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跟慈善组织参和农村精准扶贫事业以小母牛中国项目组织为例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组织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组织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慈善组织参和农村精准扶贫事业以小母牛中国项目组织为例

【摘 要】兼具社会改造理想与实践的慈善组织,如何在扶贫工作中实现准确定位,进而探索慈善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模式与路径,是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关键问题.从慈善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议题出发.通过对一个慈善组织精准扶贫实践的研究发现,扶贫价值观与参与式扶贫方式的结合、人力资本的提升与扶贫产业链的建立在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由此,总结并阐释慈善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路径,即“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社区综合发展”与“助贫创富价值链”的融合,以期为慈善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慈善组织;精准扶贫;小母牛项目组

【中图分类号lC912.82

【文献标志码lA

【文章编号l1003-0166(2017)07-0093-05

doi:1 0.3969/j .issn.1003- 0166.2 01 7.07.021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迅速发展,并已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和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构成.慈善组织开展的“希望工程…母亲水窖”“光彩事业”等一系列有广泛影响力的活动为扶贫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时期,我国进入扶贫攻坚阶段,面对的是减贫工作中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因此,粗放型扶贫已经不能有效回应当前的贫困情况,满足贫困群体的脱贫需求,亟待向“精准扶贫”模式转型.基于此,我国慈善组织也应同社会各界一道共同探索“精准扶贫”模式的实现路径,发挥慈善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独特作用.

1慈善组织扶贫实践:精准扶贫,扎实探索

国际小母牛组织(Heifer Project International,HPI)是一家创立于1944年的非营利性慈善组织,1985年国际小母牛项目正式进入中国,并在四川开展了最初的三个扶贫项目.2008年,国际小母牛组织成都办事处在四川省民政厅注册并更名为“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成为国际小母牛组织在中国的全权代表.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小母牛项目组主要通过向贫困家庭提供家畜、农作物以及技术培训实现贫困农户自力更生、减贫脱贫.自成立至今,服务中心立足四川,辐射全国,已在川渝、云贵、安徽、北京、西藏和新疆等6个区域成立了办事处,与117个伙伴合作实施了127个项目,扶助贫困农户6万余户,援助动物120万头(只),举办各类培训班2万余期,培训人数达80万人次.

1.1“救济式”扶贫援助与“参与式”自主发展的融合

近年来,“救济式”扶贫援助的效果受到越来越多质疑.一方面,“救济式”扶贫援助削弱了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项目组织、技术专家对贫困地区具体情况缺乏了解,缺少对当地贫困人口权利的尊重.可以说,在“救济式”扶贫援助模式下贫困人口往往被定义为被发展对象,处于弱势地位.这样的扶贫形式流于表面,减贫效果也十分有限.扶贫领域专家意识到这些弊端后,开始在扶贫过程中创新参与机制以实现主导权的下沉,帮助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实现造血式发展.

在精准扶贫视阈下.贫困户是精准扶贫最重要的利益群体,而精准帮扶又是精准扶贫的核心之一,所以如何准确识别并满足贫困户多元化的需求成为了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扶贫工作中,引入“参与式”扶贫理念和方法.转变贫困户以往“等、靠、要”的思想,赋予贫困户更多的话语权显得尤为必要.具体来看,首先要保障贫困农户对扶贫项目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之能够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其次,在贫困对象识别、扶贫需求评估、扶贫项目选择、实施以及监测等过程中全面提高贫困农户的参与度,变被动的“救济式”贫困扶助为“参与式”+“救济式”相融合的形式,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案例1:授人以渔,服务农民

前火岭村是北京市密云县冯家峪镇的一个行政村,拥有土地面积36公顷,山场面积2 000多公顷,自然资源十分匮乏且屡遭自然灾害.村要依靠农作物种植和政府救济维持生活,全村254户家庭765人的年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北京市收入水平最低的一个村.小母牛项目组在前火岭村的扶贫救助可谓一波三折.由最初的舍饲羊到饲养家禽再到最终的养蜂.项目几经转型,但这一过程中小母牛项目组践行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核心宗旨,不仅在贫困农户之间传递了减贫脱贫的“火种”——农作物种子或动物幼崽等有形实物,实现了传统的“救济式”扶贫援助,更传播了宝贵的经验技术以及小母牛项目“自力更生、充分参与”的价值观念,实现了扶贫资源与政策的“到村到户”和“直接对接”,有效回应了“参与式”精准扶贫的要求.从而确保了扶贫成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见表l.

