升孩子对学业的兴趣,推动其取得好成绩.此外,研究还表明,亲子关系也会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就.段成荣(2014)的研究表明,亲子分离导致子代心里和行为上的不良表现,进而传递到学业中来,影响学业成就[23].Popenoe(1994)的研究发现,家中没有父亲的孩子与有父亲的孩子相比,学习成绩更差[24].周皓(2013)也提到家庭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到子女学业成就[25].亲子关系更为密切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了解程度更深,更容易对子女形成引导作用,帮助子女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促进子女学业的进步.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家长对学生学业的有效管理,父母对子女教育过程的卷入,以及亲密的亲子关系都能积极预测子女更好的学习成绩.对此,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2 :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子女学习成绩.

假设2a :父母对子女学业管理越严格,子女学习成绩更好.

假设2b :父母对子女教育卷入程度越高,子女学习成绩更好.

假设2c :父母与子女关系越密切,子女学习成绩更好.

除了家庭以外,老师也是影响学生表现的重要他人(孙志军、刘泽云,2009)[26].如Hamre & Pianta(2007),李莉(2016)就探讨了师生互动是如何影响教育结果的[27,28].事实上,老师是积极的行动者,他与学生的互动会对学生产生各种影响.师生课堂教学上的互动,如对学生的提问,一方面表示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学生提到提醒警示的作用,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提高单位学习效率,起到提高成绩的作用.此外,师生的情感互动,如对学生的鼓励与支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产生更好的学习结果.因此,我们做出如下假设:假设3 :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影响学生学习成绩.

假设3a :师生课堂互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假设3b :师生情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同辈群体是指与个体密切接触、关系融洽的特殊群体.同辈群体起着参照群体的作用,个体能够通过与同辈群体的互动,以习得态度和规范.王进(2013)也指出,社会化过程中,青少年在与同伴的互动中促成了同辈效应[29].同辈群体对个体的学业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也得到了众多研究的证实.例如Hallinan 与Williams(1990)的研究就提到,中学生上大学的愿望与同辈群体有关, 对低社会阶层的个体来说,拥有强烈上大学愿望的朋友,有助于提高其上大学的机会[30].吴愈晓(2016)也指出,在优势阶层学生比例较高的学校就读,个体通过习得同伴群体的价值观、学习技能,促进其学业成绩的提升.而就读于弱势阶层学生集中的学校,同辈群体中无心向学、不良行为甚至越轨的情况更多,对个体的教育结果产生负面影响[31].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初中生而言,如果其拥有学习努力刻苦的朋友,在这种“泛学习环境”的影响下,有助于形成学业导向型的亚文化,群体成员就能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获得更高的学业成绩.

假设4 :拥有学习刻苦的同辈群体能够促进个体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众多因素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呢?Howe(1997)、Legewie(2012)从男女性格上的差异对此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具有不同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男性竞争意识强烈,对所在环境的敏感性比较高,而女生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导致男性能够获得比女性更多的激励[32-33].此外,由于男性学习成绩更差,家长的有效管理、师生的积极互动,以及上进同辈群体的榜样作用对男性学习成绩提高的边际作用更为明显.如Rollins 与Thomas 的研究就表明,父母的学业管理对男性成绩的提高更为强烈[21],黄超(2016)则提到,老师的鼓励对男性的影响更大[34],王进(2013)也指出,同辈群体对男性的作用大于女性[29].

对此,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5 :家庭教育方式对男性学习成绩的影响更为明显.

假设5a :父母对子女学业的严格管理对男性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为明显.

假设5b :父母对子女高度的教育卷入对男性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为明显.

假设5c :亲密的亲子关系对男性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为明显.

假设6 :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对男性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为明显.

假设6a :师生课堂互动对男性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为明显.

假设6b :师生情感互动对男性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为明显.

假设7 :拥有学习努力刻苦的同辈群体对男性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为明显.

二、数据与变量

(一)问卷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Panel Survey,简写为CEPS)(2013-2014基线数据).该调查是一项全国性、综合性、追踪性的社会调查项目,以2013-2014学年为基线,以初中一年级(7年级)和初中三年级(9年级)两个同期群为调查起点,以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和流动人口比例为分层变量进行随机抽样.样本覆盖全国28个县级单位(县、区、市)、112所学校、438个班级进行调查,2万名学生,最后得到有效样本量19487.

(二)变量介绍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学习成绩.问卷调查了2013年学生期中语文、英语与数学学习成绩,并对其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本文对三科标准化成绩进行了加总.

本文的核心自变量为性别、家庭支持、老师互动、同辈群体.学生问卷调查了学生性别,本文将其编码为一个虚拟变量(男性等于1,女性等于0).

家庭层面的自变量包括家庭学业管理、家庭学业卷入、家庭亲子关系,问卷调查了家长对子女作业考试,上网时间,看电视时间的管理情况,括“1不管”、“2管,但不严”、“3管的很严”,本文对其进行加总之后重新编码,将3-5编码为0,6-9编码为1.问卷调查了子女与父亲、母亲讨论学校发生事情的频率,括1从不、2偶尔、3经常,本文对其进行重新编码,本文将父母频率加总,将总分为2-3分编码为0,将4-6分编码为1.问卷调查了子女与父亲、母亲关系情况,括1不亲近、2一般、3很亲近,本文将父母加总,将总分为2-4分编码为0,将5-6分编码为1.

