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类有关论文范本 和论李叔同对传统诗歌思想的继承相关论文范本

本文关于传统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论李叔同对传统诗歌思想的继承

摘 要:李叔同身处清末与民国这一文化断层时期,受到古典与新潮、中国与西方文艺思想的影响.他将中西方思想、理论、技法倾注于文艺创作之中,真正做到了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在他毕生的诗歌创作中,更多地展现了传统文人的审美追求,通过对李叔同诗歌及诗歌理论研究,探析传统诗歌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以及传统诗歌思想与其诗歌风格的紧密联系.关键词:李叔同;传统诗歌思想;审美风格;继承

近代的文人、学者基本上都深受国学浸染,但是在时代转折的关头、民族兴衰的转折点,能像李叔同一样既接受外国文化的洗礼,又能够坚守传统文化,以传统“士”之精神行事做人、创作文艺的,大概并不多见.而这位奇才又涉猎广泛,金石书画无一不通,难怪近代诗学研究者钱仲联先生,分别在《近百年诗坛点将录》和《南社吟坛点将录》中,评价李叔同为“玉臂匠金大坚”和“花和尚鲁智深”[1],可见他在近代诗坛非同小可的地位.李叔同诗词作品风格自然清新,情意隽永,文字洗练.看似轻描淡写的词句,都是基于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积累与认识.李叔同诗词的审美追求与传统诗歌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之总结为诗乐相和、情志相融、诗画结合、雅俗共赏等方面.

一、诗乐相和

诗词与音乐相结合,是中国诗词最为悠久的传统.《墨子·公孟篇》中有“弦诗三百,歌诗三百”的说法.无论是先有词,根据词来谱曲,还是先有曲,再依照曲填词,诗与乐几乎是不可分离、相伴而生的.二者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相得益彰、互为体衬,故诗又被叫做诗歌.现代诗基本上已经脱离了音乐,李叔同能够继承诗乐结合这一伟大传统,得益于他对乐律的精通,对古典诗歌修养的深厚造诣.李叔同的诗歌创作集中于出家前,基本上保留在《李叔同所作歌曲》《中文名歌五十曲》《清凉歌》等集子中.其词清雅含蓄,饱含人生关怀,其曲悠扬简净,琅琅上口,成为广为传唱的名曲.李叔同歌曲的成功,正在于词与曲的搭配得当、相得益彰.

李叔同主要以学堂乐歌的形式,将诗词与音乐结合起来,用歌曲来塑造人性、人美、人格,体现了他对传统儒家诗歌教化作用的继承.他非常重视艺术对人格养成的影响,因此认为对青年人的艺术、审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音乐小杂志·序》中,他提出:“声音之道,感人深矣.惟彼声音,佥出天然;若夫人为,厥有音乐.天人异趣,效用靡殊.”这无疑受到《乐记》的影响,“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即音乐生成在于人对自然之物、声音有所感,进而有所表达.

在文艺创作中,李叔同是十分灵活的.他十分注重诗词与乐的协调,因此为达到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他常常不拘泥于陈法,不生搬硬套.他的歌曲听来总是自然优美、韵律悠扬.在曲谱的创作与选择上,他作为我国引进西洋音乐的先驱之一,将西洋乐曲配上中式歌词,如著名歌曲《送别》,这首歌曲就是引用的美国通俗歌曲作家,约翰.P.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一歌的曲调.

在作词方面,李叔同大多数诗词采用古典诗词格律,也有一些并不是严格遵循古诗词格律.如《春郊赛跑)).“跑,跑,跑!看是谁先到!杨柳青青,桃花带笑,万物皆春,男儿年少.跑,跑,跑,跑,跑!锦标夺到了!”最后的五个跑虽然突破了传统严谨的诗歌形式,但是使歌词更加生动具有活力,符合学生时代奋力前进、胜利在望的紧张与激烈心情.

