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和1977:决策恢复高考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决策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1977:决策恢复高考

1977:决策恢复高考

文/碧 澎

在中国当代历史中,1977年绝对应该被浓浓地写上一笔,上百万青年投身到火热的高考“战场”上.而此前,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已在中国消失了10年.

揭开序幕:召开科教工作座谈会

1977年6月,温元凯给当时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方毅写信,内容是关于“加强基础化学研究”方面的.他没想到,方毅不仅给他回了信,而且同时通知中国科技大学党委,要党委支持他的基础化学研究.后来,温元凯得知,是方毅推荐他参加了召集的科教工作座谈会.

这年暑假,温元凯突然接到通知,让他赶去北京开会.温元凯心想,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助教,和、国务院有什么关系?1977年8月3日,当时的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刘道玉在机场迎接了温元凯.刘告诉他,这次座谈会是副主席邀请的,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召开.到会场拿到会议资料,打开册子一看,温元凯大吃一惊.这个名单上都是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和权威教授.其中有北京大学的周培源、清华大学的何东昌、复旦大学的苏步青、南开大学化学家杨石先,等等.温元凯心想,这个会议肯定是很重要的.

会议是主持的.他穿了一身军装,神采奕奕,他说自己已向建议,科技、教育荒芜一片,他要先管科技和教育,给大家当后勤部长.他希望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尽管提出来.当时“”刚结束,左的思潮在社会上还很猖獗,所以30多个代表面面相觑,没有人发言.经过再三动员以后,大家推年纪最大的先发言.温元凯记得,第一个发言的是杨石先教授,他一开口就检讨自己资产阶级世界观没有改造好,一定要好好改造,下工厂、下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因为自己是小人物,在座的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和师长,所以温元凯没敢举手发言.

对社会知识青年考大学的政策,考虑得十分周到.他专门将拟定的招生办法“自愿报考,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中“单位同意”一条去掉.他说:“比如考生很好,要报考,队里不同意,或者领导脾气坏一些,不同意报考怎么办?我取四分之三,不要这一句.” 所以,后来确定的招生方针中就取消了“单位同意”这一条.

这次科教工作座谈会以后,因为最年轻,又很活跃,温元凯成了媒体追踪的对象.《人民日报》很快发表了对他的访谈《不怕扣白专帽子的温元凯》.1978年左右,《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长篇报道《高于一切的追求》,报道了温元凯十多年来在科学技术方面研究和提出倡议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温元凯也成了改革的受益人.

一锤定音:拍板恢复高考

回忆40年前的高考,人们由衷敬佩拨乱反正的魄力,也不会忘记一位敢于说真话的知识分子——武汉大学教师查全性,正是他首倡恢复高考,促成一锤定音.

查院士从房间里翻出1977年8月7日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汇编的第9期《科教工作座谈会简报》,共4页,纸张已发黄,约1200字,上面记载着改变上千万人命运的一次发言:查全性首倡恢复高考.

“有机会向小平同志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对我来说是很偶然的.因为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是谁让我去参加那个会.”查全性院士平静地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当时,我是武汉大学副教授,52岁,‘’发生后没机会上讲台,一直在实验室搞科研,事先对会议内容心中无数,所以没做准备.”

1977年8月3日,查全性接通知赶到北京饭店,发现出席会议的有吴文俊、邹承鲁、王大珩、周培源、苏步青等著名科学家以及科学院和教育部的负责人.坐下来后,才知道要参加.

会议刚开始时,专家们尽说些小问题,而且还都是纯粹的专业话题.因为当时“”刚过去,知识分子大都心有余悸.

8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党委负责人忧虑地说,现在清华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有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插话道: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这席话令查全性感同身受,他在笔记本上写了一个大纲,开始发言:“招生是保证大学质量的第一关.当前新生质量没有保证,原因之一是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问题.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

查全性越说越激动,痛陈当时的招生制度有四大弊端:埋没人才;卡了工农兵子弟;助长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今年招生还没开始,就已经有人在请客、送礼,走后门.甚至小学生都知道,今后上大学不需要学文化,只要有个好爸爸.”

他建议:“从今年开始就改进招生办法.一定要当机立断,今年能办的就不要拖到明年去办.”

查全性一言既出,举座惊讶.因为就在这次座谈会召开前夕,当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已经开过,招生办法依然沿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十六字方针.有关招生的文件也在座谈会开始的当天送到手中.也就是说,1977年按照老办法招生几乎已成定局.

没想到,听完后,向查全性点点头,然后环视四座问:“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意见?”时任教育部部长刘西尧以及吴文俊、王大珩等科学家都表示,赞同查全性的意见.

问刘西尧:今年改恐怕已经来不及了吧?查全性赶紧插话:还来得及!今年的招生宁可晚两个月,不然又招二十多万不合格的.刘西尧也肯定了这一点:“还来得及!” 

一个历史决议就这样初步决定了,小平同志一锤定音:当年恢复高考.

消息传得很快.

第二天,新华社驻会记者找到查全性,开玩笑说:“查老师,知不知道你昨天扔了个重磅炸弹?”

