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有关论文如何写 和黄鹤楼传说的神仙信仰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可用于信仰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信仰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黄鹤楼传说的神仙信仰

文/姜小娜

摘 要:黄鹤楼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关黄鹤楼的传说历代相传,脍炙人口.经过千百年的流变,传说中那跨鹤飞升的缥缈神仙并非始终如一,而贯穿于流变之中的正是民间的道教神仙信仰.黄鹤楼神仙的变化正体现出道教神仙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扩张过程.

关键词:黄鹤楼;民间文化;发展演变;道教;神仙信仰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33年),今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蛇山之巅,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称.自建楼以来,历代文豪名士如李白、苏轼、黄庭坚等均登楼唱和吟咏,唐代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千古名句更让其声名远播.究其原因,正是黄鹤楼的传说引起了这种文化效应.

一、黄鹤楼传说的发展演变 从最早记录黄鹤楼传说的南朝起至今,其发展演变主要是关于跨鹤飞升的神仙的变化.

(一)无名氏、苟瓌

南朝宋齐间祖冲之在其《述异记》中曾记载苟壤于黄鹤楼上与驾鹤仙人一同飞升的故事.后南朝梁任昉在与祖冲之同名的《述异记》中记载了黄鹤楼传说中最为熟知的版本:“苟瓌字叔伟,……潜栖却粒.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霄汉.俄顷已至,乃驾鹤之宾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眇然而灭.”此时,驾鹤之仙并无名号,为黄鹤楼传说中神仙的流变埋下附会的契机.

(二)子安

南朝梁萧子显于其《南齐书》中言:“郢州,镇夏口……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上也.”这里黄鹤楼仙主为“子安”.西汉刘向所撰的<列仙传》:“陵阳子明者,侄乡人也.好钓鱼,于旋溪钓得白龙,子明惧,解钩拜而放之.后得白鱼,腹中有书,教子明服食之法.子明遂上黄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三年龙来迎去,止陵阳山上百余年.山去地千余丈,大呼山下人,令上山半言:溪中子安当来,问子明钓车在否?后二十余年,子安死,人取葬石山下.有黄鹤来,栖其家边树上,呜呼子.”此事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也有记载,但内容稍微简略,盖萧子显经此误传.

(三)费祎

唐人阎伯里所撰《横鹤楼记》中写道:“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H1费祎,历史上确有其人,字文伟,江夏人,是三国时期蜀国名相,深为诸葛亮赏识.但费祎并无修道成仙之事,盖其字“文伟”与苟瓌字“叔伟”有些相似,后人则加以附会.宋《太平寰宇记》载:“黄鹤楼在县西南二百八十步.昔者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后王世贞在其<列仙全传》中将费祎与子安合并,附会出“费文祎,字子安,好道得仙……”至此,唐宋两代,费祎跨鹤登仙成为主流之说.

(四)无名道人、吕洞宾

金代王朋寿的《增广类林杂说》卷十二之《幸氏酒店》中黄鹤楼传说更加完整动人.文中讲述江夏郡人幸氏以卖酒为生,一日酒馆来一道人在酒馆墙上用桔皮画鹤,所画黄鹤栩栩如生,随人拍唱可翩然起舞,后此道人又于此吹笛,使墙上黄鹤飞下,并乘鹤飞升.因此幸氏在此处建楼,是为黄鹤楼.此时,跨鹤飞升之人已直接称呼为“道人”.了.到了清代,清褚人获《坚瓤集》卷八之四所载与此几乎相同,而仙主变成了吕洞宾,橘皮变成了瓜皮,拍唱变成了道词,此时驾鹤神仙彻底变成道教人物.

二、道教神仙思想的影响

“神仙思想”是道教文化的核心内涵.道教是我国本土而生的宗教,他与民众的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最为信奉的就是学道修仙.魏晋南北朝是道教最为兴盛的时期,因而道教文化与黄鹤楼传说相融合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黄鹤

我国古代先民崇拜龙凤龟鹤四灵.鹤作为四灵之一,地位仅次于凤,通体雪白,形态优美,性情高雅,栖息之所多为远离人世的密林幽谷和沼泽之地.这些特点都与崇尚自然、仙风道骨的隐逸之士极为相像,因此世间高士往往以身比鹤.宋代隐士林逋就隐居山林,终身不娶,终日以梅鹤相伴,被美誉为“梅妻鹤子”.鹤也为传说中的长寿仙禽,《淮南子·说林训》载:“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暮死而尽其乐.”而任昉在其《述异记》中更将鹤的长寿神化:“鹄生五百年而红,五百年而黄,又五百年而苍,又五百年而白,寿三千岁.”长寿、仙风道骨,这些特点正与道教长生不死思想相对应,它是道教修道成仙的理想寄托,将鹤选为神仙座驾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是道教崇尚的颜色,他们的道衣就是的,而是土色,土生万物,为五行之尊,具有特殊的道教含义,因而白鹤也就变成了黄鹤.

