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问题毕业论文怎么写 跟厌学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透视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本文关于教育问题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厌学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透视

【摘 要】目前中小学生厌学现象受到广泛关注,学生厌学情绪背后有诸多家庭教育问题,家庭关系及家庭结构的失衡、简单粗暴和过度督促等错误的教育模式、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和教育中缺乏目标引导等,都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减退乃至厌学的重要因素.父母需增强意识,积极改善教育模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厌学;家庭教育;目标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8-0015-03

【作者简介】钱璐,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江苏苏州,215024)心理健康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阶段是个体学习的关键期,而厌学现象在中小学生中越来越广泛,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之一.根据前人研究可将厌学成因归结为四大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及社会因素.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家庭是最重要的支持系统,本文将结合具体访谈案例,对中小学生厌学背后的家庭教育因素做相关思考和讨论.

  一、家庭关系失衡

  一名初二男生思维清晰、基本功好,学习成绩一直位于班级前列,但最近这个学生已经有一周没有来上课,并且不愿意走出房门.该学生的父母离异,他常因为和父母某一方的矛盾冲突而躲避到另一方,长期处于不安定状态.另一名学业上表现优良的初中女生,在父母离异后用不上学作为筹码,要求父亲回家和母亲一同照顾自己.

  两个成绩优异的学生用不上学的症状诉说他们内心的缺失,他们真正的诉求是否是父母复合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家庭稳定对孩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社会家庭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离婚率攀升,单亲家庭数量逐渐增长,孩子在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缺乏归属感和安定感,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常受不良情绪的困扰,通过厌学的症状来寻求缺失的爱.而在完整的家庭中,家庭结构的失衡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现象的一大因素,父母和孩子处于家庭三角关系中,父母任何一方与孩子的纠缠或疏远,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所有孩子都是忠诚于家庭的,当察觉到父母之间出现冲突,他们宁可不去学校也要留下做家庭的守护者.因此,当孩子出现厌学现象时,父母应该思考如何调整和改变家庭模式,这既包括基本的家庭功能,也包括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位置和互动关系.

  二、家庭期望过高

  现在的孩子背负了太多太重的情感负担,当他来到一个家庭,至少有六个人满怀期待,把最好的爱给他.孩子有报恩的本能,而家长会说:“孩子,我们不要你的回报,只希望你好好学习.”这份沉重的爱让孩子不知所措,他们的压力是空前的,焦虑让他们对学习感到厌倦.

  一名初三男生的父母说:“孩子不肯上学,每天沉迷于游戏,从早到晚坐在电脑前,一和他提学习就闹翻.他不愿意出门,怕见到朋友同学,有时候半夜会情绪失控,大喊大叫.快要中考了,我们真的很担心.”咨询中,男生明白自己的责任,也明白父母的期待,却不愿提起学习,因为他的内心是焦虑不堪的,游戏能让他得到现实中没有的成就感.四年级的女孩连续一周上学时出现肚子疼、头疼、呕吐等身体反应,医院检查却没有异常,回到家中症状即消失.女孩的父亲是博士,长辈们都事业颇有成就,同辈的其他人也是成绩优异,在这样的家族中,女孩感受到的是无形的压力,各种身心反应是她不堪重负时身体发出的信号.更有学生一直牢牢记得父母的期盼,他们学历不高,很后悔没有上大学,希望他能完成这个未实现的愿望,于是他每次考试都异常紧张,直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厌学.

  根据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结论,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当动机强度超过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在父母焦虑的影响下,孩子的动机过于强烈,陷入不安,很难进入正常学习机制,最后在对父母的愧疚和对学习失去信心的交织下产生厌学情绪.

  三、错误的教育模式

  1.简单粗暴.

  一名四年级的学生提起,二年级时母亲因她成绩没有达到要求而对她打骂,她甚至清晰地记得是周几发生的事.她说:“当和妈妈争论时,我会沉浸在自己的思路里,什么也听不到.”

  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没有达到家长预期的目标时,部分家长情绪失控、教育方法粗暴,出现打骂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感受到的只有父母愤怒的情绪,他们感到恐惧,却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做法,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便是孩子迁怒于挨打的“源头”——学习,从而厌恶学习.不少家长出于关爱,高度重视孩子的学习,出发点本是好的,但如果在实践过程中不注重科学有效的方式,则会把孩子的学习变成一种强迫式学习,这是许多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2.过度督促.

  随着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有的父母每晚陪着孩子做作业,还有父母不切实际地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安排补习班,督促孩子一刻不停地学习,自己则充当“伴读”“督学”的角色.这些不仅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还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自主性,孩子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体验不到学习的兴趣和快乐,没有对学习的自我责任感,甚至逐渐讨厌学习、成绩下降,导致父母变本加厉,造成了恶性循环.

  一个在父母眼中作业拖拉的女生说:“我不想做作业,如果很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妈妈还会给我增加额外的习题,感觉永远做不完.”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抗情绪更加强烈:“我本来会安排好时间完成作业的,可是父母每次都会不停催促,他们一催,我就什么都不想做了.”

  一方面,过多的学习任务让孩子对学习感到厌烦和恐惧;另一方面,孩子对学习是有自主意识的,但父母的过度关注和掌控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从而失去学习的意愿.更有很多父母为了提高孩子的起点,在学龄前就给孩子报各类学前班,早早抹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正式入学后,孩子往往因为学习的内容已经在学前班学过而感到厌倦.孩子的成长需要自主的探索,有价值的爱是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的,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探索,留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以引导者的心态去关注孩子,为孩子的发展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过度督促,不仅让家长感到疲惫不堪,也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四、缺乏目标教育

  表面看来,厌学的孩子表现出对学习的排斥,不愿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甚至不愿去学校,于是父母的关注点集中在学习任务上,不断催促孩子做作业、看书,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其实孩子的成长除了需要对与学习相关的各种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个很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方面:关于目标的启发与引领.

  在与厌学孩子的工作中,当被问到:你是否考虑过未来职业的规划?离开父母的庇护后将要如何生活?几乎每个孩子都回答没有想过或者陷入思考.一个高中女生说:“妈妈总是逼迫我,吓唬我考不上大学就找不到工作.”但问及她的规划和对职业的了解,却是一无所知.

  在现在这个物质并不匮乏的时代,孩子们不用为了生活而烦恼,很多家庭忽视了对孩子理想目标探索的引领,当眼下的学习不能与对未来的思考相结合,每天的作业、练习就变得没有意义,变成枯燥且折磨人的任务.一项关于心理韧性的研究发现,那些在困境中能够迅速复原的儿童有四个关键的特质:目标感、自主性、社会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技能.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无论以后的发展如何,当前的目标设置足以让他们获益.家长的关注点聚焦在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目标这个内在驱动力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自然无法被调动.

  综上,中小学生的厌学情绪背后有家庭教育诸多问题,透过厌学现象的表面,父母需要意识到是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养成产生不利影响.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放下内心焦虑,了解孩子学习和发展阶段特征,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在情感相容基础之上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才是帮助孩子走出厌学和畏学情绪的更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马利军,黎建斌.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对厌学现象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5(3):101-106.

[2]申自力,刘丽琼,崔建华,等. 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研究存在的问题[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4):64-67.

[3]王萍. 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13(10):21-25.

  [4]高明. 大学生厌学情况问卷的编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198-200.

教育问题论文范文结:

关于教育问题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教育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