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动化专业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和基于卓越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以龙岩学院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为例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自动化专业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基于卓越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以龙岩学院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为例

摘 要:龙岩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实施“卓越计划”中,充分遵循工程的实践、集成与创新的特征,认真地进行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精心地进行教学形式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实践场所的确定以及教师的配备,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8-0149-03

由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旨在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优秀工程师的后备军.它要求高校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龙岩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作为学校首批启动“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之一,在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开始尝试“卓越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要深入理解国家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然后依据学校制定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其中要特别重视所在企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因为培养目标中部分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企业学习阶段来获得.所以,要根据所在企业的实践教学环境、教师资源等情况,构建“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制定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是: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统筹规划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所应达到的培养目标,把工程实践和设计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从单一学科思维向跨学科思维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更多地思考工程的社会、环境、商业和政治背景,提升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龙岩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服务面向定位:面向龙岩、服务海西、面向基层、紧贴行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龙岩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定位于培养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一般机械工程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的生产工程师和服务工程师,以及部分从事非标产品或装备开发的设计工程师,并统称为应用型卓越机械工程师.

二、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及举施

1.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探索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与龙岩机械产业链中的大型骨干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通过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实现“双参三联合”工程实践教学机制.双参就是企业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学生参加企业生产过程;三联合就是联合制订实践教学计划,联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联合考核实践教学质量.

校企联合培养体在运行中教师与企业人员互聘、将学校实验室建设成既能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又能进行企业员工培训的基地,聘请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专家作为顾问,学校与企业双方深入交流,共同制订教学目标、评价方案和考核机制,培养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应保持紧密联系,分别指定责任人,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协作办学.企业从中获得了所需人才,减少了人才培养的成本和周期,校企双方通过共建科研与实习实训平台,做到成果共享.

实行校企两阶段培养,把学生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校内学习阶段学生主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同时根据需要安排工程技术人员穿插进行授课;企业培养环节主要包括:一是认知实习,主要安排在三学期和暑假,让学生在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岗位上感受专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二是生产实践,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相关技能培训,着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三是工程实践,学生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指导下,参加生产的全过程,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系统训练,并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四是毕业实习(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全部来自企业的实际问题,实行真题真做,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指导完成专项技术工作,着重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2.建立双导师制,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指导模式.本专业卓越班的学生,在大一时由辅导员及班导师来进行日常管理,到了大二及大三,增加了一个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担任专业导师,解决同学们对本专业认识上及在学专业课时的一些困惑,同时又能在企业的工程实践中与企业工程师一起指导学生的实践,在大四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中,本专业卓越班的学生每个人都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要求为工程师以上)共同制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具体计划和要求,共同指导其完成来自企业的课题(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指导模式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场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由于“卓越计划”的实施,压缩了校内的总学时数,且增设了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包括非工程素质培养内容),相应的专业课时数计划安排较为紧张.因此,在专业课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都必须随之变动和改革.在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要求是:起点要高,内容要新,适用性要强,即课程内容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能够反映出最新的科技成果,符合我国现造业的发展需要.具体做法是:根据“卓越计划”的知识能力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和更新,克服传统模式中课程内容存在自我封闭、自成系统而体系庞杂的缺陷,使之形成既具有独立性特点而又是一个开放的与其他课程和知识具有广泛联系的内容体系,从而成为该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方面,进行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基于课堂学习和基于项目学习并重的教学方式.其中,“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目前,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已陆续在机电工程学院其他专业推广实施,实现课堂学习和项目学习并重、课内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并举,强化对学生综合研究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线.同时,改变“一张考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引进课程论文、大作业等注重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培养的多环节、累加式的成绩评定方法.通过累加式考试的实施,强调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引导学生自觉增强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4.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工程技术和工程素质的培养,还要注重非工程素质的培养.即在校内三年安排培养集管理、人文、经济、环保、伦理、工程、技术于一身的工程人才毛坯;在企业的一年,主要安排进行工程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训,包括企业管理、安全守则、项目设计、顶岗培训、毕业设计等.强调培养的未来工程师除具有专业水平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在过去开设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人文、艺术、环保、安全、伦理和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应当具备:熟悉市场、用户需求以及技术发展的调研方法,具备编制支持产品形成过程的策划和改进方案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在项目实施和工程管理中具备参与贯彻实施的能力;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能力.为了解决由于教学内容扩充使得课时数膨胀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将部分非工程技术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中去;另一方面设置选修课,通过讲座和自修的方式进行(但须通过考核纳入到学生总学分中去),适当地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5. 突出应用与实践,把握企业阶段学习.实施“3+1”的培养模式,形成了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的联合体,更加突出了教学内容的工程应用性和实践创新性.部分专业课程在企业学习,并聘请企业工程师现场讲授.同时,根据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目构建教育方式方法,组织教学内容,着力推行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基于项目的参与式等多种研究性教学和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为了提高培养效果,要求学生“真刀”地搞好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生产实习包括顶岗轮岗实习和项目设计实习等,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研发过程等跟班进行;毕业设计内容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内容包括工厂设计、车间设计、生产流程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改造方案、工程论证、研发报告、检测报告等.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6.加强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选派教师到职业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了解其先进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更新教师队伍的工程教育观念,激发工程教育灵感,从2013年起至今,本专业每学期均派一到两位机械系老师到台湾中华大学和大叶大学等,一方面学习与借鉴台湾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一方面管理与指导我校闽台班学生在台湾的学习与生活;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国外交流,我校机械专业2016年9月份至2017年2月首次派出2013级五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德国施玛尔卡登应用科技大学学习,据学生回来后反映学习效果很好,受益匪浅.日后,机械专业将进一步加强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扩大学生与老师的国际视野.

三、特色及改革成效

经过不断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我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初步形成了机械工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机械制造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以及理论教学与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的特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教学平台建设方面,2016年3月,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获省级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试点立项;2016年10月,本专业与龙净公司共建的福建省示范性校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获得省级立项;2016年11月,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福建省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获省级立项;2017年1月,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平台获省教育厅立项,围绕着这个平台建设了两个教学科研团队:机器人技术应用与现代加工技术应用团队,这些都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搭建了良好平台.

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逐步形成了“四层次、不间断”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验证性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四个层次的实验类型,并且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本科培养阶段.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80.2%,学生自主选题的开放性实验比例达到25%.实验课程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比例100%,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的比例和获奖项目也得到大幅提升.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各种科技活动基地参加课外科技活动,通过科技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已形成以专业教师科研项目、校企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大学生科技协会项目、企业实际课题等项目驱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由于学生的参与面广,成绩突出.2016年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的比例和获奖项目大幅提升.学生参与人数达178人次,获得包括各级奖项6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5项、市级18项.

四、结束语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是高等教育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之一.国内许多高校机械专业在实施“卓越计划”后,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如本省高校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因此,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借鉴学习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的工程教育精神,利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卓越工程师班的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指导性计划,规范管理,科学发展,为龙岩地方乃至海西经济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2]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

[3]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

自动化专业论文范文结:

关于自动化专业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自动化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自动化专业概论论文

2、自动化专业论文

3、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

4、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

5、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专业论文

6、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