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和展卷阅千年《中国阅读通史》解读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这篇阅读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展卷阅千年《中国阅读通史》解读

摘 要《中国阅读通史》是我国阅读史研究领域第一部通史著作,在广泛吸收中外阅读史研究成果、全面搜集我国阅读史史料的基础上撰写完成.该书从文化研究视角出发,将阅读视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梳理阅读的时代变迁,关注不同阅读群体的特征,总结历代阅读理论和方法,提炼出我国阅读的传统和精神,提出了中国阅读史研究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中国阅读通史阅读史阅读文化阅读的传统和精神

引用本文格式傅敏. 展卷阅千年—— 《中国阅读通史》解读[J]. 图书馆论坛,2018 (8):95-98.

A Review of Chinese Reading HistoryFU Min

Abstract The ten-volume Chinese Reading History edited by Professor WANGYuguang is the first general historyof Chinese reading. It widely draws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related to reading history at home and abroad andconsults the overall Chinese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 series of books consider reading as a social and culturalphenomenon, study how reading changes with times, pay attention to the reading features of different readergroups,and summarize the read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the past. Thus,a theoretical research framework ofChinese reading history is brought forward.

Keywords Chinese Reading History;reading history;reading culture;reading tradition

《中国阅读通史》共分十卷,首卷为《理论卷》,解决阅读史研究中的诸多理论问题,如阅读文化和阅读史的研究范围;阅读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时尚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阅读文化和阅读史的时代、区域以及民族特征等.第二至第九卷,按照时序将阅读史划分为11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梳理每个阶段阅读活动发展的历史脉络、影响阅读的因素、阅读行为的变迁、阅读人群及其特征、阅读思想和理论的发展等.第十卷为《图录卷》,辑录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阅读图像,并为之撰写简要的说明.全书前有王余光先生撰写的《中国阅读通史·序》,概述编撰主旨和撰写纲要,可视为全书之纲领.

从学术角度来看,《中国阅读通史》框架体系清晰完整,体例严谨,引用大量原始资料,足见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收集史料之广,且每引必注,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在大量一手史料的支撑下,书中所言必有所据,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厚实之作.从通识普及的角度来看,该书图文并茂、语言流畅、简明易懂,主题论述集中,列举了大量古代阅读典故和事例;而《图录卷》的设置颇为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亦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中国阅读史的入门读物.

阅读是伴随着文字而出现的一种现象.自汉字诞生之日起,我国阅读的历史就拉开了序幕,并且从未断绝,迄今延续了五千年之久.我国阅读史虽然源远流长、史料丰富,但在古代学术体系中,阅读并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汉代以来经学发达,影响了数千年的历史进程,可以看作为阅读学的远源[1].但以经典阐释和解读为主要对象的经学,与近现代学术意义上的阅读学,从研究对象到基本思路都是迥然不同的.现代阅读学兴起于西方,1956年1月国际阅读协会在美国成立,标志着阅读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20世纪80 年代前后,受接受美学中读者反应理论(reader-response theory)的影响,在书籍史研究的基础上,阅读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阅读史兴起[2].随后几十年中,西方阅读史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其中的杰出代表——美国学者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的《启蒙运动的生意》(三联书店,2005 年)、《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新星出版社,2006 年)、《拉莫莱特之吻:有关文化史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法国学者罗杰·夏蒂埃(RogerChartier)的《书籍的秩序》(商务印书馆,2013年)等书先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对阅读史学的建立和成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古里耶默·加瓦罗(Gulgielmo Calio)和夏蒂埃共同主编的《西方阅读史》(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Press,2003),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Alberto Manguel)的《阅读史》(商务印书馆,2002年),新西兰作家罗杰·费希尔的《阅读的历史》(商务印书馆,2009年)等几部阅读史通论著作先后被介绍到中国,在我国引起了巨大反响.遗憾的是,这些西方阅读史经典著作几乎都对中国的阅读活动不置一词.《阅读的历史》虽然设置了专门的章节,介绍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阅读活动,试图将东西方弥合于一体,但由于史料的匮乏和中西文化的差异,书中关于中国的论述不免令人感到隔膜[3].在这种学术背景下,建立中国阅读史的研究体系,展现中国阅读的独特魅力,使之服务于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工作,既是学术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实践的迫切需要.《中国阅读通史》的编撰和出版就是对这种现实需求的回应,该书在广泛借鉴西方阅读史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国阅读史史料的整理挖掘,构建了中国阅读史的研究体系;在此框架下重点讨论各个时期阅读文化的发展、阅读行为的变迁、阅读人群的划分等具体问题.下文从这几个方面介绍《中国阅读通史》的主要内容.

