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词风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与韦庄词风与其成因刍议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韦庄词风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韦庄词风与其成因刍议

韩晶晶

有唐一代,韦庄是重要的唐诗词代表人物,其风格迥异,而流传于后世,在整个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韦庄作品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做了初步的探讨,尝试揭示出乱世文学人命运的必然归宿.

学界对于韦庄及其词作的研究首先体现在20世纪先后出版了多部韦庄词集的校注本,如胡鸣盛的《韦庄词注》、向迪琮的《韦庄集》、刘金城校注、夏承焘审定的《韦庄词校注》、李谊校的《韦庄集校注》、曾昭岷的《温韦冯词新校》等.

20世纪上半叶有吴家祯的《韦庄诗词研究》、吴烈的《浣花词与草堂词》、金麓凉的《韦端己及其词》、管本笑《韦庄的生平及其词》、艾治平的《韦庄》等.50年代以后,夏承焘的《论韦庄词》、《韦庄的抒情词》、叶嘉莹的《论韦庄词》、施蛰存的《读韦庄词札记》、莫砺锋的《论晚唐五代词风的转变——兼论韦庄词在词史上的地位》、陈如江的《韦庄词论》等.对于韦庄词以及艺术风格和历史地位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研究.

仅仅从韦词艺术风格单方面来进行研究的则有林江玲的《韦庄词的抒情艺术特点》、洁华的《词直意婉语淡情深——试论韦庄词的艺术风格》、吴传骏的《韦庄词的结构和语言艺术》、漆子扬的《论韦庄词的创作手法》等.

“温韦”并称,对于他们二人风格异同的探讨在学界一直经久不衰.有唐圭璋的《温韦词之比较》、邹啸的《温韦词之比较》、郑骞的《温庭筠韦庄与词的创始》、夏承焘的《不同风格的温韦词》、《续谈温、韦词》等是20世纪温韦词风比较研究的发端,20世纪80年代过后,更多的学者开始对此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袁行霈的《温词艺术探究——兼论温韦词风之差异》、乔力的《温韦词的意象交迭与分流——两种审美模式的比较》、高国藩的《论温韦词叙写感情的艺术》、《论温韦词的写人写事与写景》、陶亚舒的《论温韦词的宗教与文化倾向》、黎烈南的《温韦词的创作实践与词的审美特质》等.

李泽厚认为“在词里面,中晚唐以来的这种时代心理终于找到了他最合适的归宿.内容决定形式.”并举例加以说明:“花罗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夜夜梦魂休漫语,已知前梦无寻处”;“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这种与“诗境”截然不同的“词境”的创造,正是这一时期典型的审美音调.“所谓词境,就是通过长短不齐的句型,更为具体、更为细致、更为集中的刻画抒写出某种心情意绪”.“词则常一首(或一阕)才一意或一境,形象细腻、含意微妙,它经常是通过对一般的、日常的、普通的自然景象的白描来表现,从而也就使所描绘的对象、事物、情节更为具体、细致、新巧,并涂上了更加浓厚细腻的主观感彩,不同于较为笼统、浑厚、宽大的诗境”.

晚唐文人社会生活和人生追求正日益由社会政治和功名事业的外部世界转向自我内心世界,转向游宴享乐的世俗生活的小圈子.文人参加游乐歌舞的生活更加普遍了,接触歌妓舞女的机会也更加频繁,他们的音乐素养自然更为熟悉和通晓,这为他们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经历和先决条件;另外,寻求心理慰藉和感官享受的内在需求,使他们产生创作的内在与强烈冲动,并最终较普遍地付诸于创作实践,他们的诗歌自然就充满了与琐事.

