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特色与优秀专业建设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专业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特色与优秀专业建设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

陈立婧,谭洪新,黄旭雄,唐文乔,刘至治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摘 要:生物科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上海海洋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在鱼类学、水生生物学和鱼类繁殖生理学等教学和研究上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不仅是我校目前的国家特色专业,也是学校构建海洋、水产、食品三大学科专业体系的主要依托学科和专业之一.我校正在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术提升、课程与教材建设、实验与实践教学建设、国际国内视野的拓展、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加强生物科学特色专业及优秀专业的建设.

关键词:上海海洋大学;生物科学;特色专业;优秀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9-0005-02

生物科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创设于1956年的我校生物科学专业(早期称水生生物学专业),是国内最早设立的同类专业.涌现出大批国内著名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教授.5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水生生物的教育、科研和管理部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级专业人才.

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培养的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优于其他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1].生物科学不仅是我校目前的国家特色专业和上海市优秀专业,也是学校构建海洋、水产、食品三大学科专业体系的主要依托学科和专业之一,在上海海洋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专业建设将依据学校的专业整体布局,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特色”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设备条件和师资水平,抓特色课程和教材建设,完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具有海大特色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将我校在2020年建成高水平特色大学贡献力量,也为我国海洋、水产、食品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重要基地.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体制上,改革目前完全分离的本科、硕士、博士招生和培养模式,结合研究生部的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开展本、硕、博招生和教学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在素质培养上,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心、具备坚实的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术提升

加强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主要课程和研究方向上造就3~5名中青年带头人,形成以带头人为核心、骨干为主力、教学科研助手和研究生为基础的结构合理、专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在已有鱼类学、水生生物学等基础上,针对日趋退化的水生生物资源,将鼓励教师将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水生动物繁殖与发育生物学、水域环境生态学等作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形成新的优势和特色,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学术保障.

中青年骨干教师,半数以上在国内重点大学或海外获得博士学位,学历高,事业心强,但多数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还欠“火候”.教师对学科的准确理解,是保障学科正确传承的前提;教师的学术造诣和真才实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除了高职称和高教龄教师的传、帮、带以外,最近几年,学校还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制订了一系列的培养措施:每年选派1~2名骨干教师赴海外学校进行为期1年的进修与学术交流;为每位教师提供1~2次国外、3~5次国内学术交流的经费资助;每年聘任2~3位国内外著名专家,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开设科学前沿课程;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集中讨论学科建设方案.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

在现有鱼类学国家精品课程和水生生物学上海市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改革相关生物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编写体现生物学的最新发展动态,适用于本、硕、博培养层次的特色讲义或教材,开设由国内外著名教授担任的“专业引导课”.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促进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考虑通用性与柔性的结合,即通识课、新生研讨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相结合.结合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完善本专业建设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编著.

重新编写融合了现代教学思想和内容的“鱼类学”教材(已列入高等教学出版社出版计划)、修订由我校主编的“水生生物学”等优势教材,编著国内外第一本“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教材(已列入高等教学出版社“十一五”教材出版计划)和“水草栽培学”、“甲壳动物学”等特色教材.

在建设好已有的国家级、市级精品课程的同时,要将“植物生物学”、“普通动物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态学”和“微生物学”等课程建设成为市级或校级精品课程,形成国家、市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系列.

四、实验与实践教学建设

根据本专业教学的特点,在设施良好的“上海市生物科学本科教学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平台上,强化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独立设置实验课,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环节,逐步改善和提高实验环境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加强实践性、研究型教学环节,减少演示型、验证型实验,更新或增开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将过去分散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小实验集中起来,安排相对集中的时间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针对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和具体要求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

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和动态,在本科层次开设一些创新性、实践性实验,并开放相关专业实验室和学院中心实验室供本科生使用,以提高实验的教学效能.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学术气氛.增加野外实习的时间和频度,增加实习经费.在硕士、博士层次,也要鼓励学生参加学位论文课题以外的相关项目,以开拓视野,增加实践经验.

从技能训练、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三个层面,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进行多样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校级创新计划项目,学院也将设立专项经费,为学生提供更多科研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接触学科前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完成规定的学分外,还可获取第二课堂的学分.第二课堂的内容包括国家、省部级组织的各项活动、项目和我校组织的各项科技文化活动.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内陆水域资源与环境调查、水生态修复工程等各环节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更好地满足生物科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学校与基地互惠共赢的实践教学基地发展模式.巩固已有的江苏吕泗、上海青浦淀山湖、上海崇明岛明珠湖、苏州阳澄湖等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以研究课题的方式在实践基地组织实践教学活动.

强化毕业论文实践环节,建立指导教师资格认定、毕业文论选题、开题、中期考核、论文报告撰写和答辩评分等完整的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国际国内视野的拓展

邀请若干高水平国外学者开展学术讲座,资助学生参加一定数量的国际学术会议,增加参与国际学术活动的机会.同时,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国外或国内的高水平大学进行游学和访问交流,提升交流能力,拓展学术视野.

探索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办学的新模式.试行“2+2”和“3+1”的培养模式,即在国内先进行三年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学习,最后一年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到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荷兰等国家进行后续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开设自然与技术科学类通识课程.在已经开设的“生命起源与进化”、“景观生态学”、“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微生态与健康”、“龟鳖文化与龟鳖鉴赏”、“生物入侵”、“生物安全”、“生物伦理学”等通选课的基础上,继续增加通选课门数和类别,开设面向全校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生命科学通选课程10门以上;举办面向全校及上海市的暑期学校;作为校际及国际交流的基础课程,吸引国内外学生.

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专业社团的建设是营造课程学术气氛、吸引年轻学子的有效手段.相关学科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是提升课程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选修文史哲、经管、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提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充分利用“上海海洋大学鲸馆”和“上海水生生物科技馆”等特色教学基地,营造浓厚的校园生物文化环境,吸引年轻学子投入到生物学科的探索中来.实行导师负责制,启动“三导”、“四结合”的导师育人新机制.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2,3].从制度上规定教师承担育人责任,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加强教师对学生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和生活指导的正面教育,发挥教师在优良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有效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推进素质教育的有益举措.

通过上述系统、科学的规划和建设,一定会将生物专业建成为师资队伍优良、教学条件完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成为我国水产生命科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郑先哲,李文哲,冯江.特色专业建设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3):98-99.

[2]田青刚.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创新[J].今日科苑,2010,(10).

[3]陶珠.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2):57-60.

专业论文范文结:

适合专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专业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题目

2、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4、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5、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6、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