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类论文范例 和巧妙用图,活化教学以中图版必修一水的运动为例方面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教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教学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巧妙用图,活化教学以中图版必修一水的运动为例

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教学的独特方式.地图图像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被誉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巧妙用图,对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用图来源及特点

地理课堂的教学用图主要来源于教材插图和教师备图两大类.教材以彩色插图形式呈现,图文并茂,贴近生活,其编写形式符合该阶段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紧贴教学内容,结构相对完整,常见的图像包括景观图、示意图、模式图、分布图、剖面图、统计图、地理漫画等;教师备图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所准备的挂图、课件、模型、板图等.挂图图幅较大、线条清晰、色彩鲜艳、醒目直观,但大型挂图因其不易保存和携带,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局限;课件中准备的图,多是对教材用图的补充,可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教学内容,可操作性强;各类模型图,如地球仪、地形模型等,则能直观显示地理事物,通过直觉印象,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板图是指教师绘制的黑板略图,包括简化原图、绘制略图轮廓、设计略图内容、速绘略图等,对教师绘画水平要求较高,在有限的课堂内绘图,须注重效率和时间.教学用图来源及特点详见表1.

二、活化用图方法及建议

1.教材插图的相关信息和重要性评价

中图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水的运动”中,教材插图共有11幅.其插图的类型、编号及图名、图片呈现方式、课标要求及图片重要性评价详见表2.

通过表2发现,课堂上教师对地理教材插图的处理,不可能面面俱到,应根据其重要性进行把握和取舍.把握和取舍的原则,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高考能力要求、学生思维层次等因素综合决定.其重要性评价依据见表3.

综上可知,“水的运动”中,需要教师重点处理的插图主要是2-2-3、2-2-5、2-2-6;一般化处理的是2-2-1、2-2-7、2-2-9、2-2-10、2-2-11;自主处理的是景观图2-2-2、2-2-4及2-2-8.

2.活化用图的常见方法及示例

(1)以图激趣——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驱动学生主动学习走向成功的源泉.善于抓住学生兴趣点,对提高课堂效率意义非凡.以图激趣,关键是图片的选择:从图片的形式上讲,可以是漫画或者学生熟悉并能够引起共鸣的生活场景;从图片内容上讲,最好是有趣的、易理解的、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内容;从使用的时段来讲,可以用作课堂开场的导入,也可以是课堂中间环节的说明,甚至是课堂结尾的精彩延伸.其中,寻找学生兴趣点所在尤为重要.

如教材图2-2-1“模拟水循环”,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学实验.以图片作为向导创设情境,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图片指示及步骤,动手操作并集体观察器皿和塑料纸的变化.这样既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还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成功的乐趣.使用图2-2-1的目的在于引出水循環的过程及其环节.教师也可以灵活处理,寻找新的兴趣点,使用学生更熟悉的场景、更真实的照片,如教师可以拍摄一张学生上体育课时挥汗如雨的照片,问他们刚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上地理课,汗水去哪儿了?由此引出水循环的现象及原理.洋流部分新课的引入,则可通过教材第49页阅读材料“失而复得的旅游鞋”、图2-2-7“北太平洋局部洋流示意图”的使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以图设问——培养学生挖掘深层次图文信息能力.地理图像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地理信息.图文转化、挖掘隐含信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以图设问,关键是要理解图片想表达的意思,其地理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原理.找出主线,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通过一系列有关联的问题,挖掘背后的真相.

如教材图2-2-2“晶莹的水珠”,来自于生活场景的普通照片,表面看十分简单,但需要挖掘其背后所隐藏的地理原理,可通过层层设问“一天之中什么时候最容易看见露珠”、“天气热的时候,露珠去哪儿了”、“露珠还会回来吗”、“以怎样的方式回来”、“这样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是如何体现的”等,由此引出教材图2-2-3“自然界的水循环”,通过“蒸发动力是什么”、“哪些地方的水分会蒸发”、“水蒸气上升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冷却,进而成云致雨”、“径流有哪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之间有何关系”、“径流最后都汇集到了哪儿”等层层递进设问,让学生明确水循环的环节和过程.最后还可以将图2-2-3转化为简洁的水循环示意图(如图1).

(3)以图导思——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又叫知性思维.常用演绎推理法、归纳推理法、比较研究法、实验法、逆向思维法、创新思维法等,探究地理事物的规律和成因.同时,地理逻辑思维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地理能力之一.以图导思,就是利用地理图像,通过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式,去探究地理事物的规律和成因.用于以图导思的图像,一般蕴含丰富地理知识和原理,表面看比较抽象,需要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才能厘清其中的原理与线索,因此,该类图像在课堂上需要进行重点处理.

如教材图2-2-5“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相关模式图”.该图分为两部分,左边是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模式、右边是在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洋流分布模式图.首先,学生要从原理上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通过演绎推理法推测出洋流的形成模式.因为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建议教师先为学生复习三圈环流的相关知识,从最简单的温度气压关系入手,分析为什么会形成平行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此时可采用多媒体,将静态的图片转化为动态的演示.其次,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模式,以太平洋为例,分析盛行风向可能对洋流的流向产生的影响.其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发生偏移,在北半球会沿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向右偏移,南半球向左.推导出海水表层洋流的流向,也会发生类似的偏移.最后,以东北信风带为例,演绎推理出其可能对洋流流向产生的影响.其它的风带对洋流流向的影响,则可由学生按同样的方法演绎推理,进而由图2-2-5演绎推理得出图2洋流分布模式图.

(4)以图升华——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框架.构建清晰、系统的地理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将零碎、散乱的知识整合起来,可有效避免知识点遗漏,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框架具有层次性:以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为例,主要是讲述自然地理相关内容,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四章内容,章下有节,节下有不同的框题,每个框题下面有相应知识点.以图升华——构建地理知识框架,主要是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框架的梳理.

如教材图2-2-6“世界洋流的分布图(北半球冬季)”,图像呈现的是世界主要洋流的客观分布——红色箭头代表暖流,蓝色箭头代表寒流,绿色的阴影部分代表上升流的分布区以及各个洋流的名字及其流向.由此,可归纳出洋流的分类,按照性质可分为暖流和寒流;按照成因可以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注意对应图中洋流).总结出洋流分布的规律是以中低纬度为中心的顺时针型(反气旋型)洋流及中高纬度为中心的逆时针型(气旋型)洋流.为什么图名标注是北半球冬季的洋流?夏季是否有所不同?由此引导出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再以教材图2-2-9“世界著名渔场的分布”,归纳出洋流的影响.最后梳理洋流知识框架(如图3).

巧妙用图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其重点在于“活”:一是对图像的“灵活”选择、二是图像“灵活”使用方法,最后达到“活泼”课堂气氛的效果.

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教学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