二、情志相融

诗人总是敏感而多情的.李叔同的诗词创作,秉持传统“诗言志”的诗歌思想,将丰富的人生感受、生活体验、醇厚情感熔铸于诗行.他曾说:“诗言志,志之不贞,何为诗也?”他的诗词从不是空洞无味的,而是富含人文气息,其思想感情时而如春风浮荡人心,时而如烈火烤炙残酷现实……作为一位有抱负、有童真、有责任感、有悲悯心的艺术家,他的思想感情总是丰富多彩而又细腻隽永的,正是这种一以贯之的情志相融,赋予了李叔同诗词历久弥新的美学风格.

国家的多难带给每一个中国人动荡与不安,李叔同作为当时年轻有为的知识青年,对祖国现状的关怀、命运的担忧、前途的思考化作一团爱国热情.即使在出家之后,他依旧“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虽然他并非有意投身于当时的政治激流之中,但身世的浮沉与国家的战乱在他身上的烙印,岂能轻易抹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使他更渴望尽忠报国.他也曾写下“男儿若论收场好,不是将军也断头.”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流淌着同样决绝效力祖国、无畏一死的爱国情怀.当他亲身经历“风卷旌旗…‘马撕残月”的战争悲凉景象后,一句“河山悲故国,不禁双泪垂”写尽诗人的沉重的悲怆.

在他的诗作中,有多事之秋的北国,也有相对安宁的南国,其情感也是截然不同的.“帘衣一桁晚风轻,艳艳银镫到眼明”“西湖风月好,不慕赤松仙”,闲适自得的心境跃然而出.虽然北方的烽火时常点燃他内心的焦灼,但在他的笔下江南的西湖总是可爱的.“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泛舟西湖仿佛古人之情志都一并纳入胸中,给李叔同的词句增添了一抹清新明朗之色.

李叔同拥有清高淡远的人生志趣,表现在他的诗作中,则是以美好高洁的植物来象征自己的追求.他为陈师曾之荷花题诗“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诗人赞美荷花高洁,也表明希望自身如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荷花蕴含着佛法和佛理,对李叔同来说,荷花代表他内心对佛学事业的无限追求.菊花形象也经常出现在他的诗句中.“生来未借东风力,老去能添晚节香.”李叔同的一生正如菊花一样,越是年长越是散发出高蹈的品格.他的诗歌中还有梅花、山茶花等花,都表现出他孤芳自赏和不甘平庸的个性,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托物言志的传统;

三、诗画结合

诗画结合是富于中国特色的诗歌理论.最早来自于苏轼对王维《蓝山烟雨图》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为中国诗歌书画的重要评价标准.诗中有画即是诗歌能够用文字的形式,通过人的联想,建立立体空间感,弥补了诗歌的局限,使诗歌兼具绘画的美感.画中有诗即是在有限的尺幅间,展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寄托画家的思想情感,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产生了多重的审美效果.李叔同精通绘画,不仅是中国山水画,就是对西洋油画他也有极高造诣.对诗、画艺术的熟练掌握,有益于他对诗、画的创作,二者的融合与互相影响几乎是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同时,诗画结合也使他的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使他的诗、画作品具有鲜明的特征.

李叔同的诗画创作是极其丰富的,其中专门为画作题写的诗词也不在少数.为画题诗可以看做是诗画结合的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如他的《玉连环影·为夏丐尊题小梅花屋图》:“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这首词的词牌比较少见,它的形式也十分独特,短小活泼,增添了词的趣味性,也表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李叔同从自然景物写起,中间插议画者,最后又以自然景物收尾,自近景至远景,画家置身其中,与老屋、小梅花相映成趣,烘托出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景象,同时表达出画家陶醉于自然质朴的生活之中.

