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和刘进安和现代水墨对现代水墨十年来社会影响力的探究和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影响力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影响力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刘进安和现代水墨对现代水墨十年来社会影响力的探究和

时间:2017 年3 月28 日

地点:优思创意教育机构

人物:介甫

采访:王琛王闰

您觉得中国画在现代社会面临怎样的处境?您是如何看待刘进安老师的水墨在当代艺术中的位置的?

介甫:我喜欢说一个词叫“真相”.我们来探讨一下当代艺术的“真相”,中国画在现代社会的处境的“真相”.“真相”就是探究这个事情本来的面目.

回到艺术的“真相”上来,我个人并不反对传统的梅兰竹菊、高山流水、高士童子.很多人孜孜不倦地在这个领域里埋头苦干,我也很尊敬.其中有一些人像北京的衲子先生,内心极为安静,像兰花一样,处在暗室当中不争不抢,这是中国“小文人”的心性——就是心情因物而喜,因物而悲.因外物而不是因我心,基本上寄托在自然上,这就是小文人.当然大文人是心系天下,范仲淹那种是大文人,两种都是很纯粹的状态.不管大小,都是文人,纯就是纯,就是真的,他们的“相”是真相.真相首先得真,真实的一个相.像年轻一代林海钟、丘挺、汪为新、李文亮等,这些人我也很尊重,因为相对来讲他们都很纯粹,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画里面能够见性,笔墨上努力去追宋元明清.比如说林海钟推崇董源和倪云林,他的笔下还是能见到他的心性的.

回到刘进安老师的水墨上来的话,首先,刘老师这个水墨是一个很纯粹的艺术状态,很个人化,特别真实,所以说刘老师这个人不仅你们尊重,我可能比你们尊重的还早.我说林海钟、丘挺、衲子这些先生我很尊重,但是刘老师我就更尊重了——因为衲子这些先生他们走的这条路,有一个精神上的靠山,靠上了梅兰竹菊,靠上了宋元山水,在技法样式上靠了,在精神上也靠了,找到了一个精神的靠山,也找到了一套笔墨的靠山,也可以说是技法的靠山.刘老师的这条路呢,别人也会说他学了好多人——西方的蒙克、杜马斯,笔墨符号也受到了西方人的影响,这不会没有的.但是从总体上讲,他更想或者说更致力于建构一个艺术的自我,这和朝着一个方向去走是不同的.没有方向自己还要走好,这叫“自立”.自立这条路就更难.

在中国当代艺术圈子里也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家.刘老师在这其中是处在顶端的人,他真的是在自我建构.也有大量的人是在照着西方的图式、西方的观念和形式,受到了他们的启发或者是相当直接地去借鉴.这就不如林海钟他们,可以去追踪古人,揣摩古人的哲学观念.你去追西方,你是不是弄懂过西方思想?你如果要追求精神上的高度,还不如去追古人传统.所以刘老师是在当代艺术这个群体里面立意特别高,特别能战斗,特别努力建构自我的人,这种人不多的,作为学生你们很幸运碰到这样的老师.

作为当代艺术重要策展人之一,您觉得在众多的当代艺术团体中,“首师水墨”的特点是什么?

介甫:“首师水墨”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自立基因.

首先从精神上来说,刘进安老师带领的“首师水墨”从来都没有想去模仿和依附别人,无论是在语言、形式还是观念方面,都不是通过依附及借鉴去建构自己的体系,而是始终在黑暗中慢慢摸索.所以你也看到刘老师画中的一些不确定性,一些探索的、彷徨的、纠结的东西比别人多,在这方面必然多.让你画郑板桥的竹子,那纠结的只是“像不像”板桥,其他肯定是少的,你可以到他生活过的扬州看看他的生活经历,看看他的竹子,他的诗词、文章,都可以了解他的人,这是一个研究型的借鉴方式.刘老师是在黑暗中独自前行的,这是“首师水墨”最要紧的一个东西,最重要的特征!很少能看到有像刘老师这样成就的艺术家,不分画种和材料,在黑暗中独自前行,达到这样的高度,而且始终在走,始终没有退回去,没有投降,没有说找一个光亮处去休息一会儿,到那边抱一棵大树歇歇脚,从来没有.在他的画作里面,可以看到他的技术和他的精神都是自我的,都是顽强的自我生长.顽强的自我生长是第一点,在黑暗中独自前行是第二点.非常难得!说明这个人的内心实际上极为勇敢,也说明他的才情很高.他根本不屑于,根本不需要去依附于什么东西,这种当然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最艰难的.

