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类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跟民族复兴的忧患录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民族复兴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民族复兴的忧患录

刘兴华

这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秋虫呢哝着渐冷的外衣,使北方的晚秋显得更加的深邃、悠远.月亮于莲花般的云朵里时隐时现,仿佛在一次次刷新着历史的天空.那么多的过往像星斗一样闪烁其辞,似乎在昭示着命运的多舛,岁月的沧桑.

我抚摸着方正的汉字,轻踏着前人的足印,徜徉于历史的文化长廊.我屏息静气,生怕惊醒先驱者熟睡的灵魂,曾经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至今还摄人心魄.不经意间,会与祖先的文明不期而遇.有时,嗅着阵阵的墨香,仿佛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就伫立眼前,和着跳动的音律,或浅吟低唱,或举杯畅饮,或挥毫泼墨.回眸时,那么多的青砖汉瓦,闪烁着永恒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古老而新奇的传说.

我捧着大部头的《秦淮水骨》,心生敬畏.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散文的结集,而是作者艰难跋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是一部民族的兴衰史,洇着岁月的汗渍和生命的泪痕,与每一个炎黄子孙息息相关;又是一部对家国之思、民族复兴的忧患录,继承着华夏民族的血脉与根系,开启民族的复兴梦.它是我们的昨天,引领着今天,开创着明天.

纵观全辑,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大气象与小姿态

细细品读,这洋洋洒洒的文字不是史料的堆积,而是为了渲染历史的悠久、背景的气势以及场面的恢宏等.比如《沉默的王朝》,高耸的汉阙在辽远天际的映衬下,蔚为壮观.一堵厚重古朴的大理石墙壁上,雕凿着郭沫若题写的“汉画馆”三个道劲大字,透出几分汉隶风范.往前,就是雄浑庄重的仿汉建筑展览厅了.

而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仿佛作者将一条时间轴线贯穿其中,使不同时期的历史,沿革分明,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比如:南阳位于伏牛山之阳、桐柏山之阴的盆地,南蔽荆襄,北控汝洛,加上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是块天府之地.西汉时,就与洛阳、临淄等古都齐名,成为五都之一.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他的二十八个部将中就有十多个是南阳人,分封在南阳的侯王就达四十七人.在南阳,皇亲国戚不能尽数,王侯将相第宅相望,“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 “南都” “帝乡”的美誉便由此而来.

同时,作者还将多样化的民风民俗,经过缜密的梳理,并融入理性的思考.比如《走出地坑院》,如果说北京的四合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陕北的窑洞是“天人合一”观念的产物,那么坐落在中原黄土高原地带的地坑院又隐含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意义又是什么呢?这决不是作者的好奇,而是理性的逻辑思维.诸如此类,作者用文字来凸显笔下的“大气象”.

不仅如此,作者还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来剖析,使作品充满灵动与活泼,意境优美,隽永清新.读来亲切、自然和谐.比如《阆中等你》,徜徉在阆中古城,街巷肥肥瘦瘦,长长短短,如一行行错落有致的长短句.偶尔在那个旬首或者这个句末,点缀着一两棵沧桑之意的古树,不免让人驻足半天,玩味赏析.古院,古街,古树,古屋,在繁复中见别致,玲珑中显精巧,细腻而又婉约,就如一首古韵无穷的唐诗宋词,平平仄仄间总让人生出无限的爱怜,让人吟了又唱,读了又品,余味无穷——如此这般,女性的细腻,饱满的情感,语言的柔美,营造出诗情画意的美景,将作者的“小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视角独特与情感细腻

随着文字的游走,“我”贯穿作品的始终.“我”既是这部散文集的主线,同时“我”也是散文集的主角.将“我”置身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以“我”的独特的视角来展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这样身临其境的手法将历史一点一点的倒退并进行艺术的还原,更具真实性.不管是李香君、崔莺莺,还是杜十娘等,人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稍一举手投足,便与她们比肩接踵,甚至与她们促膝相谈.她们内心深处的柔弱与个性的刚强,都通过“我”细致的揣摩得以尽情的展现.比如《秦淮水骨》里,李香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头碰楼梯,血溅诗扇.后友人就红艳的血迹点染成几枝桃花,正所谓“桃花命薄,扇底飘零”——不过李香君留得清名并不是因为她的色艺双绝,而是因为她是古今第一烈女节妇.她拒绝阮大铖的妆奁,并且说: “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连侯方域都自愧不如赞叹道:“俺看香君天姿国色,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后来被逼嫁与他人,竟欲自尽,血溅宫扇,杨龙友就用青草汁勾连出那一树桃花.

