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美学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与划道道和中国书法美学的意蕴叶秀山书法美学的独特贡献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书法美学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划道道和中国书法美学的意蕴叶秀山书法美学的独特贡献

文/王腾云

摘 要:“划道道”一词由叶秀山先生从西方引入中国书法艺术,并将其融入书法美学理论,它不仅作为人本源性的表达,还可被认作是中国书法的缘起.它与中国书法美学的联系不仅体现在形式(线条)与时空上,还体现在生活世界中对他人的模仿与表演上,更为重要的是它表现出了中国书法美学背后的意蕴——人生命存在的“活”的自由.

关键词:叶秀山;划道道;书法美学;意蕴

叶秀山(1935-2016)先生作为当代著名哲学美学家,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但对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叶先生以西方哲学美学的全新视角介入到书法艺术的研究中,他的书法美学理论思想主要集中在《书法美学引论》一书,《说“写字”:叶秀山书法谈丛》《叶秀山文集》也将它收录其中,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讲义的书法美学部分也以《书法美学引论》作为学习教材,另有关于书法艺术的文章散见于上述书中,可见,他的书法美学观点在其思想理论中的重要性.叶先生将“划道道”一词引入书法美学中,避免了线条作为书法形式美学研究对象的抽象性与几何性,使我们对书法美学的研究有了具体的、“活”的对象,从而显示了“划道道”“存在”的意义及其背后中国书法美学的意蕴,可以说,这是他对书法美学的独特贡献.

一、“划道道”与线条

“划道道”一词是叶秀山先生从西方引进来的,源于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他在《论文字学》中将文字的发生归结于“划道道”.“划道道”一词我们可以拆分来作解释,它包含了动与静两层意思.叶先生说:“‘话’与‘划’(画)在汉语同音,‘说’就是‘画道道’,刻痕迹,因此‘道’又与‘轨迹’、‘纹路’相通.”由此,“道道”可以作“痕迹”讲,以静态方式呈现出来,“划”则是“说”,只不过它作为“道道”的动词,不是嘴的动作而是肢体的动作.“话”让人“说”是人要表达某种意思以显示人的存在,“道道”让人“划”,以痕迹显示人的存在,“痕迹”则是表现人对世界的某种感受,那么“划道道”的意义即在于显示了人自身的存在,是人最为本源性的表达.除此之外,它对于书法还具有书写性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应该对文字产生的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在文字发生前,叶秀山先生认为:“在一定历史阶段,书和画是一致的,从‘有话要说’,‘有意要表达’的角度说,‘书’和‘画’同样是本源性的,都源于‘划道道’这样一种形式.”叶先生的意思是说,在文字发生前,人要表达某种意思的时候,需要“划道道”这种形式,这时的“划”不仅与后来书法的“写”在动作上已经趋于一致,往深一层说,是一种自然的动作,是肢体语言的表现,显示了人的自由意识.人与动物都可以“划道道”,那么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加上手的解放使人的书写拥有了更大的自由感,敞开了书写与身体之间的感觉,除了表达某些意思外,还在“划”之外体验着某种乐趣;而书写时肢体的动作是自然的,他们不受某种程式的约束,根据自己对外在事物的感觉与认知,自然地在“划道道”中表达着自己的意思.这时的“划”以及后来的刻写中书写的中介由于是硬质材料相互接触,身体与书写的体验感觉并不如后来的毛笔,但是人已经有意识地在平直的划痕中做到一些变化.这一点,在中国早期的甲骨文中能够体现出来,我们抛开它是作为甲骨上用来记录宗教占卜的意义,单看它那朴素自然、天真烂漫的“道道”就充分表达了人在“划”时的自由性.

既然文字产生前,“书”作为本源性表达源于“划道道”这种形式,那么,作为线的艺术——书法,在文字产生后,“划道道”中的“道道”已经变为书写时的“线条”,这时的线条已经成为书法艺术的载体.书法作为线条的艺术在草书中的体现最为明显,草书将叶先生所说的“自由的活动”发挥得淋漓尽致.李泽厚先生也认为:“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亦然.……那如走龙蛇、刚圆道劲具有弹性活力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绎智遗形、连绵不断、忽轻忽重的结体、布局,那倏忽之间变化无常、急风骤雨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盛唐的草书不正是这纸上的强烈舞蹈么?”草书的线条已与身体动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时的书写性已将“划道道”时的书写升华.草书作为书法艺术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呈现给人视觉感的正是抽象的线条,它体现着书写者对文字新的认识,在似与不似之间自由地挥洒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草书的自然书写已与身体的呼吸和动作产生了某种密切的联系,这与书写中介的变化——毛笔更有关联,在身体运动与毛笔弹性间掌握线条的律动,这种律动又与身体呼吸的节奏相协调,从而使草书的线条随身体动作自由地书写.我们看到,书法艺术具有了超越性的特点,这个特点的表现就是线条.前面讲“划道道”包含着动与静两层意思,线条则更是动与静的结合.线条不仅是超越了文字内容的意义,使它自身的意义得以表达,而这种超越的意义更是人本源性思想的表达,在动与静中显示着人的自由.可以这样说:“划道道”具有原始性,线条具有超越性,这都显示了人的存在和思考,如叶先生所讲:“书法艺术的‘超越性’和‘原始性’,可以避免对‘有人在思’的怀疑.”那么,从这可以看出,既然有“道道”则显示了人的存在,既然有线条则显示了人自由的律动,中国书法美学的意蕴在此时通过“划道道”与线条显现的是人生命的自由,那么这种“活”的自由正是在时空中体现了出来.