你无论是生活上依附,还是技术上依附,甚至再高一点精神上依附,这对任何一个生命来讲,都是寻找安全的一个行为取向.比如说:在生活上找一个有钱人当朋友就有饭吃;找一个单位去工作就有工资发;找一个体制内的组织,有编制,不仅有饭吃,还容易借力出名.如果你在体制内,你就要符合集体主义的要求,无论内心多么冲突,你都要克服掉,这就是你要做出的牺牲,这里面就有正有负.正的一面就是你安全了,负的一面就是你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但一般来说这种生存姿势是容易的.在技术上追模别人也是容易的,容易让别人看懂,也容易让别人认同,你的技术也容易给人一种成熟感.最高处就是精神上的依附,就像你信佛教,信上帝,皈依之后就有被救赎的感觉.被救赎是什么感觉?比如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甚至是在一个黑夜的大海波涛里,自己驾一叶扁舟,找不到陆地……突然,有人拉了一把,有依靠了,安全了,这就叫被救赎了.无论是被动的漂流,还是主动的探寻,刘老师在精神上始终是坚持着自我,不去依附.精神上的独立比生活上的独立还要难,但这一点独立对精神性的人特别重要.有两种模型的人格,一种注重形而上,另一种注重形而下,刘老师是一个注重精神的人,所以说他的才情及格调,可能也不允许他去依附任何东西.今天我跟你们说的这一点,是刘老师在当下的艺术群体里显得特别独特的一点.

笔墨方法、造型方式、空间处理,这是语言问题,这是刘老师所做出的探索,这也是显而易见的——他已经形成了他的个人样式和个人语言体系.中国艺术家中有自己语言体系的人很少很少,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都是拿别人的语言体系说话,就是学别人的话,中国文化系统中最常见的教育模式就是这样,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在接受这样的训练.怎么训练的呢?比如说我写一篇作文成了范文,别人照着再写作文,开始是照着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到一物一景,随口一吟咏他就出来一种感觉,诗的形式就出来了.精神性和独立性可能没有,但是有那个样子.画也是这样的,大部分画家他就是一个画者,拿别人的语言说别人的话的人是多数;拿别人的语言说自己的话,已经是少数了;拿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话,这是真正的艺术家!

在现代的中国画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就是院体画和文人画,二者合并而成为所谓的“传统”;第二类就是以革命现实主义为观念,以具象再现或表现作为绘画语言,这种写实主义更多的用在了为组织服务、为社会服务上;第三类泛指当代艺术,有比较多元的面貌,有比较显见的批判性,其观念比较个人化.水墨的当代进程,真正从“’85 美术新潮”开始,我们看到就是从刘老师这一始发力了.

您作为策展人,接触过很多从首师水墨工作室走出来的青年艺术家,谈谈您对他们的作品的认识?

介甫:接触过其中的一部分人,去年也看过你们在万荷美术馆的展览.首先你们大部分人具有刘老师的水墨语言独特的气质,这是你们共性的东西之一;第二,你们每个人的个人性.在对刘老师语言借鉴的基础上,都能看到自己的个人追求,有些人还很明显.有的追求表现的张力,强调精神的外化,有的更强调语言本身的力量.我认为都有自我性的展示,有的明显一点,有的弱一点,这也是由个人的阶段性所决定的.可能刘老师也非常鼓励你们自己独立,但是他的这套笔墨语言比较强大,估计你们每个人进了这个气场,想逃出来是很难的.他这套笔墨的力量,你们上了手之后都会不舍得放弃.所以说今后如何在这个语言体系中再找个性出来,发展个人性,这可能是一个挑战.

对于更年轻的一代,包括70 后、80 后、90 后,前面有了几座“山峰”,除了刘进安以外,在当代水墨发展上很有成就的人,尤其是学院派里像田黎明、周京新、李孝萱、刘庆和等,都影响了一大批人.这就存在同样的问题,他们的团队里面语言风格的借鉴比较多,学生们自己的语言个性和精神个性普遍不足.

精神个性一定是自己的,没有一个人的精神个性不是自己的,就是强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没有找到的问题.然后就是在语言上,如何在借鉴和独立性之间慢慢的找到自我的方式,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几个老师的成就太大了,他们二十几岁的时候,在语言建构这方面,反而没有你们这种限制,因为他们在当学生的时候没有进入老师的语言系统,相反力求突破,这是他们这代人的幸运之处.

80 年代,艺术和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恰好发生了巨变,出现了“’85 美术新潮”,那个阶段西方信息大量进入,跟中国的现实发生了极大的冲击和融合.80 年代也是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思想处在大动荡时代.所以刘老师那一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建构自我的,他们那时候面临巨大的信息量,一是自己拥有的现实体系,二是西方的,堤坝一开,两者汇成洪流,他们就跳下去了,反而中国传统藏在地下,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少一些.但是作为这些人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处在老师们很强大的语言和精神系统里面,进入之后比较难挣脱出来,所面临的困难要更大一些.好处就是进一步强化了“首师水墨”这个群体的共性,扩大了影响力.但是我相信,你们当中真正有才华的人一定会冲出来的.

