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方面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与高校图书馆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究*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关于免费高校图书馆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高校图书馆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高校图书馆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究*

[摘 要]随着精准扶贫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和普及,高校图书馆作为提供公共文化的主要机构,助力精准扶贫势在必行.针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扶贫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障碍进行研究,探讨高校图书馆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的成效与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精准扶贫文化扶贫

[分类号]G258.6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将扶贫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由于我国贫困问题原因多样、贫困人群层次异常复杂等原因,扶贫工作困难重重.为了积极配合国家的文化扶贫、精准扶贫战略,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社会文化扶贫研究,在落实扶贫工作方面应发挥巨大作用,利用自身优势推动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笔者基于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扶贫的现状、优势和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

1 精准扶贫概述

精准扶贫是指综合分析不同贫困地区的环境状况,不同贫困农民的家庭状况,使用一些科学有效的程序指导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并对其提供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扶贫方式[1].2013 年11 月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2014 年1 月,办公室对精准扶贫的工作模式进行了详细的顶层设计,这一举动大力推动精准扶贫思想落到实处;2016 年的1 月,在总书记前往云南调研中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时,精准扶贫的概念与文化扶贫也是息息相关的.文化扶贫是指在扶贫工作中,在精神文化层面给予贫困群众以扶贫帮助,从而达到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素质的目的,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带动农业知识传播和农业技能的提升,争取早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2].为贫困地区的人民提供文化扶贫,可以有效改善贫困地区的文化氛围,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 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扶贫的现状

2.1 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扶贫的现状

从2011 年开始,教育部组织了44 所直属高校承担国家定点扶贫任务,几年来,各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服务扶贫、教育扶贫等实施精准扶贫,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3].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扶贫,是将高校文化资源与社会文化资源融合的有效措施.在提供文化知识和信息需求、开展社会教育、实现和保障公众基本权益方面发挥着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提高社会文化传播的效率.例如可开展与地方基层图书馆的合作项目、开放高校图书馆优质图书资源、开放丰富的网络资源[4].但从总体的角度而言,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公共文化扶贫的步伐仍十分缓慢.

2.1.1 助力社会精准扶贫的开展

高校图书馆已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的社会生活中.努力发挥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文化传播、交流中的强大力量,提供一些精准扶贫的文化下乡活动.同时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文化的发展,深入社会,提供文化扶贫活动[5].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图书馆扶贫委员会”,为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和方式.

2.1.2 融入社会文化体系,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高校图书馆拥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优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影响力.在当今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使丰富的文献资源、信息资源面向大众,面向社会,充分发挥其自身文化资源的最大效用.

通过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已经融入社会公共文化体系当中,通过资源共享可以与贫困地区的书屋等文化机构建立合作,传播科学脱贫的致富知识,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提高科学文化素养[6].例如,2015 年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与洋县图书馆和佛坪县图书馆进行对接帮扶工作.

2.1.3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实现教育社会化利用高校图书馆自身的资源优势,可以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引导人民群众追求积极健康的文化知识,构建和谐的社会风气.高校图书馆应该明确其在社会文化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7].可为贫困地区人民提供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帮助贫困群众远离封建迷信,改变陋习,为社会教育贡献力量.例如,中山大学图书馆组织志愿者对汶川的北川县图书馆提供志愿帮扶服务,有计划地开展少儿手工绘本、旧书帮修和老年电脑培训等活动,帮助北川县人民丰富科学文化知识.

2.2 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扶贫的优势

2.2.1 馆藏资源优势突出

高校图书馆拥有着丰富的期刊、报刊资源,可以通过与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向社会大众提供各种各样的期刊、报刊服务,满足其对知识的需求.同时应该充分挖掘关于农业种植、经营管理、农业技术类的文献,更好地满足广大贫困地区农民的信息需求[8].

2.2.2 融合服务手段先进

高校图书馆在技术服务模式与个性化服务模式的融合下,可以实现服务模式的拓展[9].通过云技术,与贫困地区图书馆建立合作,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独特技术优势,可以将各个贫困县、区的实际情况及时收集起来,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精准的进行扶贫信息的采集,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统计贫困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通过数据统计,精准分析扶贫对象.通过分析,可以为贫困地区的不同层级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扶贫工作方案,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为了监督扶贫工作的深入发展和具体进程,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云技术与地方图书馆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及时、高效、精准的追踪社会文化扶贫的发展现状和落实情况,为贫困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一个信息录入系统,搭建交互式对话平台.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10].