1 阅读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阅读”是阅读史研究的核心概念,对其内涵的理解关系到阅读史研究范围的界定.《中国阅读通史》认为,阅读是阅读主体(读者)与文本(可以是一本书,也可以是整个宇宙)相互影响的过程,是阅读主体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的一种体现《( 理论卷》)[4].人们通过阅读来认识世界,探索未知,完成知识和文化的传承,因此“阅读是人类文明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文化保存和传播的根本途径,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理论卷》).阅读活动受到一个时期政治、学术、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同时也是历史传统的延续和继承,这就是文化研究视角下对阅读的认识.

2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阅读史研究

文化视角为阅读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种视野下,阅读研究的对象不再仅限于读者个体的阅读活动和阅读心理,或是阅读行为的形成机制和阅读的原理,而是将人类的阅读活动置于社会历史的整体环境中去考察:既研究读者和文本的互动,也研究阅读与各种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将阅读视为一种文化现象,那阅读史研究就要从宏观上揭示阅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中国阅读通史》紧接着提出了该书的第二个核心概念——阅读文化:“阅读文化是建立在物质和社会基础上、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制约而形成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方式”《( 理论卷》).具体来说,阅读文化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容:价值和功能(核心层)、制度(连结层)、物质和社会基础(表层).第一层面是阅读文化的核心,解答了谁在阅读?如何阅读?在何处读?为什么读?阅读的价值和功能等观念层面的问题,本质上反映了读者与文本的关系.后两个层面是影响阅读行为的外在因素.将内外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结合阅读史资料和理论,《中国阅读通史》将其分解为8个具体的问题,构建了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框架.这8 个问题分别为:阅读史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文本变迁与阅读;社会环境、教育与阅读;社会意识、宗教与阅读;学术、知识体系与阅读;中国阅读传统;个人阅读史《( 中国阅读通史·序》).该书前九卷就是围绕着这一框架展开的,这也是对建立我国阅读史研究体系所作出的贡献.

3 阅读的时代变迁

一部阅读史,在时代的变迁与经典的永恒中交错展开.变,是时代的洪流;不变,是传统的延续.书写中国阅读史,首先要把握的就是阅读随时代变化的特征.影响阅读的因素是多样的,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角度,《中国阅读通史》重点关注了文本变迁与阅读之间的关系.文本是阅读的对象,是阅读行为产生的物质基础.文本的发展包括外在形态和内涵知识体系两方面的变迁,都会对阅读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20世纪以来,文本的概念被各个学科广泛使用,其含义也呈现出泛化的趋势.《中国阅读通史》首先回顾了各学科背景下文本概念的多样性,然后从阅读文化的视角,将其定义为“能被读者认识把握并对其阅读行为产生影响的精神产品”《( 理论卷》),其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内容、记录符号、记录方式、物质载体等.在《理论卷》和随后的各时代阅读史中,《中国阅读通史》讨论了文本的内外在形态变迁,展示阅读的时代特征.比如,关于文本的载体形态,《中国阅读通史》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均经历了手抄本时代、印刷本时代和数字文本时代三次重大演进.抄本时代,阅读表现出口头阅读和集体阅读、精读、抄读等特点,并且属于少数人的特权.印刷术发明后,书籍数量激增,文本传播速率加快,社会阅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阅读范围扩大,阅读群体广泛化,阅读阶层相对下降.而数字时代的到来,直接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如果说纸本书的阅读是线性的,那么网络时代的阅读则呈现出发散的状态.

