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训论文怎么撰写 跟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关于免费实训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实训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摘 要]公共实训基地作为中国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起源和发展的时间并不太长.本文基于国外和国内典型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和运行的共性与个性以及经验总结分析,针对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关键词]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A/B类社科研究(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JBS14547”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对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多数集中对中职汽修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区域共享型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的研究,而对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建成后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较少.随着越来越多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投入使用,怎样实现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公共实训基地模式进行总结和分析,试图找出可持续发展的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达到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的目的.

一、国外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

1.模式理念

“双元制”模式是指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合作培训,“一元”是职业学校,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跨企业培训中心,让学生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政府负责资助资金用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基础建设、购置仪器设备等.同时负责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运行费用的一定补助.

2.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跨企业培训中心负责对中小企业的委托员工的培训,培训的任务是对操作技能的各个方面进行补充培训.中心负责制定职业课程框架教学计划并培训,对受训者只是根据其受训项目的等级发给培训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而不强调学历证书.中心负责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包括对课程受训者的评价,评价表发给企业进行记录分析;对课程培训师的评价,评价表作为该师的业绩曲线和课程内容及质量的参考.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每个学徒有一定的培训补贴,企业实际承担费用较小,这样中小企业乐意把学徒送去培训;对待转岗人员的培训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继续教育培训则全部由送训的公司买单.中心每年的培训收入不仅能做到自给自足,维持正常运转,而且还有可观的结余资金.鉴于中心的非盈利性质,只能用于培训中心的发展,添置新设备与开发新课程.

3.功能定位

中心培训目标十分明确,主要为提高求职者的职业能力服务,为受训者颁发其受训项目对应等级的培训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二)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

1.模式理念

“教学工厂”模式是把先进的实训设备,工厂的真实环境引进职业院校,并将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融合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实施以“项目课程”为导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现场教学,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推行产、教、研、学结合,让学生在逼真的仿真学习环境中学习所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具有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

2.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教学工厂”模式是吸取德国“双元制”的经验.第一年学习基础课,让学生掌握宽广的从业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二年学习专业课,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第三年里,半年学习应用性课程,半年让学生通过承接或研发某个具体项目或接受专项培训来掌握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教师参与其整个过程,与学生共同研究、开发、设计,并起指导、协调作用.新加坡政府通过立法规定“只有经过培训并获得职业证书才能就业”,同时出台鼓励政策,把职业技术等级与工资待遇挂钩.投入巨额资金保证“教学工厂”的师资队伍一流、教学设备先进、实用及超前,和完善的助学体系.学校重视教师的招聘和培训,要求本科毕业且有5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同时教师每年至少要进行25天的培训,学校每年拿出总经费的5%用于教师提出的培训项目.教师根据工业发展的需要制订实用的与工业挂钩的教学计划,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每年根据科技和工艺发展变化修改编写课程教材,及时为学生提供新知识.实训基地用工业级的教学器材装备实训室,承接工业级水平的设计制造项目,积极开拓对外校企合作渠道.学校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企业项目、实业实习、学生活动等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功能定位

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更有效的仿真企业的学习环境和过程,培养多元技巧的人力资源——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美国“合作型”教育模式

1.模式理念

“合作型”教育模式是1906年由辛辛那提大学推出的: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与企业共同建设“合作型”实训基地的教育计划.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教育,把课堂学习和与学生专业或职业目标相关领域内的有报酬的、有成效的生产性工作经验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2.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近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合作型”教育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存在两种完善的管理模式.一是并行式模式,学生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工作,通常全周工作20 - 25小时,一般上午学习,下午工作,类似于半工半读.另一是交替式模式,学习学期与工作学期的交替进行,学生以全职工作人员进行实习工作,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类似于工学交替.例如,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1991年在美国国内各大汽车公司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下,成立了汽车工程教育与实践中心;1997年成立了先进汽车系统研究所;学校依据企业实践要求开展课题研究,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校企合作共建产学合作基地后,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联合研发科技成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学校也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推动了创业教育的的发展,成为科研成果转化和企业型人才的重要孵化基地.为了基地的顺利运作,学校成立“合作教育部”或“访问委员会”等校企合作部门,部门主要有两类成员:一是承担校企合作的专业教师;一是沟通学生、学校与企业三者关系,起承上启下作用的项目协调人(对外代表学校与企业联系、洽谈、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对内是学生的班主任兼辅导员,根据学生的特长、学校开设的专业及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为学生选择专业、确定方向,并安排学生企业实习).成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由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定期进行调整充实,通过调研论证,出台完善专项工作制度,确保校企双方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管理、运作,设计、实施、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专业培训、产品开发与科研项目攻关.

