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就业类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高职生就业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摘 要]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宗旨之一.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树立通识教育理念、主动研究探索通识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讨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及作用,阐述了通识教育下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27-0008-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承担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人才的重任.21世纪以来,高职院校经历了外延式到内涵式发展,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为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几年持续走高,但庞大基数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就业竞争力不足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这表明,通识教育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率方面,与专业教育一样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高职教育必须加强通识教育,培养既能“做事”,又会“做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就业质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与就业能力分析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是一种从全局出发、博学多识的教育,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应实现全面、均衡、通达的教育目标,强调的是把人培养成具有丰富、完善的各方面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人才.通识教育通过核心知识思维和素养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点周围所涉及的领域产生疑问,引导其与不同知识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开阔视野和眼界,培养起个人的人文素养,使其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时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视角,而是能够更全面地对事物做出判断.

(二)就业能力分析

就业能力是指能够运用知识或体力完成工作任务,获得能够胜任岗位及其工作的能力.对于个人而言,具备满足岗位需要的条件越多,自身价值越高,竞争力越强,能够应聘成功的机会越大.对企业而言,就业能力强的人能够为企业树立形象,对其他人员起到榜样和标杆作用,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对国家来说,公民就业能力越强,则国家竞争力与实力也越强.就业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拥有他人不具备的完成工作的能力,二是在具备与他人都具有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且更能胜任这项工作的能力.

专业技能固然是构成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目前乃至长远来看,社会、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的高低,如人际交往沟通、团队合作、学习意愿、自我管理等方面.调查显示,企业对就业能力排名依次是沟通协调能力、知识广博度、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及能力.这表明,社会、行业、企业在选择求职的学生时,更看重的是除专业技能之外的非专业知识能力,而非专业知识能力正是需要依靠通识教育手段来完成.对高职学生来说,其就业能力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格特质,个人特质与态度对于就业较占优势;二是核心竞争能力,能够适应和胜任多种工作要求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专业能力,具备完成特定产业工作要求的能力.从课程来看,专业能力需要专业课程负责,人格特质与核心竞争的培养,则通过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来完成.

二、通识教育在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中的地位及作用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两个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通识教育是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是对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它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就业能力提升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竞争力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是从职业需求与工作岗位这一逻辑起点而来的,技能型人才的专业能力受到了普遍重视.然而,在新时代,道德规范、职业精神、职业态度等个人素养日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竞争演变成综合素质的竞争,通识教育与专业发展理应同时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如此,通识教育在强化社会责任感、大众服务意识、人文修养的培养和提升方面显现出优势,学生就业质量也随之提高,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必定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二)提升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新时代要求下,终身学习能力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人们不可能一辈子只从事一种工作,都面临着转岗换行、学习新的职业知识等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至关重要.高职教育中,学生在学习某一专门技能的同时,也需要具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必将会为高职学生如今乃至将来不断进行再学习提供坚实保障.

(三)发挥高素质技能人才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作用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技能人才必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仅要以良好的专业教育为基础,而且要具备通识教育的基本知识与素养.随着新时代社会的快速变迁,兼具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否则,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只是劳动者,而不可能成为高级技术工人.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然重视人的发展,因而通识教育在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经世致用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方面,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通识教育下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已获得全社会广泛认可,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需要分清专业与通识的不同之处,从整体出发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把通识教育运用到教学中,在校园营造一种全面发展教育的氛围.针对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如何发挥通识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的作用,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促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结合

对于高职人才而言,人文素养与技能培养缺一不可.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有机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职院校需要探索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务必要强化通识教育理念的渗透,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将专业培养、高素质培养合为一体、互相促进,两者交叉融合,寻求最佳结合点,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使职业修养、道德品质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适应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的要求,顺应产业发展人力资源对人才结构和质量的新要求,实现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的目标.这也为职业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实现其长远稳定的发展.

(二)优化通识教育培养模式、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

建立优化完善的培养模式、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前提.首先需要进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制定“通专”结合的培养模式、教学计划,优化通识和专业两个课程体系,并借助课程教学来实现.目前,高职院校注重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开发专业课校本教材.而对于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应结合专业课程进行开发,此外,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应充分融合优秀企业的文化、企业精神元素,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和“正能量”.由此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配置,为专业与通识的结合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通过高素质人才培养,实现“做人”与“做事”教育的相互结合.

(三)转变通识教育的教学策略

通识教育通常“以教师为中心”,采取“灌输式”教学形式,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过度依赖书本知识,缺乏实践学习机会,授课形式单一,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交流与互动.因此,转变传统方式,采用“学生中心型”的教学策略,以挖掘专业教育内容的通识内涵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哲学思维和艺术灵感的熏陶.专业教育的教学方式是逻辑的、分析的、理性的,而通识教育的特点是隐喻的、描述的、诠释的,他们两个截然不同,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学生呈现出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讨论、交流,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通过学生参与将通识教育的观念、意识等内化到心灵深处,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相比“教师中心型”教学方法,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拥有更好的就业竞争力与态度.

(四)强化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组织者、知识传授者,承担着通识教育的责任,直接面对学生开展通识教育教学,其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通识教育的效果.通识教育开展的效果如何也与教师的知识结构、学术研究兴趣、责任意识、个人素质、情感情操等要素密切相关.通识教育对教师本身的要求很高,但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产业所需人才素质的要求越发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应提高对通识教育的认识程度、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个人业务素质,增强其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但由于目前高职院校从事通识教育的教师综合能力参差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识教育的开展.因此,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意义重大,挑选对通识教育充分认知、道德素养高、拥有广泛知识面和兴趣动力的教师加入教学师资队伍,优化完善师资结构,才能做好通识性教育教学工作.此外,通识教育师资队伍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教科研一线优秀教师和校外企业教师,高职院校可在教师考核、薪资待遇等政策制定和落实上,激发教师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水平,从而提升“通专”教育服务于学生就业能力的贡献力度.

四、结论

高职教育是涵盖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在内的全面教育,通识教育是提高高职教育水平的重要方面,是塑造完全意义上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工程.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共同作用,培养适应国家、社会、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职业人”.高职院校应树立通识教育理念,积极研究探索,创建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通识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崔乃文.组织理论视域下的通识教育改革[J].江苏高教,2015(2).

[2]卢晓东.从通识教育深入到通识学习[J].中国高校科技,2015(Z1).

[3]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4]卢松林.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特色及启示:以密苏里新闻学院为例[J].新闻世界,2017(7).

[5]刘健.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6]周光礼.论高等教育的适切性: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歧与融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

[7]聂强,蓝菊.反思与重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5(36).

[8]王洪才,解德渤.中国通识教育20年:进展、困境与出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9]侯军英,马超侠.通识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7):84-85.

高职生就业论文范文结:

关于高职生就业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高职生就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医学生就业论文

2、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论文

3、就业论文

4、生毕业论文字数

5、医学生论文

6、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