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可持续发展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山西省葡萄酒产业现状与可持续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山西省葡萄酒产业现状与可持续

贺晋瑜1,聂磊云1,陶玲1,王恢2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太原030031;2山西怡园酒庄有限公司,山西太谷030800)

摘 要:为了促进和指导山西省葡萄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发展葡萄酒产业方面取得各项科研成果的综述,分析了山西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并指出了其在发展中存在着葡萄品种单一、专业知识人才匮乏、文化影响力有限、市场培育能力较弱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产品种类结构,满足消费者市场的个性需求;培养葡萄酒人才,储备葡萄酒产业有序发展的后备力量;强化企业品牌观念,体现品牌文化的高能附加值;对接文化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各产业链,构建成熟的营销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葡萄酒产业;现状;可持续发展;措施;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S63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6110022

0 引言

葡萄酒产业是集复合型、生态型、效益型为一身的朝阳产业.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的权威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葡萄生产国,第五大葡萄酒生产国和第六大葡萄酒消费国”[1].近年来,国内外对葡萄酒产业的研究取得了各方面的成就,罗建军等[2]研究指出,从种植、加工、营销、科技、检测5个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产业发展的思考;张红梅等[3]研究指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积极传播葡萄酒文化;张秀娟[4]研究认为,发展葡萄洒产业应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梁新红等[5]研究挖掘出可供开发的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王海波等[6]研究提出,结合本省特点,进一步提升本省葡萄酒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任静蘋[7]研究指出,处于山西省中部的太谷县具有转型跨越发展必备的优势,可作为生产高档葡萄酒的优质产区.作为中国葡萄酒十大产区之一的山西产区[8-9],固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仍存在着影响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分析山西省葡萄酒产业的现状及问题,借鉴国内近年来的科研成果,找寻对策,以期促进山西省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 山西省葡萄酒产业发展状况

1.1 历史渊源

山西省与葡萄酒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境内清徐县的葡萄栽培历史可追遡到2000 多年前,素有“葡萄之乡”的美称.远在汉朝时,山西省就开始了葡萄酒的酿造;到了唐代已享誉国内,成为朝廷钦定的贡品;宋代大作家司马光更是写有“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斋酿葡萄熟,飞觞不腻烦”的诗句.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朝供职17年,在其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太原府王国”时则这样记载,“……太原府国的都城,其名也叫太原府,…… 那里有好多葡萄园,制造很多的酒,这里是契丹省唯一产酒的地方,酒是从这地方贩运到全省各地.”[10]直到清朝雍正年间,仍有“向晚葡萄有酒熟,醉乡有梦不分明”之诗句,可见人们当时对山西葡萄酒的喜爱.在抗战期间,山西省葡萄酒产业遭到了严重的摧毁,曾一度停滞不前,直到20 世纪50 年代初,山西清徐露酒厂成为了中国七大葡萄酒生产商之一.1997 年山西怡园酒庄有限公司在山西太谷成立,其生产的葡萄酒多次在国内和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得大奖[11],从此激发了山西省葡萄酒产业的大发展.

1.2 发展现状

山西省的葡萄酒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曾经有过的辉煌.20 世纪50 年代初,山西清徐露酒厂为山西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山西怡园酒庄有限公司落户太谷,并生产出了国内顶级的葡萄酒,因其先后在各类国内、国际葡萄酒评比中获得多种奖项而享誉国内外,从此山西省葡萄酒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到目前为止,山西省已初具规模的葡萄酒企业共有3 家,分别为山西怡园酒庄有限公司、山西戎子酒庄有限公司和运城市格瑞特酒业有限公司[7].除此之外,还有多个葡萄酒项目正在筹备建设中:包括晋中市太谷县凤翼山庄葡萄酒项目、晋中市灵石县葡萄酒项目、长治市长治县南萨姆葡萄酒项目、临汾市襄汾县尧京酒庄葡萄酒项目等[2].

2 山西省葡萄酒产业发展优势

2.1 产区地理优势

优质的葡萄酒必定是优良基地与精湛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这是各葡萄酒生产地所公认的,各产区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葡萄酒的风格不同[3].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气候和土壤非常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以及多酚物质的形成和转化[12],具有生产优质葡萄的独特自然资源,完全有条件生产出优质的葡萄酒.尤其是沿太原、晋中盆地及周围地区,这里纬度为37o—38o,土层深厚,海拔高(800~1000 m),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有效积温3000~3600℃),降雨适中(平均降雨量425~466 mm,其中7、8、9月的降雨量为270 mm,比世界著名葡萄酒产区波尔多仅多70 mm),无霜期169~182天,7月份平均气温26℃,适宜不同成熟期的葡萄生长.在葡萄成熟前的7、8月份的水热系数小于1.5[13],更是生产优质葡萄酒适宜的条件.

