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理论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跟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新探来源和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本文是一篇关于经济理论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新探来源和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研究”(18BKS478);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改革开放40 周年研究系列”一般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探索研究”(2018BHA3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经济现代化的实质是经济的市场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市场经济的先驱国家,置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产阶级经济思想家最早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思想阐发,开启了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思想研究的先河,为后发国家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思想启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它规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明确了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化的程度和标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从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算起,到现在已经将近40 年了.在这近40 年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强劲,特别是最近四年,经济增长连续在10%以上.当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国内和国际挑战.那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景如何,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可以有多个角度,我的专业是哲学,这里我想从哲学的角度、从宏观的层面做一点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中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本质不会改变

有不少关心中国前途的朋友常常担心地问,中国会不会因为实行市场经济而改变自己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并深深爱着自己祖国和人民的中国学者,我要感谢朋友们的关心,同时要肯定地告诉大家,这种担心是应当打消的.第一个理由,也即主要的理由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这是中国人民经过近40 年时间努力所做出的一大创举.历史将证明,这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人民是不会轻易否定自己的劳动成果的.经过近40 年探索,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与传统的社会主义有很大不同;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市场经济,与传统的市场经济也有显著区别.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特别注重社会系统的结构,强调社会主义要坚持公有制、计划经济和平均主义的按劳分配,而忽视社会系统的功能,即不重视这种结构(制度安排)所带来的实际功能是否符合人们的价值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则特别重视社会系统的功能,即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了保证社会系统能够具有这样的功能,就要不断调整和改革社会系统内部的结构.所以,用新的市场经济替代原有的计划经济就是最重要的改革措施.在这里,市场经济是严格受社会主义本质即价值目标所约束的.传统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

二、中国人民在总结自己长期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深刻认识到

市场和计划实际上都是调节经济发展的手段;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它作为人们交换劳动产品或进行资源配置的手段,可以与资本主义结合,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结合.从历史的观点看,市场经济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以及相关社会活动的重要领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早在封建社会乃至更早的古代社会,市场已经存在,只是还不构成人们经济活动的主要成分罢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充分发展起来,成为人们主要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来的,在它的早期继续保留市场经济能够带来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愿望的.当然,我们也认识到,如果让市场经济自发发展,必然会产生负面作用甚至使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以必须对市场经济进行必要限制.第二个理由是,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人民自觉驾驭和控制市场经济提供了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由资本决定的、为资本服务的,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自发”发展的规律.如果说资本主义国家对它的负面作用有限制,那也是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而不是政府根据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的自觉矫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由全社会人宰的、为全社会人民服务的.它是人民通过自己的政府根据社会主义价值标准“自觉”主导市场的一种经济形式.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标准是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包括解放人,发展人,使人们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效率与公平兼顾最佳的一种经济形式.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效率与公平并非总是兼顾得很好,而是在经常的摆动和调整中实现的.

三、在社会系统中,效率与公平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社会要正常运行,就要经常调整二者的关系,使二者处于基本的平衡状态.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统一于适当的社会利益差距.有差距才有效率,但差距又必须保持在一定限度.差距太小,效率低下,动力不足,社会不能正常发展;而差距太大,有失公平,矛盾突出,社会同样难以正常发展.差距太小,会出现平均主义,对有能力者也不公平;而差距太大,影响多数人的积极性,同样会降低效率.在这里,效率与公平又是辩证的.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平均主义严重,效率问题突出,所以我们集中力量解决效率问题,主要办法是利用市场机制,拉开收入差距,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今天的情况有了很大不同,利益差距较大,公平问题突现,所以要集中力量解决公平问题,主要办法是通过发展社会事业、建立适当的财政税收制度等逐步缩小利益差距,使利益差距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所以,过分强调拉开差距或缩小差距都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深入研究社会利益差距的阈值,依此制定科学的政策,保证社会系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第三个理由是,近40 年来中国的实践证明,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能够更加娴熟地运用社会主义价值标准来驾驭市场经济.最后一个理由是,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使中国实现富强、和文明的伟大目标,舍此没有别的出路.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延续多长时间,那要由实践来回答.用的话说,我们从事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至少需要一百年,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至少需要实行一百年时间.到社会主义中级阶段乃至高级阶段是否需要实行市场经济,那要由那时的人们根据那时的社会发展情况而定.

