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景观应用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应用研究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应用研究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景观应用

梁波1 张万荣1,* 王金敖2

(1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2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 台州 318020) 摘 要:通过调查解读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对其整体结构、植物配置、小品营造和空间架构进行脉络式分析,以市民和游者的需求出发,对陵园面临的挑战从基础设施、功能、绿化配置等方面进行讨论.现代烈士陵园多以景点题,以园林艺术手段表达缅怀和纪念主题.

关键词:风景园林;纪念性园林;烈士陵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2-0066-04

收稿日期:2015-08-07

修回日期:2015-09-11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及社会进步,园林在城市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式各样的绿地公园成为城市中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纪念性园林也不例外.纪念性园林是通过园林的形式来表达纪念情感,是园林化的纪念行为.而烈士陵园作为一种纪念性园林景观,它的功能是对先烈的纪念和褒扬,并成为教育后人的阵地,给人们提供纪念和冥思的空间和场所,在城市的发展中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是别具一格的园林形式,也是重要的城市景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此地牺牲的烈士而兴建的一处典型的纪念性园林,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不但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且发展为一处怡人的休闲园林绿地.园林的功能已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的纪念功能逐渐转向纪念和游憩相结合, 氛围从严肃转向清幽宁静.

1 概况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兴建于上世纪50 年代,占地21 000 m2.由邬天柱、梁思成、张开济等一批著名建筑师在当时胜利公园旧址的基础上设计改造,是为纪念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大地上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性园林[1].它的整体设计采用我国传统的主轴线布局,园内的景观和建筑主要分布在主轴线和辅轴线上,园中的整体景观南北贯通,东西分布均衡且相互呼应,具有严谨的结构布局.因此,具有兴建较早、规模较大、建筑规格较高等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主要功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从单一的纪念性功能转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以及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

2 景观营造特色

作为纪念性园林的烈士陵园,其园林景观具有自身的特点.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坐落在城市中心,不仅是一处绿地,更是一处历史和文化的圣地.整个园林从立意、布局、植物、小品建筑都体现着历史和时代的特征,并透过时间的沉淀不断散发其精神和文化气息.

2.1 立意

烈士陵园对人们来说,除了是园林以外,人们还会在此得到了一种精神信息,或是沉浸在一种文化的氛围中.此类纪念性园林的性质主要是对战争时期的先烈进行缅怀,同时激励人们发扬先烈精神,从而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因此,园林在设计时由一条主轴线和两条辅轴线控制.

2.2 布局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园林设计在整体布局上简单而明确,宽松而合理,空间完整,总体布局规则,采用一条主轴线贯穿南北、两条辅轴线伴随左右的布局方式,主轴线南北通透,辅轴线左右均衡,相互呼应,且地势平坦,规划整齐,突出肃穆庄严的氛围.树木的运用加强了轴线的空间感,也成为轴线之间的缓冲区和连接点,使得陵园布局更富有整体性.主轴线两旁没有选择陵园中常用的松柏类植物,而是选择高大落叶树种悬铃木,使陵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轴线是其特色,也是核心,两旁高大古朴相互掩映的树木,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前方.

整个园子坐北朝南,恢弘大气,坐落在主轴线上的景观以陵园大门为起点,穿过肃穆恢弘的广场,人们的视线停留在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随后是著名的英雄烈士铜像区,人们在这里能够近距离了解和缅怀英雄,紧接着是以英雄浮雕为主题的喷泉广场,也是一个高点,最后是主轴线上的景点——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建筑气势宏大震撼,把缅怀和纪念的氛围烘托到沸点.这种主轴线上序列式的布置使游者更深刻地体会革命精神.坐落在陵园东侧的主体景观为服务厅、柯棣华塑像及陵墓、烈士纪念馆、碑林园、烈士墓东区,而西侧主体景观为影视厅、白求恩塑像及陵墓、白求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烈士纪碑亭、英雄雕塑园、烈士墓西区(图1),景观东西相互呼应,南北相继发展,由个人到群体,形成了陵园的辅轴线.园中有粗犷豪放也有精致细腻的景观,有气势恢宏的广场,也有清幽静谧的疏林草地,有高耸威严的纪念碑,也有点缀园景的假山、亭廊、水池等;植物配置采用草本、灌木、乔木相互配合的手法,使平面、空间丰富且有层次(图2),配合点缀其中的主题性雕塑和小品,体现了烈士陵园的特色,丰富了其内涵.

