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论文如何写 跟屈子行吟泽畔汨罗彰显傲骨傅抱石《屈原》(壬午)图类论文如何写

此文是一篇屈原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屈子行吟泽畔汨罗彰显傲骨傅抱石《屈原》(壬午)图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及汉文化圈的传统文化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农历五月为仲夏,其第一个午日正好是登高顺阳的好日子,故五月初五又被称为“端阳节”.后来,因屈原在这天抱石投汨罗江,由此水神便被人格化为屈原,祭祀水神的仪式也就发展成了纪念屈原的活动.隋唐之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开始成为全国性的节日风俗并流传至今.因而,每逢端午佳节,屈原便成了绕不开的话题,汨罗江、赛龙舟、吃粽子,这些字眼中都饱含着后人对他的敬重与思念之情.

屈原作为战国末期楚国的诗人和政治家,他忧国忧君,却在朝政上频遭小人谗言,并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及沅湘流域.处“江湖之远”又报国无门的屈原,只能用诗歌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怆情怀,并最终走向了人生的极端.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品质,也在历史的沉淀中愈发浓厚,对后世产生了全面而深入的影响,文学家、艺术家的笔下亦屡现以其为创作题材的佳作.郭沫若在《汨罗吊屈》中,一开头便说“屈子是吾师”,他甚至把对屈原的研究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重要部分,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可见屈原对郭的影响之深.画家傅抱石更是形成了深深的“屈原情结”,更甚至取司马迁《史纪?屈原列传》中“屈子抱石自投汩罗”之意,给自己取名为“抱石”,并先后创作了至少7幅《屈原像》,以示敬重.

傅抱石作为“新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其水墨技法推陈出新.中年以后,他独创“抱石”,并日臻成熟,笔致放逸,气势豪放,独树一帜;作品画意深邃,章法新颖.他善用浓墨、渲染等技法,将水、墨、彩融合一体,以达到翰墨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他的人物画更是线条劲健、姿态传神,极具魏晋神韵.此幅《屈原》图, 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傅抱石人物画中较早的一幅,从题识的“壬午”可以推断为1942年所作,同时也是傅抱石所有《屈原》图中创作年代最早的.

《楚辞·渔父》中写道:“ 屈原既放, 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描述了屈原被流放后的生存状态.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不少表现屈原形象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以“屈子泽畔行吟”作为画面的表现内容.傅抱石的《屈原》图,在创作的出发点上,与前人是一致的.图中,屈原面容憔悴、身穿素衣、蓬头垢面,失魂落魄地立于汨罗江畔,身后芦苇丛生、随风摇曳,眼前江水浩瀚、无边无际.画家将屈原赴死前憔悴枯槁的神态、凄凉悲壮的气氛表现得极为形象,也映衬出“屈子泽畔行吟”的悲凉意境.

纵观傅抱石的人物画作品,整体风格的变化并没有很大的起伏,正如评论家陈传席先生所说:“傅抱石画人物一生都没有太大的改变,甚至完全没有改变.”他的人物画作品,以用线为主,格调高古,充满魏晋遗风,无论高士还是仕女,皆似仙风道骨,将中国画线条的灵动之美发挥到了极致.此幅《屈原》图,用线灵动、飘逸,衣纹线条柔劲,一气呵成;头发和芦苇以中锋运笔,力道十足,画家以长而有力的笔触表现出芦苇的躁动之态,似在为一心赴死的屈原壮行,也体现出画家对诗人逝去的悲痛之情.

细细观来,《屈原》图

从笔墨、线条、技法到精神气质,都显示出傅抱石对传统人物画的传承.此图用线虽不如后来成熟期那般熟练、生动,圆转的线条甚至稍显厚拙,但作为傅抱石早期人物画创作的实践,仍然能够体现出其深厚的传统功力,也颇能体现出当时屈原落魄、无助的悲凉境遇.顾恺之言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对眼神的刻画,也是傅抱石人物画的特点之一.图中,屈原的眼中充《屈原》傅抱石 纸本设色 1942年作 南京博物院藏满幽怨,愤懑不已,却又饱含忧国忧民的深情.画家通过对眼神的刻画,将屈原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以及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宁愿命投湘水葬身江中鱼鳖,也不愿与世人同流合污的傲骨表现得淋漓尽致.

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以及洁身守道的精神品质,必将魅力长存,永世相传.“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最后,让我们以郭沫若先生自屈原《离骚》中撷取而成的对联来表达对屈子的追思吧!

屈原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屈原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屈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