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和电子社交平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影响调查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这篇民族文化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电子社交平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影响调查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

基金项目:新疆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电子社交平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影响调查研究——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研究成果(2016YSY004).

摘 要:电子社交平台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伊犁师范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状况,着重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使用电子社交平台的现状与出现的问题,并得出电子社交平台有益于传承民族文化的前景和实施策略,使电子社交平台成为新时期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沃土.

关键词:电子社交平台;现状;前景;新沃土

作者简介:赵全伟(1989-),男,安徽亳州人,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176-02

在当下,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电子通讯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潮流.在现如今的大学校园内,手机、电脑等都已十分普及,尤其手机通讯软件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使得电子社交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伊犁师范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使用电子社交平台的现状

本论文选择地处边疆的伊犁师范学院为研究对象,以下简称伊师,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伊犁师范学院所在的伊宁市是古代乌孙国旧地,现在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在此学校读书的少数民族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我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在伊师就读的本科学生,以民族、年级、专业、政治面貌、学生职务的不同来制作问卷.这样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学生运用社交平台对民族文化传播、传承的影响.在电子社交兴起之时,关于研究电子社交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就已十分可观,但大多集中于电子社交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上面,注重大学生自身受社交平台的影响后的变化.而本研究不关注于电子社交平台对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注,而是立足于大学生利用电子社交平台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大学生拥有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全世界范围内来说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比尔?盖茨就是在大学期间痴迷电脑最后辍学创业的.在当年来说,电脑、手机都在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大学生作为勇于尝鲜的一批人,对新鲜事物与生俱来地感兴趣.在进行的问卷调查中,问卷首先关注的该校本科学生是否使用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在伊犁师范学院的校园中,调研人员一共投放了150份调查问卷,其中合格的问卷144份.分析后,结果显示学生的手机持有率在百分之百,同时又通过谈话了解到部分学生拥有不止一台手机,就是说学生使用社交平台已相当普及化,这也为后续调查研究其运用电子平台传承民族文化的实施提供了基础.也充分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移动电子设备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社交活动已成为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

本次问卷为开放式问卷调查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间以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作为补充,访谈20个学生,每个人的访谈时间为二十分钟和半个小时不等.针对电子社交平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调查,共发放150份问卷,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44份.男生28人,女生116人.参与有效的问卷调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及其人数有:哈萨克族(77人),维吾尔族(49人),回族(7人),东乡族(2人),锡伯族(2人),塔吉克族(1人),蒙古族(4人),柯尔克孜族(1人),土族(1人).

(一)民族文化如何在大学校园传播遇到的问题

研究民族文化的传承,既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化的特性和规律,动态地把握人类的文化,又对我们正确处理现代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化不是对立的,相反是可以和谐共存的.本次问卷调查旨在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利用电子社交平台对自己本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影响.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子社交平台现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是当今大学生十分追捧的事物.一方面.电子社交平台不知是为了联络感情、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在传播一种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另一方面,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复杂的,不惟全是有益信息,更多充斥着低俗、等五花八门的娱乐资讯.从这两方面来看,电子社交平台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是具有两面性的.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发现在对民族认同感这一问题上,总体上学生对自己的民族具有很强烈的认同感.通过约谈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之后,谈及他们的民族身份之时,每个人都声音洪亮地说自己属于某一民族,而后谈论的焦点关注于他们在使用电子社交平台中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播、译介等活动.比如,问卷中有关于是否用电子社交平台(微信、等)推介过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服饰、饮食、艺术品等)?

经过统计发现,“有时”这一选项占比64.5%,“从不”占比23%,“经常”这一选项占比11.5%,“频繁”仅占比1%,由此可以发现,大学生通过电子社交平台对本民族文化传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一定程度地反映在其使用的语言上,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用汉语的占80%,使用哈萨克语占总数的6%,维吾尔语占比10%,使用双语地学生占比3%,其他语言仅占1%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伊师学生使用这些电子平台传播、译介自己本民族文化.在约谈上也发现了类似问题,在伊师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只有在上课或者与汉族学生交流时使用汉语.但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在电子平台上,这些大学生使用汉语的比例很高,这就造成了两者的不对称,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传播、译介本民族文化中有一定的障碍.从实际角度出发,少数民族学生的社交圈过于狭隘,喜欢扎堆于本民族的学生中,在拓展与非本民族的交流活动中常常很被动,其传播的受众也相应狭隘.

