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跟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能力类论文怎么撰写

本文是一篇关于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能力

廖瑞莲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罗阳第五小学,广东 博罗 516100)

【摘 要】合理地进行动手操作,适合儿童好动的天性,能够促使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开拓学生思维.尤为重要的是,进行动手操作,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内隐的数学规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探索精神;想象能力

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索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已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为广大数学教师所接受.但反思一些操作细节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操作都是有效的,不少课堂从表面上看操作活动如火如荼,其实效果不佳.动手操作应上升到自主探究,从动手操作中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 明确操作目的

教师课前要充分考虑:在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用学具操作?使用什么样的学具更有效些?通过学具操作解决什么问题?使用学具与不使用学具又有何不同?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使学具的使用不流于形式,才能围绕教学目标真正地发挥作用.例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就准备让学生用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围一围,从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发现问题.

二、 要为动手操作作好方法上的准备

在数学教学中,按教学目标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操作,使他们的动作思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是决定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基本前提.为此,我们在操作活动前要为学生做好方法上和意识上的一些准备,以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带:①3厘米、4厘米、5厘米;②3厘米、3厘米、5厘米;③3厘米、2厘米、5厘米;④1厘米、3厘米、5厘米等几组小棒,以提供学生摆三角形所用.通过这一准备,为后面的操作活动打好基础,从而提高操作的有效性.

三、 要把握操作的最佳时机

数学课上的操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种极具学习意义的探究活动.然而很多教师缺忽略了这一点,或者在数学操作课上只是简单机械地进行,而不能恰当地把握操作时机,那么就会出现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则非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阻碍学生学习进程的情况,影响他们的操作热情和操作效果.因此,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该讲究方式方法,掌握培育的最佳时机,让学生在最佳时候学会学习,学会如何动手,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四、 调控好操作过程

首选操作过程要有序,操作前先检查好学具有没有带齐,每人一份,还是每组一份?并要有明确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其次,操作时间要合理,上课后5-20分钟,是学生精力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教师要抓住这一最佳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如教学“对称”时,我先由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结合几个对称图形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什么时对称的?再让学生看看老师出示的飞机、小鱼剪纸;然后让学生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剪前先讨论怎样才能使剪出的图形是对称的?适时的讨论明确了操作要领,提高了操作效率.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一探到底,也不可能是一讲到底,学生的探索和教师的适时介入,相当重要.讲解得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的会更加强烈,自主探索的能力会日趋加强.这样,探究活动就真实地展现了学生思维困惑,细腻地呈现了学生层层探究、步步逼近的思维进程.

【参考文献】

[1] 梁镜清.小学数学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谭拥军.充分发挥学具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学习[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2).

[3] 丁浩清,宗占明.在学具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J].云南教育,2006.

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结:

适合数学教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数学教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2、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大全

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

4、数学教学杂志

5、小学数学教学杂志

6、数学教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