师生互动上,问卷调查了语文、数学、英语老师是否经常提问学生,括1完全不同意、2比较不同意、3比较同意、4完全同意,本文对其加总之后重新编码,将3-6编码为0,7-12编码为1.问卷调查了语文、数学、英语与班主任是否经常表扬学生,括1完全不同意、2比较不同意、3比较同意、4完全同意,本文对其加总之后重新编码,将4-8编码为0,将9-16编码为1.

同辈群体方面,问卷调查了学生最好的朋友中“学习努力刻苦”的个数,括1没没有这样的,2一到两个这样的,3很多这样的.本文将1编码为0,2-3编码为1.

控制变量包括学生个体、家庭层面.学生个体层面包括年龄与认知能力.本文根据学生出生年份与调查时间计算出了年龄,为连续型变量.问卷设计了一套认知能力测试题,包含语言、图形、计算与逻辑三个维度,并根据学生的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将标准化取值作为认知能力,为连续型变量.

家庭层面包括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户口、家庭文化资本情况.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的问卷括没1受过任何教育、2小学、3初中、4中专/ 技校、5职业高中、6高中、7大学专科、8大学本科、9研究生及以上,本文将父母教育水平比较并取其中较高的值,对该值进行重新编码,将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编码为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编码为1.学生问卷调查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括1非常困难,2比较困难,3中等,4比较富裕,5很富裕,本文将1-3编码为0, 作为中低收入家庭;4-5编码为1,视作高收入家庭.学生问卷部分调查了学生目前的户口类型,括1农业户口、2非农户口、3居民户口、4没有户口,本文将其重新编码,1等于 农业户口,2-3编码为非农户口,4作缺失变量处理.问卷调查了“你家里的书多吗?(不包括课本和杂志)”,括1很少、2比较少、3一般、4比较多、5很多,本文将其重新编码为一个虚拟变量,1-3编码为0,4-5编码为1.样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三、结果分析

(一)初中生学习成绩的性别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探讨影响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我们建立了四个模型(见表2).模型1为仅纳入控制变量的基准模型.从模型结果可以看到,男女学习成绩存在一定的差异,男性学习成绩低出女性12.19个单位.年龄上来说,年龄越大,学习成绩更差.认知能力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就家庭层面来说,父母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个体,其学习成绩要比父母在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个体高出1.828个单位.拥有丰富文化资本的家庭,其子女学习成绩更优.家庭收入与户口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为负向,这并不代表高社会阶层的学生成绩更差.由于我国在基础领域实行划区的就近入学制度,高收入家庭能够通过凭借自身资本占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低收入家庭因其资本量占有不足则失去了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导致了基础教育领域的阶层分割(吴愈晓,2016)[31],出生于不同经济地位的学生聚集在不同的学校.而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科目考试、试卷评阅并不是统一进行的.相反,优质学校的老师为了提升学生竞争力,往往会教授高难度内容,实行更严格的考试来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这可能造成学生成绩的区别.

模型2在基准模型基础上加入了家庭层面的因素,我们可以发现,男性的学习成绩仍然要低于女性,比女性低出11.84个单位(p<0.001).此外,父母对子女学业的严格管理、对子女教育学习的高度卷入、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关系都预测了子女更好的学习成绩.

模型3在基准模型基础上加入了师生互动的因素.结果显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均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其中师生课堂互动与情感互动分别可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3.559(p<0.001)与3.250(p<0.001)个单位.

模型4在基准模型基础上加入了同伴群体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有学习刻苦的同伴群体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促进个体成绩提高5.876个单位(p<0.001),该促进效应在重要他人中最为明显,超过了父母与老师的影响.

(二)初中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性别效应

前面我们证实了积极的亲子互动、师生互动,以及优秀同伴群体的存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接下来我们探讨这种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见表3).从模型5中可以看到,性别的主效应为-16.05,这说明在家庭教育管理较为松散的家庭,男性的学习成绩要低于女性16.05个单位.父母对子女严格管理的主效应为0.661,但没有统计学上显著性,这说明对女性来说,父母的管理是否严格对其学习成绩的提升并无显著的作用.性别与家庭管理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4.217,而且在0.01的水平显著,这说明对于男性来说,家庭学业管理越严格,越有助于其学习成绩的提升.具体说来,家庭严格的管理能够使男性学习成绩提升4.878个单位(4.217+0.661等于4.878).

模型6展示了家庭互动交流与性别的交互效应.结果显示,模型中性别变量的主效应为-13.76(p<0.001),表明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在亲子互动交流不足的家庭中,男性学习成绩要低于女性13.76个单位.家庭互动的主效应为1.312(p<0.05), 表明家庭互动对女性学习成绩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家庭亲子互动将促进女性学习成绩提高1.312个单位.性别与家庭互动的交互效应为2.390,而且统计显著(p<0.01),表明家庭互动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

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父母与子女在学业上的互动将使男性学习成绩提升3.702个单位(1.312+2.390等于3.702).