4 阅读人群的划分

所谓阅读人群,是指具有相同阅读习惯和文本阐释方式的读者群[5].读者群体是西方阅读史研究的重点.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阅读史的发展遵循一定的整体趋势,但各地区、各民族因语言、文化、宗教、经济的差异也会使阅读呈现出各自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如果说中国阅读史是大树的枝干,那么各类阅读人群的阅读活动就是大树的枝叶,对阅读群体的划分和研究可以展现中国阅读史的多样性.在这方面,《中国阅读通史》也做了有益的尝试.比如,《辽西夏金元卷》按照使用语言的不同,将读者分为女真读者群体、汉族文人读者群体、蒙文读者群体、色目人读者群体等,分别阐述其阅读活动和特征.《明代卷》的划分更为细致,按照社会阶层和阅读习惯的差别,分为宫廷读者群、士人读者群、女性读者群、大众读者群、少数民族和宗教读者群.《中国阅读通史》对阅读人群的界定不一定十分全面,但这种以读者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是值得重视的.

5 阅读方法和理论的发展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读书在中国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十分神圣的,因此,史籍中与读书相关的论述俯拾皆是,其中读书方法和理论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中国阅读通史》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在各卷中设置了专门的章节,挑选历代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方法和理论加以介绍,并分析其在阅读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比如,《魏晋南北朝卷》选取并分析了“阅读知音论”“阅读滋味说”“阅读功能论”.《隋唐五代两宋卷》重点评述了朱熹的读书法.《清代卷·下》抓住了西学东渐后,导 读书目的发展,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历代阅读方法和理论是阅读史研究与实践关系最密切的部分,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那些经过时间考验、被证明有效的阅读方法,也应当被广泛地推介到阅读推广的实践工作中.《中国阅读通史》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是十分及时的.

6 阅读的精神和传统

传统是指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6].传统延续的动力,在于人们内心的文化认同.我们常说,阅读是中华民族最优良的传统之一,那么,这种传统的内涵是什么?这是阅读史研究者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在《中国阅读通史》中,作者将中国阅读的传统和精神凝练为五个方面:首先,阅读价值观层面,即人们为什么阅读?如何看待阅读的价值?修身宏道,学思行相结合,“学而优则仕”,重视经典阅读都属于这方面的内容.其次,阅读方法层面.读书以识字为先,讲究博约结合,循序渐进,形成了完整的背诵和抄写的方法.再次,阅读精神层面.赞颂勤学苦读,读书以立志为先,坚持不懈,虚心涵泳.然后,对文本的尊重、对知识的崇敬、对书籍的珍视,属于阅读传统中的文化情怀.最后,热爱藏书,重视书籍的力量与象征意义.中国的藏书文化十分发达,历代均有大量藏书大家、书香世家涌现.对于读书人来说,没有书的生活暗淡无光,为了买书、抄书、借书,许多读书人如痴如狂,这是中国阅读史上最令人感动的篇章.在《中国阅读通史》的各卷中,均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和史料,具象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深远的阅读传统.这样的展示方式,无疑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让今天的中国人认同并自发传承中华民族关于阅读的美好记忆.那么,未来等待我们的必将是一个书香溢满的社会!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历史上我们曾是世界上最热爱藏书和阅读的国家.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古人很早就懂得,父母爱子女,与其遗子孙良田万顷,不如赠其书香久远.经典常存,精神不灭,笔者一直坚定地相信,中华民族的阅读传统从未断绝,只是暂时蒙尘而已.在这样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空虚与浮躁充斥心灵的时代,阅读也许就是那缕引导我们重新归于平和宁静的阳光.此刻,窗外万籁俱静,细雨纷纷,在南国稍显清冷的冬日,我正手捧一杯香茗,展卷细览,走进一段关于阅读的千年旅程.您呢?

阅读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阅读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阅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青春风杂志免费阅读

2、英语杂志在线阅读

3、杂志阅读

4、杂志在线阅读

5、期刊阅读

6、飞魔幻杂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