2.2.3 人才资源潜力巨大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般都经过系统的图书馆专业培训,具备基础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业务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服务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以山西为例,现有211 大学1 所,普通本科高校18所,独立学院8 所,高职(专科)院校47 所,拥有硕士、博士以上的高层次专业人员几百余名[11].数据相比而言,山西省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省份,全省119 个县区有58 个是贫困县(包括全国贫困县36 个)[12].各贫困县图书馆在编人员的专业素质远远不及高校图书馆专业人才.首先,高校图书馆员可以利用专业知识,精准识别扶贫人群.贫困地区的居民多种多样,人口基数大,原因众多.高校图书馆员可以对这一复杂现状进行专业的数据采集与分析,针对不同地区各自的具体情况,识别不同的扶贫人群.其次,高校图书馆员可以利用技术优势,设计精准扶贫的具体项目并开发网络扶贫平台.通过网络扶贫平台,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贫困程度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扶贫信息与扶贫知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最后,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帮助,提高地方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帮助他们拓展地方扶贫业务,开展多种多样适应当地贫困人员的扶贫活动.

2.3 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扶贫的障碍

2.3.1 目标人群识别欠精准

精准扶贫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及精准管理这三大部分.精准识别即通过调查了解,深入贫困地区对贫困村及贫困人群进行精准识别.高校图书馆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在于为广大贫困群众提供切实需要的服务.要完成这一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精准识别贫困地区的人口构成,在提供扶贫服务的期,不可以对贫困群众一概而论.我国贫困地区人口构成主要是老龄化人口和未成年儿童,但是扶贫工作提供的一些数字化资源很难被这些人群消化和吸收.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扶贫地区人口的人口构成、文化素质水平和接受能力,为他们提供满足需求的文化扶贫工作[13].

同时,在分配扶贫资源的时候也不应该实行平均化分配,这样做容易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使得扶贫不够精准.因此,图书馆在制定扶贫项目之前,就应该首先筛选帮扶人群和帮扶目标,做好目标人群的识别与定位工作,这是开展后续扶贫工作的基础.

2.3.2 帮扶方式单一化

从精准扶贫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的精准扶贫工作还局限于传统的形式,方式单一,模式陈旧.例如,开展图书捐赠活动、设备捐助等,缺乏经过明确论证的帮扶计划或帮扶方案.现有扶贫模式对于基层贫困群众的需求了解单一,在为广大基层贫困群众服务的时候,没有找到一条切合中国贫困农村实际情况的道路[14].

高校图书馆对于农民特定的地域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条件和所处特定地域环境不够了解,帮扶程度较弱.在以往的帮扶活动中,常常会涉及一些科技生产、安全防护和文化教育类图书,但小批次捐赠的图书不成系列,导致帮扶书籍利用率低的现状.

2.3.3 管理和奖励机制不完善

高校图书馆精准扶贫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从扶贫工作的前期计划制定到中期落实,再到后期的回馈管理机制都不够完善.在前期工作中,高校图书馆通常不能很好地识别扶贫工作项目,选择开展的项目和计划不一定符合贫困地区群众的真正需求;在中期落实阶段,往往只做表面工作,没能深入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中去.比如缺少农民需要的农业、畜牧业知识类图书;统一采购和统一配置的图书资源不一定符合当地现状,造成图书资源的浪费.后期的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通常在扶贫工作结束后,没有进行后期跟进监管工作.对于扶贫工作的完成效果、扶贫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扶贫公共文化资源是否输出到位等问题追踪不到位.这样“有头无尾”的工作可能会拉低扶贫工作的整体效果.而且,目前就高校图书馆应该为扶贫工作提供有偿服务还是无偿服务的分歧一直存在.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高校图书馆不应该提供有偿服务,应该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免费服务大众;另一种观点人为高校图书馆可以适当的收取合理的费用.这也反映出在现阶段,我国关于高校进行精准扶贫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仍然有待完善[15].同时,有些高校图书馆的相关领导也认为,高校图书馆只需要服务好高校师生的科研、教学工作,参与精准扶贫、文化扶贫工作就是额外增加负担.高校图书馆员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了作用,但他们的劳动很难得到劳动报酬或绩效奖励.这样的处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减少高校图书馆扶贫工作的热情.