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将不断完善

经过近40 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个体系是由其价值目标和内在机制构成的.关于其价值目标,前面已经讨论过,这里主要讨论其内在机制.由于受新的价值标准的约束,近40 年来我们对原有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了新的经济结构.当然,由于这个结构既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探索性特征,所以,需要不断加以完善.从发展的观点看,未来主要会在三个方面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第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所有制结构将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基础,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上层建筑乃至整个社会制度的性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社会主义所有制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中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以,这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国实行这样的经济制度,完全是由自己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中国在1949 年革命胜利后,曾经参照苏联模式而实行过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结果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甚至停顿.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实行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而必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生产力发展的具体状况实行不同的所有制形式.这是近40 年来中国人民在改革实践中所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今后很长时间要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按照这样的思路,中国未来的改革也只能是在坚持上述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改革.这就是要继续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但要对公有制的具体形式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说,公有制仍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和基础,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了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公有成分.这种公有制是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的格局中存在的.要使它不断发展壮大,就需要不断进行改革.第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同时加大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2005 年中国发布的发展规划表明,今后要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逐步退出直接的市场领域,而进入服务领域.例如政府不再直接作为投资主体而从事经济建设,也不再对煤炭等资源进行统一定价,而是通过制定适当政策引导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进而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同时,还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转变政府职能,重要的一点是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通过改革,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第三,中国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形成规范的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通过扩大就业、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举措,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健全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确定管理者与职工收入合理比例.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调整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完善并严格实行工资总额控制制度.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征管和调节.当然,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上述几个方面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五、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世纪,是中国人实现百年梦想——实现现代化的世纪.按照我们的目标,本世纪中国发展有三个阶段:从2000 年到2010 年,经济增长要翻一番;到2020年,经济再翻一番;到2050 年以后,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从现在起到2020 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突显期.未来5 到15 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出现5 大趋势,这同时也就是面临的5 大机遇.一是消费结构改变加速.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消费结构必将发生快速变动,不断升级.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将由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农村也将从量的增长发展到质的增长.恩格尔系数在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下降,城市从2000 年的39.4%降到2005 的36.7%;农村从49.1%降到45.5%.人们的住房、汽车、通讯、旅游等消费热点将继续扩大,成为拉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步伐加快.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必然进一步发生变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又必将进一步推进消费结构的发展.二者互动,必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3 亿人口的需求发展是世界少有的,扩大内需有着广阔的空间.我国农民仍然有7 亿多,如果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将大大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也将开辟广大的发展空间.2005 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是43%,2000 年以来,城市化在不断加速,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多.所以未来中国的需求潜力是非常大的.三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将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难得机遇.科技发明到科技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无线、宽带、数字化、纳米等新技术的发展很有可能引发新的产业革命.生物技术的发展很有可能形成与信息技术并驾齐驱的新的生物产业群.纳米技术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现有的生产和生存方式.这将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体制机制环境.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这将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如农村改革、汇率制度改革、股权分配制度的改革等,这些都是我们多年努力而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今后将要着力加以解决,这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五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为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进一步提供机遇.国际经济的格局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全球的贸易、投资、金融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在加快,随之国际生产要素的重组和转移都在加快.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的跨国转移明显加快.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参加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来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所以,这一时期将是我国的黄金发展期.但是,我们发展快,同时就意味着我国要把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问题压缩到几十年中来解决,时间压缩必然使矛盾集中.

六、未来5-15 年也是我国的矛盾突显期,我们将面对至少四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是资源环境问题严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也将进入一个高发期,今后5---15 年,可能进入高峰状态.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从1978 年在2000 年经济翻了两番,到2020 年再翻两番,增长4 倍.很简单,如果经济增长方式不变,就意味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要增长4倍.就国际情况看,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随着发展中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发展阶段,资源竞争会更加剧烈.上个世纪进入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有15%,今后几十年到上百年间还有85%的发展中国家要进入工业化阶段.这就会在全球形成新一轮的资源需求高峰.石油等重要资源会上涨.中国正在这个时期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所以化解资源环境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尖锐矛盾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现在矛盾已经很突出.比如这几年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生产量很大,带来的问题也很多.我们人均拥有的资源总量只占世界平均数的79%.所以,怎样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是中国今后若干年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二是社会矛盾突出.今后几年是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的时期.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将使就业问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中国每年新出生人口1600 多万.同时,还有一个新问题,即老龄化提前到来,叫未富先老问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很会养身,平均寿命达到71.8 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好事,但也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其他国家一般是人均收入达到6000 美元的时候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在1000 美元时候已经出现,65 岁以上人口超过7%,60 岁以上的超过10%.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将使社会保障压力加大,并且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和区域差别短期内难以缩小,这些都容易引起部分居民的心理失衡.改革又进入到新的阶段,触及到许多深层次矛盾.这些都有可能引发新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国际竞争加剧.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大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济全球化不是单向的,我们要参与全球化,也必须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这就出现一个新问题,即可能会形成国内竞争国际化,以及国际竞争国内化.竞争首先是科技竞争,中国的竞争力总体上还不强.中国当前的科技水平总体上还不高,对国外的科学技术依存度达50%,特别是核心技术还不能摆脱受制与人的局面.我国目前高新科技产业对工业产值的贡献率不足30%,而发达国家都在60-70%.中国的核心技术基本依靠进口,比如2002 年统计,85%的集成电路、95%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70%的轿车制造装备等依靠进口.中国科研开发经费很少,2004 年仅238 亿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13.如果长此以往,我国就会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现代化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四是经济安全存在隐患.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我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加大,同时我国经济受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在加大.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0%,世界经济稍有波动,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我国经济.而我们国内的金融体系还比较脆弱,规避风险的能力还不强.我国的能源、资源等依赖世界的程度也越来越大.这不仅涉及到国际供给的格局,包括等问题,而且涉及到政治、外交乃至军事等问题.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到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当然,对中国来说,总的形势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已经具备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而继续前进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市场潜力和政治保证.只要我们发展思路对头,善于勤于谋划,政治措施得力,我们就能够乘势而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今后5 到15 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科学发展观概括讲,就是五句话、六个必须.五句话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六个必须,就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速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些思想包含着对发展目的、发展内涵、发展道路、发展方略和发展动力等多方面的内容,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一是在发展的目的上,要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谋发展,坚持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促发展.要从偏重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更加注重人的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尽力解决社会公平和利益失衡的突出矛盾,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全体人民都能够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实现这个目标,将是新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又一次巨大飞跃.二是在发展的内涵上,要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改变把发展仅仅看作经济增长的发展观,树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形象地说,就是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做优,还要切好.要把加快经济增长、提高增长质量和合理分配增长成果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中来.把做大、做优和切好放到一个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要把和谐社会建设纳入到发展的内涵中来,推动“四个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三是在发展道路上,要体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要切实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把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作为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增长方式与消费方式.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走一条又好又快、又快又稳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四是在发展的方略上要体现协调发展的要求,要使全体人民共享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走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统领“三农”问题的主要方针.形成东中西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五是在发展的动力上要把深化体制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要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创新能力.今后5 到15 年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有的七个方面目标,即包括经济增长、资源环境、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法制等[1-4].