2.2 产区软件优势

众所周知,葡萄酒产业前期投资较大,投资回报期长,一般葡萄基地从种植到结果需要3 年时间,对资金要求相对较高.山西省是著名的煤炭大省,由于近年来进行的煤炭资源整合,部分能源企业已经退出这个行业.随之,这个群体将目光投向了葡萄酒产业,其最大的优势是资金充裕.这样,山西省新建的葡萄酒企业在源头上保证了其硬件设备具有较高水平,其酿造装置、发酵装置、储备装备均从先进国家引入,为先进工艺的实现提供了客观条件.高起点与精工艺为山西省生产优质高档葡萄酒创造了条件,有利于这一产业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山西省政府倡导的“由工业反哺农业、由黑色转向绿色”的产业政策[14],为本省葡萄酒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3 山西省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资金储备优势,但仍有诸多的客观因素制约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目前山西省葡萄酒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葡萄种植品种单一、产品缺乏个性、专业知识人才匮乏、葡萄酒文化影响力有限、市场开发功能较弱等突出问题.

3.1 酿酒葡萄品种单一,缺乏地方特色

酿酒葡萄品种单一已成为目前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一个主要问题,山西也不例外.这与葡萄酒作为一种极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产品属性不相符.据统计,山西省葡萄酒市场以干红葡萄酒为主,干白葡萄酒为辅.红色品种中超过60%为赤霞珠,白色品种中超过70%为霞多丽,红白两种葡萄酒品种的比例约为7:3[11],其他葡萄酒更是凤毛麟角.如此高度集中的单一品种,使得山西省葡萄种植产区缺乏自己的特点,造成了产区葡萄酒产品的品种单一,特点和个性不突出.

山西省的葡萄酒产业起步较晚,同国内其他地方甚至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葡萄酒是极具个性的一种饮品,不同葡萄品种、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葡萄酒风格各不相同,这也正是葡萄酒历经数千年的发展魅力依旧的一个重要原因.山西省葡萄酒产业近年来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产区的优势、特色的葡萄品种和酒种还没有形成,不同产品间风格趋于同质化,缺乏山西省自己的地方特色.

3.2 葡萄酒专业知识人才匮乏,缺乏发展动力

人才是推动一个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葡萄酒知识人才的匮乏是山西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瓶颈.人才匮乏的根源在于葡萄酒行业缺乏吸引力[15].在中国,葡萄酒产业归属于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在经济上处于一定的劣势.现在的葡萄酒基地都是建在较偏僻的乡村,基础设施、生活条件都比较落后,造成了一些葡萄酒专业的学生不愿意从事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工作,即使是选择了葡萄酒这个行业,也大部分从事葡萄酒销售工作.这样,不仅在资源上造成了浪费,而且使得葡萄酒产业发展受阻.另一方面,一些高校设置的葡萄酒专业与市场接轨程度不够,不能充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葡萄酒企业很难找到既懂得葡萄酒酿造,又懂得葡萄酒销售的具有实战经验的人才.可见,人才缺失成为影响整个行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3.3 葡萄酒文化影响力有限,缺乏艺术气质

同其他艺术品的鉴赏一样,要想更好地享受葡萄酒带来的乐趣,需要人们对葡萄酒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只有消费者对葡萄酒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进行理性选择和正确消费,从而促进企业注重葡萄酒本身品质的提高,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而山西省的传统饮酒文化是建立在白酒文化基础上的,这同葡萄酒文化中健康、高雅、浪漫的特质不相符.消费者传统的饮酒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葡萄酒文化的普及程度.

葡萄酒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葡萄酒产业是极具文化内涵的一个产业[16],国外的葡萄酒企业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内涵的塑造.山西省的葡萄酒企业在这一方面同国外的差距较大,缺乏的是艺术气质,大多数的产品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工业化产品,而不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

3.4 葡萄酒市场培育能力较弱,缺乏旅游功能

葡萄酒产业是涉及种植、加工、营销等不同环节的综合性产业,需要各个环节文化的渗透与葡萄酒文化的弘扬.欧美等国的葡萄酒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业和旅游业.而目前山西省葡萄酒文化旅游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葡萄酒产业文化旅游功能不足,市场主体弱小,缺乏竞争力[17].葡萄酒独特的文化未得到有效的展示.