3 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扶贫的路径

3.1 精准识别

3.1.1 精准识别贫困人群

目前,全国各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区域、城乡和农户间收入差距大、公共服务配置滞后等问题.部分地区存在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农业资源不足的地区,农村教育、文化培养往往也严重匮乏,加重了扶贫开发的任务和紧迫性.同时,由于我国的扶贫开发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政府行为,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决策权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挖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同时扶贫项目在实施和管理中也缺乏群众的有效监督,造成扶贫行为的短期性和扶贫资源的浪费.因此,对于高校开展精准扶贫时,就就有必要对帮扶对象进行精准识别,从中筛选出真正应当帮扶和能够接受帮扶的人群,即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发展能力弱、发展强烈的人群.高校图书馆作为精准扶贫的主体,需要根据这类人群的参与能力、参与意愿和帮扶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帮扶服务.

3.1.2 精准配送文化资源

贫困地区逐步摆脱精神文化贫困的保障在于优质文化资源引导.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庞大的信息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利用其自身所拥有的数据库资料库,帮助农民精准识别致富信息[16].应当对贫困群众的需求进行精确分析,把握其对文化资源的需求倾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信息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应当在贫困地区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共享体系.高校图书馆通过地方政府的帮助,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共享体系,以便自上而下的信息发布和自下而上的信息收集,使得扶贫信息得以精准交流与共享.扶贫信息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发布及时有效地信息,根据扶贫对象的文化水平、年龄层级和生活状况,为他们推送不同的信息资源,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精准性,也可以方便广大群众选择自己喜爱的信息服务[17].例如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平台开始扶贫讲堂、创业帮扶和惠民服务三模块,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农民提供帮扶.

3.1.3 精准安排扶贫项目

高校图书馆应当组织人员对贫困地区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挖掘、研究、整理,发掘贫困地区的优秀文化,加强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文化自信.对于贫困地区特有的文化遗产,例如:民间戏曲、民间技艺和民间艺术等进行加工、创新.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帮助贫困地区人民保留和发扬当地的特色文化遗产,让这些璀璨的瑰宝保存下来,传承下去.例如,革命老区临沂市立足当地非遗资源,选取中国结、刺绣等10 大手工艺门类,100 家手工艺电商,带动1000 个贫困户成为非遗衍生品、手工艺加工户,并通过“农户+合作社”方式让贫困户在家里就能挣到钱;福建省的中国第一扶贫村——赤溪村得到了福建省图书馆有针对性的帮助,贫困群众将福建省图书馆提供的优质信息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加工制作出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达到了文化致富的目的.

3.2 精准帮扶

3.2.1 文献资源流动化

通过文献资源的周转流动,支持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其自身文献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点对点的扶贫方式,将高校图书馆中利用低或者馆藏量大的图书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提供给贫困地区图书馆;一些高校图书馆剔退下来的设备、设施,在使用情况良好的状况下,也可以捐赠给贫困地区图书馆,让这些设备设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例如在2016 年4 月13日成立的广东仁化县流动图书馆,为农民提供了文献周转的中间站,选择贫困地区人民喜爱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等,设立流动书架,在贫困地区图书馆保存一段时间,再回归本馆.

3.2.2 资源整合多元化

应该通过资源整合与利用,构建贫困地区特色数据库.高校图书馆应该收集、整理、分析帮扶地区所需信息,建立特色数据库或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更新农业生产的动态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使得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国内外农业生产的最新动态,也可以帮助当地农民发布产品购销动态,扩大农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

3.2.3 服务模式创新化

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方面的纽带作用.高校图书馆拥有着丰富的科研成果,图书馆员可以通过深入基层,了解当今中国农村的问题,利用自身职业优势与科研工作者积极交流[18].将广大群众对于农业技术、品种选择的问题反馈给相关科研工作者.充分发挥农民和科研工作者之间的桥梁作用,为农民提供技术帮助,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科研工作者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例如山东农业大学与泰安南上高村建立帮扶,建设草莓基地为农民提高水果产量.

