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导师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与落实生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路径三全育人视域下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该文是关于生导师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落实生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路径三全育人视域下

摘 要:推进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是高等教育的现实诉求.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其育人成果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能否实现.教育部对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定位是“第一责任人”,这意味着导师应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主导作用.本文探讨“三全育人”理念对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剖析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落实现状,探讨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要求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导师;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8)12-0187-03

“三全育人”是高校践行育人使命的时代要求.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将建设一批“三全育人”示范区和示范校,体现了对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性设计.研究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对象,导师则是研究生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2013年3月《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到“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1];2014年11月5日,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一定要把导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2];2017年1月23日,其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也是立德树人任务的第一责任人,要发挥好导师的引路人作用”[3].不难看出,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关键责任.“三全育人”理念的确立,对高校进一步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建立健全导师深度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三全育人”对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要求

“三全育人”强调育人工程的系统性.“全员育人”,从工作主体出发,明确育人不是某一类人群的特定职责,而应该是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承担育人职责;“全方位育人”,从工作抓手出发,指出育人应该将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辅导、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学生职业生涯导航等多种形式和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全过程育人”,强调育人不是某一个阶段的特定工作,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将育人工作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成果.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就是集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构建全员育人格局;结合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全方位、多角度、个性化学习、生活、情感交流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深入研究学生群体特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将坚守教书育人、弘扬师德师风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研究生导师应当扮演教育者、研究者和管理者的三重角色[4].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即意味着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科研学习,用严谨的学术态度、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师德,引导学生勤奋求学、增长知识;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情感等方面问题,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科学志趣,以身作则教育研究生坚守学术道德底线;还要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积极投身国家重点行业建设、勇于到基层工作的家国情怀.研究生学习时期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业道路上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是个体成长的重要完善阶段,他们急需得到相应的指导并帮助自己顺利完成向成熟个体的过渡.作为与学生接触频率高、时间长,对学生的学业、科研、实习、就业等方面有直接影响力的角色,导师必然会成为研究生在求学期间信任、依赖、效仿的对象.“三全育人”理念的确立,对高校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地位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在研究生培养的“全员育人”格局中,导师应当是首要的“一员”,人才培养仅靠专业教师的日常授课和辅导员在课堂外的教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导师的职责和作用需要进一步凸显.其次,“全方位育人”,要求导师不仅对研究生的知识传授和科学研究负责,还必须在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人格养成等各方面担起相应的责任.再次,“全过程育人”,要求导师能够有效介入到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特别在一些重要的节点发挥关键性作用,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二、当前导师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存在的问题

为了真实了解导师履行育人职责的情况,以及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诉求,笔者对部分高校研究生导师进行了走访.对有关问题梳理如下.

1.导师对思想政治工作不敏感、不熟悉,思想上对“第一责任人”缺乏认识

一段时间以来,导师“重学术轻思政”的现象较为普遍.导师通常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由辅导员给学生组织开班会、搞活动等,且研究生相较于本科生而言心智更为成熟,不需要专门引导,因此只需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并指导论文写作即可.部分导师不知道国家政策关于导师“第一责任人”的定位,部分研究生也认为导师的责任就是指导科研和论文.因此,有的导师对学生表现出的行为异常或心理波动缺乏重视,认为这是辅导员应该关心并介入的事情.即使有的导师了解“第一责任人”这一概念,也苦于不知如何在学术指导之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导师期望研究生在自己的指导下成长成才,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却往往因为缺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与技能,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5]正如调查中部分导师表示“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知如何关心”“面对与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学生不知如何开导”“面对要放弃读博的学生不知如何劝说”“面对放弃学业而选择创业的学生不知如何引导”等.

2.导师能够投入指导学生时间较少,客观上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的精力有限

近年来,大学专任教师的考核指标趋于严格,导师筹集科研经费、申请科研项目并进行课题研究、承担教学工作等已占据日常大量时间,能指导学生的时间本就不多.在有限的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导师大部分的精力都在帮助学生确定科研选题、指导其论文写作以及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中.导师对学生的管理多为“任务制”,与学生的交谈内容也多为科研项目进展情况、论文投稿情况等,真正能花在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上的时间则少之又少.由于沟通交流不够,部分导师习惯于从自身成长的经验出发,要求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学术,而学生则通过隐瞒、欺骗的方式不让导师知道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个人计划,双方在这样的不对等沟通中,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立者”.

3.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意识不强,行动上落实“第一责任人”主动性欠缺

有的导师对辅导员的工作缺乏了解,认为导师的工作主要在学生的学术指导上,辅导员的工作在于对学生生活、情感、思想的引导与帮扶,导师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互不相干.调查中也有导师表示,如果遇到研究生数周不来实验室参加组会的情况,通常会认为学生是最近疏于自我管理,一般不会引起特别注意,可能会电话询问其情况;有的导师不认为抑郁症在学生群体中属于常见现象,若所带研究生中某学生出现明显的情绪低落,一般认为其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转.由于导师是研究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科研中接触最频繁的对象,部分导师因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够,缺乏“合力育人”意识,会错过了解学生情况和及时干预的最佳机会.特别是对部分存在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若导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与辅导员及时沟通,辅导员便有机会尽早介入对学生的压力疏导和心理帮扶工作中,可能有效避免更严重的心理疾病的发生.由于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足够的“合力育人”意识,有的情况下错失了对学生进行引导帮扶的最佳时机,导致演变成较严重的心理疾病.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路径思考