所谓“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热衷于描写,以华艳彩绘的感官美作为追求的创作倾向,在前期李商隐、温庭筠乃至李贺诗中就有出现,只是在创作整体中并不占主导地位.而在唐末五代诗坛,则不仅体现为创作人数众多,而且往往表现为一种创作走向的追寻与人生阶段的归宿.作为西蜀文坛领袖的韦庄也是如此.韦庄诗风的转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诗人早年半生蹉跎,漂泊江湖,诗歌多忧患沉郁之作;后期诗风逐渐清新流丽,至入蜀后则又沉浸在艳丽香软的境界之中.韦庄是五代西蜀诗坛与政坛具有代表性的领袖人物,他的诗风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蜀的诗风走向.龙榆生对其评价为:“五代之乱,诗人转徙流离,……韦庄入蜀,并能开一方风气,而卓然名家.”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人(今陕西长安)人.孤贫力学,才能过人,曾长期流落江南.应试多次,昭宗乾宇辉(894)始中进士,释褐为校书郎.三年后,谏议大夫李询奉诏使蜀,聘庄为判官随行.光化三年(900),除左补阙;天复元年(901),为西蜀王建掌书记,三年以蜀使朝贡京师;.天复六年(906),仕至安抚副使.次年九月,劝王建称帝,迁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以功拜相,定开国制度,渐至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八月,卒于成都花香坊,谥文靖.他是唐末五代诗坛上的一位著名人物,著有《浣花集》十卷,诗作三百余首.

早期的诗人也是力求功名,积极上进,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他少年即“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唐才子传》),表现出了卓越的诗歌才能.早期的诗人也曾流落江湖,历经战乱,深刻的体会到了民生之艰难.“庄早尝寇乱,间关顿踬,携家来越中,弟妹散居诸郡.江西湖南,所在曾游,举目有山河之异.故于流离漂泛,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制,或离群轸虑,或反袂兴悲,四愁九怨之文,一咏一觞之作,俱能感动人也.”(《唐才子传校笺》)作为一个历经战乱和流离之苦的诗人,他早期的诗中充满了心忧天下的历史使命感和关怀民生的人性光辉.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有《辛丑年》、《再赠薛秀才》、《齐安郡》以及其名作《秦妇吟》等,都表现了对社稷存亡的刻骨之痛.

但是,乱世人生的苦难也使诗人在同情民生疾苦的同时,也对现实人生有着深深的失落.光化二年(899),韦庄除左拾遗,又转左补阙.此时,唐王朝的局势更加混乱.次年十一月,宦官刘继述等人发动宫廷政变,囚昭宗,立太子,中外纷然.次年初,宰相崔胤等又迎昭宗反正.不停的动乱,使韦庄对唐王朝彻底绝望了.在《寓意》中他痛苦追问:“为儒生乱世,吾道欲何之?”他越来越倾向于追求避世、旷达放任、归隐游仙的释、道思想,以逃避现实对他所造成的巨大的心灵冲击;同时,他对自己的人生与创作也作了深刻的反思和彻底的转变.因此,他入蜀以后的诗风有了很大的转变.“辛酉春,应聘为西蜀奏记.”自此终身仕蜀.

在唐末全国范围的动荡中,蜀中勉强可以称作一块绿洲.王建虽出身军旅,但颇善经营,对内安抚百姓,对外则以进为守,一方面扼守剑门之险,保有蜀中一隅之地,另一方面则兵向梁洋,与李茂贞时战时和,使之不敢轻窥两川.当是时,中原多故,几十年来战乱不已,南方诸国正在建立或尚未巩固,王建多智诈、善待士,加之蜀恃险而富,故“士人多欲依建以避乱”.庄入蜀后,即专以仕进为意.蜀中九年,韦庄在仕途上还是比较得意的,但在这得意的背后,他又时时流露出对生活的疲惫和惆怅.他的《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写道:“唯君信我多惆怅,只愿陶陶不愿醒.”又有《闲卧》诗云:“谁知闲卧意,非病亦非眠.”他与贯休和尚来往频繁,屡有赠答,从贯休的《和韦相公见示闲卧诗》中,可以看到韦庄生活的一般状态,诗云:

刻形求得相,事事未尝眠.霖雨方为雨,非烟岂是烟.

僮收庭果树,风曳案头笺.仲虺专为诰,何充雅爱禅.

静嫌山色远,病是酒杯偏.扶持千载圣,潇洒一声蝉.