(二)神仙体系

在道教信仰中,神与仙有着不同涵义,《说文解字》:“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声.—可见,神是存在于天上,异于人类,有长生不死的特殊本领,令人羡慕.而仙与神不同,《说文解字》:“仚,人在山上皃”.“仚”,即仙;“皃”,即貌,也即人在山上的样子可称之为仙.在道教文化中仙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人类,介于人类和神之间,天赋异禀,通过学习长生之术,最后得道飞升,成为神的一员.道教有严密的神仙体系,尊神、仙、真人等神职不同,能力也不同.在这种稳定的框架之下,道教文化不断吸收有民间基础的人物,令其羽化登仙,位列仙班.例如关羽,因其生前的忠义事迹在民间堪称典范,民众对其广为流传,后道教吸收过来,成为“关帝圣君”.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而黄鹤楼传说中的费祎就是如此.

黄鹤楼早已有之,其仙主也几经流传,而后来才出现的吕洞宾之所以能够取而代之,完全是因为道教文化这一大背景下的“八仙”传说.吕洞宾确为道教人物,唐朝人,由宋开始,各代皇帝都曾对其加封,道教之内称为“妙道天尊”.传说吕洞宾得道成仙之后,在民间多有救济之事.后小说《东游记》中“八仙”的描写更使其广为传颂.不难看出,黄鹤楼传说中黏贴进吕洞宾,再由“橘皮画鹤”改为“瓜皮画鹤”,其色由青变黄,这种种都是为了更加贴近道教信仰,从而达到其广为人知的目的.

三、民间的神仙信仰

神仙思想的历史实际上是十分久远的,早在道教产生之前,先民就有了独特的神仙崇拜.远古的先民们在面临大自然严峻的考验和经历生老病死的痛苦时,心里都会对生命产生一些美好的愿望.在这种独特的生活体验之下,先民的生命意识便觉醒了.他们幻想能够摆脱时空的限制以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便创造出诸多可以令人不死的东西,《山海经》中就曾经提到过不死药、不死树、不死国等.例如《大荒南经》载:“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我们最为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就是嫦娥了不死仙药的结果,再有王母娘娘的仙桃,等等.这些神话传说无一不证明人们渴求长生不死的心愿,他们希望自己也如“不死人”一样可以永久的存活于这个世界上,这就是早期的“不死思想”.这种“不死思想”促进了民间的神仙信仰.

黄鹤楼所处地区属荆楚之地,上古时期,此地人民就信仰神仙巫术,凡事必问神卜,这个地区的民众天然有对神仙的崇拜和信仰.这种神仙信仰就是早期的“不死思想”.直到道教的产生,它掺杂了老庄思想中的“道义”的同时,也有民间早已有之的神秘巫术.因而道教的“神仙信仰”本身就植根于民间的“神仙信仰”之中.一方面,道教各种神仙以不同的姿态进入民间文化中,为民众排忧解难,如道教的求签祭神;另一方面,道教又不断吸收民间文化中的神仙、人物,如玉皇大帝的形象就是由道教吸收民间的神仙而来.道教信仰与民间信仰可谓一种共生共变、相互影响的关系.道教文化实质上是上层神学、哲学与民间俗文化的结合体,而黄鹤楼传说的意义就在于民间的价值取向[9】.

无论黄鹤楼的传说如何变化,一以贯之的是神仙信仰.黄鹤楼从始建起就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七建七毁,而黄鹤楼传说并没有就此湮灭,究其原因就在于民众的流传.可知不只是道教文化的支撑才使黄鹤楼有今天的美誉.可以这样说,道教文化本不是世俗的,但在其传播流转的过程中逐渐走向世俗.道教宗教文化的世俗性质才是真正使黄鹤楼传说百年不衰的原因.

总之,黄鹤楼将神仙引入传说当中,使它笼罩着神秘而又浪漫的色彩.神仙是中国特有的,黄鹤楼传说与道教的神仙信仰密不可分,而道教的神仙信仰又植根于民间俗文化之中,两者相互推动相互影响,成就了今天独揽、万人竞登的黄鹤楼.

信仰论文范文结:

适合信仰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信仰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信仰的力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