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思想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跟藤原惺窝《文章达德纲领》的文学思想与其杜诗观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文学思想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文学思想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藤原惺窝《文章达德纲领》的文学思想与其杜诗观

张 红

(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关键词:藤原惺窝;《文章达德纲领》;江户;文学思想;杜诗

摘 要:藤原惺窝作为日本朱子学的开创者,对江户时代的儒学与汉文学有着深远影响.《文章达德纲领》是其纲领性诗文论著,著作由摘录汇编宋、元、明时代理学家与文章家语录而成,体例谨严、选取精当,以此建构了自己的文学思想体系.考察、分析《文章达德纲领》的材料和体例,可以见出惺窝文学思想之主旨与倾向,杜诗在江户时期独尊地位的形成也可由此得一初步了解.

〔中图分类号〕I0-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35(2018)-168-09

DOI:10.13399/j.cnki.zgwxyj.2018.01.026

江户时期(1603-1867)儒学尤其是朱子之学极为兴盛.朱子学为朝廷、幕府共同提倡和尊奉,?譹?訛并被定为官学.后阳成天皇时代(1586-1611),朝廷已开始敕印《四书》《五经》,且以朱子注为定本.其后,后光明天皇命学者讲《中庸》《周易》《论语》《孟子》,且以《论语》为日课,又重刊《性理大全》,立圣庙,足见朝廷对朱子学之重视.德川幕府亦大力推行朱子学,家康招藤原惺窝讲宋学,设红叶山文库,大量搜采理学典籍,三代家光宽永九年(1632)在忍岗立孔子堂,五代纲吉更嗜读理学典籍,自己讲授《四书》《孝经》《周易》等,并在汤岛建圣堂,理学达于极盛.

日本朱子学的兴起始于藤原惺窝.黄遵宪《日本国志》称:“自藤原肃始为程朱学.”?譺?訛巨势正纯、巨势正德《本朝儒宗传》论及五山及江户时代日本思想之变迁,盛赞惺窝之功:

自应神仁德儒教遍布天下,政纲大行,一千五百年暨足利家,儒教尽亡,天下皆为野狐精,偶看佛经者禅僧,而假文字不贵经理,使于异邦,司于邻好,亦为禅僧职,于是仁孝之政息,忠信之民荒,而兵戈无定,臣弑君,子夺父,本朝坏乱,极于此时矣.膺星聚奎之运,惺窝先生中兴此遒,门弟益进,施学诸州,上下始识有道.……嗟大哉!敛夫(藤原惺窝)之功,其功不在王仁、南渊、吉备、善公、江帅之下.?譻?訛

巨势论儒学在日本之流变,五山时期(1192-1598),禅僧占居文化的主导地位,奉行“释儒一体”“儒佛互补”,而社会动荡,纲纪坏乱,儒学陷于低谷.五山、江户之际,藤原惺窝出,儒学遂得以“中兴”.惺窝之功,一方面,让儒学摆脱了禅学的束缚,廓清了佛学的影响,走向独立;另一方面,将儒学由注重训诂章句的汉唐旧学,向注重义理的宋学转化,尤其后一方面,是惺窝对于日本儒学的最大贡献.朝鲜国刑部员外郎姜沆在述及日本儒学风气转变时称:“日东学者阖国唯知有记诵词章之学,未知有圣贤、性理、存养、审察、知行合一之学,故赤松源公广通慨然嘱敛夫(藤原惺窝)以四书六经及性理诸书,新以国字加训释,惠日东后学.”?譼?訛四书、五经、性理之书因惺窝而大兴于日本,藤原惺窝成为日本近世儒学史上的开山人物.

