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信息化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跟教育信息化助力贫困山区教育均衡十堰市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成效显著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教育信息化助力贫困山区教育均衡十堰市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成效显著

张艳丽

(十堰市教育技术中心,湖北十堰442000)

摘 要:十堰市自2012年被确定为省内唯一一个国家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地级市以来,抢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遇,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大胆创新.顺应“互联网+教育”潮流,确立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理念,把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工作,三通两平台、数字化校园、班班通、录播教室、电视台、智慧教室的建设为课堂教学增添助力,创客空间的建成领跑智慧教育前沿,基本建成了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显著提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智慧教室;数字化校园;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8)06008402

收稿日期:20180114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张艳丽(1980),女,湖北十堰人,十堰市教育技术中心研究部主任、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

1现状分析

教育信息化实现了以网络技术为支持的教育资源共享,这为缩小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十堰市地处秦巴大山偏远地区,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理念、教育路径、教育监管、教育手段都在悄然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目前,十堰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滞后,教师整体素质与经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缺乏整体规划,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不够,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2].

2教育均衡发展策略分析

2.1以适用为原则,加大信息化基础建设

十堰市充分利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精准扶贫等重要工程,累计争取资金投入约3.8亿元,根据中小学应用实际需求,结合信息化产品更新换代快的情况,坚持“适用、够用”的原则,逐年加大教育信息化设施配备.截止目前,全市660所规模以上中小学共有658所接入10兆以上光纤宽带,接入率达到家99.7%.全市416个教学点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全部完成,并已有323个连接互联网,接入率已达77.6%.全市1 076所中小学除正在校舍“危改”的班级外,全部8 856个教学班已配备交互式多媒体设备8 455套,配备率达95.5%以上.全市城市教师12 891人已完成配备办公计算机12 056台,农村教师13 109人已配备8 147台,教师办公计算机基本达到城市配比1∶1,农村配比2:1的要求.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学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450余个,学生用计算机近20 000台.

郧阳区桃花沟教学点唯一一名教师借专递课堂给孩子们开齐了包括音乐、美术在内的全部课程.只有一个学生的武当山南沟小学通过远程录播也做到了让唯一的一个学生一节课也不落下.教育信息化的运用,不仅使山区孩子们享受到了优秀教育资源,让他们一个班不少,一个孩子也不落下,同时也带来了教育模式的变革和教师思维的转变.地处远郊的张湾区阳光小学,利用教育云平台建立了名师工作室,整合全区优秀师资力量,让教学教研活动更加立体,便捷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十堰市各区县的课堂上也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2.2以培训为抓手,身先士卒提升应用能力

教育信息技术建设关键在应用,应用的关键在教学.而要使教师们运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率先垂范是一大法宝.十堰市教育局围绕“线上线下、分类培训、全员提高”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思路,组织各级教育管理者及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多层次、多类别、多平台的培训活动.近几年来,全市已有各级教育局局长30余人次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信息化专题培训;1 000余名校长参加省、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1 500名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市级技术提高培训;7 000余名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各级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能力集中培训;26 576人完成湖北省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网上平台研修.通过系列培训,各级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应用领导能力得到了提升,广大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显著提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变革和创新,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势在必得.各地各校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组织网络环境下的优质课竞赛、说课比赛、微课制作、网上晒课、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课例展示、“优课”展评等活动,有力促进了区域内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习惯养成,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了教育教学手段.十堰市一中自建校本资源平台,加强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竹溪县城关初中抓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常规化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郧阳区青曲镇中心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信息化逐步实现“智慧校园”等的实践活动等,正在积极完成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学校的课题研究.

在此过程中,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包括教育督导、电教装备、教学研究和继教中心部门为主干力量的团队,共同推进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从评价考核、维护保障、课堂评优和应用培训等方面,推进信息技术融入课堂.通过“班班通”设备管理应用培训、课件制作培训、微课视频制作培训、教育云平台培训、“三通两平台”资源应用培训等,在培训中边应用边提高.十堰教育信息网和十堰教育电视台密切协作,组织开展课件制作大赛、微课制作大赛、电视课例评比大赛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并将评选出的优质教学资源纳入十堰教育云平台本地资源库.连续两年,十堰市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获得部优人数、比例位居全省前列.参加全国教育电视优秀课例评选活动,30多次节获得国家一等奖.

2.3以乐用为目标,课堂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推进信息技术运用,关键在于课堂融合,核心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竹溪县实验中学将“电子书包”引进课堂,师生通过学校局域网进行双向互动教学,利用多媒体软件强大的作业推送、批改评价和学情统计功能,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一年来,试点“电子书包”的班级与普通班级成绩从当初分班时的1.04:1扩大到现在的1.2:1,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更多家长的认可.

竹溪县中锋镇中心学校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匡定教学流程,促使大家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率.“一节课如果不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下一节就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了”,中锋镇中心学校七年级一位地理教师这样说到.

丹江口市龙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郧阳区青曲镇中心小学利用信息技术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教师们自制上传的微课资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在东风五中,教师们抢着用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液晶电视触屏一体机,学校的录播教室须排队等着用.连续三年,在对学校教育目标管理考评中,学生们填写的问卷调查显示,选择“教师经常使用信息技术”的为100%.教育信息化是推进贫困山区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终南捷径”,十堰市将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和学科整合.

2.4以优秀为典型,引领信息化示范作用

2013年国家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以来,各县市区积极行动、认真落实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郧阳区城关镇桃花沟教学点刘兆明老师借助教学点数字资源开齐开全教学点课程的先进典型,被各级媒体竞相报道.在教育部、省教育厅信息化专题培训会议上刘兆明老师作了交流发言,多次受到国务院刘延东副总理、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及省教育厅领导的点名表扬.他的事迹为全市教学点老师树立了鲜活的榜样,被各地推进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广泛效仿.

竹山县电教站将国家教学点数字资源完整下载后逐一安装到每一个教学点的电子白板的电脑中,在官渡镇百里教学点、宝丰镇深沟教学点、上庸镇桃子湾教学点,教师们积极使用数字资源,教学效果显著.县教育局决定把国家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推广到全县小学一至三年级低学段课堂教学中去,以促进全县小学教师信息化课堂应用水平的提高.竹溪县蒋家堰镇漫荆沟教学点的汪世万老师、县河镇东平教学点的熊传莹老师熟练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组织教学,学生为能和县城孩子一样学习科学、音乐、美术等课程而感到十分兴奋.

3结语

千秋伟业刚刚起步,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未来十堰市会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本配置水平,重点支持农村和薄弱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扩大网络教研和校际间网络协作学习的覆盖面,积极运用云平台开展网络互动课堂试验,让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让教育信息化助力贫困山区均衡教育[3].

参考文献:

[1]腊国庆,王玥.十堰地区教育信息化现状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68.

[2]刘艳芳,李晓玲.湖北省农村信息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5(1):223225.

[3]钟绍春.关于教育信息化一些关键问题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310.

(编辑:钟艳芬)

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教育信息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中国教育信息化期刊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