3.功能定位

美国式的“产学合作”实训基地,对学生的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并使之逐步发展成为培养区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及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基地.

(四)澳大利亚“TAFE”模式

1.模式理念TAFE模式(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技术与继续教育,是澳大利亚建立在终身教育框架体系基础上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相当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产业为推动力量,以TAFE学院为主体,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的,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的,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其办学目标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得他们能尽快适应社会各种职业岗位的需要.

2.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TAFE学院都建有设备精良的校内实训基地,其教学主体是实践教学,就是职业岗位训练,注重职业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且实训基地管理实行企业化管理.澳大利亚各州政府虽然负责TAFE学院实训基地的行政管理,但没有统一的要求,允许学院根据各自办学目标的要求设置相应管理机构.学院从发展的战略出发,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学院重视课程开发,成立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制定培训包,要求TAFE的专业课程必须严格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以及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设置.学院重视师资管理,都有教师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计划,注重“双师素质”队伍的培养,建立定期到一线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的制度,还通过行业招聘教师,讲授专业课程.

3.功能定位

通过职前、职后技术训练,TAFE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培养能够达到岗位要求的职业人.

(五)日本“职业技能开发”模式

1.模式理念

“职业技能开发”模式是日本版的双元制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即学员(主要招收未就业的初高中和大学毕业生、失业人员、在职职工等)一面在专门的职业教育机构学习理论知识,一面到企业进行实习,培养提高学员的职业能力.

2.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企业或用人才单位根据其培养实践型技能人才的需要制定培训计划,上报厚生劳动省批准后,招收15 35岁的年轻人、主要是中等或高等教育的毕业新生,以试用工的形式对其进行为期半年到两年的培训.培训包括在用人单位的实习和在职业教育专门机构的脱产学习.政府对中小企业、事业团体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以推动青年技能人才的劳动就业机会.日本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资金来源于政府对学校技能实训设备、实训设施的投入.建成后,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行经费和再建设经费来源于失业保险金,公共实训基地兼有公益性服务和举办教学授课双重功能.政府通过委托独立行政法人,与企业、学校联手进行职业技能开发和技术训练.

3.功能定位

注重调动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扩大就业机会,增加企业技术竞争力.

(六)小结

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重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通过政府对培训成果的买单(培训补贴的形式),将一定区域内无力自行开展培训的中小企业联结在一起,让企业积极参与到培训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中来.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公共性与区域性不言而喻,并且能更注重市场需求,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加上先进的管理模式,能依靠自身力量做到可持续发展,对我省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改良德国双元制的做法,建立了适合自身国情的一套实训方法,他们的项目教学法、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无界化文化等办学特点,也非常值得借鉴.

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共建产学研实训基地,立足合作、互惠共赢的方式吸引企业、学校和政府等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基地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不断整合优化各种资源,集约经营管理,也非常值得借鉴.澳大利亚与日本也都是结合各自国家的特点与需求,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不断发展与摸索,尤其是日本采用失业保险金运营公共实训基地以及澳大利亚的实训师资建设方法都对我省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二、国内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当前,国内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独立型公共实训基地,一般是指以某个城市为中心,由政府独立出资与建设,建成的基地面向区域内所有职业院校、企业及个人开放,基本上是采取免费或收取工本费的方式运行;另一种是依附型公共实训基地,一般是指依附某个职业院校或某家企业原有的实训基地,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改善实训条件,明确任务,引导其向社会开放,收取一定的费用. (一)上海模式 1.建设模式 上海市公共实训基地是我国最早创建的公共实训基地,属于独立型公共实训基地.1998年规划建设,2000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使用,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调整,通过政府集中投资,建成一个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无偿使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公共实训基地.