……

棋阵连残月,僧交似大颠.常知生似幻,唯重直如弦.

饼忆莼羹美,茶思岳瀑煎.只闻温树誉,堪鄙竹林贤.

这种生活上的疲惫与惆怅归根到底是其内心世界中对现状的不满.他十分清楚,王建政权无力一统天下,只能偏处西南一隅,而他对蜀政权的热情在相当程度上只是为了安慰一下一生的追求与奔波.此时,他的笔下,已经很少出现山川、城郭、民生疾苦、战乱流离之类的关怀现实,反映民生的诗作.相反的,他越来越偏重于放任躯体、放逐心灵以及对逸乐生活的追寻,以此来实现心灵的逃遁与灵魂的避难;再加上蜀地民风与世风的逸乐奢靡,“”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他笔下出现最频繁的题材类型,离愁别绪,闺怨春愁便成为他晚期诗作的主要内容,他的诗风不可避免的由清新流丽向轻艳绮丽一路转变.

韦庄入蜀后的诗作,可考者不多,仅悼亡与赠答二类.但是,那些纯属香粉之语,则几乎全为入蜀后的暮年所作.试看《抚盈歌》:

凤彀兮鸳绡,霞疏兮绮寮.王庭兮春昼,金屋兮秋宵.

愁瞳兮月皎,笑颊兮花娇,罗轻兮浓麝,室暖兮香椒.

鸾舆去兮萧屑,七丝断兮演廖.主父卧兮漳水,君王幸兮云轺.

铅华窈窕兮姿,棠公盼蛮兮靡依.翠华长逝兮英追,晏相望门兮悲.

诗旨虽含“翠华长逝”之哀挽情绪,但通篇具体描写却充溢浓郁的香艳之气与指粉之色.另如《伤灼灼》:

尝闻灼灼丽于花,云髻盘时未破爪,桃脸曼长横绿水,玉肌香腻透红纱.

多情不住神仙界,薄命曾嫌富贵家.流落锦江无问处,断魂飞作碧天霞.

《十国春秋》载:“灼灼者,蜀丽人也,庄闻其贫且老,殂落于成都酒市中,因以诗吊之…….又有悼亡姬诗,亦极哀艳.”全诗寓怜悯于香艳彩绘之中,哀艳至极.

再如,《捣练篇》:“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捣衣曲.白裕丝光织鱼目,萎花绶鸳鸯簇”.《上春词》:“金楼美人花屏开,妆未罢车声催,幽兰报暖紫芽折,夭花愁艳蝶飞回”.以及《少军行》、《闺月》、《阂悲》、《春愁》、《春陌二首》、《赠姬人》、《悼亡姬》、《白牡丹》等等,都体现了韦庄入蜀后的艳冶诗风.有些旧事难以忘怀,有些情思无以逃避,诗人的心中想必也充满了凄楚的感伤吧.在《悼亡姬》三首中诗人即以沉缓的笔调,细腻地刻画了他的伤感之情,第二首写道:

默默无言恻恻悲,闲吟独傍菊花篱.只今已作经年别,此后知为几岁期.

开箧每寻遗念物,倚楼空缀悼亡诗.夜来孤枕空肠断,窗月斜辉梦觉时.

这与他的《谒金门》词、《空相忆,无计得传息》堪称悼亡诗词的杰作.

晚年爱情失意的诗人总是“无计悔多情”吧!在其《多情》诗里他不无惆怅的写道:

一生风月供惆怅,到处烟花恨别离.止竟多情何处好,少年长抱少年悲.

将苦涩的情思表现的哀婉缠绵

与别离,死亡与怀念,成为诗人晚年难以忘怀和时常咀嚼回味的情怀.姜方錟《蜀词人评传》谓其词“瞻幽怨之情,存逸响于弦外”,其实用于诗人的诗歌风貌也是相当中肯的.总的来说,诗人的悼亡诗写得中肯、动情;赠答诗比较刻板.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韦庄词风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韦庄词风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韦庄词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科技风杂志

2、科技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