二、“划道道”与时空

时间、空间与运动在哲学上是相互联系的,运动表现在时间与空间中,时间与空间体现着运动的变化.书法作为表现型艺术,以时间与空间的角度来看,叶秀山先生认为:“书法艺术虽然写在纸上,或者说,固定在纸上,但它和时间的关系,却超过了和空间的关系.书法艺术虽然和空间关系不能分割,如同舞蹈艺术那样总是要附着于空间形象之中,但本质上却是时间的艺术.”

时间的本质特征是它的不可逆性,具体到书法艺术来说,文字产生之前的“划道道”与书法中的线条同样具有时间上的不可逆性.“刻划”留下的痕迹乃是人根据自己本身的意思一次性完成的,在此,“道道”本身具有不可重复性,况且,“道道”本身就具有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概念.“道道”重在轨迹本身,“‘道道’的刻痕首先有‘界限’的意思在内”.从这个角度讲,它只有线的意义,“道道”只是具有时间性的表达.而人“划”出的“道道”本身还具有平面性,从空间意义上讲,“道道”轨迹本身的平面空间与作为“划界限”意义上的“道道”轨迹所勾勒出的空间形成了面与线所组成的“时空”,可以说这是书法艺术形成后所讲的形式空间、“阴阳对比”的原始雏形,用叶先生的话来讲,书法艺术“‘图形’是空间的,‘轨迹’是时间的,‘轨迹’本身的‘图形’则是‘时间’中的‘空间’,是‘空间感’融于‘时间感’之中.”书法艺术给人的美感已经不仅限于线条,这种时空交错给人的感受也是书法艺术产生美感的原因之一.这样,我们看到,“划道道”已经将书法艺术的时间与空间特征表现了出来,而人由“划道道”要表现自己的某些意思到书法成为线的艺术,这其中书法艺术形成的过程是经过人在历史中的发展而形成的,是历史性的,更是时间性的,书法将这种空间性融入到时间性中,却以空间形象为依托,成为时间性的艺术.时间代表着事物的连续关系,运动又表现着这种关系,如叶先生所说,“书法是‘运动型’艺术”.如何理解叶先生所说的“运动”?这种“运动”正是在时空中的运动,书法作为时间性的艺术,依然有着空间的形象.书法作品中文字的空间架构,字与字之间毫无关联的“布白”,笔势若有似无的“断”开,看似静止,其实通篇生意盎然.运动表现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布白”、连带正是加强这种运动感,空间的布局则是加强时间的流动,体现着时间的延续,同样有着生命延续的意蕴,这其实正是人自由生命的象征.

我们所在的世界是“生活的世界”,是“活生生”的世界,与他人的交流更是“活”的交流.书法作品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独立于人之外,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不是对作品中的文辞内容做多么深的解读与理解,更不是去分析如何那样写,而是通过人看到的笔墨线条的运动,去感受书家在书法创作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其中的意味,懂得它的“意义”,这意义正是作者“活”的自由的体现.书家通过书法作品向欣赏者诉说着他的世界,欣赏者也试图去理解书家的世界,但这需要欣赏者“进入”书家所处的“时空”,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时书家所处的环境,完成与书家“活”的交流.正如叶先生所说:“我们一读者‘活’‘在’它的‘时空’中,它也‘活’‘在’我们一读者的‘时空’中”【4】.可以这样说,我们以现实的条件去感受书家的作品,而书家的作品以历史“存留物”的形式“活”“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活”的“存留”即是书家“活”的自由的“存留”,我们之所以能与书家进行“活”的交流,因为我们(欣赏者)与书家同在时间之中.

