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绝顶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和匡庐绝顶,云雾八盏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匡庐绝顶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匡庐绝顶,云雾八盏

初探云雾茶

庐山坐落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境内.九江古称浔阳、江州,因有“江到浔阳九派分”之说,故名九江.一首《琵琶行》吟唱着伤感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过往旧事.这正是“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要处,又称“天下眉目之地”,故早年乃兵家必争之地.在商业繁华的年代,九江则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商人重利轻离别,前去浮梁买茶去”,唐代此地就是长江中下游茶叶与瓷器重要的商埠码头,江边多为老字号茶铺和瓷器行.

明清时期,九江曾与福州、汉口同时被称为“三大茶市”,九江则是茶市之冠.清末民国,多省的茶叶必通过九江来中转,赣、鄂、湘、皖、闽等地的茶也源源不断从此南北西东地转运,九江亦成万里茶路的重要节点,等到抗日战争始,水路中断,时势急转陡下,繁华顿成荒芜.

探访庐山云雾茶,最佳时间为谷雨前后,此时高山茶才正要采摘.我们来时,临近谷雨,山间犹为清冷.庐山之旷远只令人慨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山体自东北向西南走向,主峰汉阳峰海拔达1474米,高山雄浑静默.庐山之东面又拥第一淡水湖鄱阳湖的水气,北衔长江,千水朝山,气势雄卓不凡,所产之庐山云雾茶竟也沾染了清冷凛烈的花香.

唐朝时庐山茶已很著名,白居易曾往山中挖药种茶,题诗曰:“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鹳是交游”.朱德曾赞“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

山间的东林寺为净土宗之祖庭,山下的白鹿洞书院,则为人文之繁花、儒史之绝唱.晚唐之李渤创始,及至朱熹、陆九渊,延至元明清三代而不绝.更有唐宋遗下多数古寺古观遗址,藏至山间各处.庐山上除了佛道寺观之外,亦有基督教、天主观、伊斯兰教的备色宗教庭宇,所谓“一山藏五教”.

我们最初的路途,是往庐山西面赛阳镇的老茶厂及庐山茶叶科研所茶场.晓燕老师是庐山人,在九江教习茶学多年,一路上多亏由她带领我们行走茶山和老茶厂.山下的茶略有些老了,采茶人尚在忙碌,茶园连片的碧翠与远山接连,蓝天下大块白云似老天爷的大手笔.

采回来的茶叶就在老厂车间里加工,今天做的茶—芽一叶略见粗老,黑条也多了些.听说我们要试一下茶味,厂家就用玻璃杯投入茶,拎起开水壶泡上几杯,香气就从杯中生发,水气氤氲起来,饮一口清甘入喉.没有闽南潮汕的功夫茶具,却也正是这里惯常的泡绿茶手法.

庐山的茶园主分布在赛阳镇、莲花镇、虞家河、威家镇、海会镇,此外还有星子县有名的东南茶场等.而高山茶园,指的是海拔超过800米以上的小天池、含鄱口、五老峰、汉阳峰等地.山间转绕,越来越清冷,遂至山间开民宿的朋友处找了件棉衣披上,庐山被称为避暑胜地名符其实.

去年夏天来九江,并没有遇到茶季,只是在山里胡乱转了一番,也是被庐山极好的生态打动,这一次铁了心,无论如何一定要去云雾茶最好的产地去看看.晓燕老师指路,车子在悬弯陡急处行驶,又转入植被密实的开阔处,已然进入半山茶园,草木茂密,浓翠又换姹紫嫣红,接近庐山植物园,据说这是庐山云雾茶最具生态之美的产地.

植物园里的传奇

景区里的中科院庐山植物园,可谓中国成立最早的植物园,由中国近代植物学奠基人胡先驌、中国蕨类植物学创始人秦仁昌、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三位先生于1934年亲手创办,当年曾历千辛万苦,现已成为我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尤其是松柏类植物和杜鹃花科植物、蕨类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此中的高山乔木杜鹃,繁花锦簇,或洁白似雪,或红艳如火,凝然有脱俗之美,四月中旬,不少杜鹃花仍旧含苞待放.