2.3 植物

植物是园林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在纪念性景观当中,除了基本的绿化和美化功能外,植物也蕴含有其他的特色.

2.3.1 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园内植物种类众多,目前园区的绿化面积已达到179 600 m2,绿化覆盖率达到85% 以上.其有乔木48 种8 400 多株, 灌木36 种6 300 多株,造型树种3 种89 株,色块植物18 种26 000 m2,地被植物12 种27 000 m2, 草坪65 000 m2.园内的基调树种是以圆柏Juniperuschinensis、雪松Cedrus deodara、银杏Ginkgo biloba、悬铃木Platanusorientalis 等树种构成再配以其他各色乔木,同时点缀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 ora、玉兰Yulania denudata、碧桃Amygdalus persica ‘Duplex’ 、樱花Cerasus yedoensis、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Atropurpurea’、木槿Hibiscus syriacus、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等开花植物; 灌木有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f. atropurpurea、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瓜子黄杨Buxus sinica 等, 以及开花灌木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迎春Jainum nudifl orum、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等,色彩丰富;地被植物有萱草Hemerocallis fulva、玉簪Hosta plantaginea、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鸢尾Iris tectorum 等.园内植物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形成了良好的园林植物景观,在四季的变化中呈现出丰富的景色,不仅增加了生态效应,也渲染出特有的文化氛围,同时创造出优雅、清静而庄重的纪念环境.

2.3.2 植物的配置方式

庄严、肃穆是陵园中的主要基调,除此之外也有悠闲怡人的氛围,因此在植物配置的方式上也有其特点.平面和空间是构成植物配置的主要框架,陵园中的植物配置也是在平面和空间上体现其特点的.

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植物配置应用了不同的平面布置形式,并以此来创造出不同的气氛.规则式配置多应用在纪念性景观中,体现庄严、肃穆的气氛,除此之外还有对植和行植.对植是指以树种相同,大小相近的乔木或是灌木左右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2].如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南大门通往烈士纪念碑的通道两旁, 以植物的层次组合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下层、中层、上层均有相应的植物,使得入口的植物景观具有层次性,丰富而不艳丽,符合陵园的基调,不仅隔绝了陵园两侧空间, 也表现出庄严肃穆的气氛, 使游人身处其中能够感受并融入烈士陵园的氛围.而广场上两侧则均匀对栽植着高大开阔的悬铃木(图3),体现出烈士纪念碑广场的气势和氛围, 在其落叶时广场具有季节景观变化.而行植的数量比对植更多,一般多应用在道路两侧的草地上,以疏林草地形式出现,或应用在建筑物前方.

植物配置除了体现氛围外,还可营造特定的场所空间.诺伯格·舒尔兹(Norberg-Schulz)[3] 认为, 场所构成了景观必要条件,而场所是由具有特定的空间和具体的客观事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空间在这整体之中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陵园中,植物作为空间要素之一,可以单独构成空间,也可以和其他要素相配合构成空间,这种空间如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则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空间的形态可以划分为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垂直空间、覆盖空间和封闭空间[4].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以高大的植物作为围合,来突出广场开阔的空间,同时限定周围的密闭空间,营造特有的氛围.在一些雕塑中,植物不仅可作背景,也可用于空间围合(图4),使烈士雕塑成为半开放空间,供人们瞻仰.除此之外也有运用植物特有的密闭性来进行围合,如排植柏类植物(图5),在一定的空间内创造出封闭的空间,从而营造出肃穆宁静的氛围.

2.4 园林建筑和小品

景观建筑和小品在园林中是必不可少的构景要素,有装扮空间、美化环境、突出主题、渲染氛围、提升境界的作用,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并引导人们的思想朝着园林的主题发展,给人们美的感受,同时能启迪心灵,达到教育的作用.纪念性园林的氛围庄严肃穆,其中的建筑小品自然也应以此为基调,突出气氛,抓住参观者的目光,并引导其视线和思想情感.

