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来的掌声不悦耳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和要来的掌声不悦耳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要来的掌声不悦耳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要来的掌声不悦耳

文_ 刘良军(湖北荆门)

最近某知名大学教授应邀到一地讲学过后,很是感慨:起先主持人介绍他时,可谓浓墨重彩,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然而“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教授带来精彩的授课”之时,掌声似乎并不热烈,反倒显现出几分常规性应付.只是教授两个小时的讲授结束,一句“不妥、不当或错误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的套话还未来得及告白,下面已是掌声雷动,持续不断,经久不息.由此教授一语中的,要来的掌声未必悦耳,自发的掌声最见真情.

现实生活中,向人要钱要物很寻常,要掌声的案例也不鲜见.最为集中的场合、让人深感恶俗的表现,即是一些娱乐演出人士,丝毫不顾及自己的演唱有否正常水平的发挥,反倒开口闭口“掌声在哪里”“掌声能不能再大一点,我听不见”.不过以包容的眼光看待,此种情形似乎也可以理解,毕竟大家不是来开会,而是来开心的.既然是开心,莫说人家演员要掌声,就是观众自己也巴不得狠狠地捶桌子、打板凳,借以宣泄白天紧绷的神经.说穿了,彼时的掌声与其是对演职人员的肯定,倒不如说是自我喧嚣气氛的欢腾.

然而不知何时,要掌声的做派竟然愈演愈烈,连原本中规中矩、严肃庄重的党政干部活动场合,也难免落入俗套,硬性要求“此处应该有掌声”.譬如,领导干部发表讲话,但凡语气稍重一些的语句出现,一旁的会议主持人微微示意,下面就会不知所云地哗哗然起来;又如,一些地方的党员干部下基层,不但要求基层干部群众早早地列队迎候,甚至头脑发热时,还免不了临时抓壮丁,要求相关中小学校派出学生,夹道鲜花伺候、鼓掌恭迎.至于个别场合,生怕下面无掌声、或者掌声太微弱,早就“未雨绸缪”布置妥当,一旦需要掌声之时,音响一开,相当标准到位的掌声即让当事人颔首称赞,觉得自己诚然有面子,实在受欢迎.

人家为何鼓掌,鼓掌意味着什么,相信一般人不说心知肚明,大都能略知一二.由此一味要求群众鼓掌,为鼓掌而鼓掌,时时不忘制造出气氛浓烈的掌声,处处要求报以热烈的掌声,便是典型的物极必反,舍本逐末,进而不折不扣沦为典型的形式主义,抑或官僚主义,乃至说是享乐主义也不为过.毕竟要掌声虽是见人不见物,却很容易让人就此麻痹大意、麻木不仁,从此自满自得、精神懈怠,固步自封、作茧自缚.

今天看来,鼓掌虽是一种礼节、礼貌,但其本质上首先是对鼓掌对象的一种特别肯定和由衷赞赏.比如理论授课,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没有经过长期的板凳坐冷、深思熟虑,就想那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一番观点不明、逻辑混乱、结构松散的不知所云、胡言乱语之后,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实在是过于低估了听众的辨别鉴赏能力,正所谓“对牛弹琴”,非牛之错,人之过也.又如,纵然是位高权重、身份显赫的党员领导干部,但人家下到基层之后,还就是不把自己当贵人,情愿与普通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焙同一条被子谈天说地.如此民本情怀、亲民做派、恤民姿态,只怕想不让群众可劲地鼓掌都很难.

鼓掌,某种程度上并非历史的终结,不是盖棺定论,而是肯定、认可基础上的一种鼓励,希望对方能够不忘初心,再接再厉,继续前进.比如演唱会上,观众对某位歌手施以热烈的掌声,自然不是敦促其快点;相反,往往伴随掌声的则是“再来一首”的呼唤和企盼.至于对党员干部的掌声,人民群众自然也是“此处有深意”,一方面借掌声表达感谢、感恩、感念之情,另一方面暗含着公仆不要走,仍然在那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源源不断地为自己带来恩泽与实惠.显然从这一点而言,掌声也是党员干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干事创业的动力支撑,要求党员干部不能就此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自以为大功告成.

总书记说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换言之,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鼓掌.但天上不会平白无故掉馅儿饼,要想赢得鼓掌,尤其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发自肺腑的鼓掌,却是需要条件的.这就是时时处处以人为本、心连群众.否则,行政命令之下、金钱诱惑之下、百般暗示之下,或许也能掌声四起,却不过是昙花一现.

(作者系湖北省荆门市委党校教授)

要来的掌声不悦耳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要来的掌声不悦耳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要来的掌声不悦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