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对高等教育普与化之下中国传统音乐学科建设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传统音乐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对高等教育普与化之下中国传统音乐学科建设

冯志莲[1]

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是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肩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根据辽宁省教育厅网站数据显示,2014年辽宁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52%[2],这意味着我省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至普及化阶段.在高等教育趋于“普及化”的时代,如何更好的传承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发展体系,成为我们当下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以下笔者拟从三方角度来加以论述.

一、正确认识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代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2-3%.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稳步上升,2000年上升至11%,2002年达到15%,标志着我国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直至2015年高达40%,13年间每年平均增长1.92%.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截止到2014年,我国先后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辽宁等六个省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了50%,即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中亦显示,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3700万人,相比1978年增长超过了300倍,并明确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这样显著的数量变化,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一)高等教育的“三阶段”理论

关于“普及化”高等教育,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马丁·特罗(MartinTrow,1926-2007)博士,曾于1960年代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的论著,如《美国高等教育:过去、现在与未来》、《论大众化高等教育与机构多样性》等,并首次提出了高等教育“精英、大众和普及”的“三阶段论”.之后,马丁·特罗教授又在他的《从大众高等教育向普及高等教育转化的思考》、《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转变》、《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三篇论文中确立了“三阶段论”理论的研究框架,直至1973年,“高等教育三阶段论”最终正式确立.“三阶段论”的基本观点是:“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打破传统,形成创新的高等教育新模式.”[3]至此,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对高等教育“三阶段论”的讨论.

我国教育学学者潘懋元、谢作栩在“三阶段论”[4]基础上,总结了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详见下表:

上表分析表明,精英阶段的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少数精英式人才为目的,注重塑造人的心智和个性特性,如侧重学术型与专业性等,其课程设置亦高度的结构化和专门化;大众阶段的高等教育以传授技术与培养能力为目的,授课方式比较灵活,如采用讨论式、模块化等授课方式,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而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则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已不再是少数人或者具有资格人的特权,其更加注重国民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更加侧重具备社会适应能力,教学方式现代化、多样化,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

(二)普及化高等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来看,普及化高等教育是有利的.但是,从高校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和毕业就业等方面来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普及化高等教育使得我们的教学规模、教育观念、教育功能、教学模式、师生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发生很大变化.但实际上,如今的培养方案及其方式并未与之相适应,如高等教育依然采用精英式的培养模式,致使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这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再如,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如今在趋于普及化教育的大潮中,高校毕业生已失去了以往精英式教育阶段的优势,即学生毕业即有可供选择的多个就业岗位,而如今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就业还是继续求学,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因此,我们不得不进行逆向思维,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既能学好本专业知识,又可以学到一些跨学科的实用性本领,使之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个过程.

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逐步形成,大众对于教育的观念和认识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的教育阶段,高校需重新审视教育规律,革新理念,转变思想,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受众面广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传统音乐的教学与学科建设亦是如此.

二、考量传统音乐教学与普及化高等教育的接轨

(一)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音乐教学要根据社会需求与导向,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据笔者的观察,从21世纪非遗文化工程发起以来,各级门对此类专业人才存在匮乏现象.尽管近些年国家对各地传统音乐文化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扶持,但是仍有许多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瑰宝遗留于乡村田野之中.这些长期扎根于民间的音乐往往无文字和无乐谱记录,有些甚至是以往集成普查时遗漏的地区.作为地方专业院校应着眼于此,发挥地域优势和专业优势,为地方门培养相关人才,使其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时,也成为传统文化的发掘者、传播者和守护者.当然,他们步入门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业务能力.业务能力正是我们在传统音乐教学中需要侧重培养的能力之一,即在教学中处理好基础理论性课程和应用性课程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础理论性课程能在基本知识、理性思考等方面给学生以知识积累和思维训练;应用性课程主要是在音乐理论和实践技能,包括写作、记谱、分析、研究乃至演唱、演奏、创作等方面,让学生得到实践能力的训练,一方面有利于类似非遗保护工作的专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往传统音乐的教学可能过多倾向于基础理论性课程,如今需转变思想,革新理念,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实施