您关注现代水墨工作室多久了?对它有什么整体印象?

介甫:我很关注“首师水墨”,这几年“首师水墨”表现出了一种很强的生命力.刘老师对于教学很注重,也很愿意带学生,特别难得.一个人的力量很强大,一个团体的力量更强大.就是像刚才讲的,一个人既有个人性,也有社会性,人是由两个属性同时作用的.这两个属性没有好和不好,没有个人性,这个人就不成立;没有社会性,这个人也立不住.同样的,你在你的艺术道路上,你既要追求你的个人性,也拥有“首师水墨”这么好的团体性.用你的个性介入团体性,相互增益,让“首师水墨”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代表了艺术真相的一股力量.

作为50 年代出生的艺术家,譬如刘老师他们经历过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他们更多地关注和表达民族、社会和世界这些宏大的主题,作为90 年前后出生的我们,更多的是自我个体的表达.请孙馆长谈谈这方面的差距和变化?

介甫:你们年轻这一代不像刘老师和我这一代人,我们的经历更坎坷、更苦难、压力更大,所以我们这一代,从自身的成长中,就有表现主义的精神.你们这一代是感受不到那么多的苦难的,你想表现蒙克那种苦难,或者搞伤痕文学,可能就成了无病.在批判性这方面,我们经历过社会动荡,介入了这几十年的畸形进程,我们对社会从宏观到微观的了解,要比你们深太多.你们没有经历,哪能表现出痛苦和批判性呢?相应的,这会让你们回到一种更单纯的艺术状态,回到了艺术的“形式”和“意味”这两个词上去了.你们所追求的语言形式和观念很个人化,这可能是你们的共性.不是说每个人都是这样,但总体上是这样的.你想找一个很社会性的视角介入,用你们的画去表现去表达,我认为反而是很难的.

之前听了您在首师的讲座,今年入选“青衿计划”的水墨作品数量,较往年略有减少,您对这一变化怎么看?

介甫:可能与行业状态有关系;也可能与策展人有关系——我们请的策展人魏祥奇先生,他比较喜欢表现性的东西,更适合油画这种媒介.从安排的角度看,可能与海选时没有划分专业版块有关.

去年最终入选参展的51 个人,有10 个水墨,去掉版画和雕塑,剩下的30 几个全部都是油画.这就给大家一个感觉,“青衿计划”像是一个油画展,所以今年水墨报的比较少,我和策展人以及评委们也有些失望.

我们决定明年调整一下,例如划分一下版块,或者区分一下观念,可以设立策展小组,大家分工合作.一句话,把“青衿计划”做成青年艺术家的平台,坚持十年,越做越好.

您作为策展人和馆长,对青年艺术家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介甫:就是在语言方面多做一些个人化的探索,这个是很需要的.

观念艺术放弃语言,去语言化.如果你们去英国或者美国留学,发现那里画画的人越来越少.比如我们做的青衿计划,今年有8 个,去年有6 个,都是“海归”.我们搞了一个座谈会,他们介绍他们的情况——班里12 个人,有两个人在做架上,其他的搞装置的都不算先进,都在玩观念,所以艺术圈的学生都像神仙一样的活着,活在一种思维的跳跃之中.所以说对于西方这个状态,观念性是领先的,没有观念就不成为艺术品了.

但是呢,我做“青衿计划”还是强调,在评判标准上相对的保守——还是要强调语言的能力——和能力基础之上的语言的高级性.如果你语言还没有去建构,还不成立,你只去搞观念,怎么可能呢?不是说观念不好,观念很好,但是很难很难.你语言都放弃的时候,你在练什么呢?你在海上飘荡,连稻草都扔掉了?就比如你们,如果有很强的观念能力,不要放弃,大胆去试,但是这通常需要把自己的思维拔高一个时空.80 年代台湾的谢德庆用5 年搞一件行为艺术,从1986 年开始有13年时间不搞艺术,然后就退出了艺术圈,但他把自己留在艺术史上了.如果你的观念是纯艺术的,就可以去考虑关于人性表达的一些观念,还有社会政治性、文化性的观念,都可以考虑.但这个确实需要在你的性情与你的认识上,揪着自己头发使劲拔高.所以说通常对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建立,对于年轻的艺术家既是有必要的,也是可以去做的.在这个方向上做的每一步对于未来都有好处.语言问题要解决,因为语言问题解决了,基本上就是一个艺术家了.如果语言问题没有解决,好像还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你可以当一个工艺师;工艺没掌握,工艺师都称不上.你们都有当独立艺术家的打算,但是这太难了.要是找个“靠山”,就很容易,找个图式会画几笔就行了.取法乎上可太难了,就不能始终依赖靠山,最终要离开靠山自己闯天下.

影响力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影响力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影响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