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陆游的兔毫盏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和陆游的兔毫盏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陆游的兔毫盏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陆游的兔毫盏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一夜东风伴雨后的清晨,陆游听到潮湿的卖花声传来,阳光抖然穿出云彩.他走向韶光掩映的窗前,铺开小幅的宣纸,信笔写了几行草书,而后,唤书僮摆出茶盏,他要借着春色分茶.

陆游的书僮早就开始准备了.茶饼搁在茶碾中,碾磨研碎,茶饼变成白色的茶末.范仲淹写《斗茶歌》日,“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瓮中翠波起”,资深茶家以为不到位,监制建茶的蔡襄就改动了两个字——“黄金碾畔玉尘飞,碧玉瓮中素波起.”碾出的茶末与点出的茶汤一律改成白色.陆游取出一个黑盏.伴随着杏花叫卖声的春阳从窗棂中倒进几片银箔般的亮片,黑盏因此泛出琥珀般的光泽.

神圣的仪式开始.

茶盏注入开水,预热,片刻,倒掉.此为“焙盏”.碾好的乳白色的茶末倒入茶盏,随之注入些许开水.盏中的茶末被细心地调成糊状,如同膏油.这是“调膏”.书僮双目炯炯地注视着火炉上那小小出水口的茶瓶.此是“煎水候汤”.

书僮煽火等候.他全神贯注地捕捉最佳时机.把握汤水的成熟度全靠敏锐的感觉,“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过犹不及,连烧水都是儒家中庸的极致追求啊!

书僮提醒说:水好了.陆游左手拿茶瓶,右手执茶筅,开始分茶.陆游有节制地点水,沸水从茶瓶的细嘴中射出,水线如绷弦,画出一条优美的弧线.滴水点准确地定位在茶盏的中心.一看注水线便知陆游是分茶高手.更妙的是陆游的右手,正旋绕“运筅”(也称“击拂”).“筅”是打茶的茶具,文人赋予它一个“搅茶公子”的雅号.宋徽宗说茶筅要选老竹制作,厚重;蔡襄说建茶的茶筅更猛,是金属的,有力道.宋徽宗给运筅概括出八字真经——“手轻筅重,指绕腕旋”.宋徽宗是书法大家,那柔转的运筅不免让人想到天骨道美,逸趣霭然的瘦金体.而陆游的运筅也会让粗俗围观者误判为高级厨师在打鸡蛋.

茶汤渐渐充盈盏面,陆游停止注水,继续搅动茶筅,汤面泛出纯白色.放下茶筅,看着趋于平静的汤面,陆游轻轻地嘘了口气,而后凝神端坐.

分茶最终分出一盏白色茶汤的茶来.看到汤花宛如胶质,咬住茶盏,丝毫不现水痕.书僮说了句:咬盏了.陆游依然不动声色.眼前纯白色的茶汤,犹如一碗牛乳,茶末与茶水那么完美地水融.

咬盏的茶汤轻飚起袅袅的茶烟,温度略降下去,茶汤面开始凝结,汤面就如同稀饭冷却后的“冷粥面”.“冷粥面”是判断分茶优劣的最直接依据.陆游终于露出满意的微笑,他端起茶盏,将茶汤吃下去,一股莫名的快感涌上心头,在满巷的杏花声中,茶汤慰藉着落寞无助的陆游.冠盖如云,世味浇簿;满朝朱紫,斯人憔悴.汤水吃尽,陆游手上的茶盏露出黑色的釉面,釉面上有丝丝毫芒.陆游不隐瞒他的快感,也不隐瞒他的茶盏.

飕飕松韵生鱼眼,汹汹云涛涌兔毫.

促膝细论同此味,绝胜痛饮读离骚.

这也是陆游写分茶的诗.生鱼眼是指水面汩汩冒泡时仿佛鱼眼.兔毫便是指黑釉兔毫盏.有了兔毫盏相伴,喝上一盏好茶汤,竟比读离骚还爽.

陆游的茶不是版,盏也不算限量版.都很普通,他小心地把它们控制在消费得起的范围.