藤原惺窝为一代儒宗,其思想对江户汉文学也发生了深刻影响.友野霞舟编选江户汉诗集《熙朝诗荟》110卷,录惺窝诗“以冠诸编,以示国家文明之运所由兴矣”?譽?訛,正是看到了他对于日本思想、文化乃至文学发生的重要作用.藤原惺窝本于儒者立场,主张“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譾?訛成为江户前期文学思想之主潮.惺窝弟子亦多为大儒兼汉诗文家,如林罗山、松永尺五、那波活所、堀杏庵等,文学思想与惺窝大体相近.学术界对于惺窝的儒学思想十分关注,但对其文学观念重视不够,相关研究缺乏,本文以宽永十六年(1639)刊刻的藤原惺窝《文章达德纲领》为重点,考察并推寻其诗文思想的主旨及源流本末.这对了解江户时期日本汉诗文批评、汉文学接受也有重要的价值.

一、藤原惺窝《文章达德纲领》的体例及引书

藤原惺窝(1561-1615),名肃,字敛夫,号惺窝.早年曾落发为僧,后归于儒,立志于程朱理学.他的诗中颇能见出理学家风貌:“谁饮砚池为上池,病离贵体与清诗.更期位育中和妙,吾道春风吹物时.”?譿?訛江村北海《日本诗史》称其“以斯文自任,人惮其端严,而亦能风雅,不废文字之业”?讀?訛.其诗或入理窟,然不乏自然、清畅,颇具骨力.惺窝论诗论文的材料不多,主要见于《文章达德纲领》6卷、弟子林罗山所编《惺窝文集》5卷、菅玄同编《续惺窝文集》3卷、藤原为经编《惺窝先生文集》12卷,尤以《文章达德纲领》最为重要.

藤原惺窝欲编纂一部合于道学规范的诗文总集,“取《文章辨体》考之本集,加写释笺,且增其所未载者数百篇,用舍随意,撰定为编,名曰《文章达德录》?讁?訛”,又“以今时人不知作文规格,故捃集古今名公诗话文评,撰著《达德纲领》?輥?輮?訛”,《文章达德录》和《文章达德纲领》二书是惺窝为日人学习、研究中国诗文精心整理的文献集成及指南,原欲合刊,因《文章达德录》仅成草稿,故《文章达德纲领》于宽永十六年(1639)单独刊行.

《文章达德纲领》虽是捃集中国历代诸家诗文评而成,但体例谨严、选取精当、自成体系,颇能见出编撰者的文学眼光.藤原惺窝十分重视这部著作,《惺窝先生文集》多次提及编撰时的用心.在与弟子林罗山的书信中说:“《达德纲领》未脱稿,且此编唯类聚古人之成说而已,曾不著一私言乎其间,是恐其僭踰也,然亦竢他日.愚平素懒于涉笔而作书,无复侍辈之可代此劳者.”?輥?輯?訛可见编撰此书态度之庄敬、谨严.惺窝弟子堀杏庵在书序中提及此书的重要地位云:

先生之门,成德、达材、答问,不乏其人矣.先生没而二十年于兹矣,其道大行,不得为先生之徒而私淑者,依归此书,而开导诱掖,提撕惊悟,以益其所不能,以新其所日进,则材可达,而德可成.

学先生之道者,应“依归此书”,则材可达,德可成.这是不仅仅把《达德纲领》当做论诗论文的书籍对待,实欲以此德才双修,成就圣贤人格.

《文章达德纲领》设“入式”“辨体”二科,各分“内录”“外录”“杂录”三类,再下设若干条目立论,建立了较为成熟、完整的诗文理论体系.具体如下:

卷之一 入式内录:读书 穷理 存养

卷之二 入式外录:抱题 布置 篇法 章法 句法 字法

卷之三 入式杂录:叙事 议论 取喻 用事 形容 含蓄 ……(30目)

卷之四 辨体内录:辞命 议论 叙事 诗赋 杂著 题跋

卷之五 辨体外录:骈俪 律诗 近代词曲

卷之六 辨体杂录:历代 诸家

“入式内录”论作者修养,“入式外录”为诗文之法,“入式杂录”为风格论、技法论;“辨体内录”“外录”为文体论,“辨体杂录”简述中国历代诗文之流变、诸家之风格.全书以卷一的作家修养论、卷六的历代诗文总论、诸家论最为重要.