植物园间,有一片十多亩的漂亮茶园,水杉围绕、杜鹃、松枫层列,园间蕨草肥美,据说做出来的云雾茶只有极少数人能喝到.据称1934年庐山植物园成立后,便自庐山山麓五乳寺引种茶苗,后又从武宁、修水购进茶籽,开辟茶园,这里曾为高山茶树耐寒性实验基地.

由于鄱阳湖水汽蒸腾,故山间常见云海茫茫,一年有半年多的雾日.

高山云雾茶比其它茶采摘时间晚,一般在谷雨后至立夏之间方开始采摘.这一片的茶园才发了些嫩芽,此间品种多样,芽叶肥壮,白毫披覆.撷取一枚茶芽,嚼时可知天然的清甜味.

茶园间的茶树残留着红色的老叶,显然是被去年的霜雪冻到了.茶树也有些年份了,枝干上的苔藓更映衬其苍老虬枝,落叶松软,腐土肥厚,茶下竹枝便从黑土间钻出.阳光极好,从林间透下,散播五彩的光.近处的杂木林,有许多我们未能识别的珍奇植物.远处红色屋顶错落,却又见鸟鸣涧深,溪流蜿蜒,恰如桃花源深处仙人居所.

不会儿,林间雾起,阳光与雾气交织,变幻莫测.正因为高山雾气所滋,方使茶香凛凛,滋味鲜爽甘美.好的茶园应该怎么样?这是我前往许多茶山探访时思考的问题,茶叶的品质得益于自然的环境、健康的土壤,在这片茶园里,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木烘箱里云雾现

傍晚的斜阳映照路途,城市华灯初上,郊外的陈姓茶农家,正将一天辛苦采撷的鲜叶摊凉、入簸,准备炒茶.赤手在铁锅中成就茶香,汗水更凝成云雾之味.

看过很多地方的绿茶炒制,庐山云雾茶的手工炒制和别处并无太大的区别,只是造型时,陈师傅家仍旧沿袭习惯在锅里进行揉捻.

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薄摊四五小时后开始炒青.杀青时,以双手向内翻抖为主,投叶量不大,先抖后闷,抖闷结合,炒至青气散发,茶香透露,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即为适度.时间约6—7分钟.旧时须在竹簸箕内滚揉,现多在锅内炒揉结合,降温后将茶以双手搓揉成形.揉时亦有提毫之手法,使茶毫显露.

庐山云雾茶的烘干最为特别,会使用专门的烘灶,类似家用的炉灶,高高垒起,铁锅是倒扣的,铁锅之上再架起木制的烘箱,烘箱层列烘网,烘网类似抽屉可以活动.下面烧柴火,用柴火幅射出的热气进行烘干,既没有烟味,也不会导致过水烧焦.烘干的茶香更温和细腻,条索自然舒展,似当地山间春兰花状,亦早期云雾茶型.

大山旷远茶味野

第二日入山,行至庐山东南面,途经坎下村,捉马岭,中庵寺,大觉寺,碧龙潭,一路风光.庐山云雾茶也分成细的小产区,可见不同的土壤阳光就会有不同的茶味.美丽的捉马岭上,可望鄱阳湖,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悲怆战事早已寂灭,大树掩映下的茶园碧透.半山上的旧石屋白灰黄漆斑驳,涂写着“要进—步节约闹革命”,还见时代印痕.

山体更见深旷,林木花草繁茂,松杉奇枝,路傍白色野蔷薇花怒放,大树之下隐然有茶树散落生发.据《庐山志》载:庐山云雾茶“初由鸟雀衔种而来,传播于岩隙石罅……”.又称钻林茶.据说这是云雾茶中的上品,只是因为散落于林下或溪涧暗流之间,寻觅艰难.