像茶中的太平嘉瑞,龙凤团茶、龙团胜雪……那是皇家,陆游不敢奢望.宋徽宗赵佶在北苑设立御茶园,蔡襄曾担任过福建路转运使,监制御茶,并创龙凤团茶,其中小龙凤团茶20饼重1斤,值黄金2两,欧阳修在府内做官“二十余年才获一赐”,于是大发感慨:“然金可得,而(龙凤)茶不可得”.一般臣子,龙凤团茶吃不到也吃不起.

至于盏中的毫变如油滴、鹧鸪斑、曜变(即窑变)则更是贡御专用,限量发行,非臣子可以享受.千金易得,好盏难求, 《方舆胜览》的作者祝穆曾说:“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难得之.”成书于1511年的日本古代文献《君台观左右帐记》有载:“曜变,是建盏之最,世上罕见之物,值万匹绢.油滴,是仅次于曜变的第二重宝,值5千匹绢.兔毫盏,值3千匹绢.”陆游用价值三千匹绢的兔毫盏分茶已是心满意足.

在临安窗下分茶的陆游己62岁了.其实,他如果腐败,要得到些龙凤团茶或油滴建盏也不是难事.淳熙五年( 1178),也就是8年前的秋天,陆游任过一个特殊的职务——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任所正在建宁府.淳熙六年( 1179)秋,陆游奉诏离开建宁.晚秋,天气渐寒,“多情叶上萧萧雨,更把新凉送客行”(《别建安》其三),那个多雨的秋天,陆游溯建溪而上,作别建宁府.他只带着一个普及型的兔毫盏,釉层中那放射状的条纹,均匀细长,和兔毫确实有几分相似.苏轼词日,“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免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黄庭坚写道:“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清汤”.陆游的朋友杨万里的诗句则是“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陆游去世的60多年后,蒙古族入主中原,黑釉的瓷器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明太祖朱元璋则开始全面推行散茶,建盏愈发地远离人们的视界.明末清初的一天,秀水(今浙江嘉兴)诗人曹溶收到了一个礼物.一位叫陈若水的给他送来了一个建盏——那便是陆游在临安窗下分茶的那种兔毫盏.曹溶异常欣喜,写诗记下此事:

免毫盏歌报陈若水

建安黑窑天下奇,土质光怪欺琉璃.

内含纹泽细毫发,传是窑变非人为.

宋家茶焙首北苑,必须此盏相鼓吹. 陈若水以一位鉴赏家的眼光和收藏家的细致小心妥善地保管着兔毫盏.他用枋檀(檀香木)制作了一个盒子,再用锦囊盛着.曹溶接过梅檀盒打开锦囊的时候,建盏发出了明亮的光芒,把须眉都照亮了.曹溶赶忙去凉亭取水,小心翼翼地试用,在竹笼下的火慢慢的升起时,曹溶眼前浮现起了大宋王朝元祜年间的

欧阳修、蔡襄、苏东坡他们的面容来.

很难得有曹溶这么懂建盏的人了.

中国的茶文化有“唐煎宋点明清泡”之说.唐代煮茶,将茶煎煮着喝.宋代点茶,像陆游那样以点注的方式分茶喝.明清泡茶,用开水冲散茶喝.大宋的兔毫盏在大明的泡茶时代,完全没有市场.明代泡茶喝的曹昭看着精致的明代瓷器,再拿起一个兔毫盏时,不由轻蔑地说道: “体极厚,俗甚,少见薄者.”原来,审美也有文化与时代的背景.曹昭喝茶不像陆游.陆游分茶要击筅,建盏撇口,易于运筅;建盏厚实,不易破碎;建盏沉,重心低,不易倾覆;还有,建盏是黑釉,易于察看乳白的汤色……曹昭要去临安的窗下看看陆游,去经历和体验宋朝的分茶,如此,宋人那简约玄妙,宋人那优雅从容,宋人那挥洒击拂斗茶的潇洒飘逸,就会让他叹为观止了.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 “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当赵佶把风流倜傥描进了瘦金体,当士人把从容优游写进了曲子词,当张择端把市井俚俗画进了清明上河图:宋人的风月凝固成了书法定格,成了诗余实录,成了卷轴……其实,大宋王朝那千古风流的端倪,还可以从陆游在临安窗下的一个小小的兔毫盏中幽幽地折射出来.

陆游的兔毫盏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陆游的兔毫盏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陆游的兔毫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