《纲领》引用的典籍较为丰富,皆为宋、元、明时期著作.其引用书籍大致如下:(1)宋代:《源流至论》《文章精义》《近思录》《文则》《鹤林玉露》《文章正宗》《续文章正宗》《崇古文诀》《古文关键》《文章轨范》《续文章轨范》《皇朝类苑》(即《事实类苑》)、《四六话》《珊瑚辨体》(即《珊瑚钩诗话》)、《宾退录》《后山诗话》《蔡宽夫诗话》《西清诗话》《墨客挥犀》《韵语阳秋》《容斋随笔》《朝野佥载》《遯斋闲览》《通书》;(2)元代:《文式》《文筌》《修辞鉴衡》《文献通考》《事文类聚》;(3)明代:《性理大全》《读书录》《文章辨体》《文章一贯》《文章辨体汇选》《明文衡》《易蒙引》《学范》《明文选》《明文苑》等.上述引用书籍,从时代而言,以宋代居多,从种类而言,以文论为主,略及诗论著作.

《纲领》虽引书丰富,但是各书的引用率却相差极大,有些书籍引用极多,有些仅见一二,为了准确考察各书对《纲领》的影响,以最重要的卷一、卷六为例,统计引用率最高的7种书籍名及引用次数,具体如下:

从上述引录情况看,《纲领》最为重要的材料来源是理学家的言论、著作,引用最多的是明代胡广等编纂的《性理大全》、明代理学家薛瑄的《读书录》.两卷共引《性理大全》123次、《读书录》85次,远远高于其它书籍的引用次数.其次,宋、元、明时期的一些文话著作也颇受关注,特别是宋代林駉《源流至论》、李性学《文章精义》、元代陈绎曾《文式》《文筌》、明代吴讷《文章辨体》,这几部书是《纲领》的重要参考文献.

《性理大全》70卷,明胡广、杨荣等奉朱棣之命编纂,永乐十三年(1415)与《五经四书大全》同辑成并刊行于世.此书收录了宋元理学家之著述与言论,对后世影响极大.《性理大全》传入日本,江户初期由于惺窝及弟子的大力推行,受到朝廷、幕府的重视,多次刊印,对日本朱子学的兴起发生了重要影响.

《纲领》对《性理大全》的引录主要集中在宋元理学家有关读书、明理、载道、养气、论文、谈诗等方面的言论,最为关注的是朱子、程子,仅卷六引《性理大全》之朱子语就达71条、程子11条.全书还引录了《性理大全》中周敦颐、邵雍、程颢、张载、杨时、尹和靖、张栻、陆九渊、吕祖谦、真德秀、许衡、吴澄诸家之言,可以说宋元时期重要的理学家几乎都被惺窝收入囊中.《性理大全》设有“道”“德”“心性情”“读书法”“存养”“论诗”“论文”等卷,这些卷次从编排、命名到内容都对《纲领》有较大影响,《纲领》卷一列“读书”“存养”“穷理”三类,视为作文之根本,其受《性理大全》的影响一望而知.

薛瑄《读书录》,也是《纲领》极为重视的文献.薛瑄为明初理学大家,黄宗羲《明儒学案》列其为河东学派之首,亦为明代关中理学之始.《读书录》及《读书续录》是薛瑄最重要的著述,“于读书心中有所开时,随即札记”.据门人阎禹锡所作《行状》,《性理大全》正是薛瑄撰《读书录》的主要阅读书籍:“手录《性理大全》一书,潜心读诵,每至夜分方寝.值冬夜雪飘盈几,读诵不辍,或思有所得,即起而燃烛记之,或通宵不寐,味而乐之,有不知手舞而足蹈者,遂积为《读书录》.”因而,《读书录》亦成为明代儒士阅读《性理大全》时的辅助书籍.惺窝极重《读书录》或亦与此有关.《惺窝先生文集》中多处记载惺窝重视此书,称“学者不可不读焉.”?輥?輲?訛《纲领》论读书路径、诗文之沿革、养气之法,论文学之兴替,许多皆本于《读书录》.《性理大全》与《读书录》共同组成了《纲领》一书之思想内核.