(二)增进多民族的融合交流,共同传承、保护民族文化

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网络社交平台是现在最为流行的一种社交方式.一方面,网络社交可以有效减少大学生交往隔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2]如果不摒弃自己狭隘的社交圈子,很难在大学校园里传播、发扬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更不要说去传承了.所有的不理解是建立在不了解之上的,我们都知道合格民族的习俗和文化是不同的,但是如果仅知道两者不同,而不去了解为什么不同,在以后的生活、学习、生产过程中就会产生误解,从而产生矛盾和对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维吾尔族学生在洗完手之后,非常讨厌别人甩手,觉得这样不洁净,但是,有些民族的学生喜欢拿甩手开玩笑,觉得这是一种亲昵的举动.两者的认知差异导致了两者情绪上的对抗,产生不愉快的心情.假设,我们学校在开学之初,建立一个可以交流的社交圈,如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建立一个群,在群里大家把自己本民族的禁忌说出来,这即避免了矛盾和尴尬,也使其他民族的学生增长了相关知识.

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不是本民族一个人的事儿,这是国家层面的大事儿.比如,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不只是哈萨克族喜欢,别的民族也喜欢,如果只是在把阿肯弹唱拘泥于草原,那么阿肯弹唱就会慢慢的消失.随着现代化的进城,进城务工的少数民族同胞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草原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在听众减少的情况下,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保护就如浮萍一般缺少根基,消亡不可避免.只有把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才会使更多的人感兴趣,继而喜欢、学习、传承.从这一角度来说,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的,也是汉族的、维吾尔族的、回族的等民族的.因为接受,所以喜欢,这一切还是建立在了解之上.怎么去了解,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大事儿.电子社交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这种新形式的社交方式,使我们互相了解成为了可能.

(三)电子社交平台有益于传承民族文化的前景与实施策略

以上分析了伊师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运用电子社交平台传播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所遇到问题与障碍.从中可以看出电子平台在大学生中还没有形成一种传播文化的自觉性,只是单纯地把社交平台作为一种聊天、交友方式.又因为现实中交友圈的狭隘,使得这一情况有变得很不理想.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电子社交平台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不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这中看法是十分武断的.所以有些人建议多开设一些传承民族文化的民族特色课程、建设校园民族特色文化等一些措施,意图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能发扬光大.这样的想法不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课业和扰乱了学生的学习安排,使得传承民族文化成为一种负担,会打消学生传播民族文化的积极性.而电子社交平台是集娱乐、社交、传播信息于一体的平台,在接受方面,相较于死板的教学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去参与和组织活动.

在充分认识到电子社交平台所展现的优势后,下一步应该做的就是怎么使电子社交平台发挥其应有的效用.第一步,就应该在宣传上,应该建立一个民族特色文化介绍、传播的微信公众号以及相关的宣传方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传统民族文化,可以细分为我们所熟知的服饰、音乐、饮食等板块,进行有系统地介绍宣传民族文化.第二步,应该促进不同民族间的学生多交流,以建立起电子社交平台所具备的巨大关系网,使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都融入进来,在交流和碰撞中建立了解和友谊.第三步,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积极合作共同完成传播、传承民族文化的工作.比如,以音乐爱好融合到一起的各民族学生可以筹备一场民族音乐会、舞台剧等形式的活动,吸引老师与同学前来欣赏.最后,把这些活动的消息通过电子平台这个载体使更多的人了解民族文化,从而增加民族文化发扬的受众,使校园里每个学生和社会上每个人都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积极分子.

三、结语

电子社交平台的搭建已历十数年,在这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大学生对电子社交平台的了解、认识、接受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不断涌现的新型的电子手段,在电子社交平台上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会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这也有利于新疆这一块多元文化集合体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世林,论民族文化的传承[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1995,(4).

[2]谈钟明,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中国成人教育,2015,(1).

民族文化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民族文化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民族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2、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