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历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与病历夹App:让行医更轻松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病历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病历夹App:让行医更轻松

“7年的苦心经营,赢得百万‘粉丝’,这些‘粉丝’占到了中国医生数量的三分之一.” 杏树林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刘辰辉说.杏树林创始者大都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如果不创业,他们大部分人会选择做医生.然而,他们却做了一件“独特”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提供临床移动应用“病历夹”App,让医生行医更轻松.

遇见“村医” 激发创业初心

中国西北农村医生的工作状况至今令刘辰辉难以忘怀.

“我接受的教育是在协和,是中国医学领域最高的学府,但是当真正走到基层的时候,我发现这和当地医生、当地老百姓需要的医疗差距很大.”刘辰辉说.

对于乡村医生的需求,刘辰辉早早做过调研,她的博士论文就以海南农村为例.而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期间,她终于真正接触到了基层医生.她的老师萧庆伦教授当时在宁夏做农村医疗体制改革项目,刘辰辉担任项目主管.

那段日子,刘辰辉在盐池和海原两个县,坐着摩托车,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跑.她说,农村医生虽然没有建立正确的看病流程和诊断标准,但是他们对新科技、新知识非常渴求,并乐于接受.

这次经历对刘辰辉触动很大.2011年,哈佛大学毕业后,刘辰辉选择了创业,和校友张遇升等人联合创办了杏树林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开发了临床移动应用“病历夹”App.

在村医老范看来,“病历夹”App真是太方便实惠了.依靠这个软件,老范可以及时记录患者的病症,比较复杂的症状会拍照留存,除此以外,还能用“病历夹”直接跟患者微信或者打免费电话交流.使用“病历夹”已经快一年了,期间老范换过手机,但是“病历夹”的资料都是云端存储不会丢失.

“村医很多,他们希望能在专业能力上提高,但是缺乏有效的培训方式,在这些地区,可能什么设施都没有,但一定会有手机通讯营业厅,每个人一定会有手机.”她说,“医口袋”这样的行医指南对这里的医生和病人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如今,“病历夹”App的下载装机量已超过百万.项目的专业性、多媒体策略、互动性,确保了注册用户的留存率.如果将每天点开产品至少一次的称为活跃用户,“病历夹”App的活跃用户占到了中国医生数量的三分之一.

遇见“三宝” 把它互联网化

“要追问协和为什么是一家很好的医院、很好的医学院?很多协和人会归功于‘协和三宝’——图书馆、病案室和老教授.我们希望把‘协和三宝’变成全国医生的手边助手,让更多医生可以随时拥有.”刘辰辉说.

“病历夹”App致力于帮助医生在紧张的临床工作中,用智能手机快速地记录、管理和查找病历资料,为医术交流与教学科研建立一个安全存储的云空间.

比如,村医老范所用的“病历夹”,实际上自2013年4月正式上线以来,平均每天就有2 000人以上的注册量,经过几次的产品迭代更新,目前,“病历夹”App已经成为最受医生欢迎的应用类工具之一.

“在记录病历时,医生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而帮助医生以更快的速度、更简单的操作,把需要记录的东西记录下来,这就是‘病历夹’App的价值所在.”刘辰辉说,“病历夹”App原来是很规整的格式,目前已转化成更简单的操作,而医生对“病历夹”App的使用,也从低频到高频,从弱需求到强需求.

据统计,截至目前,“病历夹”App用户已经突破40万,2018年的新版“病历夹”App上线三个多月来,用户的注册数量还在迅速增长.

在刘辰辉看来,对于一个上进的医生,除了对待病人要有人文关怀,还要善于归纳、总结,并不断去学习新知识,“病历夹”App满足了医生学习、检索、录入的实际需求,而且让医生提升自我更加方便、快捷.

遇见数据 让医界拥有变革力量

“数据就是“病历夹”积累的财富.”目前,“病历夹”的商业模式有二,一是与医药企业开展数据与营销合作,二是通过化服务向医生收取费用.而对于未来,刘辰辉认为,移动医疗的最大价值蕴含在大数据之中,这也和他们创业的初心不谋而合.

焦尚书是焦氏新医正骨医院骨科的主任医师.从2015年11月至今,他已经通过“病历夹”App记录了超过1 000名患者,随访了768人,“病历夹”App已经成了他每天值班看病必不可少的得力工具,这些数据也成为他宝贵的财富.

根据杏树林大数据显示,“病历夹”App下载总量已突破300万、周搜索量69、电子病历300万、协作群组1.5万、覆盖医疗机构6.3万.目前,“病历夹”App已经成为国内专门面向医生提供服务的垂直平台.

从最开始大量的人工识别、全病历识别到如今,经历2.5次大规模的系统更迭,几十个迭代上线,“病历夹”App的识别系统已经初步实现了自动化分拣、中转和以病历信息安全为基础的碎片化处理、信息的预OCR处理+分角色人工录入校验的一体化系统.

“病历夹”App对数据和人工智能化技术的重视取得了一定成效:遥遥领先于行业的拍照识别技术,病历或检验单据照片到电子化结构化数据、强大的数据采集方案体系,应对万变情景;方便高效的患者管理,迅速积累患者资源和真实世界数据快速产生真实世界证据,有效开展真实世界研究.

在“病历夹”App的“云病房”,医生给患者看病时通过手指轻轻一点,就可查阅病历,了解病人从入院到手术过程中的所有情况,然后对症下药.

刘辰辉说,未来“云病房”病历夹等大数据都是一笔重要财富,其可为政府医疗部门做疾病趋势判断、疾病预防等数据支撑,也可为医疗研究、医药研发提供数据参考.

构建“交互圈” “病历夹”拥有医生教育的先天优势

根据“病历夹”App 2017年医生行为大数据显示,医生职称越高,所在医院级别越高,那么,他们记录病历、患者随访和科研协作的行为也越高频,关注度也越高.“病历夹”App,通过前期用户的积累期、中期的沉淀期,中高年资医生成为病历夹App的主流用户,并且,大部分中高年资的医生,通过病历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云端病房和数据库.

利用这些数据,医生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单病种领域的医生之间可以进行病历分享讨论、学术前沿分享、医学信息传递,形成医学信息交互.医学信息交互的过程,也是医生不断学习、提高、丰富云端数据库的过程.信息交互的积累,逐渐在“病历夹”线上平台汇聚了一批临床和科研经验丰富的KOL(在行业内有话语权的人).

基于庞大活跃的医生群体,加之多种多样的互动方式,医生用户及其数据库资源一旦被激发,便会形成一个能量巨大的学术阵地群.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适应症以及医生的需求,同领域内的医生又自发形成一个个小型的学术交互圈.

线上学术圈的意义不仅能够实现学术知识的沟通与切磋,还能够定向产生新的医学内容.例如肿瘤、内分泌、心血管、抗感染、CNS等领域的产品最新文献咨询及临床研究进展的整理和传递.

从这个角度来看,“病历夹”App其实是一个由大数据驱动的专业医生教育平台.交互圈更加贴近临床场景,从而确保了医生教育的转化率,在帮助医生实现了自我学习和教育的同时,也影响到了医生的临床行为和执业理念.

有效的医学介入,规范化的整体医学流程,形成长期大样本的大数据聚集,从而实现数据与市场的转化,深度贴合药企需求和市场洞察.

在成立7年后的今天,杏树林已经站在大数据风口上,成为未来竞争的重要核心力量.

病历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病历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病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