在李叔同的其他诗作中,也充分体现了他对绘画艺术的深刻体悟,尤其是对色彩、形态的准确把握.“粉痕艳艳瘦于梅”,他写山茶花艳丽浓烈之色,不是流于表面,更通过色彩鲜丽表现山茶花不畏严寒的风骨.“云掩月瑞光惨白,帘飘烛影焰摇红”,一白一红造成色彩的鲜明对比,侧面烘托寒风砭人肌骨,读来有如瑟瑟风声入耳.他描写菊花,未提名字而用一抹:“画中正色自含黄”,菊花形象跃然纸上,姿态分明.

西方油画通过光影和透视来使画面具有立体感,中国山水画更重视画面的布局、视角的选取,在李叔同的诗词中多有体现.在《西湖》中十分明显:“看明湖一碧,六桥锁烟水.塔影参差,有画船自来去.垂杨柳两行,绿染长堤.飏晴风,又笛韵悠扬起.”歌词开头从烟雾缭绕的西湖之景写起,伴随着视角由远及近的转移,白塔、游船、杨柳、长堤等,犹如画卷徐徐展开,笛声悠扬随风自水上来,更增添了西湖的艺术气息.

四、雅俗共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雅俗既是道德裁量的价值标准,又是文学批评的审美范畴.”怛是雅、俗观念并不是同时诞生的,雅的观念在先秦已较为普遍.《论语·阳货》中孔子:“恶郑声之乱雅乐.”雅即正,是传统儒家中正平和的诗乐理想.处于上层社会的士大夫行雅礼、听雅乐、讲雅言,“雅”代表了他们的审美标准.逐渐雅文化成为社会精英阶层的代名词,而俗文化则深受下层民众的喜爱.当然二者并不是决然分离的,而是在发展过程中有碰撞、有融合.宋代以后,逐渐有雅俗共赏、以俗为雅的文学倾向.

李叔同作为封建社会末期的文人,保留了传统名士的生活方式.“他以文会友,加入了袁仲濂、许幻园等人组织的‘城南文社’,加上社中的张小楼、蔡小香,五人缔结‘金兰之谊’,号称‘天涯五友’.”诗词是古代文人雅士间交往的重要方式,在李叔同的诗词中,多见与友人的赠答诗,也有为友人书画所题之诗,也有聚会助兴之诗,等等.他的《戏赠蔡小香四绝》,对蔡名医称赞之余,不无嬉戏调侃之意,“艳福者般真羡煞,佳人个个唤先生.”尽显名士风流倜傥.字句明白浅显,以俗衬雅,轻松活泼.

李叔同的诗歌具有古雅的风格特征.他不仅对传统诗歌比兴、象征、用典等手法运用自如,而且他善于将古诗词意象、句子等化入自己的诗中,也体现出他对屈原、孟浩然、王维、苏轼等众多诗人的欣赏与学习.他以“骚体”作歌词,如《长逝》:“惟春与秋其代序兮,感岁月之不居.…‘兮”字加重语气,叹感情之深沉、无奈,有屈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余风.在《西湖》中,他化用苏轼赞美西湖的经典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为“靓妆比西子,尽浓淡总相宜.”

化用古典诗词是李叔同诗词的一大特色,同时他也用白话语入诗.“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诗中文白兼用,情感质朴,在真实朴素的生活细节中,体现儿时的乐趣.李叔同赠许幻园之句“阳春常驻山家,金樽酒进胡麻”,想必最能展现出他诗词雅俗共赏的风格特征了.

在历史文化大转型的独特时期,李叔同经历了传奇式的人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素材.纵观他的诗歌创作,无不体现着古典诗词的美学风格.本文主要结合他的诗歌与文艺思想,将他诗歌所继承的传统思想总结为诗乐相和、情志相融、诗画结合、雅俗共赏.可以说他的诗词的表现内容、手法、审美理想、都闪烁着传统诗词的光辉,彰显了他对古典诗词审美风格的追求.

传统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传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传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2、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3、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4、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社

5、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6、亚太传统医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