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证分析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的实证分析与以湖南省为例相关论文范例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实证分析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的实证分析与以湖南省为例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决定》对我国新型城镇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要求.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从而改善三农问题,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成为了未来发展必须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61;F2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0-0484-02

湖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在2015 年末湖南省统计局的人口和就业统计处公布湖南省城镇化率达到50.89%,较2014 年提高1.61 个百分点,全省城镇人口3451.88 万人,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实现了一个中部农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但同时湖南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城镇化水平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加快湖南农村人口城镇化,全面融入国家区域战略推动省域协调发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如何妥善转移好湖南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将是提高湖南省城镇化水平重要环节.因此本文将通过湖南省统计年鉴数据估算出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数量,实证分析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文献综述

在过去的数十年时间里,有大量的专家学者致力于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测算研究.1999 年李实通过收入函数方法对劳动力流动产生的收入增长效应估计认为在一个存在剩余劳动力的经济中,部分劳动力的流出将有助于流出地的收入增长.外出劳动力的边际劳动报酬要高出非外出劳动.且一部分劳动力流出后,其余劳动力尤其是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会相应提高.2001 年丁霄泉通过计算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值推论出农业部门劳动力的再配置作用占32%-45%,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中占重要地位.2005年刘秀梅通过测定不同部门劳动力配置边际生产率的方法分析得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重大改善,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具有重大贡献.认为如果当年的农业劳动力增加25% 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将可以大致消除农业劳动力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生产率差异.2006 年刘继兵通过计算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和减少对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收入两个指标的影响得出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增加或减少1 万会引起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或减少0.58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或减少1.549 元.2008 年陈宗胜、钟茂初、周云波等人合著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书籍指出,劳动力转移数量增长1% 会带来经济总量增长1.14%,劳动力异地转移对流入省份的经济增长产生明显作用,尤其对东部劳动力短缺地区的增长促进作用更加显著.2012 年段均认为劳动力转移对全国整体和省级收入增长均有贡献.但其中劳动力转移对不同部门和群体的作用却不平衡,对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是负面的,对农村收入的作用大大小于对城镇收入的作用,即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2014 年李迅雷认为进入21 世纪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明显的边际递减趋势,劳动力转移正在趋于均衡,这也意味着国内劳动力转移已经迈过刘易斯第一拐点,未来经济增长将更多倚仗资本和技术进步.2016 年张海波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其他因素的相互影响也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这种作用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应最大,其次是西部,再次是中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本身,而且还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相关.2016 年于开红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关性,表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每增长1 个单位,GDP 就会增长1.983 个百分点.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劳动力转移的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过,现有的文献大多针对全国劳动力转移效应的研究,对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却很少.尤其针对湖南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的准确测算后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的实证分析就更加少了.因此,本文运用2006 年至2015 年湖南省统计年鉴数据,基于Cobb-Douglas 生产函数模型,将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

二、实证分析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计算

虽然国内外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有过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念的界定存在分歧,导致目前学术界也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计算方法.因此,为了计算数据获取简便,计算思路清晰、简洁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数据,本文借鉴张跃平(2015) 运用劳动生产率比较法计算2006-2015 年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其计算过程是:

其中:R 表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V1、V2、V3 分别表示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L1、L2、L3 分别表示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数量.利用《中国统计年鉴》、湖南省统计年鉴、《劳动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并结合上述公式,计算出1993-2015 年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

2. 研究方法

由于李芝倩(2010) 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滞后性,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模型) 作为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工具.其中经济增长指标选用湖南统计年鉴中GDP 表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则由上文计算出的数据表示.

向量自回归模型表达式如下:

其中,β1 和ω 为待估计的系数矩阵;P 是滞后阶数,T 为样本个数;εt 为随机扰动列向量.

3. 模型估计与分析

本文将用湖南省1993 年到2015 年统计年鉴中的GDP 与上文中获得的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做实证分析,以体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将带来的经济增长.首先,将GDP 与农村剩余劳动力(Labor) 同时取对数为LnGDP、Lnlabor.再运用Eviews7.0 软件对两个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以下内容:

由上表可知,LnGDP 和LnLabor 两个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则可进行下一步检验其是否存在协整序列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得出协整秩迹统计量为15.49471,大于5% 显性水平的临界值12.71359,从而表明拒绝原假设LnGDP 和LnLabor不存在协整关系.即说明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一个长期动态均衡的关系.

三、总结与分析

本文根据上述实证分析得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性,这与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战略相得益彰.因此,加大对湖南农村经济的扶持和发展力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当前湖南省的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敬琏.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J]. 宏观经济研究,2002(6):6-9.

[2] 余开红.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 中国劳动,2016(6):20-23.

[3] 李亦楠, 邱红.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J]. 人口学刊,2014(6):75-80.

[4] 陈彦光, 罗静. 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分形模型——CobbDouglas 生产函数的理论来源及形式推广[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0(1):40-43.

[5]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省统计年鉴1993-2015[R].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2014.

作者简介:王 威(1992-),男,汉族,湖南株洲人,学历: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理管理研究.

实证分析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实证分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实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