模型7估计了性别与亲子关系的交互效应.我们可以看到,性别的主效应为-13.60(p<0.001),说明在亲子关系不密切的家庭,男性学习成绩低于女性13.6个单位.亲子关系变量的主效应为2.253,且在0.00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表明亲密的亲子关系对女性学习成绩具有显著的影响,与亲子关系疏远的家庭相比,具有亲密亲子关系的家庭将使女性的学习成绩提高2.253个单位.性别与亲子关系的交互项系数为2.001(p<0.05),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亲子关系对男性具有轻微的影响.具体说来,亲密的亲子关系,能够促进男性学习成绩提高4.254个单位(2.253+2.001等于4.254).

接下来分析老师因素如何影响男女学习成绩.模型8展示了师生互动与性别的交互效应.性别的主效应为-14.37(p<0.001),表示控制其他条件时,在低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女性比男性的学习成绩高出14.37个单位.师生互动的主效应为3.293(p<0.001), 表示充分的师生互动对女性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能够帮助女性学习成绩提高3.293个单位.性别与师生互动的交互项系数为3.275,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师生互动对男性学习成绩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具体来看,积极的师生互动,将促进男性学习成绩提高6.568个单位(3.275+3.293等于6.568)

模型9估计了老师的学业支持与性别的交互效应.性别的主效应为-14.04(p<0.001),表明控制其他变量时,在老师学业支持不足的情况下,女性的学习成绩要优于男性,比男性高出14.04个单位.老师学业支持的主效应为3.249(p<0.001),表明老师学业支持对女性学习成绩提升有正向作用,促进女孩成绩提高3.249个单位.老师学业支持与性别交互项系数为2.828(p<0.001),表示老师学业支持对男性成绩的促进作用高于女性,老师对男性的表扬,将促进其成绩提升6.077个单位(3.249+2.828等于6.077).

模型10估计了同辈群体与性别的交互相应.结果显示,性别的主效应为-14.58(p<0.001),表示在缺乏刻苦努力同伴的情况下,女性学习成绩比男性高出14.58个单位.同辈群体的主效应为3.824(p<0.01),表示对于女性来说,学习态度积极的同辈群体的存在,将使其学习成绩提升3.824个单位.同辈群体与性别的交互项系数为3.063,且在0.0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表明同辈群体对男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拥有学习努力刻苦的好朋友,将促进男性学习成绩提升6.887个单位(3.063+3.824等于6.887).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CEPS(2013-2014基线数据),分析了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并从家庭、老师、同辈群体三个层面出发探讨其是否影响学生学业成绩,以及如何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研究发现:

第一,学业成绩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分割现象,男生的学业成绩普遍不如女性.第二,家长严格的管理,高度的教育卷入,亲密的亲子关系,师生课堂互动与情感互动,上进的同辈群体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第三,家长、老师与同辈群体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性别效应,对男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确实存在男孩的“学业危机”.而这一现象会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由于我国实行逐级升学制,起跑线的“落后”,将使得男性劣势累积,在接下来的中考、高考中落败,使得社会出现“阴盛阳衰”现象,导致受高等教育的性别比例失衡、男性出现稀缺,继而引发社会问题.第一,婚姻市场的“剩女”现象.受教育程度很大程度上预测了个体的职业地位与社会经济地位.由于我国向上婚的传统,接受高等教育的男性不足将使获得高等教育的优秀女性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偶,面临着成为“剩女”的风险.第二,对于男性群体,特别是农村男性,学业上的失败将使其职业选择范围缩小,收入水平受限,导致其在结婚、建立家庭等方面面临困难,这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农村光棍的形势.第三,学业失败通常还是违法犯罪的起点,学业落后导致男生在学校被边缘化,过早地走入社会成为闲散青少年而违法犯罪.

如何男性的“学业危机”呢?本文提到,重要他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对男性学习成绩的提高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扮演好规范者的角色,加强对男性学业的监督和管理,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沉迷于网络电视,家长要严格控制男性在这方面的娱乐时间;此外,父母还要加强与子代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业上的成就与困难,激励男性更好的学习;另外,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关怀陪伴.当前,由于职业女性的增多,加上职场压力的增加,使得父母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家庭亲子关系较为疏远.实际上,家长陪伴的缺失将造成子女严重的行为问题,学业上表现为无心学习.因此,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陪伴,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学校教育来说,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以考试为导向,以重复性的、机械式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这种模式与男性的性格不相匹配,而师生之间的积极有效互动更能提升男性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强化与男性学生的沟通与激励,通过提问或表扬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从同辈群体来看,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榜样的作用,刻苦努力的同伴,为男性提供了一种可参照的行为模式,将促进男性更好的专心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初中生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初中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初中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初中生杂志推荐

2、适合初中生读的杂志

3、适合初中生的杂志

4、初中生世界杂志

5、初中生适合看的杂志

6、适合初中生看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