1.立足“全员育人”,完善导师深度了解学生动态的“导-辅”合力格局

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更专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更多样化.但辅导员在研究生培养和管理过程中,与学生的日常接触多限于具体事务性工作,即使有时主动与学生约谈或走访寝室,也难免让学生对辅导员的主动来访心存疑惑并有所保留.相较于导师与学生在实验室工作布置、学术科研讨论、论文撰写指导等方面的日常交流,辅导员与学生的信息互通机会显得较为薄弱.因此,学校、学院应主动构建导师与辅导员的“导-辅”合力育人格局,促使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之间建立稳定的沟通机制.如学校、学院可定期向导师发送《研究生工作简报》,向导师通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阶段性工作成果及下阶段工作计划,为导师了解辅导员工作并与辅导员工作形成合力提供可能;学院辅导员应定期、逐一走访所带研究生的导师,了解导师在研究生管理和培养中的困惑、困难和需求,掌握在读研究生的个人表现,同时也可对已毕业的研究生同学的就业、个人发展等情况予以跟进,这些讯息都可以作为辅导员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素材;另外,传统的工作例会、研讨会的形式也可以定期开展.

完善“导师-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目的在于让导师与辅导员在研究生培养中形成合力,共同关心研究生思想、情感、学业和择业情况,特别是对重点关注对象能实现多方的信息互通,共同引导帮扶.为了促进“导-辅”合力的作用发挥,学校可以为导师开设心理学基础知识的相关培训,使得导师具备基本的“心理问题隐患意识”,保证其发现问题后会有意识地重点关注相关学生,并及时将学生的情况与辅导员沟通,为辅导员和专业心理医生的及时介入和实施有效干预赢得时间.在面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时,学校应鼓励导师共同参与心理疏导、主动关注学生的后续情况,践行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2.立足“全方位育人”,搭建导师全面融入学生培养的“导-学”平台

传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以“奖勤补助贷”为基础,并依托党团组织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如迎新晚会、班风大赛、体育节等,而这些活动对于导师来说参与度不高,导师对这些活动的认同感也不高.实际上,“导师”与“学生”是双向互动的群体,且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导师应是更易于掌握主动的那一方.因此,学校、学院应积极为“导-学”互动创造条件,有意识地举行导师“擅长”且利于互动的活动,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与导师的专业知识相关,使导师可以发挥专业特长参与其中,同时可以借此机会将导师平时对研究生管理过程中“想说但没机会说”的话、“想分享但没来得及分享”的故事以一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不仅让学生受益,同时可以增强导师对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认同感与成就感.另外,学校也可以提供场地,为导师和学生团队开展户外对抗赛、体验式培训等活动,为导师与学生共同组队互动、强化团队凝聚力提供可能.

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引导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学术指导上,还应体现在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引导上,这其中社会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至关重要.学校、学院应主动为导师提供带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导师有机会带领研究生群体深入参观、了解国家重点引导单位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目标,帮助学生激发对相关行业和领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特别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导师不仅可以从专业的角度了解单位的工作内容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相关度,同时可以留意学生在与工作单位相关负责人交流时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从而为导师更近距离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提供第一手讯息.

3.立足“全过程育人”,形成导师全程参与学生成长的“导-育”体系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求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研究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导师所起到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导师本人对科学研究所表现出的热爱和专注程度、对科学志趣的坚持和坚守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为学、为人的理解和传承.学校和学院应抓住一切机会,树立潜心育人的导师典型,以表彰、事迹介绍、个人采访、学生故事分享等形式,在全校、全院范围内形成对敬业、专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的认同和肯定,使之渗透到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

此外,与本科生相比,对研究生来说,奖学金评审是对其科研能力、学术水平进行认定和评比的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学校、学院要深入研究,如何有效把握奖学金评审这一关键环节,科学、合理地制定研究生奖学金评审的科研成果认定标准,使奖学金评审的过程,成为对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在这方面,导师团队对学术领域内的顶级期刊、顶级会议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领域内的学术前沿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即能够保证奖学金评审的权威性,也能够对学生的学术诚信行为有准确的认定.依靠导师团队制定研究生奖学金评审过程中关于论文、专利、科技竞赛等方面的科研成果认定办法,不仅能保证所制定的评审条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可以帮助导师了解学校、学院对研究生奖学金评审的各项要求,从而也促使导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诉求.

“三全育人”是当前高等教育的现实诉求,也对落实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的地位和责任提出了要求.学校和学院应在深刻理解导师“第一责任人”内涵的前提下,针对高校落实“第一责任人”要求的具体情况,探索有针对性、可见成效的解决办法,为研究生导师深度参与包括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培养工作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EB/OL].(2015-01-16)[2018-05-30].http://edu.rednet.cn/c/2015/01/16/3577992.htm.

[2]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5-01-16)[2018-05-30].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501/t2015

0105609313_2.html.

[3]刘延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7-01-23).[2018-05-30].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703/t20170313_299224.html.

[4]吕催芳.高校研究生导师多重角色胜任力模型的构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07-112.

[5]唐德先,等.强化导师责任扎实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5):54-56.

生导师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生导师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生导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生论文盲审

2、毕业论文评语导师评语

3、音乐生论文

4、生发表论文难吗

5、生毕业论文字数

6、医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