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工作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儿童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与应对原则探析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工作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儿童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与应对原则探析

摘 要:儿童社会工作是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工作领域,在专业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伦理困境.通过对这些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儿童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应对原则:优先考虑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注意与儿童监护人有关的伦理问题的原则、差别平等原则和自主原则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旨在帮助社会工作者在儿童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伦理困境时做出更加合适的选择.

关键词:儿童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应对原则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1-0106-03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中国少年说》中“少年强则中国强”,在今天仍掷地有声地影响着后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青少年群体的相关问题.同时国家“二孩政策”的出台,使得儿童社会工作方面的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议题,亟待讨论与解决.

一、儿童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表现

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伦理困境的考验,罗温伯格和多戈夫指出:“社会工作实践的伦理问题起源于作为现代社会特点的价值的多元性和矛盾性.当一个从业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价值时,伦理困境就可能会产生,诸如公正和平等、服务效用和效率,或者能力与平等.”[1]儿童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是指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实践的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伦理问题使自己陷入不知如何取舍的境地,也就是说在几个具有明显的道德规范之间,如果遵守一个就得违反另一个的情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冲突造成的困境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目标是助人自助,是协助服务对象最终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个体.但是在宏观上讲,社会工作关注于社会福利和解决社会问题.也就是说社会工作同时将社会福利、个人福利与个人问题作为目标.这也就大大地增加了社会工作者面临个人利益与社会全局的取舍困境的概率.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会有不同的阶段,因此也会表现出不同需求和内容.儿童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身体和认知技能,习得语言和道德判断.在儿童社会工作领域中,服务对象是14岁以下的孩子.这些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刚刚开始构建的阶段,不能独立做出判断而需要监护人保护看管.在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社会对儿童的主流要求是正直、善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儿童本身追求的是自由、自我个性的发展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以社会主流价值来协助服务对象改变是一种选择,但是在选择这种方式的同时也意味着束缚了一个儿童的个性和想象,所以社会工作者不得不思考,怎样做是对服务对象有利的,从而陷入一种困境.

(二)对不同对象忠诚的伦理困境

社会工作者是一个社会系统中小小的一分子,也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中小小的一分子,同时也是为服务对象服务的人.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面对着众多的忠诚对象:儿童案主、儿童案主家庭、工作机构、工作同事和社会等,对不同对象的忠诚也会引理困境.比如,在某些时候维护儿童案主的利益可能会损害工作机构的利益,甚至是可能损害到社会国家的整体利益.其实质上对不同对象的忠诚引发的伦理问题的结点在于利益的冲突.在儿童社会工作领域中不同的方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维护着各自不同的利益.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看,社会工作者要以儿童案主的利益优先;站在一个从业者的角度看,社会工作者要维护自身所供职的机构利益;站在一个公民的角度看,社会工作者首先要维护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遵纪守法.当利益主体之间产生冲突时,社会工作者选择维护谁的利益将会诱理困境.

(三)角色扮演与履行义务的冲突造成的困境

社会工作者在现实社会中,可能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社会工作者有可能同时扮演着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父亲的女儿、机构的职员、案主的服务提供者等等,在这些不同的角色中社会工作者也同时履行着不同的相应义务.这也决定了社会工作者随时都要面临着角色与义务之间的冲突困境.这种困境类似于此: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一天,社区内一位女孩向他求助,与自己的父亲谈一谈,因为父亲长期对自己和母亲有行为.在接触过程中这位父亲就对社会工作者“插手家事”而暴跳如雷,并且警告社会工作者如果继续过问这件事或者让更多的人知道,他就会借助手中的权力将其赶出社区并且找不到更好的工作.社会工作者知道以王先生的地位与权力是可以做到的.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社工为案主服务是工作的责任与义务,但是作为丈夫和父亲支撑家庭更加是一种义务和责任,在继续服务案主而有可能伤害家庭的利益与中断服务使案主再次陷入困境的两者之间,社工陷入了伦理选择困境.

(四)专业价值和文化传统之间冲突的困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丑不可外扬”让人面对需要别人帮助的情形时难于开口.尤其在儿童社会工作中,家长有着绝对的权威,孩子这时是处在家长的“领导下”的.作为家长,这种思想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期待自己孩子优秀的同时更加不愿意在外人面前暴露他的缺点,在期待孩子有所改变的同时又在埋怨孩子自身的不争气、不上进,在期待孩子健康快乐的同时更多的要求是不丢脸.这样一系列的期许和要求成为儿童发展的主线,也渐渐成为孩子看待自身时的标准.在自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受此影响而迟迟不敢或者是不好意思去寻求帮助.而当真正开展服务时,社会工作者也可能会面临在专业价值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困境,比如,中国自古便有的优良文化“尊老爱幼”就有可能在服务过程中对社会工作者产生误导.“爱幼”有可能使社会工作者对案主产生过多的同情和照顾,而使专业目标的助人自助大打折扣,使案主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了过多的依赖而不自知,从而陷入伦理抉择的困境.

二、儿童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成因

根据人们思考问题的普遍模式来说,有了伦理价值的理论指导就不会出现伦理困境了,但是在众多的实践中也已证实了伦理困境是儿童社会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长期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前提便是分析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举措.

(一)不同社会文化的冲突

文化是一个具有地域性和阶段性的词语,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特征而影响个人的价值选择.而社会工作者当然也不能例外,在传统的社会文化和自身的专业价值文化之间不断影响融合交织的同时,也是在帮助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做出合适的伦理抉择.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式的亲情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历史基础,而社会工作者的家长制价值观同样也深深地受此影响,这与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的案主自决是有冲突的,在儿童社会工作的领域中,这样的价值冲突将会更加明显.