八、不能够展开讲,只能够对这些发展目标作

一是特别想告诉朋友们,中国今后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定量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0 年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能源消耗降低20%.这两个指标的提出非常重要.GDP 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完全可以实现上述目标.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所以中国提出了另一个重要指标,即能源的单位消耗降低20%.中国资源紧缺,生态脆弱,城市化步伐加快,所以必须降低消耗,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少的环境破坏来取得经济的较快发展.中国政府要求到2010 年单位消耗要比2005 年降低20%.这就是说,在今后五年,年均降4%.从2006 年看,我国很多地方没有完成任务.可见,这个问题很严重,需要进一步强化措施.二是中国发展要体现统筹兼顾(1)统筹城乡发展.“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能否实现小康社会,关键看农民、农村,而不是要看城市.过去我们靠剪刀差推进工业化,造成现在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农产品的一直偏低,加上农业的人口增加,土地减少,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不够,农民的生活更加困难,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把农业发展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考虑,把农村的繁荣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来考虑,把农民的增收放到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整体格局中来考虑.同时要城市支持农业,减少剪刀差,加速农业的发展.

中国政府已经对农村农民提出了坚持“少取、多予、放活”的政策.现在少取做得差不多了,但是其他方面做得还不够.所以下一步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大公共设施的建设,包括帮助农民修路,通电,实现义务教育,建立合作医疗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2)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这是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其中重点是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我们现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有三个缺乏,一是缺乏核心技术,二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三是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这三个缺乏集中到一点,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所以,要把增强自主创新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我国现在的三大产业都还比较薄弱.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所以,我们要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支持自主创新,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这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这就是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建立和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等四大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已经形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我国资源十分短缺,但消耗和浪费严重.由于保护资源观念和措施跟不上,许多地方已经出现资源枯竭现象.所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今后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5)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什么要提建设和谐社会?是因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因素.

九、社会稳定与和谐

一是发展不平衡,包括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乃至不同部门、不同人们之间的利益发展不平衡等.我国目前的贫富差别比较大,基尼系数比较高.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 为合理,在0.4-0.5 差距较大.我国从2004-2006 年基尼系数一直在0.46 左右.所以,再不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就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二是人们的社会需求不断提高,且出现利益群体及其需求多样化,调节难度加大.三是市场经济发展使社会成员越来越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就业结构、就业方式变化很大,社会由计划经济时的静态社会变为动态社会,且流动性日益加大,组织调节面临新问题.四是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多样化,自主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明显.这些都对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新的挑战.所以,今后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方面的主要任务有六个方面,一是要扩大就业;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要调节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四是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五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六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谐社会的标志也是六点,即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幅美好的社会主义蓝图,实现这个理想是需要我们长期为之奋斗的艰巨任务.

总之,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提出,充分吸收了国内外经验,并发挥了我们自己的创造性,表明中国人民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更加成熟.我们相信,通过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加之世界人民的支持和帮助,这些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经济理论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经济理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经济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2、工程经济论文

3、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4、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5、金融经济杂志社

6、军事理论论文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