宋、元、明时期几部重要的文话著作,林駉《源流至论》、李性学《文章精义》、陈绎曾的《文式》《文筌》、高琦《文章一贯》、吴讷《文章辨体》等从文与道之关系、诗文法、文章风格、诗文源流诸方面为《纲领》提供了重要参考.

《源流至论》40卷,著者宋林駉,博极群书,九经注释,暗记成诵,以《易》魁乡荐.《四库全书总目》称《源流至论》,“群书考索最为精博.是编于经史百家之异同,历度之沿革,条列件系,亦尚有体要”?輥?輳?訛,评价颇高.《纲领》论历代诗文之源流、沿革,极重其说,多处整篇、整段引录,如卷六《诸家》《总论》部分,仅采录了《源流至论》一书,可见重视的程度.

明吴讷《文章辨体》50卷,开明代“辨体”之风气.吴讷《明史》有传,称云:“讷博览,议论有根柢,于性理之奥,多有发明.所著书皆可垂于后.”?輥?輴?訛《文章辨体》在当时已颇有声誉,以“精博”名世,议论多本于理学.程敏政作《明文衡》录其序题,甚重之.惺窝对《文章辨体》十分推崇,编撰《文章达德录》即效法吴讷的《文章辨体》,《纲领》卷四、五、六之诗文辨体部分,大量援用《文章辨体》.

《纲领》卷二、卷三论诗文之法,采录元陈绎曾《文筌》《文式》、明高琦《文章一贯》甚多.《纲领》卷二列有六目:抱题、布置、篇法、章法、句法、字法,《文章一贯》上卷设六类:立意、气象、篇法、章法、句法、字法,所设类目相当接近,内容也大量重合.《纲领》卷三有:叙事、议论、取喻、用事、形容、含蓄等目,《文章一贯》卷下有:起端、叙事、议论、引用、譬喻、含蓄、形容等,相似处也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内容,《文章一贯》几乎皆引自《文筌》.《纲领》中有关诗文布置、写作手法、篇章结构方面的重要资料无疑皆从这些书而来.

《元史》称陈绎曾“诸经注疏,多能成诵.文辞汪洋浩博,其气烨如也”?輥?輵?訛.因而《文筌》《文式》虽论文章之法,皆以“道”为根本,注重个体人格之培养,故为惺窝所重.高琦《文章一贯》乃抄撮众书而成,其中超过半数的内容引自《文筌》.该书在中国早已亡佚,《四库全书》未著录,日本有宽永二十一年(1644)和刻本,明治时期还出现了集解本,可见在日本受到的重视.《文筌》在江户中叶以《文章欧冶》之名刊行.这一类文话书籍在中国并未受到重视,在日本却能风行起来,除了本身较为简易、适于日人阅读以外,与《纲领》对它们的重视也很有关系.

二、《文章达德纲领》的文学思想

《纲领》之主旨在姜沆的《文章达德纲领叙》中交待得很清楚:

其所谓达者,孔子之所谓辞达而已矣者也.所谓德者,孔子之所谓有德者必有言者也.此一编之纲领,而作文之根柢也.……使来世之求翰墨畦迳者,如入正门,寻坦道,则其所得可谓盛矣,所志可谓勤矣.

“达”即辞达之意,“德”即有德者必有言,此二字是“纲领”,是作文的根柢,也是作文之“正门”“坦道”,这是姜沆对书的宗旨的概括,十分契合惺窝之本怀.如何辞“达”,如何养“德”便成为全书关键.要言之,《纲领》文学思想之根本有三:

1. 以道为本

惺窝号为“接得濂溪伊洛之道脉”“讲晦庵之集注”?輥?輶?訛,其文学思想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论文的根本在“以道为本”.《纲领》处处彰显此意:

朱子曰: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三代圣贤文章皆从此心写出,文便是道.?輥?輷?訛

万物之性理谓之实,文章之末流谓之虚,读其实无读其虚.苟得其实则变化在我,何必资于彼哉?资于彼是乃蹈袭而已.?輦?輮?訛

这是惺窝对“文”“道”关系的基本看法,也成为江户前期最为盛行的文学观.在惺窝看来,“道”为宇宙之本源,必然也是“文之本”,“文皆从道中流出”.因道生文,文只是道之体现.故明道者、得道者,文自能变化万千.若徒学文辞,不求得“道”,学文只是蹈袭.《纲领》“以道为本”的文学观,旨在建立“道学”人格,破除五山以来,诗坛、文坛重文辞、尚雕琢之陋,“脱今时浅露艰涩之弊,而复古人之正雅”?輦?輯?訛,欲以建立新的文学观、文道观.