(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儿童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儿童.而儿童期的典型特征是“小”.首先在生理上,儿童还处在“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阶段,即便是男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力气也是小的.其次是心理上,儿童还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萌芽阶段,对事情的好奇是他们开始探索这个世界的起点,但是在他们的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已经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惑和问题,从而需要在生理和心理上要更加健全的人来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当然专业人士来提供这些帮助是更加有益的,在儿童时期,个体的需求具有差异性,社会工作者的理解程度也具有反复性和距离感,在这种情况下,儿童需要满足自身需求的愿望更加强烈,从而会更加多而具体地暴露出问题和期待,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专业价值观以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可能会产生矛盾冲突.

(三)中国社会状态的独特特点

中国一直在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就是符合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的追求,满足我国人民的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健全中国社会的各方面发展.在这个大方针下,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更加关注本土化问题的研究,更加注重和强调发展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行业领域众多,岗位类型众多,而需要改变的情况和所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单单就儿童社会工作领域来说,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需求便又可以划分出很多个不同的工作重点,在处理这些工作的过程中,不能缺乏理论思想的指导,而理论思想中又不可避免地需要伦理价值的协助,不同的问题需求需要不同的价值伦理指导,这在无形中发展出更多的伦理分支但缺乏一个整体系统的要求框架,或者说本身这个框架便是很难构建的.

三、儿童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应对原则

(一)优先考虑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条规定:“在所有关于儿童的行动中……应首先考虑儿童的最大利益.”①这与社会工作的服务主旨——服务对象利益优先相符,在儿童社会工作的伦理实践中,首先其最大的利益是生命.生命优先的原则是其他一切的前提.生命是不可替代和不可逆转的,尊重生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原则和信仰.生命是没有差别的,它同时也是平等的最基本内涵.其次儿童的利益是尊重,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提出三个假设“尊重、接纳和非批判”.其中,“尊重”是最根本的因素,其他可作为延伸.尊重意味着彼此之间有一个友好的开始,一段正式关系的开启也源于尊重,即便是面对儿童,尊重也是不可或缺的,那是儿童应有的“权利”.尊重儿童的价值、尊严、发展阶段和多元差异等,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儿童认可自己、承认自己和审视自己,在儿童的人格发展过程中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注意与儿童监护人有关的伦理问题的原则

监护人对儿童拥有法律授予的监护权,社会工作者要充分了解有关监护权的法律法规,从而在为儿童案主提供服务时才有可能提供最契合儿童健康发展的服务和建议.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儿童作为弱势群体的一方在寻求帮助后追求的是问题的解决和自身的境遇得到改善,社会工作者要成为“有头脑的人,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实务过程中,面对与监护人的伦理困境时,掌握更多的原则性知识将对帮助案主摆脱困境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家庭作为社会中最基本的单位,它拥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当面对儿童案主时,他们表现出对家庭的不安、畏惧甚至是逃避时,作为社工,一定首先要去了解他的家庭成员.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直接询问了解记录,间接地去探访邻居、同事等,如此事无巨细地去做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帮助儿童案主,而且可以发展潜在的“父母案主”.虽然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在原则问题上一定不能让步,在作为“监护人”的父母责任和权利上,社工一定要有一个全面明确的把握,从而能自信地解决伦理困境的状况.

(三)差别平等原则

虽然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是在儿童这个群体的内部仍有区别.山村留守儿童一定比城市儿童更加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帮助.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便涉及了差别平等,这似乎看起来违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则,但是在如今的现实条件下,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在面对同一群体的不同境遇时也会产生不同的选择,从而造成“差别平等”.尤其在资源缺乏的现实下,更加容易出现先后,形成“差别”.因此,在面对儿童案主时,作为社工,也需要遵循事有轻重缓急的原则,合理分配资源,高效周到地处理问题.

(四)自主原则

儿童在寻求专业社工帮助的同时也意味着缺乏自己走出困境的能力,因此需要社会工作者协助儿童案主发掘自身的潜力以期自我能力的改变和完善.在家长制的影响下,儿童更多地期待社会工作者这样的大人来替自己决定,但是如果是这样,儿童便缺少了改变的动力和态度,从而导致服务效果的不理想.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要鼓励儿童案主自主自助地改变自身境遇,而社工只是在旁辅助和支持.社会工作专业的主旨是“助人自助”,也就是帮助儿童案主获得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使其更好地生活和成长.

儿童社会工作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更加严谨的态度和掌握更加过硬的技巧,为儿童案主提供服务.在整个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面对伦理价值困境时,社会工作者的应对方式和反应技巧都关系到儿童案主能否得到有效的服务,因此深入研究探讨儿童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及应对原则对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肖泉.践行社会正义——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张丽剑,鲁艳.浅论社会工作中的尊重原则[J].社会工作,2012(6):46-49.

[3]张丽剑,李娜.浅论社会工作中的保密原则[J].社会工作,2012(5):72-75.

[4]李荣峰.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探析——兼论与佛教伦理思想的选择亲和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5(5):120-124.

[5]张莉萍,范志挺,黄晶晶.建构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体系的思考[J].社会工作,2004(7):26-28.

[6]黄耀明.儒家伦理思想与中国社会伦理体系建构[J].社会福利,2013(2):2-6.

[7]范娇.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研究文献综述[J].公共管理,2016(12):75.

[8]孔娜.老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及应对原则[J].伦理学研究,2015(2):129-132.

[9]高鉴国.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94-117;142-164.

社会工作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社会工作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社会工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社会工作论文题目

2、社会工作论文选题

3、社会工作论文

4、社会工作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