作品穿越历史的手法,不是简单将历史平面化、线条化,而是多维空间.将“我”置身于特定的背景下,拂去岁月的尘埃,用自我情感的笔触一点一点来还原.使历史再次于读者眼前跌宕起伏、变幻多姿.比如《沉睡的王朝》,“秦所修建的长城,如一道铜墙铁壁,有效防御了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袭击,两千年来农耕文明得以独立而平稳地发展,长城也成为中华民族辉煌历史与文化的象征.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如滔滔不息的血液,奔腾于中华大地的南北,让中华民族第一次真正地融会贯通.”我常习惯于苛责他们的残暴和昏聩,但是今天,我却深深感到了自己的肤浅和单薄,我似乎并不具备点评历史的厚度,历史有时并不是简单而论的.

而“我”始终没有脱离本我,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柔美去感染读者.夜深沉,于无声处,那一江胭脂河水的轻叹哟,是多愁善感的渲染,是不可复制的凄美.比如《秦淮水骨》, “李香君就是南明的一截硬骨头!她的骨是炽热的,不知曾温暖过多少文人骚客的笔尖她的骨又是犀利的,曾几何时,把南明的历史毫不留情刺得血迹斑斑;她的骨又是坚硬的,几百年来,历史的风雨都不曾浸蚀她的风华.”秦淮河上,六朝金粉模样早已消亡,剩下的是媚香楼上的记忆,是李香君侯方域的艺术形象,或许还有历史的一声叹息.

三、对人性的思考与价值的取向

岁月的符号总有“我”抚摸的印痕.每一次抚摸都有震撼心灵的感受,这是用心聆听,用心思考的结果. “我”从行走(上辑)到吟唱(下辑),一步步地丈量着华夏大地,一寸寸地审视着人性与价值.当拂去岁月的尘埃,掀起历史的盖头,我们更清楚地触摸到历史的真实.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比如《幽燕之殇——崖山》的结尾部分, “宋朝就是这样一个铭记了汉源正朔的朝代,与现在有着不解的精神文化传承.我时常想,崖山之前的古中华遗风,究竟会有何等的团结和彪悍,连相对柔弱的南宋,都有十万军民自发跳海殉国而不做异族顺民,这样的气节,何时能再次拥有?华夏当有这样的气节.”这是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Ⅱ内喊,令所有的炎黄子孙去思考.

偶尔, “我”也会静下心安抚悸动的心.一脉相承的同胞啊,我们的自豪是因为继承了炎黄子孙的血脉,延续着你们的未来;而你们的骄傲,因为曾是华夏民族的渊源.民族的复兴并不仅在于军事上的强大,更在于拥有这样一种骨气,一种精神,一种气节,一种引领人类文明蓬勃发展的复兴.像这样的文字随处可见,足以体现作者所引领的一种价值取向.

四、散文诗化,营造氛围

作者善于营造氛围,使散文诗化. “我”置身于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幅如火如荼的画面,抑或岁月风雨如磐,岁月如晦的慨叹.

比如《幽燕之殇》, “北京西直门外,夕阳下的高梁河泛起金红色的粼粼波光.一道光线从天边掠出,又没入了水流.微风渐起,一阵凉意袭来.再过几天,就立秋了.

我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凭吊这古战场,而是感受一个民族的伤痕……”

在这秋凉渐渐袭来之时,作者为凭吊者渲染出一种家国时代沧桑变化时的悲悯情怀.一个人在时代的面前,总是显得那么渺小.背负了历史沧桑的悲悯情怀之后,作品就显得颇为沉重,叫人难以释怀.中国的历史,缺什么也不缺战争,战乱纷纭的时代多得很,却少有这等苍凉.绚丽之极之后的静如止水,黄昏时空气中褪尽白日之后弥留的微弱的清冷与芬芳,这种色调与情感,就叫做“沧桑”.

比如《幽燕之殇》, “崖山之边,夕阳已隐没在大海之中.当晨曦微露之时,海水涛涛,又将喷薄出一个灿烂而辉煌的黎明.”作者极富有艺术的手法,同为“夕阳”却寄予不同,不是消沉抑或灭亡,这种隐没是千回百转后的蓄势,是一种轮回,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憧憬,是一种孕育新生命的希望.

今夜,在这深邃的夜空下,仿佛时光倒流,在回溯的每一个节点上,斑驳的历史,风吹雨打,都有我轻抚的印痕.我紧贴在回音壁上,聆听历史,仿佛一位老者在呢喃.我久久地徘徊,有时举步维艰,有时留恋难舍.

作者简介:

刘兴华,笔名雨街,河北日报集团记者,衡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出版动物小说《狮王科特》《棕熊哈根》《蟒蛇巴布》等多部.其作品先后被多家出版社收入《动物小说精品选》《中外动物小说精品选》《中国动物小说品藏书系》等书.

民族复兴论文范文结:

关于民族复兴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民族复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民族团结论文

2、民族艺术期刊

3、民族文学杂志社

4、世界民族杂志

5、民族文学杂志

6、民族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