1.2“治愚”与“扶智”:精准扶贫教育先行

扶贫脱贫,一个绕不开的环节就是如何发挥好“人”的作用.面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现状,扶贫工作应重视贫困地区的“软环境”建设和人才开发,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使扶贫工作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是“造血式扶贫”的必然选择,而“治愚”和“扶智”的根本手段就是发展教育;因此,相对于产业扶贫、社会救助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等,“教育扶贫”工作的效果关系到贫困地区能否真正脱贫致富.然而,目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教育扶贫还未能充分发挥重要作用.不能完全适应扶贫攻坚的任务要求.为改变这一现状,应依据不同的致贫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订单式”教育扶贫策略.例如:对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技能或知识的贫困户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专业技能.此外,培训内容也应因人而异,在开展培训前进行需求调查,充分了解贫困户所需所求:其次,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原则,根据贫困户实际需求量身培训计划,真正发挥“培训一个带动一户”的功效.

案例2:农村贫困社区青年领袖人才培训

“小母牛”扶贫项目为推动农村贫困社区发展,需要广泛联合社区中的农户,以合作形式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推广农业新技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此必须发挥农村贫困社区青年领袖人才的带头作用.小母牛项目组依据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和贫困户自身需求,确定了培养农村贫困社区青年领袖人才(互助组组长)的三类目标六项能力并据此设计了具体的课程内容.在培训过程中还根据成人学习原则,遵循认知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见表2)

1.3助贫创富产业链:可持续性的减贫新模式

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是为贫困主体提供进入市场的机会,提升贫困户从市场持续不断获取财富的能力,使其在经济发展中成为市场主体之一,平等地分享市场积累的成果l31.随着政府扶贫方针政策的变革,小母牛项目组依据贫困村镇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实施的结果反馈.不断发展和完善项目模式.在长期的扶贫实践中,小母牛项目组发现虽然项目实施地区的贫困农户脱贫率一直在950/0以上,但这些农户普遍身处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闭塞的环境不仅增加了他们获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困难,阻碍了产品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升,还使他们丧失了良好的销售渠道.因此,为帮助每个家庭更好地计划生产和销售,小母牛项目组开始试验和推广涵盖投入、生产、加工、批发以及零售等环节在内的“助贫创富产业链”.

案例3:“一线泉”——脱贫致富之泉

安徽休宁县的板桥乡山多地少、农业资源匮乏,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农业空心化想当地经济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该县与“小母牛”项目组合作后,决定利用山区优良水质资源发展山泉养鱼产业,帮助贫困山区妇女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目标.项目运行过程中,通过精准投入资源并进行多项培训,贫困农户逐步建立起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并组建合作社进行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开发.目前,合作社已经为其产品注册了“一线泉”冷水鱼商标,建立了数据库和二维码防伪体系,并结合乡村旅游举办了“板桥乡呈村赏花品鱼节”.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和媒体推介,打响了板桥泉水鱼的品牌,2014年,泉水鱼销量近4 000kg,产值达42万余元.通过市场价值链的开发,“小母牛”项目不仅帮助农村妇女找到了增收途径.实现脱贫致富目标,而且改变了农村妇女的思想观念,提升了她们的发展能力.

2“小母牛·中国”项目组织精准扶贫模式

在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扶贫资金分散于不同部门,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因此实施“整村推进”,整合资源发挥集聚效应成为最优之选.然而,“整村推进”的扶贫项目更关注农村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的改善,对个体贫困户的扶持力度似有不足,扶贫最终受益者往往不是“整村”村民.可见,培育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既要有一区一域发展的带动,又要有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圈.近年来.“小母牛”项目立足农村贫困地区的减贫行动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新思路,即以农业经济资源为基础,以互助组、合作社等农村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精准回应贫困户需求的多元化社区活动为方法,为农村贫困户赋权增能.提升农村贫困社区的反贫困能力.简而言之,小母牛组织的精准扶贫模式是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社区综合发展与助贫创富价值链的融合,个人价值观的发展与基于市场运行规律的农业生产发展的结合.利他的社会性结果与关注市场效率的经济性结果的组合.

