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跟东川红土地:巨变中的风景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这篇土地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东川红土地:巨变中的风景

采访 / 三流

摄影介入社会与生活, 红土地的摄影是典型例子. 红土地因摄影而闻名, 也因摄影而发生改变. 不过,很多人忽略的是,这个“上帝打翻了调色盘”的东川红土地,一度被森林覆盖,有着完全不同于现在的生态和景观.

红土地的过去

今日民族:请先给我们介绍下东川红土地景区.

李波:东川红土地景区,位于东川西南部,原属新田乡和法者乡, 2005年两乡合并后改称 “红土地镇” .2011 年昆明市成立“倘甸产业园区及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简称“两区”),此后,红土地镇又交由“两区”托管.红土地景区分散,加起来大约 100 平方公里.景点主要有水坪子的梯田 (月亮田) , 陷塘地的落霞沟,花沟的老龙树,花石头的锦绣园,大垭口的五彩地、还有 119 道班的打马坎.

今日民族:红土地的居民有哪些民族?

李波:红土地核心景区的居民,主要是汉族,他们有南京迁入的家史传说.红土地镇,是多民族杂居,除了汉族,还有彝族、苗族.

今日民族:红土地的生态环境有什么变化?

李波:东川红土地,在上世纪 70 年代,还被原始森林覆盖,并没有今天的红土地风景.1975 年我从东川市到新田公社水坪子生产队插队做知青,主要活动在大水井、松毛棚、新田村、阳光集一带.那时候,在这里就能看到很多成片的原始森林,森林里有青松、杉松和灌木.直径超过1 米的大树很多,过去植被特别好,覆盖率应该有80%左右, 走进森林里5米以外看不见人.森林里有麂子、狐狸等多种野生动物.那时候的村子,在森林边,也有耕地,但面积小很多.

1986 年,我到文化馆工作,经常到市属各区 (相当于乡镇) 的文化站做辅导培训工作.我从法者 116 道班徒步到新田公社,我看到许多山头都被砍伐得光秃秃的.

上世纪 70 年代从东川到红土地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东川城区蹚水过河,翻山越岭徒步到乌龙、新田,过新田的大水井,森林覆盖就特别好;另一条是从东川中部的汤丹镇方向,到法者,过大竹山就开始有很厚的森林.今天红土地最核心的区域花石头、花沟这一带,海拔比较高,森林覆盖就更好.

今日民族:这些树为什么会被砍?

李波:据我了解,这个地区周边的村民生活比较贫困,这些大树很多被盗伐解成板材,卖到城里,80年代城里人居家的三门柜等很多材料,也是从这里砍去的.只有极少数不成直材的大树,被留了下来,现在老龙树景区剩下的那棵大树,就因为树干弯曲被保留,现在成了红土地很重要的风景.另外,四周村民烧柴做饭,一部分小的树木也因此被砍伐.

今日民族:红土地农作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李波:红土地的海拔在 1600 到 2800 之间,海拔低一点的地方,种水稻、红薯、小麦,海拔高一点的有玉米、土豆、苦荞、燕麦.这些作物,都是红土地摄影中很重要的元素.

摄影界的发现

今日民族:红土地被摄影家发现是什么时候?

李波:据我的了解,是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有一批昆明来的摄影家发现了这里,开始在花石头一带拍摄.这些摄影师,我知道的比较早期的有周德厚、任起瑞、石明、陆江涛等.他们开始把红土地照片拿去参赛、参展,并屡获佳绩.此后,东川区政府积极响应,举办红土地赛事、多次组织摄影采风活动,以及编辑出版红土地画册.于是,大批红土地摄影作品得以传播.就这样,几年后整个红土地风光摄影就被炒得很热.炒得最热的时候,是 2003 年、2004 年,那时候甚至出现过, 没拍过东川红土地就不是搞摄影的说法,东川红土地成了风光摄影师的标配.

我们东川摄影界基本上也以红土地为创作基地,我们摄影家协会,140 多个会员,差不多都从拍红土地中得到过锻炼.我们拍红土地要晚于昆明,时间是 2000年左右.我们交通不太好,去红土地要绕汤丹.后来东川城区到新田的公路修通后,去的频次才多起来.

今日民族:我注意到红土地有一个老人,是很有名的“模特”,这个形象是怎么塑造的?

李波:拍照“模特”,最著名的是花石头的那位老人,他每天带着狗,在景区溜达,看见摄影师来了就随地坐下, 抽着旱烟坐那里等着. 拍完照给钱也可以,不给也可以.

这个形象的出现,大概是 2005 年.那时候广东的一些摄影家——比较典型的代表是黄国伟、 梁亮——到红土地以后, 他们除了拍风光, 也拍一些人文的东西.拍到谁,就给他(她)几十块钱.这个老人,那时候年龄 60 岁左右,轮廓很好,形象很不错,就经常被拍.

起初,他穿的是化肥口袋做成的一个褂子.我跟老人和摄影家们都很熟悉,我就跟他说,弄一个羊皮褂穿着,于是他找来羊皮褂,戴上一顶毡帽,抽着旱烟杆.这个装束一直拍到现在.

红土地的变迁

今日民族:红土地周边的居民生活有哪些变化?

李波:80 年代以前的生活特别艰难.包产到户后,人们生活改善了一些,但也仅仅解决温饱问题.90 年代, 土地多了开始有经济效益了, 主要来源于种植方面,经济作物有油菜、土豆、玉米等.但亩产不太高,收入一年也就几百块,一千块不到.大概 2005 年后,青壮年到江浙一带务工的增多,收入增长明显.在外面打工, 一个月四五千块, 抵得上在村子种地一年的收入.也因此,一些土地渐渐不再耕种.

今日民族:红土地有没有一些大的变化?

李波:红土地的景区萎缩.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个是退耕还林还草,一大部分地区消失了;第二个原因是土地撂荒;第三个原因是乱挖乱建.2010 年左右这种变化开始明显,到 2015 年左右,红土地的摄影旅游到了一个鼎盛期,之后就慢慢衰退了.

今日民族:那如今红土地的乡村旅游发展如何?

李波 : 2015年是一个高峰期, 很多游客涌入. 因此,很多村民跟风建了新房子,做接待游客的旅店、饭店.目前这些大大小小的饭店、宾馆、商店有 70 家左右.但是,由于此后游客数量跌落,这些新增的旅店、饭店大多闲置,有些举债盖的房子,也面临困境.

这几年村子的外观变化比较大.由于政府没有统一规划,村民们根据各自需要,改成了清一色的现代平房或者楼房.比如,像花石头这个地方,现在村民住的地方,已经像一个集镇,到处是新盖的房子,每家差不多都写着接待游客的标识.这个村子,原来的位置不在这里,在距离一公里的山洼里.他们的房子,也是传统的土坯瓦房.就因为旅游,他们全都搬到了公路边,原来的老房子就荒废了.

今日民族:红土地景区的变化,比较有时代感,从原始森林到摄影胜地,再到大众旅游目的地,那就你的观察未来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

李波:红土地我去了无数次,对那里的环境和人的变化,都有一些体会.从景区的角度看,土地撂荒没有农作物的种植后色彩的变换,目前的确已经在衰落.至于乡村旅游,未来走向,可能跟政府的布局有关系,还无法判断.但一度很热的红土地摄影,如今已经很难找到过去那种风景了.不仅环境变了,村子、人都变了.

土地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土地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土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