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类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和怎样写《乙瑛碑》(十六)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乙瑛碑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怎样写《乙瑛碑》(十六)

第六章 《乙瑛碑》的章法

一幅书法作品,要集画成字,集字成行,集行成幅,通篇一气呵成,方能成为整体完美的艺术之作.章法,就是整幅作品中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上下左右承接和呼应的方法.与章法相比而言,结体属于一字之内的小结构,章法则属于整幅作品的大结构.

章法也称布白,即在白纸上分布黑字.清代刘熙载《书概》中说:“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一幅作品,如果做到黑白相间、疏密得当、上下呼应、左右顾盼、避就相宜、参差有致、气息贯通、血肉相连,它的章法就称得上成功了.

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包括正文、款文、钤印三个部分.

一、正文

正文,即主文,是一幅书法作品的主要内容所在.《乙瑛碑》的正文安排,有如下几个特点:

1.纵有行,横成列,格局恢宏

汉碑章法排列有三种方式:一是纵有行,横成列.这是绝大多数汉碑的章法排列形式,其中还有极少数有界格.二是纵有行,横无列.这种排列有行距,字距则参差不齐,但又不像行书和草书那样完全无字距,如《石门颂》等摩崖刻石.三是纵无行,横无列.这种形式不按行列布白,呈纵横交错状态,如东汉光和四年(公元181年)所刻的《昭觉石阙》,布白行列交错,字体大小、长短参差错落,任其自然.这种排列极为少见.

《乙瑛碑》正文共18行,按照每行40字排列(有的不满40字),纵看成行,横看成列,整体章法次序井然,步伍整齐,自不待言.由于《乙瑛碑》结字上下和左右比较均衡,线条的粗细、轻重无较大起伏,外形方正,停顿有度,所以,整体布局更加规范,呈现出宏碑巨制、高文典册、气格宏大、高古典雅的庙堂之气,极其适合置身于曲阜孔庙这种庄重肃穆之所.

2 . 横向取势, 字距大于行距,波涌之势强烈

同其它成熟期的汉碑一样,《乙瑛碑》结字左舒右展,横向取势.凡是撇画、钩画尽量左掠,凡是波画、捺画尽量向右肆展,因此,碑中的绝大多数字属于扁平结构,只有少数字比较方正,从而整体布局形成字距大于行距的章法形式.书写者越往后写越心手双畅,因而,此碑的后半部分向左右的展放之势越加明显,越加流畅,精彩纷呈.字距大于行距的格局产生横向开张的气势,在行列有序之中,字里行间更加流畅自然,气格更加恢宏,对观者的吸引力、感染力更加强烈.

在临写《乙瑛碑》时,将书写纸叠成方格即可.有人为了体现横向取势的特点,把纸叠成扁平格子,完全没有必要.由于《乙瑛碑》中文字的结体多为横向取势的扁平结构,在方格里依次写下去,自然就会出现字距大于行距的排列格式.

3.呼应连贯,左盼右顾,纵横涌动

《乙瑛碑》虽然结体端庄,章法上纵成行,横有列,但其笔画富有变化,整体布局毫不呆板.纵看,字与字之间的间隔并不是孤孤零零,而是笔断意连,上下呼应连贯,衔接和谐.由于字的形态大小不一,间隔有大有小,其字距并不是均衡划一,空间分割或疏或密,显得敞朗透气.还由于每个字重心取向上的上下左右移位,所以,一行行的中轴线左右摆动,犹如玉枝摇曳,动中生姿.从横向看去,全碑18行,行与行之间靠得很紧密,有的几乎搭肩接踵,整体观望,像一排排涌动的洪涛巨浪向前推进.

总之,《乙瑛碑》在其庄重静肃的主调之下,又是流动的、活脱的.

二、款文

款文,也称落款、题款,是正文以外的交代性文字,也是一幅完整书法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款文包括上款和下款.

1.上款

上款,也称抬头.上款主要写嘱书人名字、称谓及谦词或敬词.如:××书友指正,书××先生寿逾百岁.按照传统习惯,对嘱书人一般只写名不写姓,若嘱书人名字只有一个字时,则必须写上姓氏,如:郑立同志嘱书.