2.1以价值为基础的社区综合发展

“社区发展”是慈善组织在扶贫领域广泛使用的工作方法之一.在实践中,就是在慈善组织的介入下,运用参与式方法,开展反贫减贫、生计开发、技能培训等活动,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居民的现实需求,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参与式的社区发展过程伴随着价值观识别和同化,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凝聚力得以形成.“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社区综合发展”模式包括五个步骤:第一,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在社区建立贫困户互助组.第二,项目组与互助组基于共同价值,合理制定扶贫规划.第三,结合社区自然禀赋与项目规划,开发各类以农产品生产或养殖为内容的社区综合发展项目.第四,遵循“实践一总结一再实践”路径,组织互助组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参与式总结计划会”,总结本阶段社区活动并制定下一阶段工作计划.第五,互助组成员通过“礼品传递”r将牲畜幼崽或等值款项、知识和技术传递给其他贫困户)帮助其他贫困户和贫困社区减贫.并以此作为新一轮社区综合发展的伊始.社区发展项目运用参与式的工作方法,将慈善组织、政府部门、贫困社区以及贫困户置于平等地位,赋予贫困户对项目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每个成员都能充分表达意愿,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与管理,进而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的决策过程.此外,贫困户对参与式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实现了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社区发展的人力资本.

2.2助贫创富价值链

小母牛项目组的助贫创富价值链由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组成,其中基本活动包含可持续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支持活动包含物料供应、农业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以及生产管理活动.近年来,为系统、精准、可持续地开展扶贫工作,小母牛项目一直将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农村合作社建设作为扶贫实践行动的重中之重.并将其与助贫创富价值链进行整合,以提升价值链水平.具体来看,首先,要加强产业链中各主体之间的联动,帮助贫困农户组建农村合作社进而形成合力,打造“拳头产品”,组团闯市场,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其次,发挥农村合作社作用,消减个体农户进入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例如:帮助农户统一采购农业生产资料,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统一推广、销售产品等.再次,不断改进和完善生产支持系统.这一系统不仅包括为提高牲畜生产能力而实施的改良品种、改善动物营养、改善兽医技术以及改进项目管理等活动,还包括为增强商业合作关系而实施的与金融相关的各项服务,例如:小额信贷、链接市场信息、搭建销售体系、建立商业中心等;最后,重视技术研发与创新,实现产业升级转型.为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研发与生态养殖相关的各项技术,如:水土保持技术、智能应对气候技术等.

3思考与建议

小母牛项目组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资源和技术方面,其专业的扶贫理念、创新的扶贫模式、可持续的扶贫效果,实现了从物质援助到价值观培育的跨越发展.可以说,小母牛组织响应了“扶贫没有局外人,帮扶没有旁观者”的号召,在扶贫过程中进一步将政府、慈善组织与市场三个主体有机结合,回应了精准扶贫的迫切需要.总体来看,这种结合建立在以下两个基础之上:

第一,价值观念的契合.小母牛项目所秉持的“受助者先自助,再互助,再助他”、“人与人、人与社会(社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互动”等一整套价值体系与精准扶贫相契合.一方面,找准治穷致富机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而“扶志”和“扶智”则是这一机制的重要组成,具体来讲就是提升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反贫困能力,促使他们积极进行自我救助,这与小母牛项目组“自力更生”的最高价值观念不谋而合;另一方面,以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为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提供了新范式.小母牛项目高度重视贫困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并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贯穿于扶贫行动始终.在项目实施前,通过走访调查,了解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充分尊重和利用项目实施地区的自然禀赋发展农业生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培训活动,提升贫困农户环保意识,在发展生产的同时积极鼓励贫困户参与生态修护活动,如:为沙化草场围栏育草、植树造林等,实现可持续的扶贫.

第二,“政府支持一慈善组织运作”合作型扶贫模式.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慈善机构嵌入社会运行机制的前提,也是形成合力精准扶贫的基础.在长期的合作实践中,小母牛项目组与政府部门建立了双赢的良性合作关系,也探索出了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政府与慈善组织形成合力的可行路径.首先,提升目标契合度.小母牛项目组发展生产.提升农村社区参与式自我管理能力的目标与政府扶贫目标相一致;因此,小母牛的扶贫项目大都被纳入到政府扶贫规划和社区建设计划中,在政府统一部署中开展推进.其次,资源互补,精准对接.如何科学调配政府和慈善组织的资源,精准对接贫困农户的需求关乎扶贫成效.小母牛项目运行过程中,由政府部门负责推行规划、引导统筹、提供资源以及检测监督等工作:小母牛组织则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敏锐的市场意识,借助政府力量推进项目有效落实,把市场机制引入扶贫工作中,实现农户、市场、政府以及慈善组织之间的对接,为贫困户量身订制扶贫计划,提高扶贫资源配置效率和扶贫措施的精准性.

组织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组织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组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

2、施工组织设计论文

3、毕业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4、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

5、组织行为学论文选题

6、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