2. 个体之修养论:读书、穷理、存养

《纲领》之《入式内录》设三目:读书、穷理、存养,其要义在如何修养人格,如何 “得道”“证道”.

其一,多读圣贤经籍.《纲领》开篇即引李性学言:“《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礼》《书》《诗》《春秋》《易》皆圣贤明道经世之书,虽非为作文设,而千万代文章皆从是出.” 以四书、五经为万世文章之根柢.又引柳宗元语曰: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榖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详说读书次第,以经为本,广参史、子、集部之书,既可“取道之原”,又能“旁推交通”,旨在为学子们开出一条读书、明道、作文之正途.又,读圣贤书发心极重要,其引薛瑄语云:“学举业者读诸般经书,只安排作时文材料用,与己全无干涉,故其一时所资以进身者,皆古人之糟粕,终身所得以行事者,皆生来之气习,诚所谓书自书、我自我,与不学者何以异?”读书之根本不在作好文章,不在功名举业,而在明达至理、修养澄明的心性.如此,甚至连“作好文章”这一念也是修道障碍,《纲领》引朱子语云:“才要作文章便是枝叶,害着学问,反两失也.”直将其意发挥到了极致.读书虽有益于作文,但读书只能单纯地为“明道”而设,为“修养”而读,存心于作文,便失了诚意.这种意见对于理学家惺窝而言是极重要的.

其二,穷理与存养.读书为“穷理”“达理”,唯“达理”者能文.《纲领》中引录许多此类言论:“惟达理者辞能达意,达意之外,而过求之,非以繁多为富,则以华美为丽,正理反为所蔽,本意反以不达矣.”“文章俗学所以浅者,由不知大本大原自天出而赋于人物.故虽博极群书,识达古今,驰骋文章,建立事功,终为无本原而浅.”惺窝以“达理”为作文之至简法,也是至妙法.“达理”“知道”才能知本知天,舍此为文章、为事功,终究落于“浅”“俗”.可知“明理”“知道”既是读书之目标,亦是作文之关键.

读书、明理,必得济以涵养之功夫,才能成就圣贤人格、不朽文章,此即“存养”之意.《纲领》引《文筌》养心、养力、养气之“三养”说,即“养心”三法:地步高则局段高,见识高则意度高,气量高则骨格高.“养力”二法:读书多则学力富,历世深则材力健.“养气”二法:养元气以充其本,养题气以极其变.如何地步高、见识高、气量高,其引《文筌》云:

欲地步高何法而可?曰立伊尹之志,为颜子之学,立脚峻绝,操心诚立,自然高载.

欲识见高何法而可?曰此心之灵与神明通,默而识之,游于造化之祖,天机岀入,陟降左右,则妙与神明通矣.

欲气量高何法而可?曰熟读《孟子》以昌吾气,细看《尧典》以恢吾量,参以《史记》诸纪世家列传以博其趣.

皆言以读书、立志、明道来涵养作者的心气.关于“养元气以充其本,养题气以极其变”等内容,《纲领》亦全部引《文筌》详加说明.值得注意的是,《纲领》虽一一引录这些内容,但省去了“养心”“养力”“养气”三个名目,仅列“存养”一类,未加区别,这是惺窝的高明处.在他看来,此皆为涵养个体之心智,强分“心”“力”“气”,未免琐细.《文筌》的这些地方也正为《四库全书总目》所诟病,称其“体例繁碎,大抵妄生分别,强立名目”.惺窝作为一代儒宗建立的诗文体系,较为务本务实,比之宋明文章家,多了些通脱之气.