在查全性看来,自己当时提出这一议题,“并不是因为我特别有创见,只是我有机会说几句真话.而我敢于说,主要是觉得说了可能会解决问题.”

扔这个“炸弹”之前,查全性也不是完全没有顾虑.但他最后还是决定将真实意见说出来.“如果说了,兴许会起一定作用,冒一点风险还是值得的;如果不说,错过这种机会太可惜了.”

座谈会结束后,查全性回到学校,向学校传达了座谈会的情况,也向家人说了在会上发言的事.

查全性一家五口,夫人张畹蕙是他的老同学,当时担任武大化学系教师;大儿子初中毕业后下农村3年,回城当工人5年,当时在武重车间工作;女儿1976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钟祥劳动;小儿子还在读初中.

“那时,两个大孩子都在努力适应环境,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追求进步.虽然心里也想上大学,但当时大学招生的机会绝少轮到他们.所以,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可能会发生重大改变,更没想到我个人会对这个事有什么影响.”

查全性的大儿子听了情况后,还曾担心地说:“假如再搞‘反右’,你肯定就是头号大了.”

但是,重大的转折终于真正发生了.

当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根据指示制定的《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

关闭了10年的考场再次敞开大门,一个可以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回来了!

1977年冬天,举行了至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570万学生报了名,加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两季考生达到了1160万人.这些考生从山村、渔乡、牧场、工厂、矿山、营房、课堂奔向考场.

查全性的大儿子和女儿一同参加了冬季高考,一个考上武大物理系,一个考上武大化学系.著名历史学家吴于廑教授与他们同住一楼,有三个子女同时考上大学.捷报传来,张畹蕙在楼下见到吴教授,连连致贺:“恭喜!你们家连中三元!”吴于廑也喜不自禁地说:“同喜!同喜!我们两家五星高照!”

如今,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许多已成为社会的精英和栋梁.查院士的大儿子、女儿大学毕业后,先后出国深造,获得美国博士学位.查全性说:“我那次发言,也使我子女们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恢复高考:时代的拐点,新的春天到来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刊登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如一声春雷,震撼了人们冰封已久的心.时至今日,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人依然情不自禁地感喟: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可能还是个泥瓦匠;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可能还是个赤脚医生……

恢复高考制度,给有志青年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很多人都记得,十年动乱期间,高考制度被“扔进垃圾堆里去”,张铁生的白卷轰动一时,通过推荐上大学,使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高考制度的恢复打破了出身论,使人们平等地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十年浩劫,人才短缺.1975年,就曾敏锐地指出:“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1977年,刚刚复出的听到恢复高考的建议后马上拍板,决定当年恢复高考.这个果断的决定,向全社会传递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强烈信号,使“读书无用论”被一扫而光,中国的教育事业开始走上正轨.此后,一批又一批学识丰厚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各行各业的主力军.

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说:1977年恢复高考的意义不仅止于高考本身.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它拾回了三样很重要的东西.

第一样东西叫“稳定”.恢复高考其实是恢复了普通个体通向上层的一个发展通道,这是中国社会形成“稳定结构”的主要原因,它给普通人一个机会,可以通过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这个通道不存在,那么普通人向上的发展还有什么方式?

第二样东西叫“价值观”.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是勤劳致富.富裕的人通常比较聪明、勤劳、重视学习.然而“”中却反过来了,富人是通过剥削致富的,所以要消灭带有剩余价值的劳动;穷人要致富,就要搞阶级斗争,而不是靠知识和勤劳.恢复高考相当于拨乱反正,重新肯定了知识的价值,这对当年社会风气的扭转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样东西叫“科学与”,即五四运动所宣扬的“德先生”与“赛先生”.恢复高考使整个社会的思想架构重新回到现代社会的轨道上.这对高等教育后来二三十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中国产生延续五四启蒙思想的人才,进而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子善教授也谈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它重新告诉人们,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很重要.因为在此之前通行的原则是“唯成分论”,红五类、黑五类,个人的前途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取决于你的父母、你的家庭背景.一个“不良”的家庭出身,就要注定你一生坎坷的命运.

恢复高考,用“分数论”打破了“成分论”.被现在很多人所诟病的“分数”,在当年却正是被很多人推崇的标杆.因为它至少给大家一个相对公平的起点.虽然当年高考还需要政审,但很多“黑五类”仍然参加了考试并被录取,当然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正因为高考制度能够影响和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因此,每一次高考制度的变革都成为社会热点.从高考科目设置的革新,到春、夏两季高考招生的试点;从夏季高考日期的提前,到复旦大学通过面试自主选拔录取大学生……每一项改革,都牵动着考生和家长的神经,每一次“破冰”之举,都书写着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

1977年的冬天,当570万考生即将走进尘封十年的考场时,饱尝计划经济之苦的中国竟然没有足够的纸张印制试卷.决定紧急调用印刷《选集》第五卷的纸张,才解了燃眉之急.今天,当我们有充足的物资、高超的科技来保证高考顺利进行时,更应该关注社会各界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呼唤.

决策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决策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决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领导决策信息杂志社

2、决策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