2.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上海市公共实训基地是由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下属的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负责,采用委托管理模式,基地的各个专业实训室,通过公开招投方式,引进有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的社会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和维护,并建立一套以实训室利用率为核心的评估制度和考核机制,政府间接监管实训室的运行效能.社会专业机构派技术管理人员对专业实训室的高端设备进行初期培训,对学员开展设备的安全操作、维护保养的培训;社会专业机构要承担提升各个专业实训室利用率的经济责任,以期让公共投入产生最大的公益效能.实训过程使用的材料和实训指导师由社会培训机构或职业院校提供和派出.政府负担管理成本,培训机构或职业院校负担材料成本. 3.模式定位 免费无偿面向职业院校、有需求的行业企业协会及社会培训机构开放,为学生和社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实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的双重功能,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

(二)深圳模式

1.建设模式

深圳市公共实训基地是我国首创理事会管理公共实训基地,是属于独立型公共实训基地.2000年规划立项,2001年施工建设,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建成一个以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基地为依托,为全市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提供高技能人才训练服务和技师服务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

2.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深圳市公共实训基地是由深圳市政府批准设立的财政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管理服务中心负责.2009年成立第一家事业单位理事会,以理事会为决策机构、以管理服务中心为执行机构、以专家委员会为咨询机构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成员由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企业家以及高技能人才等各方9名代表组成,使企业员工和劳动者个人与政府一道共同监督公共资源的使用.管理服务中心遵循“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养事不养人,用人不入编”运作原则和实行“购买服务,成本分担”运作模式,即公共实训基地的各种资源对全社会免费使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协会和社会培训机构使用时,必须自带师资、常规工量具、基本耗材等,以此分担训练成本.

近年来,深圳市政府加大对职业培训投入,建立就业、培训、鉴定一体化相衔接的培训补贴制度,即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就能够享受金额不等的补贴. 3.模式定位 免费无偿面向职业院校、有需求的行业企业协会及社会培训机构开放,主要功能包括技能训练、技能鉴定、技能竞赛、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试验、技能人才继续教育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展示和技能人才技术交流等七大功能.

(三)青岛模式

1.建设模式

青岛市公共实训基地是由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成的区域共享、覆盖城乡、公益为主的山东省最大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是属于独立型公共实训基地.2006年规划建设,200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一个以公益性服务为主(面向学生),以市场化运作为辅(面向社会)的大型实训基地. 2.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青岛市公共实训基地是由青岛市劳动局下局的就业培训中心负责管理运行,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2009年以公共实训基地为平台,成立了青岛市劳动保障技工学校,构建了“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办学模式,主要面向市职业院校的学生开展技能培训,在校学生培训的各种费用,采用分担培训成本的办法,市、区两级政府按照3:1比例分担.在师资队伍上,采用聘请企业首席技师或技能大赛状元为教师,实行动态管理考核.

通过引进市场化运作的因素,建立了项目带动的“自运行、自建设、自发展”运行机制,一方面与有培训需求的行业企业或社会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协议,开展有偿的技能培训活动;一方面对符合国家培训补贴政策的对象给予政府补贴. 3.模式定位 免费无偿面向市区职业院校或社会培训机构的学生开放,开展市场化的有偿技能培训活动.主要功能包括技能训练、技能鉴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等.

(四)无锡模式

1.建设模式

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是建在高科技园区内的公共实训基地,是属于独立型公共实训基地.2006年底批准立项,2007年初开始建设,首期工程2008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到2012年完成三期建设.建成一个面向全社会开放,集公益性、服务性、导向性和示范性的公共实训平台. 2.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是由无锡市政府专项批准成立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实训中心负责管理运行,实训基地分为项目区和工厂区两部分,项目区的设备由政府采购解决,工厂区的设备由企业无偿提供.基地采用“实训工厂式”的管理模式,对各实训项目的设备维护采用服务外包,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引进企业进行维护.在运行经费上,建立以政府购买为主,基地收益为补充的运行机制.在师资队伍上,建立了一支以编制内专任教师为核心,编制外教师为补充的教学团队.在培训服务上,采用无偿与有偿相结合,一方面对无锡职业院校学生和困难企业开展无偿实训服务,另一方面对其他对象开展有偿实训服务. 3.模式定位 免费无偿面向无锡职教园区和市区职业院校学生开放,为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培养一线急需高技能人才.主要功能包括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师资培训、技术交流、示范展示与生产等.