3. 诗文之法:尚“自然”

“道”“理”为诗文之本,具体到诗文之法,《纲领》卷二、三亦列有若干条目,包含风格论、结构论、体制论等,但是,崇尚“文皆从道中流出”的惺窝,其论诗文之法时,必然首重“自然”.这是第一义之法,余则为第二义.

《纲领》引程颐语云:

圣人文章自然,与学为文者不同,如《系辞》之文,后人决学不得.譬之化工生物,且如生出一枝花,或有剪裁为之者,或有绘画为之者,看时虽似相类,然终不若化工所生,自有一般生意.

以“化工生物”喻圣人文章,二者皆循自然之理,后世作文者“剪裁”“绘画”,虽似而终不及,所缺者就在“一般生意”,此“生意”乃与天机相触,蕴含天道、天理.这里以“自然”二字标举圣人之文,是为后世立出作文最高之法.本乎此,惺窝最为心仪的诗人是陶渊明,称道陶乃“委心任去留”“乐只与天游”的证道者.评陶之风格,多引宋理学家之语,拈出“自然”二字:“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后人学他平淡,便相去远矣.”“陶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淡、深粹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学诗,然后知渊明诗非着力之所能成,私意去尽,然后可以应世”.陶诗最可贵就在自然,其冲淡、深粹之美皆出于自然.而自然又不可用力而“学”,“私意去尽”方可得.惺窝在《次韵梅庵由己并序》中谈到“养混沌之德”,不死在句下,方可得“自然”之法,“养混沌之德”即存有“天真”之德性.所以,惺窝以“自然”为文法,其根本仍是以“道”为法,以“德”为根基.

由此,惺窝对于文风之奇并不一味反对,奇亦存于自然之中,他反对的是刻意为“奇”.他引韩愈语:“《易》奇而法,《诗》正而葩.”?輦?輷?訛奇、正并举,两立其极,各臻其妙.但是对于为奇而奇,《纲领》引《后山诗话》进行了批驳:

扬子云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也,故思苦而词艰.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搏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子云唯好奇故不能奇也.

扬雄文章为奇而奇,失掉了自然,思苦、词艰,反不能奇了.惺窝录此,亦有救时弊之用.五山时期日人学东坡、山谷写作汉诗,多尚奇崛,末流正陷于“思苦”“词艰”.惺窝总体而言对尚奇之风较为包容,但是必得不悖于自然.善出奇者,如江河之行,触山赴谷,风搏物激,应自然之变,得造化之理,是不得不变,自然成奇.如此一来,将“奇”“变”与“自然”之法统一起来了.“自然”成为了总的原则,而非一种单纯风格而存在,可以兼有众妙,可以蕴含万机,变化自在其中.这些“自然观”使得《纲领》之论诗论文,较为丰富和融通.

《纲领》之文学主旨,皆本于宋明理学,以道为本,注重个体之修养,诗文之法尚自然,亦求其变化.这些主张,对于廓清五山缁流文学之弊,建立江户汉文学的新风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过份强调“道”之绝对性、根本性,个人德行对文学的决定意义,势必消解了文学的独特价值,因而对于文学之兴盛亦有一定的阻碍.这也是为何江户汉文学之大兴要到江户中叶荻生徂徕崛起,“徂徕派”占居主流时才真正到来.

三、《文章达德纲领》之杜诗观

杜诗传入日本始于平安时期,约九世纪末以前,但一直以来并未受到日人重视.五山禅僧多学东坡、山谷诗,虽有重杜者,如义堂周信《空华日用工夫略集》中有讲习杜诗、喜好杜诗的记载,但未成风气,即或崇杜,亦多因苏、黄而及之.至江户,杜甫渐为世所重,享有独尊之地位,此与江户初期朱子学家之力倡大有关涉.藤原惺窝以理学家的眼光来看待“诗圣”杜甫,开江户诗坛尊杜之先声.其弟子林罗山、松永尺五、那波活所、堀杏庵,尤其是石川丈山皆极力推举杜甫,尊奉杜甫遂成江户诗坛之主调.《纲领》之论杜条目,较为集中地体现了藤原惺窝的杜诗观.