三、“划道道”与表演

“划道道”与线条显现了人的存在,在时空中体现了人“活”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以“痕迹”“存留”在“生活的世界”.叶秀山先生讲:“‘人’的活动在‘自然界’留下了‘痕迹’,这个‘痕迹’就是‘文’,‘文化’即‘痕迹化’.‘人’使‘自然’成为‘经验的世界’,‘经验的世界’就是‘痕迹的世界’.” “划道道”与线条的痕迹是刻、写出来的,这些“痕迹”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书写的性质,书写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特征,可以说书写是一种经验性的活动,不是先验的,这种“经验”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学”来的,是通过观察他人而“学”到的,这个“学”俨然具有了模仿的含义.在文字产生前,“划道道”留下的痕迹是要表达人的某种意思,但是这种“划”的活动也是根据他人(或自然)模仿而来,如同中国书论所讲的“仰观俯察”“写彼鸟迹”,都是从自然中的生物变化模仿而来的,像动物虫爪上在自然中留下的“痕迹”以及“做”这种“痕迹”的动作是被人所“学习”的,人在观察动物动作的同时也在模仿体验这种动作,因人是有思想的,故将这种模仿的动作加以发挥,成为具有书写性质的“痕迹”.在文字产生后,书法作品被当作范本的时候,模仿程度就更加具象了.我们在学习前人的范本时,按照前人的结体、用笔一丝不苟地临习,甚至连笔触都丝毫不能有误,不得不说这时人的模仿在相似度上的要求更加准确了,而在这准确的背后,程式化的东西渐渐浮现出来.在拥有如此准确的模仿基础上,书写者掌握了程式化的方法,从而向着表演化的方向迈进.

叶秀山先生认为,中国书法也是一门表演艺术.他说,中国字的结体,就像音乐的乐谱,所谓“八法”,大体上可以看作组成乐谱的“音阶”,书法家就是按照这些乐谱去表演.他说这些不无道理,在“划道道”时期,这些“道道”就可以看作音乐的音阶,只不过那时是因为人要表达某些意思而自由地发挥,不像文字发生后有着如“八法”这样的乐谱作程式化的规范.这样说来,书法家就如同一个音乐指挥家,“他的任务就是要用自己的笔艺术地再现这个乐章,就像提琴家演奏一个作曲家作好的曲子一样”.但是,书法作为以线条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艺术,它恰好可以成为书法中的旋律,使其具有音乐性的意义.中国字的结体是由线条构成的,是时间性依附在结体的空间形象上,文字为音符,线条为旋律,书法恰好成为一首具有表演性质的音乐.在整个书写活动中,“表演”的过程又没有脱离模仿的性质,他是在自觉地模仿他人的活动,将别人的动作模仿过来呈现给欣赏者观看,但是他又不是完全的模仿,因为书法作为时间性的艺术,每个人都对所模仿的程式有着自己的观念.况且,书法还具有音乐性,这种音乐性是人身体的律动与身心的呼吸的表达,在掌握他人的“表演”方法后,又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熟练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书家思想与技巧的结合.

表演下的书法艺术,书家所要表现的则是通过书写以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得以表达,从而在精神上与观赏者进行交流.以静态作品形式呈现在观赏者眼前的书法作品(表演的记录),要做到真正的欣赏,应如叶先生所说:“要对书法艺术做真正的艺术欣赏,当‘跟随’‘书家’(他人)指引的线条运动‘再’‘写’一遍,即在欣赏的活动中‘再创造’一遍.”我们认为,书法作品独立于作者和欣赏者之间,它的“存在”即是以显示自身的存在,这里的体验,已经与他人书写时的环境、条件、工具已大不一样,欣赏者因看到他人的作品而根据自己的经验去体验他人的思想与情感,使欣赏者与作者在面对同一幅作品中有了“活”的交流.欣赏者在面对作者的“世界”(作品)时,以自身的经验而对其“世界”有所感悟,从而在体会“他们”在书写时的“活”的情感与思想时达到对自己的启发,这应是“再创造”的意义.

我们根据叶秀山先生研究书法美学的方法,以“划道道”为切入点来探究其与中国书法美学意蕴的关系.总的来说,艺术是哲学与历史的“活”的结合,艺术存在于历史中,从哲学角度来思考书法艺术,其背后的美学意蕴则是人在世界中生命的自由,“活”的自由.叶秀山先生曾自谦,自己对书法美学的研究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事实上,正是叶先生的方法论给书法美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使我们从不同角度对书法美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是他对书法美学的最大贡献.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沿着叶秀山先生所指引的方向,在书法美学领域的探索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作者简介:王腾云,长安大学文学与艺术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李光远

书法美学论文范文结:

适合书法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书法美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书法杂志

2、书法论文

3、医学美学论文

4、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5、书法投稿

6、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