从当代社会的视阈来看,高校音乐教的人才培养需要具备良好的学识修养、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和较强的音乐思辨能力.这就需要认真分析与研究音乐教育的一些规律性问题.有专家研究分析而将音乐教育划分为“音乐意识”、“音乐知识”、“音乐思维”等三个阶段,并形成链条式而贯穿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

第一阶段,音乐意识的形成.本阶段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对音乐的本能接受,是通过自身接触到的音乐文化演变而形成的自然性选择.音乐是流动的时间艺术,要想在音乐意识阶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即注意力,就不能把课程仅停留在在书本上,运用实践教学无疑是一个良好的途径.比如,步入田野聆听一首当地人自由演唱的原汁原味的山歌,学生的意识和记忆力都会集中于此,这是坐在课堂上难以做到的.实际上,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采取的“走出去”、“请进来”等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民间音乐技能,避免“硬啃”书本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产生的效果是很好的.

第二阶段:音乐知识的掌握.本阶段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对相关音乐理论与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来拓展其知识面.比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音乐素材,进行一些简短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实践,可以从不同的体裁形式和不同的表演方式等,以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我国传统音乐无论是民歌、说唱还是戏曲等,均是以“口传心授”或“耳濡目染”的方式传承下来的.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优良的传承方式,加强感性知识的体验,让学生多唱、多听、多奏,尤其要增加传统音乐理论学科的舞台实践能力,使学生既有良好的思想意识,又有音乐体验的感知能力.

第三阶段:音乐思维的确立.本阶段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学习阶段的最佳状态.对于音乐理论的学生来说,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其业务能力.哲学家沃浓·霍华德(VernonHoward)将人的思维表现形式归纳为几种:人们的信念和主张;人们如何斟酌和决定;人们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人们如何产生想象力进而如何使用想象力来引导和塑造行为[1].可见思维决定行为.只有确立与养成正确的音乐思维模式和习惯,才能科学判断与评价并各类音乐事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开放教学模式,比如,地方院校可根据自身地域优势和特点,大力与校外门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努力创造使传统音乐教学与当地民俗活动相结合的有利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践环境,比如,在东北各地就有每年一度的元宵节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初春江河解冻时的祭江、祭河仪式,满族祭祀的萨满仪式,锡伯族的西迁节等等.这些传统民间的节日和习俗都是实践教学很好的契机和内容.

(三)教学理念与课程规划的革新性思考

在普及化教育阶段,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亦势在必行.为此首先考虑的就是教学内容即教材编写与授课手段的革新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专业主干课教材应注重实践操作.根据音乐学专业特点,围绕其专业主干课内容配套编写一系列写作类教材,如《文体写作》、《文献解读与论文写作》、《音乐评论与写作》、《音乐文献编译》等.此类教材旨在深化专业内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比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通过文献阅读、文体解析、论文写作等环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系统学习,并结合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所学专业主干课程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接触多种研究对象和尝试多种文体类型,而且,通过此训练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学术研究能力,为未来就业做充分准备.

第二,专业主干课教学应突出地域特色.我院地处东北三省腹地,也是东北三省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中心.在教学中,应将特色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音乐文化资源上,发挥地域优势,进一步加强其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与利用.比如《民歌教材》,在原有前辈学者编写《民歌集成》的基础上,深入民间,进行新一轮的东北民歌采集与整理,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一方面突出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我院特色化办学的地域性.

第三,专业基础课使用应因材施教.《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目前音乐院校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必修类课程,其内容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五个门类.各门类无论题材内容、体裁形式、风格特征、表现形式等都各具风采,独具特色.该课程授课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千百年来我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既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又见生机盈然的传承新姿,建立学生的民族音乐情感,使其自觉担负起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使命和义务.因此,本课程教学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内容各有侧重的调整,声乐演唱学生侧重民族风格技巧的模唱,作曲系学生侧重民间音调的数量积累与作品创作.在教学中,分为浏览、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从基本理论、基础常识、基本风格、基本演唱等几方面能力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以感性为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讲述、欣赏、演唱三种教学方法和形式进行教学.