(五)杭州模式

1.建设模式

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是功能最全的公共实训基地,是属于独立型公共实训基地.2007年批准立项,2008年动工建设,2009年竣工验收,2010年投入运行.建成一个面向全社会开放,集综合性、公益性和示范性一体的公共实训基地. 2.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是由杭州市人社局下属的市公共实训指导中心负责管理运行,采用自行管理和委托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实训室的设备维护管理和实训基地物业管理采用购买服务委托管理,实训单位进入基地实训采用自行管理,即实训前,实训单位制定详细的实训计划,向实训指导中心提交准入申请书,经审核同意后,签订实训协议书;实训单位提交预约表,由实训指导中心安排实训场地及时间,并办理实训设备交接手续.实训中,实训单位严格按实训计划开展实训,并填写相关实训记录.实训后,实训单位要整理及复原实训场地和设备,并办理相关离场手续. 3.模式定位免费无偿面向全市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提供服务.主要功能包括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师资培训、技术推广、就业服务等.

(六)绍兴模式

1.建设模式

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是政府和职业院校合作创建的公共实训基地,属于依附型公共实训基地.基地成立于2006年,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由市政府和学校按1:1共同出资建设,建设期两年,200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一个集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孵化于一体的公益性服务平台. 2.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绍关市公共实训基地是由绍兴市人社局领导下的市公共实训基地办公室(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兼任)负责管理运行,采用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基地设立独立的财务账户,专款专用.一方面面向职业院校学生开展无偿服务培训,另一方面面向其他培训人员开展有偿服务培训,向物价部门申请核定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适当培训或鉴定成本费,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上缴财政管理,支出通过预算向市财政申请. 3.模式定位 免费无偿向全市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开放,主要功能包括技能训练、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师资培训、技术交流等.

小结:国内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与运行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年- 2005年),以上海、深圳为代表,以政府为主办、主体、主管的建设模式,面向全社会开放,基本上采用无偿培训服务或政府购买服务.第二阶段(2006年一2011年),以青岛、无锡、杭州、绍兴为代表,以政府为主办或以政校为共建、以职业院校或行业组织为依托和管理的建设模式,面向全社会开放,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以有偿培训服务为辅,开展无偿与有偿相结合的培训服务.第三阶段(201 2年至今),以东部地区的公共实训基地为代表,以政府为主导,以职业院校为依托,以行业企业为参与的建设管理模式,面向全社会开放,开展无偿与有偿相结合的培训服务.

三、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已有10多年的时间,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当前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是以依附型公共实训基地为主,主要承担区域内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技能训练、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师资培训等任务,基地的管理运行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以福建省区域共享型汽车类公共实训基地为例,主要有:

(一)企业元素少

从已建成的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情况看,汽车企业参与基地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的元素太少,即使有校企合作元素,也只是停留在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或技师来实训基地兼任实训指导教师上.因汽车品牌多且市场竞争激烈,品牌间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都是保密的,汽车品牌企业有自己的培训公司,加上汽车维修企业自身的认识不足和政府的政策引导不够等问题,导致基地的企业元素缺乏.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只有一开始就引入汽车企业元素,与汽车维修企业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培训与企业的需求实行无缝对接.

(二)实训课程针对性不强

从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训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因企此元素少,实训基地教授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于陈旧,并非将来主流的汽车维修技术技能.实训基地针对某个汽车品牌开设的实训课程不多,不成体系,致使中小型汽车维修企业不愿意将自己的员工送来培训.