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与扶贫地区建立的信息服务资讯平台,利用网络远程协助或者在线咨询,组织农业专家进行在线咨询和服务,解答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亦可以与高校心理辅导中心建立合作,针对老龄化和未成年儿童人口占比较重的地区,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

3.3 精准管理

3.3.1 加强统一领导,完善协同工作

各级文化扶贫的责任部门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完全满足精准扶贫的文化需求,因此对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应当实现统一领导,协调管理.确立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核心作用部门的核心领导力,充分发挥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协调作用,协调广电部门、科技部门、门、教育部门,并完善各个部门跨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3.3.2 建立结对帮扶,实现清单管理在当地相关门的帮助下,实现高校图书馆和贫困村的结对帮扶.在建立结对帮扶的前提下,实现清单管理.在清单上需要明确扶贫对象,帮扶单位、文化需求、帮扶情况、意见反馈、帮扶效果等.通过对该清单的实际情况,对帮扶现状进行动态管理.可以以年为单位,汇总结对帮扶情况,对表现优异的高校图书馆进行奖励和表彰,推动并鼓励更多的高校图书馆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

3.3.3 引导校园力量,广泛参与扶贫

高校图书馆应当广泛利用高校大学生和社团的力量,充分发挥高校志愿者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借助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组织在校大学生,在贫困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正能量宣扬活动.比如开展一些读书会项目、德育电影观看、小规模戏剧等.帮助当地民众摒弃陋习和封建迷信的思想.同时也使得在校大学生能够深入中国广大农村,了解中国国情,更好地参与到扶贫中来.

4 结语

精准扶贫是我国现阶段基本国策,政府积极调整扶贫开发总体战略,逐步确立了以全面小康为目标导向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旨在通过精准扶贫确保脱贫.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助力精准扶贫的使命,开展精准扶贫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不断探讨帮扶路径,完善帮扶机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有效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为脱贫攻坚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1] 王尧.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5):38-42.

[2] 张慧蕊.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6(6).

[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703/t20170330_301565.htm.

[4] 徐春.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模式探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6):45-47.

[5] 彭爱琴.论高校图书馆在知识扶贫中的作用[J].图书馆学研究,2003(3):84-86.

[6] 吴建中.精准扶贫——公共数字文化的下一个发力点[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1).

[7] 曲蕴,马春.文化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图书馆杂志,2016(9):4-8.

[8] 刘援军.论高校图书馆的农业信息化服务[J].图书馆,2008(4):102-103.

[9] 张雪蕾,等.高校图书馆新空间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4):62-68.

[10] 延王华.信息智能时代图书馆精准扶贫的路径与方式[J].图书馆学刊,2017(11):12-16.

[11] 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2014年)[EB/OL].[2015-11-07].http://www.cbbr.com.cn/article/96652.html.

[12] 山西:“十三五”期间完成教育精准扶贫15项主要任务[EB/OL].[2016- 08- 10].http://www.sxgov.cn/content/2016- 08/10/content_7364780.htm.

[13] Smart E. Building Digital Collections throughPartnerships: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s Har?old B. Lee Library and the Internet Archive[C]//Archiving Conference. 2011.

[14] 吴庆珍.探索图书馆服务泛在化的实现路径,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式发展[C]//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会第24次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2011.

[15] 刘冬梅.高校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服务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1):95-96.

[16] 杨晓东“. 图书馆+”: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3):62-67.

[17] 茆意宏,朱强,王波.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现状与展望[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1):85-91.[18] 陆红如,陈雅.公共图书馆实施文化精准扶贫的策略研究[J].图书馆,2017(10):18-23.

王红女,1970年生,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

李文清女,1992年生.山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情报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信息管理.

(收稿日期:2018-02-01;责编:姚雪梅.)

高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结:

关于高校图书馆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高校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图书馆论文发表

2、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3、图书馆学刊

4、图书馆杂志

5、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6、图书馆建设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