《纲领》卷六论历代诗文之变迁,论诗家之风格最为关注的是杜甫,《纲领》中辑录论杜条目近三十条,是辑录条目最多的诗人.下图是《纲领》中主要的论杜条目:

上表引论共27条,引自8人:林駉、朱熹、陆九渊、罗大经、吴澄、黄至道、宋濂、薛瑄;出自6种文献:林駉《源流至论》、罗大经《鹤林玉露》、陈绎曾《文式》、胡广《性理大全》、薛瑄《读书录》、吴讷《文章辨体》.辑录的论杜条目,既有对杜诗风格的总论,亦有摘句评析,还有关于杜诗源流、诗史地位的评论.总括而言,其杜诗观有以下几个要点:

1. 尊杜与宗经

《纲领》中的评杜条目皆引自理学家或有理学素养的文章家的著作,没有一条出自诗话诗论,也就是说惺窝的杜诗观皆来自理学家、文章家的影响,这是惺窝杜诗观的一大特色.理学家与文章家的杜诗观有一个较突出的倾向,即常将“尊杜”与“宗经”“明道”相关联.《纲领》引《源流至论》的一段话,最能代表其主张:

以诗而论人,如苏李之高妙、陶阮之冲澹、曹刘之豪逸、谢鲍之峻洁、徐庾之华丽,此盖有声于诗坛者,而前辈特称子美之诗,此无他,不以文论文,以经论文也.

提出了两种批评标准:“以文论文”“以经论文”.“以文论文”,诸诗家各擅其美,“以经论文”则杜诗独圣.“以文论文”是文学的眼光,“以经论文”则重在诗文之大义,即“以六经为准的”来论诗.这里实包含着解读杜甫的一大关键:“尊杜”与“宗经”相并.《纲领》屡引此类条目:“杜工部平生诗集模写风景,拳拳爱君……故山谷谓有《三百篇》之旨.”“大抵得圣人之意,则自然暗合于道.”“杜陵之出,爱君悼时,追蹑骚雅.”“杜子美复继出,上薄风雅.”这些引述,皆将杜诗视为《三百篇》之正传.“尊杜”通于“宗经”“明道”,注重的是杜诗内在的圣贤气象,忠厚蔼然之意、中正平和之情,并非仅从体制上论其渊源.故论者将“尊杜”与“宗经”相并,实欲以杜之典正、宏厚,矫诗家之浮靡、颓败,建立合于风雅之诗道.江户之初,大乱方治,惺窝及弟子以羽翼斯文自任,欲建立合于儒教的诗道、文统.选取“杜诗”为典范之用心或在于此.惺窝弟子林罗山云:“夫诗者以《三百篇》为规范,其次之者三闾大夫乎,浣花居士是其亚也.《三百篇》之正而葩,《离骚》之忧而忠,少陵之兼众家之妙.足下察之,正以治心,忠以励志,兼妙以出言,则诗岂外求哉!”?輧?輰?訛《诗》《骚》为万世之诗源,杜诗为不二之正传,以三者合,诗道足立.

2. 杜诗源流

杜诗源流是中国诗论较为关注的问题.《纲领》对此也有引录.引宋濂语云:

杜子美复继出,上薄风雅、下该沈宋,才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髙,杂徐庾之流丽,真所谓集大成.

论杜诗渊源,本于元稹,亦为中国诗家之公论,杜诗乃广采博取而集其大成.惺窝无疑最重视的还是“风雅”之源,《纲领》中引录这一类议论最多,这是杜诗内在的思想源头、精神所本.又引吴澄语:“诗之变不一也.……唐陈子昂变颜谢以下,上复晋魏汉.而沈宋之体别出,李杜继之,因子昂而变,柳韩因李杜又变.”?輧?輲?訛吴澄以为“诗变”为万古不移之理.李杜是继承子昂而变化,柳韩又继承李杜而再变,将陈子昂作为李杜之近师,这是超越了三人诗歌体制形貌之异,而寻找到了李杜与子昂“兴寄”“风骨”上之同,正是这种精神气象上的传承,成就了盛唐气象,吴澄此论颇具识见.《纲领》引录此条,也是对杜甫“有因有变”所秉持的肯定态度.