2.下款

下款主要写书写者姓名,根据需要也可以写上正文出处、书写时间、书写地点,年长者和年幼者还可以写上年龄等等.

只有下款而没有上款,称为单款.上款和下款都没有,只有正文的,称为无款.

款文还有长款和穷款之分.长款多是正文以外的说明性文字,写得较长,有的多达几十字甚至上百字.穷款则只落书写者姓名,或者只有名而无姓.

3.款文字的大小

款字要大小适中,一般不要大于正文的文字,但也不能过小.

4.款文的字体

款文所用字体, 可按篆、隶、楷、行、草的顺序依次选取:正文是隶书,款文可用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而不能用篆书;正文是楷书,款文可用楷书、行书、草书,而不能用篆书、隶书;正文是行书,款文可用行书、草书,而不能用篆书、隶书、楷书;正文是草书,款文只能用草书,而不能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5.款文的位置

款文的位置也要适当,应与正文和谐一致,其上缘和下缘都不要超过正文的上缘和下缘,同时,还要留出盖印的地方.

6.关于《乙瑛碑》的作者

两汉隶书作品,除仅有的几种署名之外,大多不具作者姓名.所以,至今我们也不知道那些代表汉代书法最高成就的众多碑刻和简书出自何人之手.现查仅落款的有:《衡方碑》书写者朱登、《西狭颂》书写者仇靖、《阁颂》书写者仇绋、《华山碑》的落款为“郭香察书”.对《华山碑》的落款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书写者是郭香察;有人认为郭香是“察书”者,相当于“监工”,而不是书写者.汉代人名多为两个字,郭香为人名似乎合理,“察书”从文义上讲也说得过去.启功先生认为,所谓“察书”,查无旁证,因此,郭香察就是书写者.《熹平石经》是蔡邕领导完成的,他又是大书法家,现在发现的残石上的文字,仅靠推测认为是他写的.

《乙瑛碑》原无书写者姓名.宋嘉七年,张稚圭按图题记,称“后汉钟太尉书”.钟繇生于东汉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1年),《乙瑛碑》立于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其时钟繇才3岁.因此,说《乙瑛碑》是钟繇所书,为牵强附会,毫无疑义.

三、钤印

1.钤印的作用

钤印,即盖章、盖印.钤印除凭信作用之外,还能对整幅作品起协调补充作用.

2.印章的分类

印章从内容上分,可分为名章和闲章.名章刻书写者姓名,闲章刻斋馆名号、格言、地名、年月等.从印文的凹凸来分,可分为朱文和白文.朱文又称阳文,白文又称阴文.

3.钤印的位置

钤印的位置十分重要和讲究.就名章而言,如果款文下面留得空白较大就盖两方印,留得空白少就只盖一方印.盖两方印一般是一姓一名,朱白有别,也可以是在一方姓名章之下再盖一方闲章.闲章的大小、形状要与名章相配,也要朱白有别.不论是盖一方印,还是盖两方印,印章的下缘都不要超过正文的下缘.若是超过正文的下缘,可盖在款文的左侧.闲章除上面所说可盖在姓名章之下,绝大多数是盖在正文的起首,所以,盖在起首的闲章又叫起首章、引首章.

起首章一般盖在正文第一行起首两字右侧.如果第一个字写得低,就盖在第一个字的右上角给它垫肩;如果第一个字腿短,就盖在它的右下角,相当于给它穿上高跟鞋;如果第一行第二个字较低,就将起首章盖在它的右肩之上……倘若整幅字右边留的空白大,起首章可盖得靠外(靠右边)一些;倘若右边空白留得少,起首章就盖得靠里(靠左边)一些.竖幅长条,根据需要还可以盖在第一行的右侧中间部位,叫作腰章.

汉代尚无钤印之俗,因而《乙瑛碑》既无题款,更无钤印.

乙瑛碑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乙瑛碑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乙瑛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