(三)“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建成后,能否进行有效培训,很重要的一环,是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即有丰富的汽车维修实践技能,又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对比国外发达国家对职教师资的任职资格看,无论在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还是在各职业院校都严重缺乏.究其原因,是来自学校的教师大多是从这个校门进另一个校门,缺乏汽车维修实践的工作经历,而来自企业的实训指导教师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培训,缺乏理论传授人的基本方法.另外政府对学校用人机制的限制,学校与学校间、学校与企业间的师资不能共享,也影响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少

从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来看,当前大多数的基地都政府一次性投入,虽改变当前汽修实训设备数量少、档次低的局面,但随时间的推移和汽车的飞速发展,一次性购置的大部分先进实训设备,在几年后将不可避免在老化、陈旧,它们需要被逐步淘汰、更新,同时因基地各个实训室的设备设施由学校进行维护和运行管理,管理单一,参与企业少,难以确保公共实训基地良好运行.再加上基地的日常运行管理费用、专业设备维护费用、项目改造升级费用、师资队伍提升费用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持续注入.如果不能解决后续资金问题,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就难以可持续发展.

(五)资源开放共享不够

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初衷,即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建立场景逼真的汽车维修实训基地,使拥有汽修专业的职业学校、或有培训需求的社会机构或个人,通过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资源的区域共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为提供实训的学校或基地,一方面因财政保障不能完全到位,却要额外支出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日常维护和实训指导,致使基地资源开放共享的愿意不高.另一方面因更多地考虑基地的利益,对外服务缺乏主动性,加上有偿服务培训较少,致使基地资源开放共享的动力不足.

四、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过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建设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克服影响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运行的不利因素,我们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一些有利于促进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增加基地的企业元素

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企业是高技能人才使用的主体,更应该是培养的主体.所以,现在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应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基地的各实训室管理引入企业的7S管理;由企业为基地的各实训室设施设备更换和技术更新提供支持.

(二)注重基地的内涵建设

注重中职汽修实训教学模式的选择——开展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注重中职汽修实训场景模型的设计——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企业场景,注重中职汽修实训课程的编写——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注重中职汽修职业技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规范汽车维修职业技能操作.

(三)完善基地的投入机制

要实现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基地的经费投入,即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达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调整基地的投资结构,即改变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引进企业投资主体,对接企业职业标准,增强企业的主体作用;完善基地的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即改变政府单主体、政校双主体投入机制,建立政校企三主体的投入机制.同时完善基地的管理成本分担机制,采用无偿和有偿相结合的培训服务模式,即通过无偿培训服务活动,确保基地的公益性,确保培训人员达到上岗要求的职业技能,达到“蓝领”水平;通过有偿培训服务活动,如技能提升、技术交流等,提高基地的利用率,由企业团体或个人“掏腰包”,提升培训人员达到更高的职业技能,达到“金领”水平.

(四)健全基地的管理制度

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注重基地的科学管理,才确保其持续健康发展.在组织管理机构设置上,要不断创新,建立以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基地管理理事会.政府参与基地管理,是确保实训基地的公共性、公益性、开放性;企业参与基地管理,是确保实训基地的先进性、实用性、职业性.在基地管理制度制订上,要不断完善实训基地的有关制度,如完善基地实训室管理员和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基地学生实训守则、基地安全管理制度、基地仪器设备保养制度与借用管理办法、基地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训室使用登记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基地管理全面到位,使设备资源有效利用.

(五)强化基地的师资力量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中职汽修公共实训基地必需的软件,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大企业教师队伍建设,从企业中、社会上选聘实践经验丰富、技能水平高的骨干技术人员到公共实训基地任教,并建立教师库;同时政府为基地引进教师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注重公共实训基地内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来自学校的教师多参加顶岗的生产实践;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多承接企业的横向课题,以增强教师科研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来自企业的教师多参加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多参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以提升教师传授理论知识的能力.参考文献:[1]吴晓天.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9.[2]张海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实训基地[J].职教论坛,2009(12).[3]施风荣,黄峰扬,郭小勇,林羽.以学校力依托的公共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U].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引发.关于开展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6).[5]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通知[Z].闽教职成,[2011] 49号.

作者简介:林敏祥(1977 -),男,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汽车维修.

林玉荣(1983 -),女,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实训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实训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实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