三、构建传统音乐教学网络课程

(一)网络课堂的音乐教育

现代传媒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课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也很快步入我们的视野.网络公开课最早起源于英国的远距离教学,可追溯至1969年英国成立的开放大学.它基于资源共享原则,利用网络无远近、交叉互联的功能,在开放大学团队的主导下,通过电脑虚拟空间营造了网络公开课程.目前已有225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成为网络公开课践行者[1].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公开课这种远距离教学的理念和实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台电脑、一根网线或WIFI,甚至是一部手机都可以观看网络课程.在此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音乐教学有亦应将新媒体引入教学之中.

1.网络课堂的教学优势

网络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约束,甚至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观看教学视频课程.教学网站中还可以附带主讲教师答疑专栏,学生交流专栏等,通过网络教学,打破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距离,使相关课程发挥更大的效力.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课堂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诸多的课程面前,学生需要主动了解各门类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有选择性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网络课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随意中断.此外,网络课程系统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院校教师的授课,欣赏不同大师的风采.网络课程学习便于找到适合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法和未来研究方向,教师只需观察与引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使其学会提出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正确运用网络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必然会发生一些实质性的转变.

其次,适时更新是网络课程的一个特色.通过网络课程,学生可以看到学术界最新和最前沿的教学内容,足不出户便可拓展专业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传统音乐研究范围也有所拓展和扩大,如跨学科传统音乐研究等,学生面对大量的传统音乐信息,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够深入其中学好、做好.在网络课程中,新的课程填充进来,旧的课程也能保存下来,这种多类课程资讯对任何一个阶段的学习也都有很大帮助.而且,在我们的日常音乐生活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而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音乐要想吸引更多年轻学子的注意力,就需要在教学的方式方法及其实施手段等方面进行不断革新与完善,以达到该课程传播与传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艺术魅力之目的.

最后,网络教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中国传统音乐有很强的地域性,我们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地域优势和为了突出特色,可能更偏重于本地区传统音乐品种,而学生未来就业的流动性较强,受众面较广,学校培养的人才往往会流入到国内外,如果仅偏重于一个地域风格的学习,势必对今后跨地域的工作造成影响.再者,现今流传于民间的许多传统音乐,常常依附于各种宗教仪式、节日庆典、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之中,这种无定式且小范围的传播,对于身居校园的学生来说,深入其中势必有条件的限制,而网络录制编辑后的传统音乐课程完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中国56个民族,许多地方的传统音乐品种采用地方性语言,地方方言、文化习俗等使学生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产生障碍,比如,听不懂所用语言,即便带领学生亲临实地采风,往往收效也甚小.而网络课程却可以弥补这一难题,授课教师可以用普通话解释其音乐行为和音乐语言,有助于对其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说,网络教学可使学生眼界更宽广、手段更多样的学习到更多地区的传统音乐知识.

2.网络课堂的现状调查

我国的网络课题教学起步较晚,目前可以简单的划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专业网络教学网站;二是高等院校的学术讲座.

目前,专业的网络教学网站主要有超星网学术视频、新浪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等,尤其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匆匆上马的慕课平台.网易公开课开设的“TED”、“国际名校公开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赏课”、“公开课策划”、“可汗学院”、“态度公开课”等,以其多样化、国际化、兴趣化等多种形式的课程吸引了许多听众.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技术、娱乐、设计)专业讲座,既简短又新颖,它通过互联网与授课人进行“交流”与“互动”,能够引起听者的浓厚兴趣.“国际名校公开课”中可以看到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公开课、普林斯顿公开课、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大学、宾西法利亚大学、剑桥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学术讲座,专业翻译以标准的语言译音讲解,即便是不精通外语的听者也不必担心听不懂.