多年来,山西省的酒文化是以白酒消费为主,葡萄酒市场相对较小,形成了葡萄酒产业市场培育能力、文化渗透能力较弱的局面,导致其品牌辐射力和影响力都比较有限.据统计,葡萄酒的山西市场容量约为2亿元左右[18].山西省的葡萄酒产业尚处于前期研发、生产阶段,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加之葡萄酒庄的整体设计缺乏自己的特色,缺乏主题鲜明、地域文化浓郁的文化元素.葡萄园和酒庄的旅游功能还有待开发.

4 山西省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完善产品种类结构,满足消费者市场的个性需求葡萄酒种类繁多,有干红、干白、桃红、半干、半甜、甜型以及起泡、香槟等多种产品种类.正是由于葡萄酒产品种类的丰富多彩,才使得这一古老饮料越来越受到全球人民的青睐.不同葡萄品种在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的适应性是不同的,在葡萄酒产业发达的国家,各葡萄酒产区均有适合该地区的葡萄品种和相应的葡萄酒种类.而对于山西省的葡萄酒市场,干红几乎成了葡萄酒的代名词,占据了葡萄酒市场80%以上的份额[18].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文化的逐渐了解,对其他类型的葡萄酒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单一的产品结构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完善产品结构,根据自己产区的特色酿造不同类型的葡萄酒,力求满足消费者市场的个性需求,以推动山西省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

4.2 培养葡萄酒人才,储备葡萄酒产业有序发展的后备力量

随着山西省葡萄酒产业的日益壮大,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葡萄酒人才的需求愈显迫切.在依托省内高校酿酒专业这一平台及葡萄酒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还应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实践中求真知”“注重人才交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方式,着力培养一支既懂得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酿造基础理论知识,又懂得葡萄酒文化及营销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山西省葡萄酒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储备力量.

4.3 强化企业品牌观念,体现品牌文化的高能附加值

葡萄酒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葡萄酒出产地的气候土壤特性,因此不同葡萄酒产地产品的差异性铸就了葡萄酒这一独特饮料的巨大魅力.山西省的葡萄酒企业通过多年的种植摸索,正在努力找出具有能够代表产地特色的优质产品,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比如山西怡园酒庄有限公司,走得是中高端路线,定位小众市场,从香港的半岛酒店、香格里拉到德国汉堡的大西洋饭店,已成为世界葡萄酒家族中为数不多的高档品牌的标志.质量锻造品牌,产品品质和价值决定了消费者对消费品的取舍[19].葡萄酒市场,品牌文化承载了企业的社会职能,会给它所依附的产品带来高能附加值.未来的葡萄酒市场,葡萄酒消费将会从产品消费进入到品牌消费时期.强化企业品牌观念,增加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体现品牌文化的高能附加值,为山西省的葡萄酒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4.4 对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在葡萄酒产业较发达的国家,葡萄酒文化旅游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5].葡萄酒庄具有传播葡萄、葡萄酒文化的功能[20].山西省有着5000 年的文明发展史,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葡萄酒产业应该在吸收西方酒文化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发挥葡萄酒的艺术特质,深层次地挖掘其文化内涵.在弘扬葡萄酒文化的同时,将山西省独特的地域文化、生态文化、艺术文化等有机地融合起来,丰富山西省葡萄酒文化的内涵,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21].可见,山西省在葡萄酒酒庄旅游产业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22].随着人民收入的提高和葡萄酒文化的普及,酒庄文化旅游也会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将成为一种休闲旅游的潮流和趋势.

4.5 有机衔接各产业链,构建成熟的营销体系

葡萄酒产业是集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与文化艺术于一身的特殊行业,从生产到消费包含了三大产业的不同领域,产业链长,涉及面广.以酒庄为载体,有机衔接各产业链,调整各区域结构,整合营销因素,以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专卖店和会所作为整合方向.这样,葡萄酒全产业链的综合效益会逐渐提高,竞争力就会大大提升[23].同时,借鉴葡萄酒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区域内建立自己品牌的推广、营销团队,逐渐形成完善的葡萄酒营销体系.重视品牌铸造和传播理念,将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注入到营销传播平台,以此来提升葡萄酒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24],促进山西省葡萄酒产业健康高效的发展.

5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中国葡萄酒十大产区之一的山西产区,虽然起步较晚,规模较小,但起点高、工艺精,其产品质量和影响力均表现突出.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仍然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笔者依据山西省自身发展的条件,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取得的科研成果,提出了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本研究主要涉及地为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区的太谷县、清徐县以及南部地区的长治市、临汾市,是否也适应山西省其他地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要向更全面的方面探索.山西省正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向外界展示其优质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态势,以使山西省的葡萄酒产业向着更深更广的综合性领域可持续健康发展.

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结:

关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可持续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论文

2、可持续论文

3、环境和可持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