《纲领》之《诸家》还引录了历代学杜诸家,如:“刘梦得步骤少陵而气韵不足.”“苏之笔力横绝,宗杜子美.”“苏黄挺出,虽曰共师李杜,而竞以己意相髙,而诸作又废矣.”“陈去非虽晩出,乃能因崔徳符而归宿于少陵.”诸条论唐、宋学杜者,出自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可以看出宋濂对杜甫之推崇,对苏黄诸人学杜“以己意相高”之不满,这些皆深得惺窝认同.惺窝颇为欣赏宋濂的这篇文章,全文引录,且在文后特下按语云:“此篇论诗之源流、祖述时代之格调变迁,毫发不遗,非宏才博学、达诗之本者不足以语此.”《诸家》还引述了黄至道论元人学杜语,惺窝对此亦有所认同.《纲领》详细引录杜诗源流,彰显出杜甫在中国诗学史上独一无二之地位,对于江户诗坛逐渐兴起的学杜风潮无疑起到了推进作用.

3. 杜诗鉴赏

中国传统诗学批评中有摘句评这种形式,《纲领》中也有杜诗的摘句评析,大多引自薛瑄《读书录》,如:“少陵诗‘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可以形容物各付物之气象.”春将暮,天地寂寂,万物欣欣,自在自足,涵咏这份诗境,体味出“物各付物”之气象.又如:“少陵诗曰‘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从容自在,可以形容有道者之气.”水流心静而不逐,云在意清俱迟迟.这一幅云水图,清明而生机足.深味之,可以见从容自在之道者气.大儒薛瑄以此法评诗,有其独特价值.评者超越了对诗歌词句、章法、意义、背景的具体评价,透过活泼诗境,直探造化之理.从山川风物中,窥见幽微精妙的大道.这是带有浓郁理学色彩的“证道式批评”?輧?輳?訛,自邵雍已开其端.惺窝颇为喜爱这种方法,《纲领》中引录的杜诗摘句评多属此类.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唐诗皆不及此气象.”也是以诗境来印证道境.

不仅鉴赏杜诗如此,《纲领》中多处可见“证道式批评”,卷六“诸家诗评”开篇引用程子评邵雍诸人诗,就是最经典的证道式批评:“‘梧桐月向怀中照,杨柳风来面上吹’”,真风流人豪也.”“‘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此语形容得浩然之气”.以理学家之眼观物,山川、花鸟、风月皆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意义,鸢飞鱼跃、莺啼草长,无物不可见道.这是理学对文学的渗透,有其积极价值,既增加了诗学的哲理意蕴,亦激起了哲学的诗意阐发.

本此精神来评诗、作诗,甚而以诗歌作为感发道情的力量,建立起诗、道相融的生活方式.惺窝受此影响颇深,他在文集中述其生活云:

和风吹万物,物自不曾知.是故有生意,三春贯四时.

独乐园中是汝家,从来何用事骄奢.春情蔼蔼皆诗料,月上栏干移影花.

藉甚京师百万家,新年景象竞豪奢.自今春服言吾志,六七人童处处花.

和风吹万物,物虽不知,生意一片;月移影花、春情蔼蔼,物物皆诗、皆道;“自今春服言吾志,六七人童处处花”,是将孔子的人生志向转化为当下的诗意体验,这就是理学家所称言的风流气象吧.惺窝作为一个异国儒者,能够较为深刻地体悟理学与诗学的内在精神,并尽力沟通二者,实践着他在《纲领》中建构的道学、文学理想,由此开启了一国思想、文学之新风,无怪日人称扬其可享万世之祭礼.

文学思想论文范文结:

关于文学思想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文学刊物投稿

2、文学杂志投稿

3、外国文学期刊

4、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5、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6、文学杂志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