以目前包含传统音乐内容较多的超星为例(具体课程详见表2与表3).超星网分为超星读书、超星讲座、超星课程和超星学习空间四个部分,学科内容十分宽泛,包括历史、文学、哲学、艺术、教育社科、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工程技术、基础科学、医学、农学等.授课者是高校以及研究院所的专家教授,课程分为讲座和系统学习两种,少则五集,多则百余集.每个超星学术视频都带有试读部分,读者能够通过试读来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继续收听收费部分.

中国高等院校网站教学视频课程多有观看限制,常常需要是在校学生才能输入观看,也有少数学校对外开放部分视频.

(二)外国高等院校的网络教学平台

国外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这里以澳大利亚莫纳士大学为例.该校是澳大利亚八大名校之一,世界百强名校,创办于1958年,是享誉世界的密集研究型大学.莫纳士大学网络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网络视频课程为辅.主要使用过程如下:

新生入学报道,在注册时获得校园个人所用邮箱以及,新生将由高年级志愿者学生分批领往电脑教室,使用邮箱名称以及,初步开始使用Monash网络平台.莫纳什网络平台由多个系统组成,最主要的系统为以下四项:mymonash个人管理平台;课程注册分配平台;网络学术内容搜索平台以及学习平台.网络系统以及校园内部无线网络的使用皆受到限制.教师有自己的邮箱,学生有自己的邮箱,在离开莫纳什大学,学生卡过期后将无法登陆学校系统.

(1)个人管理平台主要用于整理自己平时的日程,对近日内的课程或者重大安排会有提示,同时可以链接到其他所有的平台.邮箱系统隶属于个人管理平台,校园内部通知、教师与学生间的邮件交流都在这里进行.

(2)课程注册分配平台主要在每学期开始前两个月开放,平台会在开放期间显示,在显示学生注册课程可选择的时间以及自动统计完成百分比.比如,若打开系统想选择课程,会看到周一下午110%,周三下午63%可选,学生在后面填写1,2表示优先希望参与课程的数字,但已经显示100%以上课程说明人数已满,超过100%之后报名的人若没意外会分配到后面高优先度的时间上课.

(3)网络学术内容搜索平台为学习用平台,即网络图书馆.内部有自己的数据库以及与其他学术搜索引擎合作的链接,此平台基本可以搜索到全世界所有学术文章以及书籍的电子版本.

(4)学习平台为学期内使用平台,由教师管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部分,教师每周将学生需要阅读的学术论文以及课堂录像(或音频)放置在平台上,回答学生在平台里提出的问题(每天都要看),在有作业需要上交前一周打开允许学生上传作业电子档案的主题.第二部分为学生部分,学生可以在这里提问,使用老师提供的所有资料,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随意回复交流,作业部分的电子文档要在规定期限之前上传,否则扣分.

(5)每学期12周,开学的第一周,老师提供给学生本学期阅读学术论文和书籍的名字,一般每周有三到四篇必读文献,三到四篇选读文献,每周一个主题.采取提交作业的方式进行交流,即在平台上汇报每周的学习情况,比如,写五、六百字的作业作为回应,期末根据提交的12篇作业和写作程度教师给学生打分.整个教学都是通过课堂与网络共同完成.

通过以上莫纳什大学网络教学管理程序我们可以看出,其网络教学系统的庞大而复杂,其管理的科学而有序,其与日常教学的互助互补及密切联系,体现出网络时代现代手段在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我们这里目前还做不到如此程度.

如今,通过科技解决现实问题,是我们必须关注的现代趋势,滴滴打车,超星课程、网络课堂等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强大力量.我们的课程问题、教材问题、授课手段问题,以及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等千头万绪的困难与矛盾,笔者认为都可以在现代科技与传统手段两极之间的平衡、协调中找到解决之道.这也是我们面临“普及化”教育阶段需要改良的方面.

以上仅是对当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学科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责任编辑朱默涵)

传统音乐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传统音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传统音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音乐生论文

2、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3、音乐刊物

4、音乐期刊

5、北方音乐期刊

6、亚太传统医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