我们分头去采制山间的野茶.林下蛛网、滑石青苔,光影间茶香幽发.采摘一芽一叶的标准,预备下山后短时摊晾,家中小锅杀青、揉捻、复烘,后来喝到晓燕老师惠寄来的此番采制的野茶,果然滋味清奇,同样是庐山云雾的天赋异禀,此是后话.

山间另有山茶科植物的嫩芽被称为茶耳,厚嫩酸甜,可以嚼来细品.虽值春天,此间亦有茶园枯草败落,应与除草剂有关.亦见松杉林立下的茶园,芳草细美,不禁转为欢喜.过王家坡,双龙吐瀑,幽潭深绿,散珠细雾.

途经大觉寺,寺里有一株古老茶树,出家师父称其滋味特别.后一路危崖怪石,又见细澡清流.庐山是大隐之处,有龙象之姿.暂时可在山中歇息,大石上布简易茶席,煮起山间清泉,盖碗冲泡的是晓燕老师前几日亲制的庐山云雾手工炒青,山前无边茶园,喉底有庐山云雾茶的甘醇厚味.

七尖云雾幽兰香

行程转往庐山南麓,寻访据说有兰花幽香的云雾茶.峰顶奇石耸峙,七尖幽兰就产自七尖山下.这一片茶园海拔约S0.至800米,茶园坐落于芝山茶场间,芝山茶场现已改名为东南茶场.此处背靠五老峰,面朝鄱阳湖,右邻庐山大汉阳峰,左面三叠泉、挂灯台.山林云雾深浓,不远处的湖面水气蒸腾,红色角亭点缀茶园之间.

这里原属于星子县境内,星子县前几个月才撤县更名为庐山市.七尖幽兰有机茶园的种植管理与其特有的兰花香斐声省内外.据说茶厂创立之初,就为了寻访有兰花香的茶,人们走遍庐山深密之处,亦探索兰花与茶并种以求茶中出现兰香.其种植管理则利用物理除虫法驱虫,枝梢在初冬修剪,采用传统手工锄草方式,在初冬和初春做两次去除杂草.

特有的茶园小环境茶园常年受鄱阳湖水汽蒸腾形成的云雾影响,茶园混种乔木树木种植,形成漫射性阳光透射茶树,非常利于茶叶中氨基酸的聚合,利于兰花香的形成.其实,真正的好茶,得益于无染的自然之境,并通过恰当的工艺来表现茶香,清净之地必然有清净之茶.

有机茶刚开始时并不是特别好销,这家茶厂当年建厂、包装、推广,都花费了不少精力.这些年人们越来越重视有机健康概念,市场的销路就变得特别好.他们的工艺也很讲究,按照传统庐山云雾制作原料会采摘一芽一叶、二叶一芯制作.茶园茶树品种都是适合当地种植的优选的群体树种,有很好的抗旱能力,保有庐山云雾特有的品种特性.采回来的茶先行用竹筛选过分类,这样在炒青时更可以把控品质.

车间木架上陈列着一层层竹筛,鲜叶先行摊晾,因是群体性品种,碧翠的鲜叶也间夹黄绿或微紫的芽叶,皆为一芽一叶初展,不少有虫蛟的痕迹,散发着幽幽清香.摊晾过程中有一个工艺比较特别,他们会使用一个竹制滚筒摇青机,里层衬白色棉布,用以摇动摊晾后的鲜叶.这有点像武夷岩茶的摇青工艺,只不过绿茶只能有短时的摇动,目的在于散发青气,发挥茶香.

最讲究的则是炒青技术,杀青据当天的天气、空气湿度确定杀青温度和时间.必须炒得透,炒得熟,这样就不会出现绿茶刺激肠胃的现象了.整个工艺说起来简单,但要做出云雾茶的兰花香,却需要极用心来把握.

喝一杯茶,庐山云雾的清爽与花香一并入喉了.远眺,又有云雾飘缈在山间,所谓云雾入盏,正是此间茶叶的真实写照了.

匡庐绝顶论文范文结:

关于匡庐绝顶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匡庐绝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