纪念性建筑的地方性、地区性特点越浓厚,它所具有的时代性对于地区、国家乃至世界就越突出,而其永恒性也会越突出[5].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馆和园区是一起动工的,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因此无论建筑艺术本身,还是作为祭奠英雄的精神实体,都具有价值.纪念馆以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为指导,以现代的手法为方式,无论从平面、立面、顶面或是细节都体现出了时代、国家、地区的特点.整个建筑简洁大方,庄严而不失传统,充分体现出了陵园的文化内涵和纪念意义.

除了纪念性建筑外,陵园中亦有景观小品.其形式和园子的主题有关,如碑林园中的长廊,伟人英雄的题词和篆字镶嵌在长廊的两侧(图6),人们在其中可以享受长廊的优美和惬意,亦可以铭记革命精神;再比如雕塑园中,以弘扬革命精神为题材的雕塑自然地摆放在外延的小路旁(图7),使其更真实,也更富教育意义.

3 面临的挑战

3.1 存在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意识有所转变,对于纪念性景观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认识也呈现出多样化、人性化的特点.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地处市区中心,是国家级纪念园,也是市区的园林绿地,人们在此不仅缅怀先烈,也想在此进行日常休闲活动.同时面对不同年龄群体,还需配套不同的环境和必要的功能.而作为缅怀先烈而建的园子,其初衷就是用于纪念和政治教育,因此便缺少一定的休闲功能.但新时代的纪念性景观,无论从规模、形式还是空间形态等方面都比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故对于烈士陵园来说,除了营造纪念的氛围,也应满足人们的更多需求.

3.2 改进措施

3.2.1 完善的功能

传统沉重的纪念场所和单调的纪念活动不符合当代人的观念,亦不能满足其对体验性和趣味性的需求.因此和传统相比,纪念性园林的功能应呈显出多样化,将单一的纪念功能拓展为多样化的功能来满足现代人们不同的需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在满足纪念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场地,开辟园中园,不仅提供休憩游赏的地方,还以别样的方式渲染教育的氛围,增加了人文气息.利用陵园东西两旁的场地形成了休闲绿地空间,以不同的形式串联出绿色的休闲长廊.

3.2.2 健全的基础设施

作为新时代的烈士陵园,不仅要有完善的功能,也要有健全配套的基础设施.如果说功能是园林的整体结构,那么基础设施就是园林的细节.对于烈士陵园这种纪念性园林来说,细节的体现同样重要.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基础设施比较健全,经进一步改善后,道路系统、园灯照明、公厕、园凳等设施均能满足目前人们的需求.

园中的道路系统更加完善,路网分配合理,道路级别分明有序,在铺装上更是多种多样,符合多样化功能的现代陵园;而照明更是别具风格,以灰色作为基调,符合陵园的氛围,同时以不同的外观运用到不同种类的园灯上,在统一中求变化;公厕分配合理,位置也相对隐蔽,使园子整体和谐;为了满足不断增多的休闲人群,园中的休闲座椅也相应增加.

3.2.3 丰富的绿化

对于传统的烈士陵园来说,树种的应用单一,使得纪念性很强,功能也单一,因此气氛较沉重,这已不符合现代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在陵园的进程中,植物的运用已逐渐摆脱了单一树种的使用,植物选择趋多样化,配置也十分丰富.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的绿化丰富,种类繁多,除了已有的古树名木,还增添了很多树种,在颜色、形态和喻意上都能满足纪念的主题,满足人们的心理.

3.2.4 多样的陈展手段

今天,高科技的运用不再稀奇.先进的陈展手段带给人们深刻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纪念性景观中现代化设备的运用也十分普遍,生、光、电等新技术的涌现使得纪念性景观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4 结语

烈士陵园是历史文化遗产,是时代的见证、城市的记忆,健全的烈士陵园应具有全面、综合的功能和意境,立意、布局、植物、建筑、小品等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首先“以景点题”,表达出历史文化的特色、时代的特征,以及纪念的氛围.其次,运用植物、景观小品以及空间等现代的艺术方式表达出对历史的缅怀和纪念.这些造景元素的组合和交叉运用不仅营造出浓郁的纪念性氛围,传承和烘托革命的历史文化,同时满足现代人的心理和审美要求,使人能够完全融入和参与到整体环境中来,有效地传达其纪念意义.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自摄自绘.

作者简介

梁波/1990 年生/ 男/ 风景园林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

张万荣(通讯作者)/1962 年生/ 男/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应用研究论文范文结:

适合应用研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应用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